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不同时间子宫瘢痕愈合情况及其指导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来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分娩的妊娠晚期孕妇200例为研究对象,孕妇均有剖宫产史。根据上次剖宫产据此次妊娠时间间隔将患者分为4组,剖宫产后10~12个月组(13例)、剖宫产后13~24个月组(45例)、剖宫产后25~36个月组(116例)、剖宫产后>37个月组(26例),比较不同剖宫产后据此次妊娠时间子宫瘢痕愈合分级、子宫破裂、孕妇最终分娩方式的选择。结果剖宫产后10~12个月组子宫瘢痕愈合情况差于13~24个月组、25~36个月组、>37个月组[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0例、3例、10例比12例、27例、6例比76例、34例、6例比16例、7例、3例](均P<0.05),剖宫产后13~24个月组子宫瘢痕愈合情况差于25~36个月组和>37个月组(均P<0.05),>37个月组子宫瘢痕愈合情况好于25~36个月组(P<0.05)。10~12个月组的子宫破裂率高于25~36个月组[23.08%(3/13),0.86%(1/116)](P<0.008)。最终根据孕妇自身意愿和外界条件,共有93例行阴道分娩,107例行剖宫产,4组孕妇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23%(5/26)比100.00%(13/13)比88.89%(40/45)比42.24%(49/116)](P<0.05)。结论对于有过剖宫产手术史的孕妇,适当延长上次剖宫产至下次妊娠的时间间隔有助于子宫瘢痕愈合,时间越长,愈合越佳。距上次时间大于2年者,再次妊娠时可行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再次剖宫产子宫下段肌层断裂情况的临床分析,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最佳时间及其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2008年1月-2011年12月139例再次剖宫产子宫下段肌层情况的资料,分析其与再次剖宫产间隔时间、临床症状体征、产程、B超检查结果及新生儿体重的关系.结果 (1)两次剖宫产间隔时间在12~ 24个月间,子宫下段变薄及破裂的几率最大;24~ 36个月子宫下段变薄及破裂的几率最小(P<0.05);36 ~48个月子宫下段变薄及破裂几率再次升高;48个月及以后子宫下段变薄几率增大,破裂几率略下降(P<0.05).(2)再次剖宫产孕妇中有症状及体征者,子宫下段变薄及破裂的几率高;产程情况与子宫下段肌层断裂无关(P>0.05),B超提示子宫下段厚度≤3 mm者42例,与术中发现子宫下段变薄及破裂的32例符合率为76.2%.(3)新生儿体重与瘢痕子宫下段肌层断裂无关(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最佳时间为24个月左右;再次剖宫产孕妇下腹疼痛伴子宫下段不平及压痛,B超检查提示异常宜选择剖宫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疤痕子宫短期内妊娠的安全性,评估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54例子宫疤痕形成后2年内妊娠的孕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孕妇中上次手术为子宫肌瘤剔除术的25例(占46.3%),上次手术为子宫下段剖宫产的29例(占53.7%);平均孕周为37.4±2.1周;本次妊娠最后月经距前次手术时间≤6个月的有19例,无先兆子宫破裂病例,7~12个月的有17例,无先兆子宫破裂病例,13~24个月的有18例,有1例前次手术为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病例先兆子宫破裂,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疤痕子宫患者若有妊娠要求,可考虑于疤痕子宫短期内妊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中晚孕期超声观察子宫下段的价值和意义。方法从2012年2月至2015年4月在我科中晚期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孕妇中随机选取124例作为观察组,阴道分娩后再次妊娠孕妇中随机选取98例作为对照组。对所选孕妇均实施经腹及经阴方式扫查,观察不同扫查方式检查子宫下段等的价值与优势。结果在不同孕龄,经腹扫查效果均显著高于经会阴扫查效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孕龄的增加,子宫前壁下段的厚度逐渐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孕龄相同时,观察组子宫前面壁下段的厚度显著薄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14次(11.67%)检查能辨别瘢痕位置,其余106次(88.33%)未辨别瘢痕位置。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中晚孕期超声观察子宫下段可行性较好,且采用经腹扫查效果更为理想。随着孕周的逐渐增加子宫下段厚度明显变薄,孕周相同时剖宫产孕妇下段肌层最薄。超声扫查能较客观的显示出子宫下段情况,但不可表示为子宫下段超声正常则预测出阴道试产安全的这一个结论。  相似文献   

5.
