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检查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PGL)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例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患者的完整临床及CT影像资料,13例患者均进行腹部、颈部CT扫描和三维重建,CT影像特征包括肿瘤部位、大小、形态、强化特征及供血动脉关系。结果13例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患者,其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7例,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5例,颈部副神经节瘤1例。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软组织肿块,动脉期明显强化软组织肿块,边界清。直径5cm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肿块密度不均,内坏死、囊变区多见,1例病灶见散在颗粒样钙化,1例合并脑出血,1例术后复发肝脾、腰椎转移。图像重建肿瘤可显示供血动脉。结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临床表现及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64排螺旋CT检查有助于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定位、定性以及明确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对临床的诊治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原发与复发转移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PGL)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以改善复发转移性患者的预后.方法 收集2011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各科室收治的107例PPGL患者资料并随诊;对比原发与复发移性PPGL患者,以及对比复发转移性嗜铬细胞瘤与副神经节瘤患者的有关临床指标,并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于5 cm...  相似文献   

3.
14例异位嗜铬细胞瘤CT诊断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异位嗜铬细胞瘤又称副神经节瘤,是指位于。肾上腺(髓质)外的嗜铬细胞瘤。现就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14例患的CT和临床分析与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4.
膀胱嗜铬细胞瘤是副神经节的一种肿瘤,副神经节(paraganglia)是神经内分泌细胞聚集的小结,其分布依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而分为交感神经副神经节和副交感神经副神经节两类。本文结合文献对1例膀胱嗜铬细胞瘤临床组织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1-2006年间诊治的10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均行手术治疗,切除肿瘤8例,包膜下剜除肿瘤2例。手术切除瘤体直径2~9cm。随访7个月~10年,9例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正常8例、仍有高血压1例。肿瘤复发、转移3例,恶性嗜铬细胞瘤3例,死亡1例。结论VMA及血、尿儿茶酚胺是定性诊断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主要依据,CT诊断定位准确、131碘-间位碘代苄胍(131I-MIBG)定位准确、敏感性高,且可作为治疗措施。术前降压、扩容、纠正心律失常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治疗是本病的首选,术后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6.
黄贵书  李家泉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2):3414-341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优缺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18例的临床资料。术前将红细胞比容控制在5%以下,心率90次/分,血压在正常范围后,连续监测3d血压无明显波动后在全身麻醉下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结果:17例手术成功,1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50±20)min,术中出血量(100±28)mL;术后住院时间5~9d,术中术后未发生重大并发症,肿瘤局部无复发。结论:后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采用腹腔镜经后腹腔途径手术治疗。结果本组32例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时间45—200min,平均100min。术中出血量30~400ml,平均125ml,无需要输血者。术后住院3—10d,平均5d。切除肿瘤平均直径35(20~60)min。引流管术后1—2d拔除,术后并发血肿2例。随访3个月~2年,患者血压均恢复正常,肿瘤局部无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不增加手术的危险性,而且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可作为治疗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后腹腔镜入路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手术安全性。方法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11例。结果经后腹腔镜入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11例,10例为单纯腹腔镜下完成,肿瘤最大直径1.5—6.0cm。其中1例因瘤体过大(直径7.5cm)行手助腹腔镜手术(HALS)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35~120min,出血量10—100ml,术后住院时间5—8d。结果对于腹腔镜手术经验丰富者,后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危险性小、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有望成为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万洋洋  朱明  诸禹平  苏红  吴绍山  肖峻  陈昊 《安徽医药》2013,17(12):2056-2058
目的 比较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该科4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后腹腔镜手术组18例,开放手术组23例.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血压剧烈波动例数(血压变化≥50 mmHg为剧烈波动)、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止痛药用量、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别.结果 41例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血压剧烈波动例数、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止痛药用量、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优于开放手术组(P<0.05).结论 掌握合适的手术适用证及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切除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本组5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男性2例,女性3例,其中1例为术后复发病例,有高血压症状者4例,排尿后血压增高患者2例。3例行血儿茶酚氨检查,均为阳性。5例均行CT定位诊断。结果5例膀胱嗜铬细胞瘤,3例位于膀胱右后壁,1例位于后壁,1例位于前壁。