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10年7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分别采用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方法治疗的204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防,平均16个月,按Gartland and Werley标准评分:夹板组优良率为70.6%,支架组及LCP组优良率均为83.8%。其中A型骨折3种治疗方法的优良率无明显差别,B型骨折中LCP内固定的优良率最高,C型骨折中的支架外固定的优良率最高。放射学用Lidstrom分级评价:支架组和LCP组功能复位效果较夹板组好。并发症发生率LCP组明显小于夹板组及支架组。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治疗方法可根据AO分型的不同进行选择,其中支架外固定及切开复位LCP内固定疗效差别不大,均明显好于夹板外固定,但因夹板外固定价廉及治疗简便,仍可用于部分A型骨折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复杂性桡骨远端骨折运用手术和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7年4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的7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A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B组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改善情况以及患者恢复优良率。结果:A组患者尺偏角、桡偏角、腕掌屈度、腕背伸度、前臂旋后、前臂旋前指标明显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跟踪随访,A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6.88%,明显高于B组的8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桡骨远端骨折通过手术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患者的各项功能改善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AO分型为A、B、C型.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或石膏外固定的非手术治疗,以及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每个患者进行骨折复位评分、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手术与非手术治疗A、B、C型骨折的复位评分及功能评分的差异。结果:118例病人随访时间3-12个月。A、B型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在复位评分以及功能评分上无显著性差异;C型骨折无论是复位评分还是功能评分,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治疗优势明显。结论:C型骨折,建议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A、B型骨折,闭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及石膏外固定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和C型闭合性复位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09年8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52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26例和B组26例,A组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患者采用C型闭合性复位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26例患者中,优10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46%;B组26例患者中,优7例,良10例,可4例,差5例,优良率为65.38%。2组患者的优良率比较,A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组患者,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较好,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蔡穗东  符瑜亮  陆武泽 《海南医学》2016,(18):3044-3046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不同类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外科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40例不同类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A型骨折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88.46%,对照组为93.33%,观察组B型骨折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0.91%(30/33),对照组为90.63%(29/3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型骨折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27.27%(3/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0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A型和B型骨折患者治疗后的桡骨短缩、尺偏角、掌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型骨折患者的桡骨短缩值为(2.415±0.589) mm,明显大于对照组的(1.866±0.776) mm,尺偏角、掌倾角分别为(12.331±1.553)°、(2.123±7.445)°,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8.423±0.817)°、(6.158±4.7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A、B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法相当,但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则明显不及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桡骨下段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76例桡骨下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参照组38例,参照组患者予以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药外敷结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37%)明显高于参照组(8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桡骨下段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与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山东省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60例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A组、B组。A组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B组行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后对60例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2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30例患者在手术后半年内骨性均愈合成功,无并发症发生。2组患者治疗后均得到恢复,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方法或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对各种年龄及原因造成的桡骨远端骨折的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3年8月入住我院的58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AO分型分为A、B、C 3种类型,并依据其骨折情况及年龄大小和不同方法随机分为3组,其中闭合复位小夹板石膏外固定法治疗24例,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法治疗22例,支架外固定法治疗12例。结果:对58例患者进行长达3~6个月的随访,对24例患者实行保守治疗,其中优21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达96.43%;对22例实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手术治疗,其中优15例,良2例,可5例,优良率达78.38%;对12例实行支架外固定手术治疗,其中优7例,良2例,可3例,优良率达77.14%。闭合复位小夹板石膏外固定法组3~6个月膝关节总体情况与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法组、支架外固定法治疗组相比,(x2=8.362,8.465,P=0.039,0.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闭合复位小夹板石膏外固定法作为传统的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疗效比较明显,但不是绝对和固定不变,要结合患者年龄,骨质疏松情况,从事的工作对腕关节功能要求,以及对手术的经济承受能力,才能够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方案,根据不同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年龄及骨折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取锁定钢板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接诊的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病人6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A组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采用闭合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手术后各项影像学参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A组并发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手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对比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治疗过程中外固定支架与钢板内固定2种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取我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均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其中A组接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B组则实施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腕关节功能。结果:与A组相比,B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长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优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案中,外固定支架以及切开内固定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其中外固定支架不会造成过于严重的术创,可促进患者康复;而切开内固定处理对于关节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11.