钟小英  程少霞 《广东医学》2002,23(5):489-490
目的:通过随访三种保守性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伴不孕症患者术后怀孕率,比较三种术式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3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伴不孕的手术治疗患者,按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分组,剖腹剥除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型25例为组I,剖腹剥除巧克力囊肿无破裂型30例为组II,腹腔镜下腔内剥除卵巢巧克力囊肿38例为组Ⅲ,术后患者均用药物治疗3-6个月,随访12-24个月,了解妊娠情况。结果:术后妊娠率分别为:组I 24%(6/25),组Ⅱ43%(13/30),组Ⅲ47%(18/38),组Ⅱ与组I,组Ⅲ与组I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组Ⅱ与组Ⅲ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腹保守性手术治疗卵巢巧克力克囊肿,采用先吸干净囊内液并冲洗干净后再出囊壁手术方式,可以提高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伴不孕临床妊娠率,腹腔镜下进行卵巢巧克力囊肿剥出术,可以代替剖腹手术,而且具有损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超声观察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中晚孕期孕妇子宫下段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124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中晚孕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选取108例阴道分娩后再次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所选孕妇均实施经腹及经会阴超声扫查,观察不同扫查方式检查孕妇子宫下段的价值。结果在不同孕龄孕妇中,经腹超声扫查效果均显著优于经会阴超声扫查效果(P〈0.05)。随着孕龄的增加,孕妇子宫前壁下段的厚度逐渐变薄(P〈0.05)。孕龄相同时,观察组子宫前壁下段的厚度显著薄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14次(11.67%)超声扫查能辨别瘢痕位置,其余106次(88.33%)未能辨别瘢痕位置。结论对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中晚孕期孕妇,行超声观察子宫下段的可行性较好,且采用经腹扫查方式的效果更为理想。超声扫查能较客观地显示出孕妇子宫下段的情况,但并不能根据孕妇子宫下段超声正常作出其阴道试产安全的预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超声在剖宫产子宫再孕36~40周瘢痕厚度的规范性测量方法及瘢痕破裂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间426例剖宫产子宫再孕36~40周孕妇,按再次生产时证实是否有子宫下段瘢痕肌层缺陷分为A、B和C组,其中A组(n=351)和B组(n=61)分别为剖宫产3年后和3年内的再孕孕妇,且再次术中或自然分娩未发现下段瘢痕肌层缺陷,C组(n=14)为再次剖宫产发现了下段瘢痕肌层缺陷,另设随机同期80例无剖宫产史孕36~40周孕妇为D组。产前超声对各组子宫前壁下段(剖宫产瘢痕处)肌层厚度进行观察、测量及风险评估,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组间方差分析。结果:超声能清晰显示剖宫产再孕子宫瘢痕处肌层;产前超声测量A组前壁下段瘢痕肌层与B组间无显著差异(P=0.89),A、B两组与C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B、C三组与D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无剖宫产史与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薄密切相关,瘢痕缺陷者产前超声肌层明显较无缺陷者薄;产前超声可以显示、测量并评价瘢痕缺陷风险,建议瘢痕肌层安全阈值为2.3 mm。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静止状态的疤痕子宫不全破裂的相关因素、诊断及处理.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发生的46例静止状态的疤痕子宫不全破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静止状态的疤痕子宫不全破裂人数占同期二次剖宫产人数比例与两次妊娠间隔时间有关:<12个月为9%;24~36个月为3%;>36个月为6%.且静止状态的疤痕子宫不全破裂临床症状体征不明显,术前诊断困难.B超疤痕处子宫肌层厚度能提示诊断.结论 静止状态的疤痕子宫不全破裂可能与距前次剖宫产的时间、缝合技术、个体差异有关;其临床症状不明显,诊断困难,B超检查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小儿喘憋型肺炎140例,包括普通型和重型,入院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男性36例,女性28例;普通型60例,重型4例;1~6个月14例,7~12个月24例,13~24个月22例,25~36个月4例。对照组76例,男性40例,女性36例;普通型72例,重型4例;7~12个月30例,13~24个月20例,25~36个月6例。1.2临床表现140例患儿均有咳嗽、咳痰、气促、发热、喘憋及吸气三凹征;听诊可闻及大量喘鸣音,双肺底可闻及大  相似文献   

10.
