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SPECT与MRI对急性糖尿病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20例,非糖尿病性脑梗死22例,分别进行SPECT与MRI对比研究。结果SPECT较MRI脑梗死阳性检出率更高,糖尿病性脑梗死组较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病灶更多。SPECT对半球病变敏感,MRI对脑干病变更敏感。结论糖尿病性脑梗死早期,早期行SPECT联合MRI检查可以更好指导临床治疗,协助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MRI和SPECT检查并探讨多发性脑梗死与血管性痴呆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皮质下多发性梗死32例痴呆患者和30例非痴呆患者的MRI和SPECT表现。结果:痴呆组中额、顶、颞叶皮质下、侧脑室体旁前部、半卵圆中心前部和丘脑等部位梗死发生率与非痴呆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痴呆组基底核区域和双侧颞叶血流灌注较非痴呆组下降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势半球顶叶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多发性脑梗死所致血管性痴呆与皮层下白质、丘脑和侧脑室体旁前部等部位的梗死发生率以及基底核区域、双颞叶和优势半球顶叶血流灌注下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的诱发因素.方法:对56例糖尿病性脑梗死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56例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作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例在临床特征、血脂及CT或MRI特征及治疗效果等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病应以预防为主,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有助于改善本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糖尿病性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72例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特点及疗效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研究组共济失调、语言障碍、偏瘫、吞咽障碍、偏盲等症状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偏身感觉障碍、病理反射等临床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研究组腔隙性梗死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灶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75.00%(39/52)]低于对照组[95.83%(6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相比,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应积极控制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脑梗死的CT特点,方法:对30例糖尿病脑梗死与30例非糖尿病脑梗死的临床表现,CT特点进行比较。结果:30例糖尿病脑梗死中有26例腔隙性脑梗死,其中21例为多发性梗死病灶,病灶数目总共124个,平均4.8个;30例非糖尿病有15例腔隙性脑梗死,其中6例为多发性梗死病灶,病灶数目总共43个,平均2.8个,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临床表现及其它CT特点基本一致,无差异性,结论:糖尿病脑梗死以及多发性腔隙梗死为主要特点,但非糖尿病梗死的临床表现,病灶好发部位无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MRI特征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54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MRI特征及其和血糖水平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梗塞部位以双侧基底节区、脑干、半卵圆中心、小脑及丘脑为主(47例,87%)。梗死灶为多发性42例(77.8%),梗塞灶数量和血糖水平呈正相关。腔隙性脑梗死49例(90.7%),大面积脑梗死5例(9.3%),合并脑白质脱髓鞘34例(63%)。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以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为主,和血糖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照研究糖尿病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184例脑梗死患者分为糖尿病性脑梗死组(96例)和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88例),比较两组梗死类型、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结果:糖尿病性脑梗死组梗死类型以多发性梗死多见,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以单发性梗死多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性脑梗死组高粘滞血症、高尿酸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脂异常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P<0.01),高血压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糖尿病性脑梗死组(P<0.01)。结论:糖尿病性脑梗死病情重,合并危险因素多,预后差,死亡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性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临床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玲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2):132-132,134
目的了解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脑梗死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对61例糖尿病性脑梗死与84例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头颅CT结果进行分类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是脑梗死重要的危险因素,影响着脑梗死的症状、梗死面积、治疗效果和预后。糖尿病性脑梗死组患者发生意识障碍、感觉障碍、瘫痪、失语、眩晕等临床表现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且复发率、致残率、死亡率也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性脑梗死的发生与糖尿病自身的病理基础直接相关,治疗上对糖尿病患者采取多种方法控制血糖,可减少糖尿病性脑梗死的发生,并改善其预后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性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临床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脑梗死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对63例糖尿病性脑梗死与46例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性脑梗死组患者发生意识障碍、感觉障碍、瘫痪、失语、眩晕等临床表现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性脑梗死的发生与糖尿病自身的病理基础直接相关,治疗上对糖尿病患者采取多种方法控制血糖,可减少糖尿病性脑梗死的发生,并改善其预后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比较CT与MRI在诊断早期脑梗死的影像学特点与区别。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3例诊断为早期脑梗死患者的CT与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2种检查手段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2种方法检测,CT显示梗死病灶数64个,MRI显示梗死病灶数136个,MRI检查梗死病灶数显著高于CT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发病于12小时之内和12~24小时2个时间段的MRI对脑梗死检出率分别高于同时段的CT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早期的诊断,CT扫描具有快捷、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但MRI检查对梗死位置和检出率更具优势,因此,两者联合应用可作为早期脑梗死诊断最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比较动、静脉性脑梗塞经MRI检查的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动、静脉性脑梗塞患者各4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MRI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诊断方式的价值情况。结果:动脉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静脉组诊断与病理结果相比同样无显著差异;对比两组患者诊断价值情况,发现采用MRI对动、静脉脑梗塞患者进行诊断均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无明显差异。结论:MRI检查对两种性质的脑梗塞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能够较为直观地反映出患者大脑内部缺血情况,对脑梗塞严重程度的判断以及预后的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对后续的治疗有较为明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超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杰  冯晓源  韩强  吕传真 《上海医学》2000,23(9):531-534
