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雄黄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雄黄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能力,探讨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形态学观察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白血病细胞bcl-2蛋白表达。结果:雄黄可诱导白细胞病细胞发生典型的凋亡,同时雄黄可使白血病细胞bcl-2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下降。结论:雄黄通过影响白血病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从而导致白血病细胞发生凋亡,这是其治疗白血病的重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细胞凋亡机制在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脑室内注射致重症肌无力(MG)中枢神经系统(CNS)受损的可能机制,将MG患血中提取的AchRab经侧脑室注射到大鼠脑室系统,建立CNS损的MG大鼠模型,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CNS中Fas/FasL,Bcl-2,Bag-1的表达,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的方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及不同病程变化,并与用健康人血清提取的IgG注入大鼠侧脑室建立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另一组不予任何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结果表明,MG模型大鼠表现出类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动物模型样症状;MG组Fas/FasL抗原主要表达于大脑皮质和海马神经元薄膜和突起,而对照组抗原的表达则阴性,两组Bcl-2和Bag-1表达差异无显意义;TUNEL结果示实验组大鼠脑组织切片阳性细胞于注射后第2周出现,且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多,至第3周后数目最多,脑内多部位都有凋亡细胞出现,以皮质和海马区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明显,结论:Fas/FasL参与AchRab引起大鼠CNS功能障碍过程,细胞凋亡在此损害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中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54例食管癌和22例癌旁组织中bcl-2基因产物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碱性磷酸酶法检测各组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一中bcl-2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 正常食管磷状上皮组织bcl-2均阴性(15例),食管癌和癌旁组织bcl-2的阳性率分别为68.5%和50.0%,与正常对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bcl-2蛋白的过量表达,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过程,同时可能是肿瘤细胞抗药性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承京 《江西医药》1996,31(5):300-303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胃病患者黄苔与胃黏膜组织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选取黄苔胃病患者62例,并与63例白苔胃病患者进行对照,检测胃黏膜PCNA、p53、Bcl-2、Fas凋亡基因相关蛋白。结果表明,黄苔患者p53、Fas表达明显高于白苔患者,而PCNA、Bcl-2表达则与白苔患者无明显差异。结论:黄苔胃病患者伴有促凋亡基因相关蛋白的过度表达,黄苔是胃内有活动性炎症的较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7.
Omi/HtrA2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定位于线粒体,具有调节凋亡的功能。Omi/HtrA2最早是因与凋亡抑制蛋白(IAPs)有结合能力并拮抗IAPs而被分离确定的,与细菌内蛋白酶HtrA2(high—temperature requirement)同源。近年来研究发现,Omi/HtrA2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与多种细胞凋亡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的特征性表现在于结肠上皮表浅广泛的缺失和固有层的炎症改变。关于溃疡性结肠炎上皮层破坏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认为可能与上皮细胞坏死和凋亡均有关。胞细凋亡是为了调控机体发育,维护内环境稳定,而由一系列基因控制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Bcl-2(B cell leukemia/lymphoma-2)和Pax(Bcl-2-associated Xproteingene)均为凋亡相关基因。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组织中细胞凋亡调控蛋白Bel-2和Bax的表达情况,以了解其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祝海  周荣祥  肖永来 《河北医药》2001,23(11):805-807
目的了解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组织中bcl-2和TGF-β1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2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与11例正常输尿管移行上皮细胞中bcl-2和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11例正常输尿管中bcl-2蛋白表达阳性2例(18.2%),TGF-β1蛋白表达阳性11例(100%).52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中bcl-2蛋白表达阳性20例(38.5%),TGF-β1蛋白表达阳性26例(50%).bcl-2阳性率在高、中、低分化癌中分别为21.1%、36.4%和72.7%.在TiS~T1和T2~T4期阳性率分别为31.6%和57.1%.TGF-β1阳性率在高、中、低分化癌中分别为73.7%、45.5%和18.2%.在TiS~T1和T2~T4期阳性率分别为60.5%和21.4%.在输尿管移行细胞癌中bcl-2表达程度随肿瘤分级增加而增加,在各级肿瘤分化间差异有显著性(x2=7.93,P<0.05).浅表性癌bcl-2表达阳性率低于浸润性癌,但差异无显著性(x2=2.82,P>0.05).随肿瘤分级增加,TGF-β1阳性率下降(x2=8.90,P<0.05),随肿瘤由浅表型向漫润型转化,阳性率下降(x2=6.26,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bcl-2和TGF-β1参与了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评估其生物行为的瘤标.  相似文献   

