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合并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校正QT间期(QTc)、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与心率变异性变化,探讨室性心动过速与自主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5月于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5例(糖尿病组),根据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糖尿病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组(糖尿病室速组,31例)和普通糖尿病组(54例),另选择同期健康者4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QTc、QTcd测定与心率变异性分析,并将所有糖尿病患者的QTc、QTcd分别与心率变异性及心率(H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室速组患者的心率、QTc、QTcd的值与普通糖尿病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普通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各项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进行QTc、QTcd与心率变异性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QTc、QTcd与心率呈正相关(r=0.870、0.810,P〈0.05),与24 h内相邻正常窦性心率R-R间期的标准差(SDNN)(r=-0.800、-0.818,P〈0.05)、每5分钟正常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r=-0.794、-0.901,P〈0.05)及每5分钟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r=-0.825、-0.735,P〈0.05)呈负相关。比较糖尿病患者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可见,糖尿病患者随SDNN的降低,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不断升高,且SDNN〈50 ms的患者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与100 ms≤SDNN≤50 ms及SDNN〉100 ms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室速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明显损害,糖尿病患者行QTc、QTcd与心率变异性监测对防治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11):1094-1095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与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4-2006年在本科门诊部和住院部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再选取老年非糖尿病患者30例,分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并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测定HRV,包括所有窦性心搏R-R(NN)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记录中每5 min 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检测hs-CRP指标,并对糖尿病组的HRV与hs-CRP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HRV参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hs-CRP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并且HRV与hs-CRP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r=-0.22, r=-0.21,r=-0.19,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和hs-CRP的变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心率变异性评价阵发性房颤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心率变异性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方法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64例(心房颤动组)和健康体检者71例(对照组)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两组心率变异性指标,包括时域分析指标连续24 h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 SDNN)、24 h内每5 min一段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 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RR间期序列中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个数占所有RR间期个数的百分比(pNN50)以及频域分析指标高频成分( HF)、低频成分( LF)、高频与低频成分比值( HF/LF)。结果心房颤动组24 h 心率及总心搏数、SDANN、rMSSD、pNN50、HF、L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合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合并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筛选出各30例有自主神经病变症状和无自主神经病变症状的DM患者分为有症状(DMI)组和无症状(DMII)组,30例正常对照纽进行HRV变化研究及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AN)患者各时域及频域分析指标均较正常对照纽降低(P〈O.05或P〈0.01)。结论:DAN患者在尚未出现自主神经临床症状时HRV频域指标就已有了明显的降低,合并有自主神经症状患者下降更为显著,HRV分析是衡量DM患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有效的客观指标,是提高DAN早期诊断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赵力  孙磊  胡申江 《浙江医学》2001,23(11):645-646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及其发生机制和临床价值.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对4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HRV分析,并与26例正常对照者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HRV的时域指标即24h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SDNN)、每5min窦性心搏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每5min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相邻窦性心搏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SDNN、SDANN、SDNNIndex、rMSSD随患者冠脉病变数目增加而降低(均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HRV可作为预测心肌缺血和可能发生的心律失常的评估指标,并为临床判断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数目和范围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心率变异性分析,探讨早期诊断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以及对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性预测。方法:对36例2型单纯糖尿病患及32例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患,进行24小时心率变异性时域及频域分析,同时与4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心率变异性分析各项指标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0.001);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的糖尿病组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心率变异性各参数亦明显减低(P<0.05、P<0.01)。结论:糖尿病患心率变异性比正常人明显减低,且其心率变异性减低程度与心脏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痰热证和血瘀证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相关时域指标的观察分析,探讨冠心病痰热证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改变特点。方法共收集经冠脉造影或既往心肌梗死等确诊的冠心病患者35例,经中医辨证后,分为痰热证组20例,血瘀证组15例,并对两组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改变特点。结果冠心病痰热证组患者的HRV指标:24 h所有正常窦性心律NN间期的标准差(SDNN)及每5分钟NN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均低于血瘀证组;而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以及相邻NN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痰热证组均高于血瘀证组。但四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痰热证患者可能存在交感神经兴奋趋势,而血瘀症患者可能偏于迷走神经兴奋。  相似文献   

8.
颜红训  张卫民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7):901-901,907
目的探讨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nability,HRV)与血清P-选择素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测定HRV,包括所有窦性心搏R—R(NN)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记录中每5min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ELISA法检测其血清P-选择素水平,并与40例老年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糖尿病组HRV参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P-选择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且HRV与血清P-选择素水平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r=-0.27,r=00.17,r=-0.26。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和血清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X综合征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探讨自主神经功能与X综合征之间的关系,对X综合征组、对照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测定心率变异性指标测定24h连续NN间期的标准差(SDNN),24h连续每5min时段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h连续每5min时段NN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指数),24h相邻NN间期差值的平方根(RMSSD),相邻NN间期的差值大于50ms的心搏数占NN间期总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结果X综合征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综合征患者存在心血管自主神经系统功能调节不平衡现象,提示慢性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可能是X综合征的一个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0.
