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的外周血中甲胎蛋白(AFP)mRNA的检测在肝癌术后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巢式PCR和TaqMan MGB探针法定量PCR技术,检测105例肝细胞癌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AFP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肝细胞癌患者术前外周血AFP mRNA的阳性率43.8%(46/105)高于健康对照10.0%(3/30),有显著性差异(P< 0.001)。术前血中AFP mRNA的表达与各项肿瘤侵袭性指标显著相关,包括肿瘤数目、大小、有无肉眼及镜下血管侵犯。AFP mRNA阴性患者1、2、3年生存率以及1、2、3年无瘤生存率均显著比AFP mRNA阳性患者术后高(两者均P=0.004)。多因素分析也指出术前外周血中是否表达AFP mRNA是预测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肝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是否表达AFP mRNA与肿瘤侵袭性相关,对于预测术后复发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肝细胞特异性AFP mRNA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一种敏感的方法以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肝细胞特异性AFPmRNA。【方法】巢式RT PCR检测外周血有核细胞成分中AFPmRNA。【结果】 49例肝癌中 17例检出AFPmRNA ,阳性率 35 % ,其中 9例证实有转移的 6例阳性 (6 7% )。 19例肝硬化、6例急性肝炎、8例慢性肝炎、5例肝良性肿瘤、6例肝内胆管癌、11例肝转移癌、13例健康对照组均为阴性。外周血细胞AFPmRNA的存在与肝内肿癌灶的数目、是否有门静脉癌栓形成、远处器官转移与肿瘤的TMN分期密切相关 ,与血清AFP浓度无关。【结论】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AFPmRNA ,可帮助早期发现肝癌细胞的血行播散。  相似文献   

3.
Yang SZ  Dong JH  Zhu J  Li K  Zha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9):595-598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MAGE-1mRNA和甲胎蛋白(AFP)mRNA表达水平其与术后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 通过巢式RT—PCR,在围手术期检测了45例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MAGE-1mRNA和AFPmRNA,并进行平均11个月的随访。同时以22例肝炎后肝硬化、11例肝血管瘤、12例肝转移癌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组进行了MAGE-1mRNA和AFP mRNA的对比检测。结果 MAGE-1mRNA在12例肝转移癌患者外周血中的检出率为33.3%(4/12);肝炎后肝硬化、肝血管瘤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中均未检出。AFP mRNA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的检出率为13.6%(3/22),在肝转移癌、肝血管瘤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中均未检出。45例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MAGE-1mRNA/AFP mRNA的检出率分别是术前42.2%(19/45)/51.1%(23/45),术后7d20%(9/45)/24.4%(11/45),术后28d15.6%(7/45)/22.2%(10/45)。统计分析提示,术后28d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检出MAGE-1 mRNA/AFPmRNA预示患者近期复发。并且双标志物联合检测较单标志物检测对预测复发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结论采用巢式RT—PCR的方法联合检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28d外周血中癌特异性的MAGE-1 mRNA和肝细胞特异性的AFP mRNA有助于预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的转移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Ki67、Fas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肝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3例肝癌组织中Ki67、Fas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Ki67、Fas及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关系密切;survivin与Ki67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survivin与Ki67的表达均与Fas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癌栓形成及肿瘤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0.01);Fas的表达与癌栓形成及肿瘤转移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Ki67、Fas与survivin的表达可能与肝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预测肝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苏永杰  揭中芳  董家鸿  陈志宇  江艳 《医学争鸣》2008,29(16):1518-1521
目的:研究肝细胞肝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AFP mRNA表达量的变化,分析其作为微转移标记物的可行性及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64例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AFP mRNA表达量,并进行平均6mo以上的随访;同时以8例肝硬化患者、4例肝增生患者、8例肝血管瘤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检测其外周血单核细胞AFP mRNA的表达量.结果:复发34例.HCC组的术前AFP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前外周血AFP mRNA相对HCC的灵敏度为85.9%,特异性为90.3%,准确率为87.4%.HCC患者术后外周血AFP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术前.HCC组外周血术前、术后AFP mRNA水平表达量与术后复发转移有明显相关性,与TNM分期、血管癌栓或侵犯有相关性,但与术时肿瘤数目、癌细胞分化程度、包膜完整性均与血清AFP浓度无相关.术后HCC组外周血AFP mRNA表达量与肿瘤大小有相关性.