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舒尼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胃肠间质瘤(GIS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7例对伊马替尼耐药的GIST患者为研究对象,予以舒尼替尼50mg/d服药4周、停药2周("50mg方案")或37.5mg/d连续口服("37.5mg方案")治疗,对其生存情况及副作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7例接受中位时间为64周(7~153周)的舒尼替尼治疗,其中9例采用"50mg方案",18例采用"37.5mg方案"。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中位时间为72周(14~164周)。(2)按Choi标准进行最佳疗效评估:完全缓解1例(1/27),部分缓解7例(7/27),疾病稳定10例(10/27),疾病进展9例(9/27),客观有效率达8/27。(3)随访过程中,进展21例,死亡15例。1年生存率为17/27;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40周,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84周。按既往伊马替尼日最高剂量分为400mg组和>400mg组分析,PFS为46周vs 33周(P=0.047),即400mg组的PFS优于>400mg组;但OS为89周vs 71周(P=0.259)。(4)主要的不良反应有手足综合症(15/27),食欲减退(13/27),皮肤脱色(9/27),恶心呕吐(9/27),疲乏(9/27),腹泻(8/27),其中大多数是1/2级。按给药剂量分组,"50mg方案"组腹泻及手足综合症的发生率(5/9及7/9)均高于"37.5mg方案"组(3/18及8/1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尼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GIST的疗效可靠,安全性良好。采用"37.5mg方案"患者更容易耐受。  相似文献   

2.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概念是1983年由Mazur首先提出,1998年Hj—rota报道GIST存在e—kit基因功能获得性突变,并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到KIT蛋白表达,2003年Hein-rich等发现某些缺乏e—kit基因突变的GIST存在同源的酪氨酸激酶基因PDFGRa突变,  相似文献   

3.
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肿瘤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行  姚文秀  彭枫 《四川医学》2006,27(3):243-245
目的 了解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肿瘤的现状。方法 全面检索Medline光盘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相关会议论文集等参考文献,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伊马替尼对胃肠道间质肿瘤有一定疗效。结论 伊马替尼是目前治疗转移性、不能手术切除的胃肠道间质肿瘤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转移性或手术不能切除的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的疗效.方法:甲磺酸伊马替尼400 mg或600 mg 口服每日1次,治疗转移性或手术不能切除的胃肠道恶性间质瘤,共40例,治疗前及治疗后每3个月做1次CT或MRI检查,了解肿块情况,按RECIST标准对疗效做出客观评价.结果: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28例(70%),疾病稳定(SD)10例(25%),疾病进展(DP)2例(5%).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可控制转移性或手术不能切除的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舒尼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晚期胃间质瘤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本组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选择经胃镜、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晚期胃间质瘤的患者9例,CT检查:7例肝转移、2例胰腺转移,9例均行姑息切除,术后使用伊马替尼400mg/d口服,治疗6个月无效;而后改为舒尼替尼连续治疗37.5mgl次/d,口服,每阶段治疗4周,停药2周;每阶段结束后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心电图,腹部cT,评价疗效及副作用。结果9例患者舒尼替尼中位治疗时间为166周。按Choi标准进行疗效评估,获cR0例(O%),PR2例(22.2%),SD4例(44.4%),PD3例(33.3%);客观有效率22.2%,疾病控制率为66.7%;治疗期间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3例(33.3%)、疲乏4例(44.4%)、中性粒细胞减少2例(22.2%)。结论舒尼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胃间质瘤有较好疗效,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人组84例患者.均为晚期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给予伊马替尼400mg,1次/d,口服,餐后或与食物同服,30d后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为47.6%(40/84),其中完全缓解(CR)占1.2%(1/84),部分缓解(PR)占46.4%(39/84),疾病稳定(SD)占40.5%(34/84),进展(PD)占12.0%(10/84),疾病控制率(CR+PR+SD)为88.1%(74/8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9个月。无治疗相关死亡,严重不良反应为Ⅲ级贫血、白细胞减少。结论伊马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疗效显著.疾病控制率较高.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是一线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有效安伞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结直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结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52例患者结直肠间质瘤发生于结肠23例(44.2%),直肠29例(55.8%);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48.1%),大便习惯改变或便血(34.6%)。41例手术完整切除;有效随访50例,免疫组化表型CD117阳性率为96.0%(48/50),中位生存时间为70个月,1、3、5、7、10年生存率分别为90%、77.5%、58.9%、43.2%、17.6%。年龄、手术切除的完整性、危险程度分级及伊马替尼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P<0.05)。【结论】手术完整切除是结直肠间质瘤主要治疗手段,配合伊马替尼治疗效果显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4例口服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本组病例中不良反应发生主要表现为水肿、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等,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可改善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论通过了解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常见不良反应,加强其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并合理饮食,采取必要的药物治疗措施,把不良反应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杨兵 《中国厂矿医学》2013,(12):1313-1314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行分子靶向药物伊马替尼抗治疗的68例(观察组)晚期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未予任何抗肿瘤治疗的晚期GIST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随访1年,所有患者随访资料完整。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9.4%郴53.8%,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1%傩84.6%,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水肿、恶心呕吐、中性粒比例下降等,经对症治疗均缓解,不影响继续治疗。结论伊马替尼对于晚期GIST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疗效.方法 对长海医院2007年1月~2009年9月收治的58例经伊马替尼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局限可切除胃肠道间质瘤患者36例,无一例复发或转移.22例广泛期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服药3个月CT评价:完全缓解0例(0%),部分缓解11例(50%),稳定11例(50%), 进展0 例(0%), 临床获益率100%;1年生存率为95.5%.结论 伊马替尼治疗局限期和广泛期胃肠道间质瘤都具有较好的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c-CBL在对伊马替尼敏感/耐药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胃肠道间质瘤手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GIST的且有完整随访资料患者的石蜡标本,制作免疫组化染色使用的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敏感/耐药GIST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意义。结果共收集94例患者的石蜡标本。其中男73例,女21例;年龄34岁~73岁,中位年龄54. 0岁。在敏感组c-CBL阳性表达39/68(57. 4%),在耐药组c-CBL阳性表达19/26(73. 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按照临床风险分级,耐药高风险组的c-CbL阳性14/18(77. 8%)高于敏感组高风险组11/26(42.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结论耐药GIST组c-CBL阳性表达率高于敏感组;而且耐药高风险组的c-Cbl阳性表达率同样高于敏感组高风险组。  相似文献   

