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介绍了一种简便,快速提取肝癌患者血清中α-FP的方法,且硫酸铵沉淀血清中的α-FP,再经Sephadex G-75,DEAE-纤维素Sephadex G-150层析,得到单一方法学高纯度的α-F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9-9 (CA19-9)、甲胎蛋白(AFP)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择取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NLR、CA19-9、AFP水平及其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并比较观察组各分化程度者NLR、CA19-9及AFP水平。结果观察组NLR、CA19-9及AF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LR、CA19-9、AFP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不同分化程度者中,低分化患者NLR、CA19-9及AFP水平最低,而后依次为中分化、高分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联合检测血清CA19-9、AFP对原发性肝癌具有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更高;同时原发性肝癌分化越严重,NLR、CA19-9及AFP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IL 10 ,IL 12和TNFα与原发性肝癌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了 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 ,36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 33名健康人的血清中IL 10 ,IL 12和TNFα的浓度。结果 :在肝硬化患者三项指标较健康人显著升高 (P <0 .0 1) ,而肝癌患者与健康人比较除IL 10升高外 ,IL 12和TNFα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IL 10在肝癌肿块直径 >5 .0cm的患者中比直径 <5 .0cm的患者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IL 12和TNFα则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异常可能与IL 10的增高有关 ;IL 12 ,TNFα水平降低和IL 10水平升高有助于鉴别肝硬化结节和肝癌的临床诊断及提示癌变倾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美国伯乐550型酶联仪检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角蛋白(CK)19、Dickkopf1表达水平与患者病情诊断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PHC患者40例为PHC组,选取同期良性肝脏疾病患者40例作为良性肝病组,体检健康者4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以及其他恶性肿瘤患者40例作为其他肿瘤组。比较4组研究对象血清Dickkopf1、CK19与AFP水平;并分析3种指标单独及联合诊断PHC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PHC组及其他肿瘤组患者血清Dickkopf1、CK19及AF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2组,良性肝病组高于健康对照组,且PHC组AFP水平高于其他肿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指标联合诊断PHC的准确度及灵敏度明显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AFP、CK19、Dickkopf1联合诊断PHC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对PHC的治疗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多电极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对患者血清IL-8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电极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对患者血清IL-8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RFA治疗前、治疗后10d、30d血清IL-8的水平。结果:B超及CT复查显示:术后10d70%的患者肿瘤体积缩小在20%以上;术后30d,80%的患者肿瘤体积缩小在30%以上;30d血清AFP值下降者占50%。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对患者血清IL-8的水平无明显影响,肿瘤可能不是导致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L-8水平明显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因原发性肝癌是国内最常见的恶习性肿瘤之一,血清甲胎蛋白虽已被公认是早期诊断HCC的敏感性标记物,但仍有少部分HCC患血清AFP含量仍低档于正常值。笔者据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与AFP均有癌胚特性的原理,而针对性观察了HCC的血清γ-GT活性。方法:设50例HCC患者为观察组,并设5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为照组,观察其血清γ-GT活性及γ-GT与谷氨转肽酶的比值。结果;观察组血清γ-GT/ALT比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胃癌病人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胃癌病人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IL-17的浓度。结果胃癌病人术前、术后外周血中IL-17的浓度分别为(8.51±2.68)和(7.31±2.57)ng/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F=77.47,q=16.81、12.92,P<0.01)。血清IL-17浓度与胃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肿瘤部位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胃癌病人血清中IL-17升高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胎蛋白(AFP)是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主要血清学指标。但是,我国约有10%~30%的PHC病人血清中AFP呈低水平表达[1]。为此,许多学者致力于寻找其他肿瘤标志物,来弥补AFP的这一不足。现发现a-L-岩藻糖苷酶(AFU)与AFP联合检测可以大大提高PHC的有效诊断率。我们通过测定血清中AFU活性及AFP含量,探讨AFU检测在PHC诊断中的价值。1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l.1.1PHC组 50例,男40例,女10例;年龄43~69岁。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1.1.2肝硬化组30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测定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肝癌组)、80例肝炎患者(肝炎组)以及100名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测定3组血清中的GP73和甲胎蛋白(AFP),并比较GP73和AFP在3组中的差别。结果 GP73在肝癌组中的含量显著高于肝炎组和对照组(P<0.05),其中肝炎组高于对照组(P<0.05)。AFP在肝癌组中的含量高于肝炎组和对照组(P<0.05),其中肝炎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肝癌、肝炎组中GP73的阳性率与AFP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中GP73、AFP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73在肝癌诊断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显著高于AF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0.05)。结论 GP73用于肝癌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诊断效果要优于AFP,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早期诊断是胃癌患者良好预后的关键,如何在人群中筛查胃癌高危者是当前的一个热点。基于血清的胃癌早期诊断检测适用于高风险人群筛查,更加方便、安全。本文介绍了胃癌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包括血清DNA甲基化、各种RNA、胃蛋白酶原、胃泌素、骨桥蛋白、MG7-Ag和CA724等血清生物学标志物在胃癌诊断方面的价值,并指出寻找胃癌特异的RNA是比较有前景的早期诊断和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超声造影在对比增强CT诊断肝硬化小肝癌中补充价值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背景下超声造影对已行对比增强CT的小肝癌的补充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10月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45例,共51个可疑肝脏占位(≤2.0 cm)的肝硬化患者对比增强CT和超声造影资料,将检查结果与病理对照,比较两项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差异.结果 超声造影与对比增强CT分别检出病灶49个和35个.小肝癌增强后典型表现为"快进快出""快进慢出",比较超声造影与对比增强CT诊断小肝癌敏感性及正确诊断率分别为88.9%(32/36)、69.4%(25/36)(x^2=3.02,P=0.08)和43/51(84.3%)、29/51(56.9%)(x^2=1.46,P=0.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另16个对比增强CT未能显示的病灶经超声造影明确诊断12个.结论 超声造影与对比增强CT对肝硬化伴小肝癌具有相似诊断率.超声造影较对比增强CT时间分辨力高,对对比增强CT漏检病例及不典型强化病例有很高的补充诊断价值,对于肝硬化内良性结节更具诊断及随访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LEC大鼠自发性肝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P)的蛋白表达,探讨GST-P对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EC大鼠肝脏GST-P的表达。