洪莲  万映  关莹  柏雪菲  韩笑 《重庆医学》2017,(34):4841-4843
目的 比较妊娠中期和晚期经阴道超声检测子宫瘢痕前壁下段厚度对评估分娩方式及预测妊娠结局的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154例患者,采用经阴道超声分别于孕28周和孕36周时测量子宫瘢痕前壁下段厚度,比较孕28周和孕36周时子宫瘢痕前壁下段厚度对患者分娩方式及子宫破裂发生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 孕36周时子宫瘢痕前壁下段厚度明显较28周时下降(P<0.05),选择再次剖宫产的孕妇子宫瘢痕前壁下段厚度在孕中、晚期均显著低于经阴道分娩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例发生子宫撕裂孕妇的前壁下段厚度显著低于未发生子宫撕裂孕妇(P<0.05).孕36周时,11例中有10例患者子宫瘢痕厚度小于2 mm,孕28周时有3例发生子宫撕裂的孕妇前壁下段厚度大于平均值.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测子宫瘢痕前壁下段厚度有利于评估分娩方式及预测子宫破裂风险,孕28周时的结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超声测量瘢痕子宫妊娠晚期瘢痕区肌层厚度来判断其瘢痕愈合情况,从而为其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52例,以剖宫产术后2年为界限进行分组,利用经腹部超声测量所有孕妇的瘢痕区肌层厚度,随访最终分娩方式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剖宫产手术距离本次妊娠的时间在2年以上者其瘢痕区肌层厚度明显大于2年以内者(P<0.05),但2组间子宫破裂征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13例瘢痕子宫经阴道试产,其成功率92%.结论 超声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对瘢痕子宫分娩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谷宁 《医学综述》2014,20(21):4001-4002
目的探讨B超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对再次剖宫产术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清苑县妇幼保健院接诊的术前行B超检查子宫下段瘢痕厚度的剖宫产200例,根据B超检测结果分为瘢痕厚度>3 mm组和瘢痕厚度<3 mm组,每组各100例。对两组患者阴道试产成功率及先兆子宫破裂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瘢痕厚度>3 mm组阴道分娩成功率高于对照组(5%vs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厚度>3 mm组先兆子宫破裂1例(1%),而瘢痕厚度<3 mm组8例(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B超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对再次剖宫产术中的处理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金敏丽 《实用全科医学》2014,(10):1614-1616
目的通过对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合理选择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临床资料,分娩方式包括剖宫产及经阴道分娩,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分娩结局,并比较疤痕子宫阴道试产成功产妇与随机选取的同期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的分娩结果,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40例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成功率为77.77%(28/36),再次剖宫产率为80.00%(112/140);再次剖宫产组出血量为(421.5±92.8)ml,明显多于阴道分娩组的(201.4±48.7)ml,产褥病率[16.96%(19/112)]及住院天数[(7.1±0.6)d]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的3.57%(1/28)、(3.9±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时出血量、产褥病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住院天数等指标在28例疤痕子宫经阴道分娩成功者与同期随机选取的140例非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的选择,在严格掌握经阴道分娩指征且密切监测产程的前提下,经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子宫瘢痕部妊娠发病的相关因素,为其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剖宫产瘢痕部妊娠患者临床资料,并随机选取同期53例疤痕子宫、宫内早孕患者作对照。结果53例CSP患者人工流产≥2次38例(71.7%),剖宫产≥2次16例(30.2%),单层缝合方式30例(56.6%),距前次剖宫产时间≤5年37例(69.8%),各因素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史、多次剖宫产史、剖宫产子宫切口缝合方式、距前次剖宫产时间≤5年是CSP发病的相关因素,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子宫切口缝合技术,加强宣传避孕知识,减少人流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位子宫下段横切口在瘢痕子宫(CSP)产妇的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9月-2013年4月接诊的CSP产妇114例,其中57例产妇行高位子宫下段横切口手术(观察组),另外57例行传统剖宫产术(对照组).