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壮医药膳的特色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壮医药膳是在壮医辨证配膳理论指导下 ,由药物、食物和调料三者精制而成的一种既有药物功效、又有食品美味 ,用以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特殊食品。壮医药膳是中医药膳的组成部分 ,它除了与中医药膳具有共性外 ,其本身还具有时代的、民族的、地区的特点 ,构成壮族饮食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1 继承瓯骆人的饮食文化瓯骆人是壮族的祖先 ,是秦汉以前就生活在岭南一带的古代氏族部落。壮医药膳的形成和发展继承了瓯骆人的饮食文化。从岭南各地古遗址出土众多的鱼类和各类动物的牙齿、骨骼证实 ,瓯骆人有喜食水产、山珍的习俗。且早就知道选用含…  相似文献   

2.
浅谈壮医药膳防治疾病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医药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基础.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中,将药物和食物相配合,经过适当加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壮医药膳,成为壮族人民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壮医药膳是在壮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壮族人民的生活习俗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壮医对药物治疗作用的认识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壮药是指出产于壮族地区并在壮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是壮族及其先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壮药应用的历史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早在商周时期,已有壮族地区药物进贡中原的记载[1]。笔者现对壮医使用壮药的一些原则和观点简述如下。1壮医的用药原则1.1对病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078-2079
补虚是壮医"平衡气血"治疗原则之一,是壮医气血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壮医调治疾病的重要特色。文章阐释了壮医虚的内涵及其形成机制,探讨了补虚原则的定义、内涵,并归纳、总结了壮医针刺、壮医药线点灸、药物内服、壮医药膳以及佩药挂药闻药等壮族民间常用的特色补虚方法及其临床应用规律,旨在为临床防治疾病提供思路及简、便、廉、验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广西壮族地区因涌现出一批"长寿之乡"而引起世人关注。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医药作为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壮族人民长期以来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壮医以"三气同步"、"三道"、"两路"和"解毒调气补虚"等理论为其主要特点,壮医养生思想是壮族人民在壮医理论指导下、在长期医疗活动中形成的独特养生经验总结。本文通过对壮医养生思想进行初步探究,以期为开展壮医养生保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结合壮族地区的环境与气候条件,分析壮族地区皮肤病发病特点、病因病机。归纳总结出:"毒虚致病论"是壮医皮肤病诊治的基础指导理论;解毒补虚是壮医皮肤病内治法的基本治则;擅用解毒药、寒凉药以祛除毒邪,兼以补虚药,清补兼施,以扶正祛邪是壮医皮肤病内治法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7.
壮医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壮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在针对壮族地区常见病骨关节炎的治疗中,壮族地区医务工作者运用壮医药内服、外治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其中,壮医外治法最为突出,临床上壮医有众多外治疗法,应用广泛,本文就壮医药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论壮族文化对壮医卫生保健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壮医卫生保健是壮族人民颇具特色且行之有效的预防疾病和养生保健的方法,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文化中的花山文化,干栏文化,饮食文化,药市、佩药、挂药习俗文化等对壮医卫生保健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只有继承和发展壮族文化,丰富和完善壮医卫生保健内容,才能大力推进壮医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由于气候和地理环境的特点,壮族地区成为多毒盛产的地区,毒和虚不仅成为壮医致病的重要因素,毒虚致病也成为了壮医重要的病因病机。本文就壮医毒虚致病的因素及致病特点、临床应用作一初步的探讨,对不断完善壮医毒虚致病学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壮医的诊治用药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壮族医药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在同疾病作顽强斗争的过程中,经过对积累和总结出的宝贵医疗经验进行提炼和升华而逐渐形成的独特的理论体系,简称为壮医。壮医与中医都属传统医学,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壮族珍贵文化遗产的重要方面。由于壮族聚居地的独特自然环境、特殊的气候条件及当地的文化、民俗、壮汉文化交流等因素,使壮医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及地方特色,与其他民族医药相比较,在许多方面,壮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在诊断和治疗方法及用药特色方面,内容丰富多彩,疗效较好,在我国传统医药的治疗方法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丰富的壮药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太传统医药》2006,(3):27-27
<正>壮族聚居地区由于复杂而典型的地理环境加上特殊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十分丰富的药材资源。据调查,仅壮族聚居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中药品种就达4623种之多(其中植物药4064种,动物药509种,矿物药50种)在全国名列第二。其中壮医常用药达千种以上。  相似文献   

