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2例预激合并房室正道和旁道同时存在传导阻滞以及2例预激合并束支传导阻滞。例1,男性,54岁,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动过速原因待查。心电图诊断有:房室正道一度传导阻滞;间歇性完全性B型预激综合征,系房室旁道存在长P-R间期二度Ⅱ型传导阻滞所致。例2,女性,33岁,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预激综合征、晕厥原因待查。心电图诊断有:间歇性完全性预激综合征;房室正道高度传导阻滞伴3相超常期传导、房室旁道二度Ⅱ型传导阻滞,呈2∶1~3∶2传导。例3,例4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51,16岁,均诊断为Ebstein畸形。心电图诊断为B型预激综合征,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56岁,以高血压、冠心病诊断住院治疗。入院时心率50次/分,律不齐。心电图示:宾性心律,Ⅱ°二型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入院后曾多次描记心电图,发现有间歇性束支阻滞、间歇性房室阻滞。附图(见第104页)为同次记录的V_1导联中3个片段:V_(1-a)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2:1房室传导阻滞;V_(1-b)示间歇性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2:1房室传导阻滞;V_(1-c)为间歇性束支,房室传导阻滞。本例房室、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与心电图时相的关系如下:  相似文献   

3.
室间隔封堵术后215例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后,心电图变化的特点。方法选择2002年8月至2004年12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进行VSD介入治疗的215例患者(其中膜周部VSD175例、嵴内型11例、嵴下型24例、肌型5例),连续观察心电图变化。结果患者术前心电图均正常;术后137名患者心电图正常,78名患者心电图异常。78例心电图异常者中17名患者出现干扰性房室脱节,最晚第5天恢复正常;17名患者出现左前分支传导阻滞,除2名未恢复外,其余均恢复正常;22例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或左束支传导阻滞,直至出院未恢复;11例出现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其中7例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1例出现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9例恢复窦性心律,2例未能恢复,最后植入心脏起搏器。嵴下型VSD病例中有1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结论VSD介入治疗影响了心脏的传导系统,多数患者可恢复到正常,少数患者将遗留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洪晓红 《心电学杂志》1997,16(2):112-113
患者男,72岁。临床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曾描记心电图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入院前因情绪激动突然出现心悸、胸闷、气促及头昏,但无晕厥。当即描记心电图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给予扩张冠状动脉、营养心肌及地塞米松等治疗,病情好转。在治疗期间检查心电图发现房室传导及束支传导情况多变。入院时V_1导联心电图(附图上)见P波规律出现,P-P间期0.72s,心房率83次/min,心室率40次/min,每2个P波有1个P波下传心室,P-R间期0.12s,下传的QRS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心电图诊断:莫氏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1下传)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附图中见P-P规则,P-P间期0.48s,心房率125次/min;R-R间期不等,分别为1.08s、1.20s、1.40s,平均心室率49次/min,房室传导比例为2:1—3:1。QRS波群呈3种形态:第2、5个QRS形态正常,呈rS型,P-R间期0.12s;第3、6个QRS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P-R0.44s;第1、4个QRS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P-R间期0.12s。心电图诊断:高度房室传导阻滞(2:1—3:1),间歇性双束支传导阻滞。附图下见P波规律出现,心率88次/min,P-R间期0.12s,QRS波群呈rsR'型。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5.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后心电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经皮腔内室间隔消融术后心电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5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完成经皮腔内室间隔消融术 ,观察并比较术后不同时间记录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结果 :5例患者术中和术后均发生右束支传导阻滞 ;术中 3例出现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其中 1例发生心室颤动 ,1例出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1例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术后未见新发Q波 ,QRS时限、QT和QTc间期明显延长 ,Sv1+Rv5显著降低 ,动态心电图随访未见室性心律失常增加。结论 :经皮腔内室间隔消融术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 ,但常为一过性。 12导联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监测是最为实用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6.
急性重症心肌炎心电图酷似心肌梗死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 1:患者男 ,8岁。因腹痛、呕吐伴气急 2天入院。临床诊断 :1.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2 .心脏性休克。心电图 (图1A )诊断 :1.窦性心动过速 (以下简称窦速 ) ,2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AVB) ,3.房室交接区逸搏性心律 ,4.前侧壁、下壁ST段急性损伤、缺血型改变 (酷似超急性心肌梗死 ) ,5 .提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V3R图略 ) ,6 .QT间期延长 (符合临床低钾血症表现 )。经积极抢救治疗 ,1天后心电图由三度AVB逐渐转为一度 AVB,2天后恢复正常房室传导 ,ST段损伤、缺血型改变明显改善 ,并逐渐消失 ,最后遗留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65岁,发生双束支非同步传导阻滞伴右束支传导文氏现象。当一侧束支完全阻滞时,另一侧束支发生文氏型传导,心电图上仅见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伴一侧束支完全性传导阻滞图形。双束支传导阻滞可以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而出现阿-斯综合征,应及早给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42例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前、后心电图的改变.方法:42例VSD患者在x线透视、经胸超声的监测下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对所有患者封堵术术前、术后即刻、3、7 d、直至出院后1,2个月的12导联心电图作连续观察和分析.结果:42例患者术后即刻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AVB)4例、Ⅱ度AVB 1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3例.3 d出现IRBBB 3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2例、Ⅰ度AVB 4例、Ⅱ度AVB 1例;术后7 d出现IRBBB 4例、CRBBB 3例、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2例、Ⅲ度AVB 2例.所有AVB经治疗后均痊愈.结论:VSD封堵术过程中可能会对房室传导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86例尿毒症病例,21例发生心律失常,占病例总数的24.4%。其中房性过早搏动3例,房性心动过速1例,心房纤颤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室性早搏伴游走心律1例、室性过早搏动6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左前半束支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77岁.因"胸闷、心悸、乏力8 h",于2009年4月10日入院.7年前我院心电图提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年前在我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心电图提示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连续多次心肌坏死标记物检测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57岁,心电图示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后半束支传导阻滞,当房性早搏发生时,诱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造成18.56s心室停搏,其后出现心室逸搏使房室传导功能恢复,示存在韦金斯基现象。  相似文献   