目的 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超急性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GE Signa 1.5T超导MR系统,对29例被高度怀疑急性脑梗死且发病6h以内的病人分别行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成像(PWI),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0及常规MRI T1-W,T2-W,PD-W检查。经工作站Functool软件包分析处理获得量值。结果 4例在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后排除了脑梗死。25例超急性脑梗死的f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联合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SPECT/CT)在脊柱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脊柱病变患者的临床及诊治资料,均行MRI、SPECT/CT扫描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MRI、SPECT/CT以及MRI联合SPECT/CT在脊柱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脊柱结核,常规MRI表现:病变椎体失去正常形态,骨质破坏较为明显,椎间隙明显变窄或者消失,病变椎体信号不均匀,MRI增强扫描:多呈环形强化,有广泛且明显椎旁脓肿;脊柱转移瘤,MRI表现:发病部位无规律且呈多发表现;脊柱结核,SPECT/CT表现:骨质破坏伴周围软组织肿胀,存在异常放射性浓聚;脊柱恶性肿瘤,SPECT/CT表现:单发或多发性斑点状、低密度,边缘不规则、边界清晰、无硬化,伴压缩性骨折或软组织肿块等;MRI联合SPECT/CT诊断脊柱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33%、87.76%、91.18%,较两者单一诊断高,其中MRI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各为71.70%、79.59%、75.49%,SPECT/CT诊断的81.13%、81.63%、81.37%,且MRI联合SPECT/CT鉴别诊断脊柱肿瘤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各为92.86%、80.95%、87.76%。结论MRI联合SPECT/CT在脊柱病变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临床推广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PECT与MRI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肿瘤中心住院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1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SPECT及MRI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标准,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肺癌骨转移分布情况。比较SPECT与MRI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骨转移的诊断情况。结果:(1)腺癌、鳞癌及其它类型肺癌患者共发生骨转移112处、123处及34处。骨转移的部位包括脊柱、骨盆、四肢、颅骨、胸廓。(2)SPECT对腺癌骨转移检出率为86.61%,显著高于MRI的74.11%(t=5.5434,P=0.0186);SPECT对鳞癌骨转移检出率为84.55%,显著高于MRI的73.17%(t=4.7795,P=0.0288);SPECT对其它类型肺癌骨转移的检出率为85.29%,与MRI的67.65%相比无统计学差异(t=2.9423,P=0.0863)。结论:在腺癌和鳞癌骨转移的检查方面,SPECT优于MRI。  相似文献   

15.
SPECT诊断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早期脑缺血性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鹏  方波  刘科  朱政鸣 《重庆医学》2005,34(11):1612-1613
目的探讨头部SPECT在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早期脑缺血性改变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头部SPECT和CT分别对60例重型颅脑外伤(GCS评分3~6分,术前均发生脑疝)术后24h、72h常规检查,比较两组病人的结果。结果24hSPECT诊断早期脑缺血性改变阳性率为90%;24hCT诊断率为42%,72h CT诊断率为92%。结果显示术后24h SPECT和CT诊断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头部SPECT诊断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早期脑缺血性改变较头颅CT早期诊断有明显优越性,特别是24h内尤为显著,对早期治疗因缺血造成的继发性脑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光子断层扫描(SPECT)对颅内非局灶性病变致癫痫的无创性定位诊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并与EEG,MRI进行比较,方法:对88例癫痫病人分别在1-2周内行SPECT,EEG,MRI检查,比较3种方法的检出率,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结果:SPECT的检出率,准确率,敏感度,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MRI(P<0.05),其特异度显著低于MRI(P<0.05),SPECT的检出率,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与EEG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PECT检查在癫痫定位中优于MRI,其对单一癫痫灶的检出亦优于EEG。  相似文献   

17.
应用SPECT研究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局部脑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语  杨军  董为伟 《重庆医学》2006,35(4):355-357
目的 研究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局部脑血流变化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关系。方法 2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通心络胶囊和丹参片,连服15d。在治疗前后应用SPECTROI技术测定其病变及健侧镜像ROI区域内的平均放射性计数,以了解局部脑血流量变化;并且每个患者在治疗前后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定其情况。结果 服用通心络胶囊组患者原脑血流减低区和对侧大脑半球镜像区域脑血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通心络胶囊组与丹参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片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功能改善有肯定作用,而且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亦显著改善,说明其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8.
69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和CT对比观察,其中脑梗塞56例,起病48h内CT的检出率为40%,显著低于同期SPECT的检出率(87.5%)和起病48h后CT的检出率(88.9%)。9例脑出血两项检查全部阳性。起病48h后检查CT可明显提高脑梗塞的检出率。CT对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优于SPECT。SPECT对短暂性脑缺血(TIA)的诊断优于CT。SPECT可发现CT未能显示的交叉性小脑联系障碍现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所致脑梗死的MRI及MRA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36例单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所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3 d内行MRI检查,病程中均有MRA及CT检查资料。结果 36例患者均见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较大片状T1WI低、T2WI及FLAIR高信号、DWI高、ADC低信号,以DWI序列显示最佳。4例FLAIR序列可见患侧大脑中动脉血管高信号征,10例可见远段FLAIR血管高信号征(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3D-TOF MRA均可见责任侧大脑中动脉主干的闭塞、远侧侧支循环稀疏或缺乏。随访中脑梗死呈进展型12例,其中5例伴恶性脑水肿。结论 MRI尤其是DWI序列可早期诊断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的梗死,MRA可显示大脑中动脉的狭窄、闭塞,影像学随访可评价疾病进展与否。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9):128-13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MRI诊断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图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住院部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同时接受常规MRI检查、DWI检查及CT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及急性期脑梗死的检出情况,进一步比较DWI检查结果中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ADC值及rADC值差异。结果 DWI检查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检出率高达100.00%,显著高于CT检查与常规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检查与常规MRI检查对急性期脑梗死检出率分别为100.00%和90.91%,显著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急性期脑梗死病灶平均ADC值急性期脑梗死病灶平均ADC值梗死灶对侧部位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急性期脑梗死病灶及急性期脑梗死病灶中心rADC值均显著低于边缘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急性期脑梗死病灶中心rADC值及边缘rADC值均显著低于急性期脑梗死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与ADC诊断急性脑梗死准确率高,能够有效反映患者病灶情况和缺血半暗带变化,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