结论: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HCC患者外周血AFP mRNA表达量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反映HCC患者血中是否存在肝癌细胞.手术可促进部分HCC细胞脱落人血.监测外周血AFP mRNA水平对术后早期复发转移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探讨N -甲基- D -天冬氨酸受体(NMDAR1)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35例肝细胞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NMDAR1蛋白的表达,通过统计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 【结果】在135例肝癌组织中NMDAR1阳性表达的有107例(79.3%),且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MDAR1在肝癌中高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包膜、卫星结节和血管侵犯相关 (P < 0.05)。NMDAR1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无复发生存期(P < 0.05)与总生存期(P < 0.001)明显较短。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揭示,NMDAR1表达水平是肝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期与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P < 0.05),且具有重要的预后预测价值。 【结论】 NMDAR1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增加,且与肿瘤分化程度和侵袭转移相关;NMDAR1可作为预测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XIAP相关因子1(XIAP-Associated Factor1,XAF1)可与XIAP直接结合并拈抗其抗凋亡作用,本文研究了XAFI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了其在肝癌患者预测复发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8例HCC患者肝癌组织中XAFI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XAF1在人肝癌组织中表达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提示,XAF1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36.84%(14/38),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100%(38/3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XAF1低表达患者中,XAF1表达水平与PVTT(P=O.012)、AFP高水平(降0.016),肿瘤大小(P=0.037)有关;Log—rank检验结果碌示,XAF1低表达患者的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显著低于XAF1正常表达患者(P〈0.05),是影响HCC术后1年生存率的因素之一。结论XAFI在人体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低于癌旁正常组织,这可能是影响肝癌术后复发的一个潜在危险冈素。  相似文献   

8.
焦点黏附激酶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uan Z  Fan J  Wu ZQ  Zhou J  Qiu S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8):1256-1259
目的观察焦点黏附激酶(FAK)在不同肝癌组织中表达差异及FAK表达在判断肝细胞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所50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利用实时PCR法检测了肿瘤组织和癌周组织中FAK mRNA表达,并分析了FAK mRNA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FAK mRNA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周组织表达(P〈0.001),癌栓组中癌栓中FAK mRNA表达高于肿瘤组织表达(P〈0.05),癌栓组中肿瘤组织FAK mRNA表达明显高于无癌栓组肿瘤组织表达(P=0.003)。高侵袭组中肿瘤组织FAK mRNA表达明显高于低侵袭组表达(P=0.020)。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发现FAK表达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FAK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FAK表达是肝细胞癌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肝内复发是影响肝癌术后长期生存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探讨影响肝癌术后早期(2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6月在东方肝胆医院行肝切除术的260侧肝细胞性肝癌(下称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14项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对无瘤生存率的影响。结果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84.1%和70.5%,1、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9.2%争58.4%。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癌早期复发与下列6个因素有关:术前血清甲胎蛋白、肿瘤大小、肿瘤数目、有元血管癌辁、术中失血量、有无子灶。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甲胎蛋白、肿瘤大小、有无血管癌拴是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术前血清甲胎蛋白阳性.肿瘤直径≥10.0cm,有血管癌捡,提示术后易早期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 (AFP)mRNA的表达水平与不同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realtimeRT -PCR技术 ,定量检测 5 6例肝细胞癌、17例慢性活动性肝炎、2 1例肝硬化和 2 0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AFP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5 6例肝癌患者外周血AFP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为 34 6 44 .6± 9490 5 .4copies/μgRNA ,其中 2 9例为阳性 ;17例慢性活动性肝炎、2 1例肝硬化患者和 2 0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均未检测到AFPmRNA的表达。