林集荣  谢扬 《中原医刊》2006,33(23):21-22
目的比较中医外固定与手术内固定治疗骨干不稳定骨折的疗效及所取得的效益。方法将不同部位各种条件相近似的不稳定性骨干骨折病例,随机分为手术内固定组(A组)及中医外固定组(B组),每组各25例,A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B组采用牵引、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外敷药等方法。结果按照骨折愈合及疗效评定标准,A组术后4~6周,均达到骨折愈合,疗效评定达到优;B组治疗后8周才接近骨折愈合标准,疗效评定只达到良或可。A组患者治疗费用少,治疗时间短,为社会创造了更大效益。结论骨干不稳定性骨折手术内固定效果优于中医外固定,是不稳定性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治疗中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共计抽取62例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2017年4月-2019年4月入我院治疗,将其随机分2组,对照组使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使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分组对比患者治疗后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以及VAS疼痛评分,手术后掌倾角以及尺偏角角度以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2例患者手术后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以及VAS疼痛评分分组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掌倾角以及尺偏角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褥疮、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在治疗中的应用对于患者掌倾角以及尺偏角恢复的促进效果更佳,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夹板固定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3月到2015年3月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共87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组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结果: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88.6%,闭合复位夹板固定组为72.1%,两组患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切开复位内固定组的复位时间与闭合复位夹板固定组对比,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优良率较好,但该方法需要进行手术切开治疗,对于老年患者术后的恢复有一定影响,临床上应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骨折复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甘小明 《当代医学》2014,(29):10-11
目的探讨扩折反拔尺偏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尺桡骨干骨折的疗效,以供参考。方法将邵东县中医医院2011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尺桡骨干骨折患者87例纳入本研究,根据就诊顺序奇偶数法分组,奇数者归为A组(n=43),偶数者归为B组(n=44)。A组采用克氏针固定治疗,B组采用扩折反拔尺偏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对比2组在骨折愈合效果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A组对比,我们发现B组骨折愈合时间较短,治疗后随访3个月,总有效率较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扩折反拔尺偏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尺桡骨干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愈合效果好等优越性,今后可将其作为尺桡骨骨折治疗的有效方案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与非手术2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及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100例。结果:非手术组优良率83.3%,手术组优良率97.5%。结论:对于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对于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手术方法,不论哪种方式,均以恢复关节面平整,恢复桡骨长度,恢复桡骨的掌倾角、尺偏角为目的,尽早功能锻炼,提高腕关节功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三种方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老年桡骨远端骨折124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A组)、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B组)、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C组)治疗,采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系统和PRWE评分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5~12个月,平均8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A组优良率为88.1%,B组优良率为86.1%,C组优良率80.6%,三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虽解剖复位程度不如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但仍可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刘润芬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10):961-962
桡骨远端骨折发生率甚高,是中老年人较为常见的损伤。以往通过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小夹板固定、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等方法治疗〔1〕,但对不稳定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以上闭合复位治疗方法难以有效固定,影响治疗效果〔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儿童新鲜孟氏骨折的效果。方法研究分析14例新鲜孟氏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将14例新鲜孟氏骨折患儿随机分成A、B组,各7例,A组患者采用单枚克氏针固定肱桡关节加尺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患者只采用尺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儿均无切口感染、尺骨不愈合、骨化性肌炎。两组患儿术后肘关节伸屈和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ckay疗效评定标准:A组优6例,良1例,B组优5例,良2例。B组出现2例术后桡骨小头脱位,行翻修手术后愈合佳。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后肘关节伸屈及前臂旋转活动度恢复佳,均可作为治疗儿童新鲜孟氏骨折的首选方法,而利用克氏针固定肱桡关节可更好地预防术后桡骨小头脱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对比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治疗组的优良率为82.9%,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8.6%,治疗组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马泽伟 《中外医疗》2012,31(31):64+66-64,66
目的对小夹板在外固定架治疗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52例,按照患者入院时x线片的Lidstrom腕部X线指标积分评价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A组和B组。A组21例,B组3例。对A组中的患者进行外固定架加小夹板固定治疗,而对B组中的患者进行小夹板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A组中治愈的患者有17例,占80.95%,好转的患者有4例,占19.05%;而B组中治愈的患者有26例,占83.87%,好转的患者有5例,占16.13%,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中的患者在恢复腕关节解剖结构、工作能力、腕关节远期活动范围及腕关节评分方面与B组中的效果相同。另一方面,在恢复远期腕关节握力方面,外固定加小夹板组要好于单纯小夹板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运用小夹板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术后保留小夹板外固定,等到患者的肿胀消退后,通过调整压垫来改善患者的骨折对位,对于患者的骨折治疗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