12.
壮族地区位于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木繁多,有毒的动植物不少,如毒草、毒树、毒虫、毒蛇、毒水、毒矿等等.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使壮族先民对毒有更深的感受和认识,对因毒致病及其治疗解救方法高度重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壮医把"毒"作为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开创了壮医病因学的先河.壮医认为,所谓毒,是以对人体是否构成伤害以及伤害致病的程度为依据和标志的.有的毒性猛烈,有的则是缓慢起毒性作用;有的为有形之毒,有的为无形之毒;有的损伤皮肉,有的则伤害脏腑和体内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3.
<正>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壮医古称为角法,是壮族聚居地流传较为广泛的一种特殊疗法。早在东晋时期我国著名的医学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就曾总结和记载了壮族民间流传的各种角法,可见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广泛应用。该方法的操作方法是把特制的竹罐置于煮沸的壮药水中加热,再趁热将竹罐急覆于患者治疗部位上,利用其负压吸力、药物及温热共同作用于人体特定的部位,以达防病治病的一种独特的富有壮族民族特色的传统外治  相似文献   

14.
略论壮医的证治特点及其研究思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林辰 《广西中医药》2000,23(5):47-48
壮医 ,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 ,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族传统医学。壮医与中医都属传统医学 ,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壮族的人文特点以及壮族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 ,使壮医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现试就其证治特点进行扼要论述 ,以探讨其研究思路。1对证的认识特点壮医认为 ,证是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全身状况的综合反映。病只有两种“证” ,即阴证和阳证 ,阴证与阳证是以寒、热和虚、实来辨别的 ,阳证多为热证、实证 ;阴证多为寒证、虚证。或更具体地分为阴盛阳衰证和阳盛阴衰…  相似文献   

15.
壮医药是我国民族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擅用外治疗法是壮医的特色优势之一。壮医外治疗法,特色鲜明,疗效确切,简便易行,在我国壮族地区广为流传。近年来,我国广大民族医药工作者和科研人员,从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等方面对壮医外治疗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现综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壮族地区没有发现用本民族文字记载的医疗经验专著,但壮医仍历经千年而流传至今,医疗保健知识也能在寻常百姓人家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经归纳,笔者认为主要原因与壮族地区的医药口碑文化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7.
壮医"阴阳为本"、"三气同步"的理论渊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阴阳为本、三气同步理论是壮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用来概括壮医对大自然和人体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壮医“阴阳为本”、“三气同步”理论的形成。源于壮族先民对大自然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朴素认识。是有其实践基础的。1“阴阳为本”的来源 壮医认为,万物皆可分阴阳,万变皆由阴阳起,此即阴阳为本。“本”即“根本”之意。据广西著名的壮医专家黄汉儒教授的考证,壮族先民阴阳概念的产生。与壮族聚居和分布地区处于亚热带,虽然平均气温较高,但四季仍较分明有关。由于日月穿梭,昼夜更替,寒暑消长,冬去春来,再加上与中原汉文化  相似文献   

18.
壮医外治疗法治疗泄泻历史悠久,效果显著,简便易行,便于掌握,在我国壮族地区广为流传。目前壮医外治疗法治疗泄泻在临床上取得了肯定的疗效,然而尚无统一标准。本文通过检索近年来关于壮医外治疗法治疗泄泻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及总结,肯定现阶段各种壮医外治疗法治疗泄泻的疗效,旨在为探索治疗泄泻的方法提供新的思路,并为今后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访百色地区壮医医生和民间医生,了解百色地区壮医开展情况,深入调研壮医内儿科优势病种及简便廉验的民间验方。方法:实地走访名老壮医和民间医,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结果:对壮医认同率很高,壮医药在民间的使用非常普遍,并且独具特色,在治疗一些疾病的时候还有非常明显快速的疗效。结论:总体上来讲,壮医民间医药随着中西医的普及和发展,其队伍和学术,都呈现出逐渐衰落的萎靡状态,对此,本文对壮族地区壮医和民间医药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为开展壮医药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由于历史的原因,壮族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也就没有壮医的专著。但在一些中医及传记中,多有提及壮族医药的史实,由此可窥见古代壮医的客观存在与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