12.
用激光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房室传导阻滞,未见文献报道,作者用激光照射静脉血治疗2例。例1,男性,67岁。患心肌梗死以后并发右束支完全性传导阻滞,因心绞痛常使用硝酸甘油和抗凝药。入院时脉率35/min,偶有早搏。心电图: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35/min,右束支完全性传导阻滞,室性早搏。药物治疗无效,拒绝使用心脏超搏器。用激光照射静脉血辅助药物治疗,波长632.8nm,功率5mW,每次照射45min。治疗3次以后,室性早搏消失,房室传导阻滞减轻至Ⅰ度。住院3周,出院继续工作。经过6个月和8个月,以预防为目的又用激光治疗两个疗程,1  相似文献   

13.
1985年1~4月我们收治流行性出血热(EHF)108例,其中70例在多尿期出现一过性心电图异常,异常持续时间为0.5~12天。按《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分型为轻、中型病人。多尿期24小时总尿量为3,200~8,200毫升。心电图表现主要为窦性心动过缓42例,窦缓并房早8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窦缓并房室分离,心内膜下心  相似文献   

14.
17例肥厚型心肌病病人心电I图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高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识别.方法对1996年~2000年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1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人心电图均有T波异常,9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病人表现为I、aVL、V2~6导联T波倒置,V1~3导联R波幅度明显增加,其中2例伴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者亦有左胸导联T波明显倒置;5例普遍肥厚型心肌病病人表现为T波倒置导联较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病人范围小(V3~6导联伴或不伴I、aVL导联轻度倒置),V1~3导联R波幅度增加不如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病人明显;2例间隔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病人有V1~3导联ST段抬高,T波直立,V1~3导联R波不增加与前两型不同;1例间隔肥厚型心肌病伴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者表现为V1导联呈qR形态,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伴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者的rsR'亦不相同.结论重视临床和心电图变化采取进一步的检查措施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该病的误诊.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88岁。3个月前动态心电图诊断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二度(2:1)房室传导阻滞。此次突发晕厥再次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图1A)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缓慢心率35次/分,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Q—T间期长达0.70s。动态心电图全程记录反复发作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长Q—T间期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最长持续时间29s伴短暂阿斯发作,自行终止(图1B)。次日患者发作频率增多,紧急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未见阿斯发作,第三天改为永久性VVI心脏起搏器(图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24例房室传导阻滞病人的希氏束电图及体表心电图。13例QRS不宽者,阻滞部位8例在房室结,5例在希氏束内;9例房室结阻滞及6例希氏束内阻滞者中,各有1例合并束支传导阻滞,有QRS增宽表现。18例病人采用永久起搏治疗,其中以阻滞发生在束支系统者为最多;冠心病、心肌病及退行性变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时,阻滞部位通常较低,症状较严重,大多需起搏治疗。  相似文献   

17.
例1 女,62岁。自1960年起出现心悸、气短,夜间憋气,心率70~80次/分。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1982年8月17日,晕倒不省人事,约10分钟后缓解,心率40~50次/分,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982年11月10日,在局麻下经右头静脉插管安装Edwards 28U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 ,47岁。因心悸、乏力10余天入院。心电图示 :窦性P波规则 ,P_P间期为0.66s,P_R间期固定 ,为0.18s,QRS波群增宽为0.15s ,V3 呈RS型 ,S波增宽有切迹 ,每两个P波后脱漏一个QRS_T波群 ,T波直立。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律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为2∶1)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图略 )。临床血生化检查正常。超声心动描记术提示轻度扩张型心肌病。2天后复查心电图 (图1)示 :窦性心律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2∶1~3∶2)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T波电交替现象。本例T波电交…  相似文献   

19.
我院发现1例Ⅲ度房室阻滞伴完全右束支阻滞并发旁路不同比例正传,当旁路正传时掩盖Ⅲ度房室阻滞和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矫治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围术期心律失常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1996-10至2009-12,76例患者因HOCM经常规主动脉切口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术前主要心律失常类型:偶发室性早搏(6例)、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4例)、心房颤动(3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3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4例(5.3%,4/76),主要死因:顽固性心律失常、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及急性肾功能衰竭.与术前比较,生存患者术后左心房内径及左心室内径均减小、左心室流出道压差下降、室间隔厚度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术后主要心电图异常表现: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40例)、室内传导阻滞(8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心房颤动(7例)、偶发室性早搏(7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6例)、I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结论:HOCM患者术后心电图主要异常表现为传导束传导异常和心房颤动.如术前合并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后极易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