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风湿性心脏病是风湿热后所遗留下的心脏病变,以心脏瓣膜病变为主临床最常见累及二尖瓣、主动脉瓣以及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同时发生病变者中医根据证候及并发症不同,将本病归属于“心痹”、“心悸”、“怔忡”、“水肿”、“喘证”等范畴.心脏瓣膜病变亦见于先天性心脏病、梅毒性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根据各自的临床表现。体征及特殊检查与风湿性心脏病区分.本病根据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社会、经济条件及居住环境差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由链球菌引起的急性风湿热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风湿性心脏炎反复发作,以致…  相似文献   

2.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是风湿热反复发作累及心脏所遗留的慢性心脏损害,以心脏瓣膜损害为著,尤以单纯二尖瓣病变多见。风心病多发于青壮年,气候寒湿、素体虚弱为多发因素。所以,久居寒湿之地,体质欠佳的青少年为重点防护对象。风心病的常见症状除心区不适外,尚有长时间...  相似文献   

3.
风湿性心脏病研究概况山西中医学院黄安(030024)风湿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凤心病)是风湿性心脏炎后遗留下来的以瓣膜病变为主的心脏病c其主要病变部位在二尖瓣与主动脉瓣,为我国器质性心脏病中的常见病,在成年人心血管病中的发病率较高。风心病属祖国医学之"心...  相似文献   

4.
风湿性心脏病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风湿性心脏炎,反复发作的风湿性心脏炎造心脏瓣膜永久性损害形成风湿性心脏病,目前仍是较常见的威胁人类健的一种心血管疾病。风心病病变部位在心,血流动力学改变多影响肺,而肺部病变和气候因素关系密切,如果在风心病病情加重病理机制启动前对其预防,将延缓本病加重。因此,本文尝试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病情加重与气候因素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苏贤 《光明中医》1996,11(4):9-10
风湿性心脏病的中医辨治苏贤广东省湛江中医学校(524003)风湿性心脏病,简称为“风心病”或“风湿心”,是风湿性心内膜炎反复发作后,心瓣膜形成疤痕,发生变形,引起瓣膜的狭窄或关闭不全(二尖瓣最常受累,主动脉瓣次之),导致心内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从而出现...  相似文献   

6.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指急性风湿性心肌炎遗留下来的、以瓣膜病变为主的心脏病。本病以年轻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追问病史约有2/3患者患过典型的风湿病。常随着风湿病的经常复发而进行性加重,产生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心力衰竭,危及生命。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如已经确诊,应住院治疗。若无风湿活动、心力衰竭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也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家庭养护。现将家庭护理的有关常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所谓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又称老年钙化性心瓣膜病,或老年心脏钙化综合征,是指原来正常的瓣膜或在轻度瓣膜异常的基础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瓣膜结缔组织发生退行性变及纤维化,使瓣膜增厚、变硬、变形及钙盐沉积,导致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本病在心脏各个瓣膜均可受累,但以主动脉瓣、二尖瓣受累为主,肺动脉瓣、三尖瓣受累少见。本组瓣膜病变以主动脉瓣钙化多于二尖瓣钙化,瓣膜钙化性关闭不全多于狭窄。这是因为相对于二尖瓣、主动脉瓣在血液循环中承受冲击力大,左压力高,机械性应力大,  相似文献   

8.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以心悸、气喘、浮肿为主症的内伤病。属于中医学的心悸、怔忡,以及喘证、水肿等范畴。其致病原因,多因感受风湿病邪伤及心脏所致。治疗本病要从心、肝、肾3脏着眼,重在益气养血、祛风胜湿,用三痹汤最为适宜。虽然在辨证上可分为心脾...  相似文献   

9.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简称风心病 )是由风湿热等急慢性结缔组织炎症所遗留下的心脏病变。主要表现为心脏瓣膜病变及心力衰竭、房颤、脏器栓塞、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急性发作期需住院治疗 ,绝大多数时间需在家休养 ,因而家庭护理的好坏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减少、减轻心功能衰竭的重要措施 ,也是延缓患者寿命的根本保证。对如何做好风心病患者的家庭护理 ,笔者谈几点意见。1 做好心理安慰 ,提高治疗信心风心病是慢性病变 ,日益加重 ,极难治愈 ,因而患者易产生消极自卑情绪 ,对治疗失去信心。这就需要家属掌握本病的有关知识 ,耐心对患者解释 …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青紫舌与舌下小血管变化规律,本文观察54例,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观察对象:本组54例风心病患者均为临床检查确诊.其中男16例,女38例;年龄在15~67岁,平均41岁。其瓣膜病变部位及性质:单纯二尖瓣狭窄17例,二尖瓣闭锁不全8例,二尖瓣狭窄加闭锁  相似文献   