结论 肝癌患者外周血AFPmRNA表达水平与肝癌分期、门静脉癌栓及肝外转移密切相关 ,与肿瘤直径、数目及血清AFP水平无明显相关 ,可作为预测肝癌发生远处转移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外周型苯二氮类受体(PBR)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情况以及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109例肝细胞癌组织中PBR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PBR蛋白在109例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有68例(62.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BR蛋白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包膜、卫星结节灶和血管侵犯相关(P<0.05)。PBR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皆较阴性者短。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BR蛋白表达水平是肝癌患者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且具有预后预测意义。【结论】PBR蛋白在肝细胞癌组中表达增加,且与肿瘤恶性程度和侵袭转移能力相关;PBR蛋白可作为对肝癌患者预后评估的独立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难以根治性切除的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手术切除的意义及疗效。【方法】分析143例难以根治性切除的大肝癌临床病理资料,其中68例经TACE治疗后二期切除(A组),75例未行术前TACE单纯切除(B组)。观察TACE前后肿瘤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癌残留率,以及两组病人的术后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结果】①A组经TACE后肿瘤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且肿瘤坏死增多,周围子灶的检出率增加22.1%;肿瘤与周围脏器的粘连增加,而肿瘤包膜形成增多、癌残留率显著降低(P〈0.05);②A组的术中出血量和肝门阻断时间均较B组有不同程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严重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为88.2%、53.0%、36.1%和65.7%、37.7%、30.4%;B组分别为68.8%、36.9%、25.1%和46.2%、24.4%、9.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TACE使难根治性切除大肝癌肿瘤缩小、包膜形成和癌残留减少,有效地提高大肝癌根治性切除率,延长实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难以根治性切除的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手术切除的意义及疗效。【方法】分析143例难以根治性切除的大肝癌临床病理资料,其中68例经TACE治疗后二期切除(A组),75例未行术前TACE单纯切除(B组)。观察TACE前后肿瘤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癌残留率,以及两组病人的术后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结果】①A组经TACE后肿瘤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且肿瘤坏死增多,周围子灶的检出率增加22.1%;肿瘤与周围脏器的粘连增加,而肿瘤包膜形成增多、癌残留率显著降低(P〈0.05);②A组的术中出血量和肝门阻断时间均较B组有不同程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严重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为88.2%、53.0%、36.1%和65.7%、37.7%、30.4%;B组分别为68.8%、36.9%、25.1%和46.2%、24.4%、9.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TACE使难根治性切除大肝癌肿瘤缩小、包膜形成和癌残留减少,有效地提高大肝癌根治性切除率,延长实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陈杰  钱立元 《湖南医学》2014,(4):727-729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并肝硬化患者手术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并发症及预后。【方法】以2001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7例HCC并肝硬化患者为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统计患者的年生存情况以及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探讨患者的年生存率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手术治疗后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63.6%,2年生存率52.1%,3年生存率34.7%,5年生存率19.3%。术前child分级,术前血小板计数,术前甲胎蛋白(AFP)计量,肿瘤组织大小以及是否进行根治性切除术与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 P <0.05)。患者术前child分级与是否进行根治性手术是独立危险因素( P <0.05)。【结论】手术是根治 HCC合并肝硬化的理想方法,但术前应准确评估患者的肝功能储备以及术后积极的辅助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体质指数( BMI)对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预后的影响,为判断肝癌根治术预后提供参考。方法以标准BMI为界,将362例患者分为3组,低BMI组BMI<18.5 kg/m2、标准BMI组BMI 18.5~25 kg/m2、高BMI组BMI≥25 kg/m2,比较3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和累计生存率。结果经PSM匹配前不同BMI组肝癌患者的无复发和累计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倾向得分匹配法( PSM)匹配后,低BMI组与标准BMI组累计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47),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874);低BMI组与高BMI组,累计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1),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1);高BMI组与标准BMI组,累计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6),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0)。