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9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婴幼儿喘息预后的影响。[方法]5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首次发作喘息患儿首诊时取静脉血测IL-4和IFN-γ,并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吸氧、糖皮质激素吸入、支气管舒张剂等对症支持治疗。其中24例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干预组:顺尔宁,4 mg每日1次,疗程12周;糖皮质激素吸入干预组28例:出院后给予糖皮质激素吸入,200μg每日1~2次,疗程12周。并于我院儿科哮喘门诊随诊观察或电话联系1年,记录喘息再发的次数。两组患儿于治疗前24 h内及疗程结束用酶联免疫法检测IFN-γ、IL-4。另选10例健康同龄儿童血清标本作为健康对照组用同样方法检测血清IL-4和IFN-γ。[结果]婴幼儿喘息患儿IL-4浓度及IL-4/IFN-γ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顺尔宁干预组和糖皮质激素吸入干预组分别有6例和13例因故退出本试验。顺尔宁干预组儿童治疗后血清IL-4和IL-4/IFN-γ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激素干预组儿童治疗后血清IL-4和IL-4/IFN-γ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顺尔宁干预组儿童血清IL-4和IL-4/IFN-γ水平和激素干预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顺尔宁干预组喘息发作≥3次的百分率明显低于糖皮质激素吸入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其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失衡状态起到调节作用,并有效减少反复喘息发作的次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Th1/Th2免疫变化。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3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及20例健康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ELISA法检测以上儿童血清IFN-γ(ng/L)、IL-4(ng/L)。结果毛细支气管炎组CD4^+百分率略高于对照组,CD8^+百分率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CD4^+/CD8^+比值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CD4^+百分率高于对照组,CD8^+百分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且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哮喘组与对照组IFN-γ、IL-4、IFN-γ/IL-4水平变化差异显著(P〈0.05)。哮喘组IL-4水平略高于毛细支气管炎组(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IFN-γ水平低于哮喘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患儿均存在细胞免疫失调,以Th2型细胞占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量瘦素(1eptin)在哮喘儿童患者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的变化及其与Th1/Th2细胞因子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瘦素对哮喘儿童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7例在我院哮喘门诊就诊,符合人选标准的哮喘儿童患者急性发作期首诊时取静脉血测IL-4、IFN-1和1eptin,同时予吸氧、糖皮质激素吸人、支气管舒张剂等对症支持治疗。症状缓解后按GINA方案进行分级治疗,疗程12周;疗程结束后取静脉血测IL-4、IFN-1和1eptin,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治疗后血清IFN-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而治疗后血清IL-4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同样,治疗后血清leptin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此外,治疗前leptin水平与IL-4/IFN-γ比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直线相关(r=0.749,P=0.05);治疗后leptin水平与IL-4/IFN-γ比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同样直线相关(r=0.745,P=0.013)。【结论】血浆leptin水平和Thl/Th2细胞因子间的存在负相关,和哮喘儿童免疫功能密切相关,leptin可能参与哮喘儿童气道炎症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外周血Th1/Th2细胞功能平衡的调节作用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研究其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机制。方法9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孟鲁司特组和布地奈德组各46例,另选同期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测定血清IFN-γ、IL-4的含量。结果孟鲁司特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的临床症状如鼻塞、鼻痒、流涕、喷嚏和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孟鲁司特组改善明显优于布地奈德组(P〈0.05)。孟鲁司特组、布地奈德组两组患者治疗前IL-4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O.05)。治疗后孟鲁司特组血清中IL-4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IFN-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与布地奈德组比较,孟鲁司特组的IL-4、IFN-γ、IFN-γ/IL-4比值更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优于布地奈德,可能与其对变应性鼻炎患者Th1/Th2细胞功能平衡紊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益生菌干预对卵清蛋白(OVA)诱导幼鼠食物过敏发生的影响,以及对模型动物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3周龄断乳雌性Brown—Norway幼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食物过敏组和益生菌干预组,每组10只。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OVA—IgE和小肠内容物sIgA水平。体外分离培养脾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对脾调节性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计数,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FN-γ、IL-4和IL-10的水平。结果食物过敏组血清OVA—IgE质量浓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益生菌干预组OVA—IgE质量浓度显著低于食物过敏组(P〈0.05)。