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郝模  罗力  刘俊 《中国卫生资源》2007,10(3):99-102
我国医疗服务供、需和组织三方处于强烈不满、相互指责的状况,另外,媒体的负面报道推波助澜,使得医疗卫生事业社会形象低下、医患信任程度剧降、纠纷和冲突频发,医务人员的执业环境恶化。同时,医院和医务人员对政府的抱怨日益加重,认为一切都是政府主导的医疗服务补偿机制所致。2005年随着看病贵等问题与医改挂钩,社会的指责正逐步聚焦政府。毫无疑问,任何类似看病贵等问题演化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必然是政府所拟定的政策存在问题。政府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承诺解决,然而,匆忙应对的新一轮医改能否解决医疗服务供、需和组织三方的问题,令人担忧并有待关注。  相似文献   

2.
控制卫生总费用是当务之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玲 《中国卫生》2011,(6):28-29
"医改为什么越改看病越贵?"随着政府和医保支出的增加,医疗保障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凸显出来.真正降低居民个人医疗负担,扩大医保覆盖面和提高报销比例,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控制医疗卫生总费用,是目前医改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内蒙古2008年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资料和内蒙古2008年卫生总费用核算资料的综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伴随我区医药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卫生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高,看病难的主要原因集中表现为居民自付费用过高,影响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并导致居民经济负担过重。  相似文献   

4.
《社区医学杂志》2012,(3):16-16
<正>1月5日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十年来中国卫生筹资结构趋向合理,卫生总费用中个人卫生支出比重由2001年的60%下降到2010年的35.5%,政府预算和社会卫生支出比重提高,居民负担相对减  相似文献   

5.
杜乐勋 《中国卫生》2011,(11):43-44
我国社会投入卫生的资源总额不是太多需要控制,而是不够,且资源配置甚不合理,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弄清楚卫生总费用的概念卫生总费用是一个国家或独立关税区在一定时期(一年)内投入卫生发展的经济资源的货币表现,简称“卫生投入”。卫生总费用核算的主要指标包括:卫生总费用;人均卫生费用;卫生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政府卫生投入;社会卫生投入:居民现金卫生投等内容。卫生总费用分析和评价的主要指标通常用卫生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卫生总费用增长速度、卫生总费  相似文献   

6.
1994年美国卫生总费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提供了1994年美国卫生总费用的数据,包括各种医疗服务与产品的费用及其来源,尽管1994年是三十年美国卫生总费用增长最慢的一年,但其增长速度仍快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联邦政府筹资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1994年继续增加,而自费所占比重下降,州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包括私人健康保险在内的其他个人支付所占比重和1993年持平。  相似文献   

7.
2008年中国卫生总费用与卫生筹资战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文章从基本卫生服务全民覆盖的政策目标出发,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亚太地区卫生筹资战略(2010—2015)的核心内容,利用卫生总费用政策分析工具,对我国卫生筹资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评价。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政策导向下,我国的卫生筹资战略调整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成果。2008年卫生总费用结果显示我国公共筹资比重明显上升,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比重迅速下降,已经接近世界卫生组织在亚太地区卫生筹资战略(2010—2015)中提出的监测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福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辽宁省1990-2008年的卫生总费用进行了测算,从公平性角度对迁宁省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人均卫生费用、卫生总费用筹资构成、政府卫生投入水平和居民个人卫生投入水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完美医疗状态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对卫生总费用及其增长进行推算。结果显示:卫生总费用随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而增加,但增长率低于GDP增长率,且满足规定的域值。可见,当符合完美医疗状态时,医疗卫生不会造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灾难,也不会造成许多民众的健康保障缺失;由此提出未来国家卫生服务体系的改进目标是完美医疗。  相似文献   