张业  冯波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5):548-549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对4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HRV的各项时域指标的检测,根据血糖变异系数分为持续性高血糖组和波动性高血糖组,分析在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时,两组HRV的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结果波动性高血糖组的所有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记录中每5mi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窦性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NN总心搏数百分比(pNN50)均低于持续性高血糖组(<0.05)。结论波动性高血糖比持续性高血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HRV时域指标影响大。  相似文献   

11.
背景 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P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常被忽略或误诊,如果对糖尿病并发疼痛的危险因素缺乏认知,则易造成延误治疗。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并发PDN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积极预防提供对策。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安庆市立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符合研究标准的T2DM患者273例,根据其有无PDN分为单纯糖尿病组(NPDN组,n=185)及T2DM并发PDN组(PDN组,n=88)。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T2DM并发PDN的影响因素。结果 PDN组患者年龄大于NPDN组,T2DM病程长于NPDN组,体质指数(BMI)、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率、糖尿病肾病(DKD)发生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于NPDN组,餐后1 hC肽(1 hCP)、餐后2 hC肽(2 hCP)低于NPDN组(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病程〔OR=1.079,95%CI(1.003,1.160)〕、DR〔OR=7.524,95%CI(1.363,41.541)〕、DKD〔OR=3.547,95%CI(1.134,11.095)〕、FPG〔OR=1.831,95%CI(1.384,2.422)〕、HbA1c〔OR=2.468,95%CI(1.694,3.596)〕是T2DM并发PDN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T2DM病程、DR、DKD、FPG、HbA1c是T2DM并发PDN的影响因素,临床应注意积极预防、早期干预存在上述影响因素的T2DM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多重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岳阳市第二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68例及体检中心正常对照个体285例,根据有无眼底病变,分为三组:单纯糖尿病组(DM组,18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180例)与正常对照组(NC组,285例)。检测各组临床与生化指标,对糖尿病患者易于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DM组与DR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高于NC组,而DM组与DR组的空腹C肽与餐后C肽均显著低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M比较,DR组病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hTC、TG、LDL-C均显著增高,而空腹C肽与餐后C肽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比例[47.2%(85/180)1显著高于DM组[10.6%(20/188)],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60.555,P=0.000)。DM组与DR组BMI、HDL-C、收缩压、舒张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4.258,P=0.001)、HbA_1c(OR=1.298,P=0.002)、TC(OR=1.477,P=0.005)、LDL-C(OR=2.187,P=0.008),合并糖尿病。肾病(OR=1.812,P=0.000)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相关。结论病程、HbA_1c、LDL-C、合并糖尿病肾病与2型糖尿病患者易于发生视网膜病变相关,且均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肾小球滤过率关系。方法纳入12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1例正常对照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对心率变异性参数进行分析。检测受试者血肌酐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golomeruar filtration rate,GFR)。以GFR 60ml/(min.1.73m2)为切点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T2DM1组[GFR≥60ml/(min.1.73m2)]和T2DM2组[GFR〈60ml/(min.1.73m2)]。比较正常人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并分析肾小球滤过率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 T2DM 1组和2组的心率变异性参数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2DM2组的心率变异性小于1组(P〈0.05)。GFR与心率变异性参数负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低于正常人群,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可能与心率变异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高血压合并室性早搏患者线性及非线性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的变化及与室性早搏数目的相关性。方法   选用24h长程及5min短程HRV指标对77例高血压合并室性早搏患者(A组)和41例正常对照者(B组)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其中长程线性指标包括所有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min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每5min 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 Index)、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比(pNN50),短程线性指标包括低频功率标化值(LFn)、高频功率标化值(HFn)、低频功率/高频功率(LF/HF),短程非线性指标包括中心边缘比(CER)、累积能量(CE)、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LEs)、心迷走指数(CVI)、心交感指数(CSI),并分析A组的HRV指标与室性早搏数目的相关性。结果   与B组相比,A组的SDNN、SDANN、SDNN Index、RMSSD 、pNN50、HFn、LEs和CVI显著降低(P<0.05),LFn、LF/HF、CER、CE和CSI显著升高(P<0.05),其中CER、LEs两项指标表现出随着室性早搏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的趋势(P<0.05),CER、CE、CSI与A组的24h室性早搏数目呈正相关(P<0.05),LEs、CVI与A组的24h室性早搏数目呈负相关(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室性早搏患者的HRV显著下降,室性早搏数目随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而增多,非线性HRV评价自主神经功能较线性HRV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5.