13.
蔡讯  林峰  郭跃武  赵晖  孙元珏  唐晓春  汤丽娜  姚阳 《上海医学》2007,30(2):129-130,F0003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过去由于缺乏特异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该类肿瘤常被误诊为平滑肌或神经来源的肿瘤。GIST的组织学特点是具有c-kit(CD117)表达的梭形或上皮样细胞。c-kit是原癌基因,作为干细胞生长因子(SCF)的受体,Kit蛋白在胞浆外具有酪氨酸激酶的活  相似文献   

14.
分析本院2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14/22)、腹部不适(5/22)及包块(3/22)。病变部位多见于胃(14/22)。2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结果证实良性病例占多数(12/22)。免疫组化酪氨酸激酶受体117(CD117)(+)73%,造血干细胞抗原(CD34)(+)73%,平滑肌肌动蛋白(-)73%,可溶性酸性蛋白(-)68%。随访至术后1~5年者18例,3例死亡。在行完全切除术的所有病例中,影响术后生存率的因素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肿瘤大小、性质及是否复发转移密切相关.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确诊困难,手术切除是病理确诊和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周春颜 《中外医疗》2011,30(28):121-122
伊马替尼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一线用药,但近年来发现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有明确效果,2002年伊马替尼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为GIST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6.
17.
黄春军  吴伟主  崔巍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9):993-993,1000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 方法收集52例GIST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52例平均年龄52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部隐痛、腹部包块、排便习惯改变及贫血.4例经超声内镜检查确诊.52例均行根治性手术,肿瘤位于胃34例,小肠ll例,结直肠2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免疫组化表型以CD117、CD34阳性率较高. 结论 GIST的术前诊断有赖于纤维内镜、超声内镜、B超、CT等检查的综合应用,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表型分析.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冉攀  张军  李娟  吴星烨  阳昊 《重庆医学》2022,(22):3869-3874
目的 探讨中高危酪氨酸蛋白激酶生长因子受体(KIT)外显子9突变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术后采用伊马替尼(IM)辅助治疗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同时探讨其预后、IM血药浓度和IM服用剂量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0月该院收治的中高危原发局限性KIT外显子9突变GIST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在排除初诊时,肿瘤已复发或远处转移、合并其他肿瘤、以及接受其他靶向药物(非伊马替尼)治疗者后,根据术后是否进行伊马替尼(IM)辅助治疗,将经纳排标准筛选过后的患者分为用药组和未用药组,根据术后每天服用的IM剂量,将用药组进一步亚组分析,分为高剂量组(600 mg/d)和标准剂量组(400 mg/d)。观察并比较上述各2组患者的术后肿瘤复发情况、基线资料、IM血药浓度分布,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来控制混杂因素。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2月。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4例中高危原发局限性KIT外显子9突变GIST患者,用药组(n=36)与未用药组(n=18)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术后无复发生存率高于未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9.
刘俊勇  骆淑斐 《当代医师》2014,(11):1575-1577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本组1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0)和治疗组(n=7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两组患者均以治疗3个月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8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左心室内压(LVP)、左室射血分数(LVEF)、HR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脑肽钠(BNP)、心胸比率(C/T)、5 min步行距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Wan DS  Wu XJ  Pan ZZ  Zhou ZW  Chen G  Li LR  Lu ZH  Ding PR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3):3064-3067
目的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进行术前辅助治疗及治疗术后复发和/或转移性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GIST51例,其中CD117阳性47例、阴性4例。行术前辅助化疗4例,术后复发或已转移并失去手术机会者47例,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300~800mg/d口服。结果51例患者中,1例失访,50例可评价客观疗效。完全缓解(CR)3例(6.0%),部分缓解(PR)34例(68.0%),病情稳定(SD)者5例(10.0%),疾病进展(PD)者8例(16.0%),患者获益(CR+PR+SD)率84%,获益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TTP)16个月。随访1年以上者32例,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95.3%、89%。50例可评价不良反应,其中轻度水肿36例(72.0%),Ⅰ~Ⅱ度白细胞减少23例(46%),Ⅰ~Ⅱ度乏力14例(28%),轻度腹痛7例(14.0%),Ⅰ~Ⅱ度恶心呕吐9例(18.0%),轻度皮疹9例(18.0%),肿瘤出血2例(4.0%)。结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GIST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轻,且毒性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