结果:67周龄LEC鼠即肝癌组GST-P的表达率(96.97%)明显高于4~6个月龄LEC鼠即肝炎组(37.5%)及SD大鼠组(9.38%)的表达率(P<0.01),4~6个月龄LEC鼠GST-P的表达率高于SD大鼠组(P<0.05)。
结论:GST-P可作为大鼠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β细胞素(BTC)在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肝癌侵袭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TC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BTC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旁组织相比存在高表达的现象,且肿瘤直径≥3cm和有包膜浸润的肝癌组织中BTC也存在高表达的现象,而且这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TC表达与肝癌的增殖、侵袭能力密切相关,可能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患者根治术前血清内抑素 (Endostatin ,ES)水平及其术后动态变化与HCC预后的关系 ;与甲胎蛋白 (alpha Fato protein ,AFP)比较 ,评价ES作为判断HCC术后复发评价指标的可能性。方法 采集 1999年 3月~ 2 0 0 1年 10月我院4 3例HCC住院手术患者中完全随访的 34例患者术前 2 4h、术后 3及 10d、术后 3及 6个月的 5次血样 ,分别应用ELISA方法和自动发光技术检测血清ES和AFP水平。根据Bus或CT等方法了解患者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34例HCC患者中 11例复发 ,有术前ES水平不高且术后持续较低 ;另外 2 3例未复发患者术前ES血清水平较高 ,手术后 3d血清ES水平总体均值下挫后较快回升 (P <0 0 1)。患者复发后AFP升高 (P <0 0 1) ;但术前AFP水平与术后是否复发无关 (P >0 0 5 )。结论 ES可能参与HCC患者手术后复发的调节 ;血清ES水平作为肝癌患者预后判断指标较AFP对于手术复发具有更高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SCT征象与肿瘤血管生成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对42例(45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SCT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的HCC病例,观察每个癌灶的SCT表现特征:肿瘤的大小、包膜、侵袭危险性、强化类型和肝硬化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癌组织中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SCT图像上HCC肿瘤大小、侵袭危险性、强化类型分别与VEGF表达之间有相关性(P<0.05),HCC包膜形成状态和癌灶周围组织有无肝硬化与VEGF蛋白表达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HCC的SCT表现与VEGF表达存在较为密切的相关关系,根据HCC的SCT表现特征(肿瘤大小、侵袭危险性、强化类型),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VEGF表达情况,有助于HCC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冷球蛋白(CG)在丙肝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45例,丙肝肝硬化23例,正常对照50例,分别检测其血清CG含量。将患者按不同年龄、性别及携带HCV病毒不同持续时间的CG含量进行统计分析;血清CG定量与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型前胶原(PC)及型前胶原(P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G>293.2mg/L组中,HCV感染阳性率为77.8%,丙肝肝硬化阳性率为78.3%;丙肝肝硬化发生率为男性27.8%,女性为28.1%。在丙肝肝硬化组中,>60岁组CG定量为563.2mg/L;携带HCV病毒>15年,CG定量为575.2mg/L。在丙肝肝硬化组A、B、C三级中CG定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G检测有助于慢性HCV感染及丙肝肝硬化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in serum of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Objectives To determine the pre-therapeutic serum level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nd to elucid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erum leve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stasis of HCC. Methods One-hundred and fifteen HCC patients, 40 patients with benign liver lesions, and 30 healthy control subjec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 serum VEGF level was measured with the quantitative sandwich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R&D systems). Results The serum VEGF levels in the HCC group (465.62±336.24 pg/ml) was significantly elevated a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patients with benign liver lesions (159.54±120.58 pg/ml) and those in normal controls (123.53±51.84 pg/ml). The VEGF level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patients with benign liver lesions and the normal controls. The serum VEGF concentration showed a positive rate of 77.4%, 25%, and 3.3% in the HCC patients, benign liver lesion patients and normal controls, respectively. In the 115 HCC patients, the serum VEGF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portal vein (PV) emboli (n=26, 582.76±441.89 pg/ml), with metastasis (n=43, 548.29±438.57 pg/ml) or with large HCC lesions (≥5 cm in diameter) (n=69, 554.43±369.99 pg/ml)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without PV-emboli (n=89, 431.39±292.84 pg/ml), without metastasis (n=72, 416.24±247.27 pg/ml) or with small HCC lesions (n=42, 328.67±227.47 pg/ml). The serum VEGF levels in stage Ⅰ, Ⅱ, Ⅲ, Ⅳa and Ⅳb HCC patients were 340.6 pg/ml, 451.55±307.84 pg/ml, 397.44±257.18 pg/ml, 486.10±397.73 pg/ml and 647.93±344.56 pg/ml,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pre-therapeutic serum VEGF levels in HCC patients appear to reflect the disease’s potential activity of vascular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