对两组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并对两组患者切口愈合及瘢痕形成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12.1±2.7)min、(49.2±2.4)min、(332±108)ml和(21±6)h,对照组分别为(11.6±1.9)min、(52.1±1.4)min、(239±87)ml和(39±7)h,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3%(3/57例),对照组为10.6%(6/5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合甲级51例(89.5%),瘢痕明显11例(19.3%),而对照组愈合甲级33例(57.9%),瘢痕明显28例(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位子宫下段横切口在CSP产妇的剖宫产中术后恢复时间缩短,并发症较低,且切口愈合好,瘢痕不明显,适合对术后美观要求较高的产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周华 《广西医学》2014,(3):332-33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行子宫动脉阻断术对卵巢功能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子宫肌瘤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行子宫动脉阻断,对照组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不阻断子宫动脉。对比两组卵巢功能、促卵泡生成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雌二醇( E2)、窦状卵泡( AFC)数及妊娠状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FSH、LH、FSH/LH、E2、AF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比例为10.00%,对照组为11.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年,研究组有生育要求者妊娠率36.11%(13/36),对照组为40.48%(17/42),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行子宫动脉阻断术对卵巢功能及妊娠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胡穗花 《中外医疗》2009,28(27):10-11
目的分析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97例瘢痕子宫妊娠孕妇以及同期92例无剖宫产史妊娠孕妇,对不同分娩方式进行观察指标对比。结果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与无剖宫史阴道分娩产妇其新生儿Apger评分、产程、出血量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与无剖宫产史剖宫产比较,其新生儿Apge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中平均出血量以及术中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初次剖宫产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瘢痕子宫妊娠孕妇,再次剖宫产与阴道分娩比较,新生儿Apge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中,阴道分娩与再次剖宫产相比,利大于弊。在瘢痕子宫妊娠产妇符合适应证的前提下,应鼓励阴道分娩,同时试产过程中要严密监护观察,尽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第二次剖宫产术中徒手娩头的手法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556例行第二次剖宫产的术中和术后情况,对照组(n=280)采用传统的方法娩头,研究组(n=276)根据胎儿大小在子宫下段弧形剪开适当长度切口,左手或右手伸入羊膜腔内,将胎头旋转为左枕前或右枕前,退出宫腔,以手紧压子宫切口下缘,让胎头缓慢娩出子宫切口,再适当按压宫底,胎儿顺势依次滑脱娩出前或后肩。结果研究组的子宫切口延长、裂伤,宫颈、阴道、膀胱裂伤,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含宫缩乏力)、新生儿Apgar评分、手术历时及产后切口愈合无差异(P〉0.05)。结论行第二次剖宫产时,因子宫瘢痕挛缩、弹性差,切开子宫下段后,不宜强行手撕切口,应弧形剪开足够胎儿娩出的子宫切口。本文介绍的方法操作简便,不需要特殊器械,适应任何级医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评估医用防粘连膜预防剖宫产术后切13粘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7月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人民医院收治的自愿主动要求剖宫产及有剖宫产指征的孕妇300例,按产程不同分为未临产剖宫产组、第一产程剖宫产组、第二产程剖宫产组。剖宫产均采用子宫下段剖宫产。各组孕妇又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共150例),治疗组将医用防粘连膜(壳聚糖膜)覆盖于子宫下段切13周围及与腹壁切13相对应的子宫表面及附近肠管表面;对照组未放置医用防粘连膜,术后常规关腹。比较各组间的术后切口粘连率与子宫下段前壁切13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发现术后切口粘连1例,对照组术后切口粘连37例。其中未临产剖宫产组18例,第一产程剖宫产组7例,第二产程剖宫产组1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子宫下段切口愈合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防粘连膜能有效地防止剖宫产术后腹壁粘连,同时所需费用少,患者无痛苦,又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广泛应用后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栓塞组(n=35)和甲氨蝶呤组(n=32),2组患者均行宫腔镜手术治疗,栓塞组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甲氨蝶呤组肌肉注射甲氨蝶呤。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转阴时间、月经恢复时间、病灶消失时间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HCG转阴时间、住院时间、病灶消失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恢复时间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