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的影响因素主要为肿瘤的大小和个数以及 AFP值的高低。结论患者术前的BMI值对肝癌患者的预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皮性钙粘蛋白(E-Cadherin)在人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侵袭、转移性的关系。方法选择56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原发性肝细胞癌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2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用RT-PCR方法检测E-Cadherin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Cadherin的表达。结果1.E-Cadherin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2.E-Cadheri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术后复发时间呈正相关(P〈0.05;R^2=0.786),与病理分期呈负相关(P〈0.05;R^2=0.678);3.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与肝外转移呈负相关(P〈0.05;R^2=0.704);4.癌旁组织中E-Cadherin表达与术后复发时间呈正相关(P〈0.05;R^2=0.742)。结论E-Cadherin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侵袭转移能力,复发倾向相关,在临床中有望作为肿瘤分化、复发、转移的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背景 探讨dusp-6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与MAPK、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相关性。方法 305例肝细胞肝癌组织芯片,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dusp-6、p-ERK、p-JNK和p-p38α表达,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术后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及预后生存分析。结果 肝细胞肝癌肿瘤组织较癌旁组织和肝血管瘤旁正常肝组织dusp-6显著高表达(P<0.001)。 相对癌旁肿瘤细胞dusp-6表达与无瘤生存率具有显著相关性(P = 0.013)。相对癌旁肿瘤细胞dusp-6表达为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风险因素(HR= 1.635, P = 0.006)。结论 Dusp-6在HCC中肿瘤组织较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过表达。相对癌旁dusp-6高表达HCC患者术后更易复发。相对癌旁肿瘤细胞dusp-6表达可以作为HCC术后复发风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HCCRmRNA、FBI-1mRNA在肝癌相关患者血液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41例肝细胞癌、3例肝硬化患者术前血液标本及10例健康者血液标本中HCCRmRNA、FBI—1mRNA含量,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肝细胞癌患者血液中HCCRmRNA、FBI-1mRNA水平高于肝硬化患者,健康者血液中未发现两基因的mRNA表达。同时发现,血液中FBI-1mRNA与甲胎蛋白(AFP)水平显著相关(P〈0.01),FBI-1mRNA与HCCR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相关(P〈0.01)。【结论】肝细胞癌、肝硬化患者血液中HCCRmRNA、FBI-1mRNA表达异常增高,FBI-1mRNA表达与AFP水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MMP-2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肝细胞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52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原发性肝癌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2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用RT-PCR方法检测癌、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MMP-2mRNA的表达。结果:①MMP-2mRNA在肝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MMP2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癌组织中MMP-2mRNA表达与术后复发时间呈负相关(r^2=0.868,P〈0.05),与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r^2=0.786,P〈0.05);③癌组织中MMP-2mRNA的表达与肝外转移呈正相关(r^2=0.812,P〈0.05);④癌旁组织中MMP-2mRNA的表达与术后复发时间呈负相关(r^2=0.854,P〈O.05)。结论:MMP-2mRNA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侵袭、转移能力,复发倾向相关,在临床中可望作为肿瘤分化、复发、转移的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TaqMan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肝细胞再生磷酸酯酶2(PRL-2)mRNA表达水平,并应用该法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中PRL-2基因的表达。【方法】构建含PRL-2基因开放阅读框架的T载体.制作标准曲线。提取手术切除12例人肝癌、门静脉癌栓(PVTT)和癌旁组织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观察人肝细胞癌组织和门静脉癌栓及癌旁组织中PRL-2的表达水平。【结果】线性检测范围达5个数量级,最低检测下限为1×10^2拷贝,最高检测上限为1×10^6拷贝。PRL-2在所有的门脉癌栓及10例肝癌组织表达,仅在4例癌旁组织中表达。门脉癌栓PRL-2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肝癌及癌旁组织(P〈0.01),肝癌组织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可以准确定量测定PRL-2基因的表达:PRL-2基因在门脉癌栓的更高表达提示其在肝细胞癌的发生、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