10.
田庆锷 《中国药房》2005,16(22):1743-1745
肿瘤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系一种药物作用于肿瘤使之产生耐药性后,该肿瘤对未曾接触过、与结构无关、机制各异的多种抗肿瘤药也具有交叉耐药性的现象.细胞凋亡(Apoptosis)是化疗药物杀伤肿瘤细胞的共同通路,其受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调控.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依赖于完整且正常的凋亡途径,如肿瘤细胞的凋亡途径出现缺陷或抗凋亡机制增强,则可表现为对药物的耐药性.为此,本文就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及其蛋白与细胞凋亡及 MDR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药杂志》2010,19(22):2034
 目的:探讨大黄中游离蒽醌大黄素诱导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的细胞凋亡作用机制。方法:体外 培养HK-2细胞,利用MTT法评价大黄素对HK-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利用TUNEL染色检测大黄素对HK-2细胞凋亡的影响,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大黄素对HK-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凋亡相关蛋白检测采用Western Blot分析;结果:大黄素作 用HK-2细胞48 h后,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IC50值为130.65 μmol•L-1。大黄素浓度为80 μmol•L-1时促使细胞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降低,Western Blot分析凋亡相关蛋白显示,大黄素作用HK-2细胞后,抑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extracellu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1/2,ERK1/2)的磷酸化,并且呈现明显的剂量和时间效应关系,细胞内 Bcl-2表达降低,Bax没有明显的变化,致使促凋亡基因蛋白占优势,细胞向促调亡的方向发展,细胞色素c释放增加, 从而使Caspase-8活化,激活下游Caspase-3,引起细胞的凋亡;大黄素对HK-2细胞的损伤效应可能是通过MAPK/ERK信号 转导通路抑制ERK磷酸化,而导致了细胞凋亡。结论:大黄素能够引起HK-2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涉及MAPK/ERK信号 转导通路抑制途径。  相似文献   

12.
周志姣  汪庆余 《江西医药》2008,43(9):969-972
乳腺癌是一种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首位.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逐渐上升趋势.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基因、多阶段的演进过程,对乳腺癌相关基因的研究目前已成为该领域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和抗神经细胞凋亡剂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和抗神经细胞凋亡剂的研究张均田段文贞吴俊芳(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英国科学家于70年代早期提出:正常细胞的死亡是一种主动自杀过程。这一惊人的发现是划时代的,它吸引全世界科学工作者试图解开细胞自杀死亡之谜,探索细...  相似文献   

14.
毛兰素诱导人白血病HL—60细胞的凋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毛兰素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探讨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用MTT比色法测定了毛兰素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荧光显微镜、透射电镜、DNA电泳及流式细胞仪观察了药物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从基因水平阐述了凋亡的发生。结果:毛兰素20-81.9nmol/L在72h内显著抑制HL-60细胞增殖,作用24h后,对HL-60细胞的IC50为38nmol/L,而阳性对照药长春新碱对HL-60细胞的IC50为101nmol/L,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形态学观察可见凋亡的特征性改变;琼脂糖电泳出现典型的DNA“ladder”;流式细胞仪结果表明细胞被阻滞于G2/M期;免疫组化可见bcl-2表达下降,bax表达升高。结论:毛兰素显著抑制HL-60细胞的生长,该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改变HL-60细胞bcl-2和bax基因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某些基因在细胞凋亡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得到普遍重视。它们既具有单一的调节作用,又具有复杂的协同效应。研究这些基因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机制,对利用基因治疗技术治疗恶性肿瘤和退变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论述了调控细胞凋亡的基因及其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西比灵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影响。为临床应用西比灵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方法:对实验大鼠于脑缺血前应用西比灵进行干预。然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内凋亡相关基因c-fos及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未用药组相比,西比灵组大鼠脑缺血后的梗死体积显著减小;西比灵组脑缺血再灌注时皮层和基底节区c-fos的表达明显下降,而bcl-2的表达明显增高。结论:西比灵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发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氯胺酮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状态及相关基因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沙土鼠全脑缺血模型,缺血10min,再灌注24h。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氯胺酮组。采用TUNEL法原位标记DNA片段检测凋亡细胞,采用SP法进行bax、bcl—2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及氯胺酮组脑组织中TUNEL及bax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假手术组(P<0.01);氯胺酮组阳性细胞数目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bcl—2阳性细胞数3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氯胺酮减少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的凋亡,bax/bcl—2比值较再灌注组相对降低可能为此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人们认识到细胞凋亡不仅在皮肤发育、更新、平衡稳定中起作用,在某些增殖性皮肤病如银屑病中也表现异常。bcl-2是与细胞凋亡关系密切的原因之一,为探讨 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与银屑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28例银屑病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bcl-2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采用1996~2000年我院保存的石蜡包埋组织块,确诊为银屑病的病例共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17~54岁,平均年龄35.3岁。12例正常皮肤组织,取自外科整形术后切除的皮肤,男3例,女9例,年龄20~58岁,平  相似文献   

19.
于镔 《江苏医药》1997,23(8):560-561,559
凋亡(Apoptosis)是细胞坏死之外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即所谓细胞程序化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是指正常细胞的“生理性”死亡过程。它是一个有序的过程,是以细胞内源性内切酶活性增加为代表的一系列生化代谢的变化[1]。细胞先是接收、识别某些特殊的生理或病理性刺激信号,然后启动细胞特有的基因或基因群,通过mRNA的转录,合成一组有致死效应的蛋白质,从而导致细胞的解体死亡[1]。这是一种细胞的“自杀”行为,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一样,对维持组织的自身稳定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一、调亡的基因调控细胞的调亡受到多种因素的…  相似文献   

20.
榄香烯诱导人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及调控bcl—2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研究榄香烯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抑制细胞增殖采用MTT法,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DNA电泳,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DNA断裂,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榄香烯65-520μmol.L^-1明显抑制K562细胞增殖,IC50(95%可信区间)为220(152-319)μmol.L^-1电泳可见DNA断裂形成的阶梯状条带,形态学上表现为染色体聚集,核固缩,断裂,而b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