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术、动力髋部螺钉(DHS)内固定术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49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人工关节置换术组、DHS内固定组和PFNA内固定组,对3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下床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3组患者住院后均在5 d内手术,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DHS内固定组(P<0.05),而PF-NA内固定组与人工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低于人工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下床时间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内固定组明显短于DHS内固定组(P<0.05),而人工关节置换组明显短于PENA内固定组(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内固定组的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组的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的手术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月治疗的60例不稳定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中,27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33例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并对手术资料、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进行临床随访分析。结果与PFN组相比,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且可早期下床负重而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分析优缺点。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49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31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早期Harris评分及6个月、1年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80例全部得到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0.6个月。2组间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髋关节置换组的术后卧床时间较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组短;半髋关节置换组术后早期Harris评分较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组高,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1年Harris评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半髋关节置换组较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组发生率低,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1.1、A1.2、A1.3、A2.1型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首选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骨折粉碎及骨质疏松严重的患者应选择半髋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问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科2006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骨折的患者(年龄均〉70岁),平均分别置换组与固定组各50例,置换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方法治疗,固定组采用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Ha~is评分)。结果置换组的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固定组(P〈0.05):置换组患者手术后1、3、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也优于固定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适合采用股骨头置换的方法治疗,此方法具有使患者恢复快、能早期负重、并发症少等优点,能提高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汪秀平 《海南医学》2013,24(16):2433-2435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68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给予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DHS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及髋关节恢复情况,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髋关节恢复总优良率为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2%(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8%(P<0.05)。结论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操作简单,适合基础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将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动力髋螺钉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时间、髋关节Harris 评分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在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髋关节 Harris 评分优良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并可早期下地行走,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 DHS)、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采用DHS内固定组20例, PFNA内固定组20例。分别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比较2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结果:与DHS组比较,PFNA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引流量较少、术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所需时间短、术后髋关节功能较好。 DHS组、PFNA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的临床疗效优于DHS内固定。  相似文献   

8.
刘宾 《中外医疗》2014,(3):49-50
目的对比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DHS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老年髋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分别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30例)和DHS内固定(30例)治疗。评价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髋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负重行走时间均显著短于DHS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髋关节置换组术后1、2、6个月的Harris评分明显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势,能够作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9.
王晓斌 《当代医学》2016,(18):86-87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动力髋部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和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Harris评分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59.71±5.69)min、术中出血量(225.49±20.33)mL、术后下床时间(5.69±1.02)d及并发症发生率(8.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优良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术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0):66-69
目的旨在探讨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并与DHS内固定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高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0例,将其中应用PFNA内固定的40例设立为研究组,应用DHS内固定治疗的40例设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手术效果及手术观察指标、VA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优良率达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术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术后3、6个月研究组患者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较DHS内固定具有出血少、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骨折愈合快等显著优势,值得骨科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缺点;方法选取本院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2例,随机平均分为THA组和PFNA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相比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5),THA组在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优于PFNA组(P0.05),但THA组术中出血量较多(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股骨头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份至2013年1月收治的年龄超过70岁的60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Harris评分、下床时间等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下床时间等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优越( P<0.05)。治疗后Harris评分分别为(88.6±2.5)分和(72.5±1.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避免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与动力髓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间行手术治疗的128例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DHS内固定组与髋关节置换组在手术时间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DHS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功能恢复时间都明显大于髋关节置换组,而术后Harris评分DHS内固定组明显优于髋关节置换组。结论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超高龄患者首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超高龄患者应考虑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14.
索成明 《基层医学论坛》2016,(31):4397-4398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5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置换组,同时选取在我院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固定组,比较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关节功能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置换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关节功能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固定组(P<0.05)。结论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焦杰君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0):1268-1270,1274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01年8月~2009年1月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5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分别作DHS内固定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这2种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显著,与DHS内固定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与DHS内固定相比根据统计数据表明,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小,能早日下地负重锻炼,尽可能地使患髋关节功能恢复至受伤前的水平,大幅度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张鹏  张春艳  李家伟 《西部医学》2017,29(8):1097-1100+1105
【摘要】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与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3月 2015年6月收治的84例高龄(年龄>75岁)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PFNA组(n=44)与关节置换组(n=40),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短于关节置换组(P<005),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关节置换组(P<005),关节置换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患肢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PFNA组(P<005);关节置换组与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置换组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略高于PFN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上升,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置换组评分上升幅度高于PFNA组(P<005)。结论 PFNA内固定对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内环境影响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符合人体生物学特征,微创优势高;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长,对内环境干扰大,术中出血量大,但可快速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舒本林 《医学综述》2014,(24):4592-4594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安岳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5例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半髋关节置换组(n=32)及髓内钉固定组(n=33),半髋关节置换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髓内钉固定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内科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半髋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为(94.9±14.6)min,髓内钉固定组手术时间为(106.2±18.7)min,半髋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短于髓内钉固定组(P<0.05),半髋关节置换组术中出血量为(436.4±37.6)m L,髓内钉固定组术中出血量(419.6±40.2)m L,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髋关节置换组内科并发症发生率为9.4%,髓内钉固定组内科并发症发生率为30.3%,半髋关节置换组内科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髓内钉固定组(P<0.05)。术后12个月半髋关节置换组髋关节功能分级优于髓内钉固定组(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促进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疗法。方法内固定组与置换组各96例,分别接受PFNA内固定手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术后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下地承重所需时间、Harris功能评分。结果内固定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置换组,但下地承重所需时间比置换组长,两组住院时间、髋Harris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法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均较好,但PFNA内固定手术更适合于体质较弱的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19.
李正为 《当代医学》2022,(13):125-127
目的 探究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DHS)法,实验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法,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Harris...  相似文献   

20.
汪洋  彭家全  唐春江  胡财杰  熊卫平  刘春 《重庆医学》2018,(20):2706-2708,2713
目的 比较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接诊的13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PFNA组(n=65)和人工关节组(n=69).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年髋关节改良Harris功能评定结果.结果 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人工关节置换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人工关节置换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FNA组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长于人工关节置换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髋关节改良Harris关节功能评估优良率均较高,但人工关节置换组优良率(94.20%)高于PFNA组(83.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且人工关节置换组(5.80%)低于PFNA组(18.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固定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两种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PFNA固定术的手术创伤小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