10.
我国卫生总费用变化趋势与深化医改政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卫生总费用是研究和评价卫生改革与发展政策的重要工具。研究分析近年来我国卫生总费用和省级卫生总费用核算结果及其变化趋势,反映了近年来卫生相关政策取向是逐步降低城乡居民个人现金支出比重,同时也反映了一些相关政策未完全取得预期效果。本文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新“医改”方案,提出了加大政府卫生支出、加快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步伐、调整卫生总费用支出结构、加强对城市医院的宏观调控等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居民就诊流向对看病难看病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90—2005年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就诊流向和费用水平的变化,发现居民就诊明显向大医院集中,而大医院每门诊费用水平远高于基层卫生机构,就诊流向不合理是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因素。根据不同就诊流向标准,文章提出高、中、低三个调整方案,可分别节省门诊费用406.87亿元、286.76亿元和195.10亿元;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看病贵等社会问题涉及多个部门,它的产生是一个多方博弈的互动过程:各级政府在经济发展优先的氛围下,忽视了对医疗卫生改革总体把握,政府财政鉴于财政拮据等原因对医疗卫生服务原有的筹资职能逐步弱化,物价部门严守医疗服务低收费政策导致收费标准扭曲,卫生行政部门在财政、物价等政策环境下作适应性努力,而医院对宏观政策的顺应成了看病贵等问题的滋生地,无序的医用品和制药业市场推波助澜,不健全的医疗保障制度使得看病责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病人需方、医院和政府之间的互动形成医疗卫生事业的两极状况。其中根源是政府财政投入不足,促发因素是物价所定的收费标准不合理。  相似文献   

13.
半个世纪的降价和限价政策,导致了医院的畸形收费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孙梅  陈文  郝模 《中国卫生资源》2007,10(3):109-111
物价部门长期坚持的降价和限价政策,背离了医疗服务成本,与宏观改革环境和财政职能调整不配套,造就了畸形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改革中经济尤其是GDP增长优先的现实,客观上忽视了对医疗服务行业发展导向的把握,致使多设高新服务项目、多做检查、多开药等,成为医疗机构应对财政资金自筹政策采用的不二法宝,拉动了医疗费用的畸形增长,导致看病贵等问题成为现实。改革医院的支付方式,变目前物价部门控制的按项目收费为“总额预算+按服务单元(人头费、病种)”,是短期内解决看病贵等问题,达成医疗、医药、医保三项改革目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医疗、医药顺应政府的补偿政策:引动看病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财政、物价和卫生行政等部门的互动,最终为医院留下了系列的补偿政策,奠定了20世纪80年代至今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机制。医院“顺应”宏观政策环境时,互相学习、模仿,逐步适应了扭曲的补偿机制和外部环境,并摸索出一整套“通过服务收费多收一点”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成为看病贵等问题的滋生地,而无序的医药用品市场推波助澜,表现出“高价药容易销售”等三大畸形景观。  相似文献   

15.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35,自引:15,他引:35  
通过从看病难看病贵的内涵入手,分析了解决不同情况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途径及其特点。利用国内外有关研究和建立医疗保障制度情况,指出了建立医疗保障制度、共济医疗费用负担风险是解决当前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途径,并进一步提出了建立健全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group of medical innovations and a set of health care expenditure variables before the introduction of health reform and after.

Methods

We assessed two groups of data taken from the databases of the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and the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for the periods of 1990–2000 (before health reform) and 2001–2011 (after health reform). The number of patent publications in relation to medical technology, biotechnology, and pharmaceuticals was considered indicators of medical innovation. The total public health expenditure, health expenditure per capita, and health expenditure as a share of GDP were considered indicators of health care expenditure. Our dataset included 14 OECD countries that introduced health care reforms between 2000 and 2012.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degree of association.

Results

There is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edical innovation and health care expenditure before (rc,b?=?0.91; p?<?0.001) and after (rc,a?=?0.94; p?<?0.001) health reforms were introduced. Additionally, the degree of this correlation is higher after the health reform period (2001–2011) than before (1990–2000).

Conclusions

Improved communication channels within societies increas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cost–benefit analysis of medical innovation may help in continuing to improve medical innovation and health care accessibility. We hope that our observations promot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and balance between medical innovation and health care expenditure while fostering an incentive atmosphere for health reforms.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5.6%,没有理由说我国卫生总费用超过了其社会平均支付能力。但为何看病贵问题成为当前我国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呢?笔者认为,在卫生总费用没有超过社会平均支付能力前提下,看病贵问题凸现的是不健全的医疗保障制度带来的费用风险机制的缺失。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中,处理好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关系,增加政府筹资职能从而确保筹资体系的稳定性和公平性,扩大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面,提高现有保障制度的风险分担机制,完善保障制度的费用控制措施,应成为改革关键点。  相似文献   

18.
19.
介绍了医院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实践探索.医院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通过深化优质护理、推进预约挂号、改革专家门诊、建立分级医疗体系等工作,积极参与医改,创新医疗服务,努力实现医改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