11.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对于风湿热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十分明确,因而对积极防治风湿性心脏病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就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西医结合疗法谈几点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郑洪 《新中医》2002,34(2):17-18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下简称风心病)是临床常见病。本病在出现症状或为现代仪器检测到时,多已有心脏器质的改变,如心脏不同程度扩大。心瓣膜损害、变形等。虽有如瓣膜置换等手术,但除价格昂贵难为一般群众接受外,疗效也并非绝对理想,  相似文献   

13.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对于风湿热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十分明确,因而对积极防治风湿性心脏病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就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西医结合疗法谈几点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风湿热(rhevmatic fever)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主要累及心脏、关节.......急性发作后常遗留轻重不等的心脏损害,尤以瓣膜病变最为显著.形成慢性风湿性心脏病(rhevmatic heartdisease)或风湿性瓣膜病(rhevmatic valvulardise-ase).心力衰竭(心衰)是风湿性心脏病的(风心病)主要并发症,是风心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为探讨风心病心衰的诱因、治疗及预后特点,对本单位近三年来24例风心病心衰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寻求更有效的治疗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chronic rheumatic raloular disease)是急性风湿性心脏炎所遗留的心瓣膜损害。该病多可导致瓣膜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引起相应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从而出现心脏杂音,心脏增大和心功能不全等临床表现。风心病患病率在近40年有明显下降,但仍为我国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其中二尖瓣损害最为多见,其次为主动脉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损害少见。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患者置换心脏瓣膜的术前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心衰)是指心功能改变致心排出的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初期,药物治疗尚能维持,反复心衰时就需要手术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就是为有心脏瓣膜疾病的患者置换心脏瓣膜的一种手术。其中二尖瓣损害最为常见,主动脉瓣病变次之,三尖瓣病变占少数。手术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选择合适的瓣膜替换。我院自开展心脏外科以来,已为36例风心病心衰患者成功地置换了心脏瓣膜,大大改善了心衰症状,提高了患者的救治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人骨唾液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患者二尖瓣瓣膜的表达情况。方法将手术切除的二尖瓣瓣膜按病史分为风心病组和非风心病组,采用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人骨唾液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2组中的表达。结果风心病组的人骨唾液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均较非风心病组表达增高。结论风湿瓣膜的钙化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所引起的细胞外基质降解和重塑以及人骨唾液蛋白所诱导的成骨样骨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简版: 风湿性心脏病是由风湿热引起的心脏瓣膜受到损害的器质性心脏病,临床常见心悸、气短、乏力、咳嗽、咯吐粉红色泡沫痰、下肢水肿等症状。风湿热迁延发展会引起瓣膜病变、心房颤动、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等疾病。一旦患者的心脏瓣膜产生病理变化,㈩现瓣膜重度狭窄,治疗往往难以取效。……  相似文献   

19.
风湿性心瓣膜病是指风湿性心脏炎遗留下来的以瓣膜病变为主的心脏病,故又称风湿性心脏病。从体征和症状来看本病属于中医学“心痹”、“心悸”、“怔忡”、“水肿”等范畴。笔者根据中医学理论及临床经验运用温养心肾、调和阴阳的方法,以附桂龙牡复脉饮加减治疗心肾阳虚型风湿性心脏病2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6例患者中男8例,女18例;年龄最大者46岁,最小者14岁;病程最长者18年,最短者6个月。均有心脏杂音、心脏增大和心功能代偿不全等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身疲力乏,头晕目眩,心悸怔忡,语音低微,呼吸短促,心区…  相似文献   

20.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病理过程有以下三期:1)炎症渗出期。2)增殖期。3)瘢痕形成期。本文介绍了风湿性心脏病的并发症并通过厄贝沙坦联合门冬氨酸钾镁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的改善,收到良好的效果,是值得联合使用的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