钟海花  明扬  万沁  徐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7):2570-2572,257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下肢动脉病变(PAD)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2005年6月~2006年12月住院的133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75例无下肢动脉病变、58例合并下肢动脉病变作为研究时象,检测其24 h动态心电图和双下肢踝肱指数(ABI),将HRV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心率变异指数较无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下降,而且心率变异指数与下肢动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HILV降低是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刘秀翠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9):588-590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17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76例)、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41例),DR组又分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亚组(NPDR,45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亚组(PDR,31例)。健康对照组4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EGF、TNF-α及CRP水平,分析对比。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VEGF、TNF-α及CR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DR组血清VEGF、TNF-α及CRP水平显著高于NDR组(P〈0.01);PDR组血清VEGF、TNF-α及CRP水平显著高于NPDR组(P〈0.01)。结论血清VEGF、TNF-α及CRP可能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泰安汉族人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 IA)检测泰安地区111例无亲缘关系汉族人空腹血清脂联素浓度。正常对照者35例(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76例(2型糖尿病组),其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27例,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28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21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PDR组脂联素浓度明显地低于NDR或NPDR组(P〈0.001)。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在泰安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人中是降低的,脂联素浓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相关,脂联素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估计预后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胫前黑斑(PPP)的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及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间住院资料完整的T2DM患者1134例中,其中伴PPP者364例(32.1%),PPP者在男性患者中的比例为37.7%(203/539)、女性患者中的比例为27.1%(161/595)(x2=4.34,P〈0.05)。比较各组微血管病变的百分比及生化指标,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PPP的危险因素;分析急性时相蛋白、白细胞介素-18与PPP的关系。结果87.1%(317/364)的PPP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与非PPP患者相比,伴PPP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百分比增高,分别为21.7%(167/770)与64.0%(233/364),19.5%(150/770)与54.9%(200/364),17.3%(133/770)与52.7%(192/364);同时发生以上3种微血管病变的百分比达31.0%(113/364),显著高于非PPP患者的7.8%(60/770)(均P〈0.01);PPP与血糖控制情况、病程及C反应蛋白水平独立相关,糖化血红蛋白≥7%、≥9%、≥11%者的OR值分别为3.21、12.68和13.65;糖尿病病程≥10年者OR=1.18;C反应蛋白≥3g/L者OR=2.90。结论PPP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可视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识别标志之一;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病程及C反应蛋白水平是PP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8月于瑞安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首发抑郁症患者34例(患者组)及3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测定并比较两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HRV及hs-CRP,并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患者组hs-CRP与HAMD17、HRV的相关性及HAMD17与HRV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患者组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6.58±3.06)mg/L比(3.81±2.64)mg/L,t=3.753,P=0.000];HRV频谱指标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百分比(PNN50)、高频功率(HF)[(50.74±20.43)ms、(15.18±9.59)%、(53.09±49.75)ms^2]均低于对照组[(70.91±20.29)ms、(21.31±11.36)%、(89.28±70.67)ms^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03、2.211、2.505,P=0.000、0.031、0.015);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之比(LF/HF)[(492.29±234.85)ms^2、(491.21±257.05)ms^2、(7.56±3.87)]均高于对照组[(229.53±187.99)ms^2、(298.69±289.09)ms^2、(3.32±2.36)],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5.025、2.986、5.292,P=0.000、0.004、0.000);2患者组HAMD17总分与SDNN呈负相关(r=-0.556,P=0.001),与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D)、相邻RR间期差值的标准差(SDSD)、PNN50、VLF、LF呈正相关(r=0.300-0.507,P=0.001),与LF/HF无明显相关性(P=0.763);HAMD17的焦虑/躯体化因子分与LF呈正相关(r=0.430,P=0.011),与HF呈负相关(r=0.376,P=0.029),其余因子分与HRV各频谱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HAMD17总分与hs-CRP呈正相关(r=0.438,P=0.009),HAMD17因子分与hs-CRP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3患者hs-CRP水平与SDNN呈负相关(r=0.593,P=0.001),与RMS-D、SDSD、PNN50、VLF、LF均呈正相关(r=0.442-0.519,P〈0.05或P〈0.01),与HF、LF/HF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足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糖尿病足组72例,非糖尿病足组96例,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结果年龄大,病程长,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周围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发生率高;糖尿病足组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均升高(P〈0.05);踝肱指数异常组血液流变学参数较踝肱指数正常组均升高(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异常能加重2型糖尿病的微循环障碍,促使糖尿病足的发生。有效地控制血液高黏状态,对防治糖尿病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