1例放弃治疗,4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其中1例行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术中收缩压上升大于30mmHg者2例,术中平均出血量150(100~200)ml,平均手术时间153(121—183)min。恶性3例,良性2例,术后随访7个月~4年。术后2例复发,1例全身多发转移,其中2例死亡。结论膀胱嗜铬细胞瘤罕见且容易误诊,高血压为其主要症状,排尿后血压增高为其特征性表现。膀胱部分切除术安全、有效。术后有复发可能,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配合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28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和手术配合方法。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嗜铬细胞瘤摘除手术,手术过程中患者心率及血压波动较小,术后13 d即可下床活动,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术后血压、心率均恢复为正常状态,无死亡事件。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摘除手术具有显著疗效,在围术期给予有效护理配合是提升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注意事项及方法,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该组患者均经手术切除肿瘤,手术过程顺利,4例(10.8%)术后出现血压波动、3例(8.1%)患者出现低血糖,经及时医护干预后得到有效控制,全部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细致的术后观察和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上腺无症状嗜铬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特征,结合其手术病理结果作对照分析,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探讨肾上腺无症状嗜铬细胞瘤与肾上腺其他无功能肿瘤的鉴别诊断问题。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09年10月至2013年2月期间经病理证实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无症状嗜铬细胞瘤14例(病理证实),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15例(手术标本12例,腹腔镜标本3例),肾上腺无功能腺瘤28例,转移瘤10例,其中4例为双侧病灶,共67例,71个病灶,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8~82岁,中位年龄44岁。结果肾上腺无功能嗜铬细胞瘤与其他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在平扫及增强扫描各期CT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上腺无功能嗜铬细胞瘤平扫密度高于节细胞神经瘤和无功能腺瘤,而在增强扫描3期均高于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无功能嗜铬细胞瘤的T-D曲线类型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部分肾上腺无功能嗜铬细胞瘤无特异性儿茶酚胺增高的临床表现。其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对其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为临床手术方式选择和术前及术中准备提供必要的影像学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比较后腹腔镜与开放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患者使用后腹腔镜方法治疗为后腹腔镜组,50例患者采用开放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方法治疗成为开放手术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血压波动、创伤指标等.结果 后腹腔镜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除并发症外均优于开放手术组(P<0.05),所有患者随访期间都没有出现肿瘤复发或者转移的现象.结论 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具有诸多优点:手术所需时间短、患者所受创伤小、血压变化小等,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8月~2009年8月后腹腔镜下手术切除的2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手术均成功.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65~140min(平均90min),出血量30-200ml(平均75ml),瘤体直径2.5~6.4cm(平均4.5cm).病理均提示嗜铬细胞瘤.结论 术前准备充分,术中细致操作,后腹腔镜下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是安全有效的,腹腔镜手术可成为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嗜铬细胞瘤是发生在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嗜铬细胞的肿瘤,其病理特点是可阵发或持续性地分泌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从而引起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以及一系列代谢紊乱症候群,病情凶险,变化大[1]。临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我科于2011年6月收治1例嗜铬细胞瘤双侧腹主动脉转移及腹膜后多个淋巴结肿大行姑息性放疗(简称调强放疗)的患者,首次放疗后出现了高血压危象,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诊断与处理的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在镜检中出现头痛、多汗、高血压等症状,4例术前均确诊;术中血压变化2例;4例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嗜铬细胞瘤,随访症状均消失,未见复发和恶变。结论排尿时典型发作的高血压为其主要症状,如B超、CT及膀胱镜检查发现黏膜下肿块,应高度怀疑本病;尿儿茶酚胺测定可作为定性诊断;充分术前准备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治疗应手术切除,术后要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8.
孙致强 《河北医药》2005,27(7):489-490
目的 提高肾上腺偶发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至2003年5月收治的肾上腺偶发瘤43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肾上腺皮质腺瘤12例,肾上腺囊肿10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7例,肾上腺皮质癌4例,肾上腺转移癌3例,肾上腺髓性脂肪瘤3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4例。结论对于肾上腺偶发瘤,均应常规行内分泌检查,CT对确诊肾上腺占位病变有较高价值。对于确诊为恶性肿瘤、功能性肿瘤及直径大于3.5cm的肿瘤,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应警惕偶发性嗜铬细胞瘤的潜在危险性,对非功能性、直径小于3.5cm的肿瘤可行CT随诊。  相似文献   

19.
嗜铬细胞瘤大多发生在肾上腺髓质,约10%异位。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又称副神经节细胞瘤,多发生在腹膜后中线两旁沿交感神经链分布的区域,常见部位是腹主动脉旁、肾门、肠系膜根部、后纵隔和颈总动脉旁及膀胱壁等处。嗜铬细胞瘤可发生钙化,也可有增强后强化不明显等少见表现。我们总结分析11例确诊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及CT表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15例患者有腹部包块、背部疼痛或双下肢水肿,其余4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术前均行CT检查,提示腹膜后占位性病变.均行手术治疗,复发7例,12例存活5年以上.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定位诊断明确,定性诊断困难,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