益生菌干预组小肠内容物中sIgA水平显著高于食物过敏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食物过敏组脾CD4^+CD25^+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益生菌干预组与食物过敏组相比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过敏组脾IL-4和IL-10的质量浓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益生菌干预组IFN-γ、IL-4和IL-10的水平均显著低于食物过敏组(P〈0.05);食物过敏组IFN-γ/IL-4的比值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益生菌干预组显著高于食物过敏组(P〈0.05)。结论益生菌干预能够通过调节模型动物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起到防治食物过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选择性半胱氨酰白三烯(Cys LTs)受体拈抗剂对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h2细胞功能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2012年1月收治人院的支气管哮喘患儿2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20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两组均采用吸氧、平喘、抗炎、抗感染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选择性CysLTs受体拈抗剂孟鲁司特片4~5mg/,每天1次口服,3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进行白细胞介素4(IL-)和γ-扰素(IFN-γ)含量进行测定,并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患儿经选择性Cys LTs受体拮抗剂治疗后,IFN-γ、IL-4水平及IFN-γ/IL-4比值均有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5、4.16、3.26,均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IFN-γ、IL-4水平及IFN-γ/IL-4比值明显升高(t=3.18、3.47、2.64,均P〈0.05)。两组治疗后IFN-γ、IL-4水平及IFN-γ/IL-4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2.92、3.02,均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行临床疗效分析,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等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CysLTs受体拮抗剂可明显提高哮喘患儿IFN-γ和IL-4水平,尤以前者为著,在促进Th细胞成熟的同时上调Th1功能,改善哮喘患儿Th1/Th2功能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7.
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h2平衡的失调及孟鲁司特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h2平衡的失调及盂鲁司特的干预作用。方法对65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片4mg/d,1次/d,连用3个月。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培养上清液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和日夜间症状评分的变化,并与3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外周血培养上清液PBMC中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经孟鲁司特治疗3个月后患儿IL-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IFN-γ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日夜间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哮喘患儿存在着Th1/Th2平衡失调,免疫状态由Th1向Th2“克隆漂移”。孟鲁司特能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可治疗哮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3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口服酮替芬;观察组I吸入糖皮质激素和观察组II口服顺尔宁,疗程均为3个月。三组均服博利康尼至咳嗽消失。结果 三组治疗临床缓解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月后总有效率,对照组与观察组I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与观察组Ⅱ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疗程结束后半年随访复发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口服酮替芬、吸入糖皮质激素、口服顺尔宁控制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均有效。总体上吸入糖皮质激素和口服顺尔宁优于酮替芬,而吸入糖皮质激素与口服顺尔宁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IFN-γ和IL-10在斑秃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对30例病程在1个月内的斑秃活动期患者进行4个月的局部米诺地尔治疗且取得满意效果后,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清Th。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10水平,并将其结果与2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分析IFNI-γ和IL-10在治疗前后的相关性。结果 (1)治疗前斑秃患者血清IFN-γ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IL-1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治疗后斑秃患者血清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IL-10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呈显著升高(P〈0.01);(3)治疗前后IFN-γ与IL-10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1=-0.425,P1〈0.01;r2=-0.429,P2〈0.01)。结论 IFN-γ是斑秃发病的重要致病因子;IL-10对斑秃皮损的好转发挥重要作用,其能否作为一种新的免疫治疗方法尚需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FN-γ和IL-10在斑秃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方法检测。对30例病程在1个月内的斑秃活动期患者进行4个月的局部米诺地尔治疗且取得满意效果后,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清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10水平,并将其结果与2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分析IFN-γ和IL-10治疗前后的相关性。结果①治疗前斑秃患者血清IFN-γ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IL-1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治疗后斑秃患者血清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IL-10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呈显著升高(P〈0.01);③治疗前后IFN-γ与IL-10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n=-0.425,P,〈0.01;r2=-0.429,P2〈0.01)。结论IFN-γ是斑秃发病的重要致病因子;IL-10对斑秃皮损的好转发挥重要作用,其能否作为一种新的免疫治疗方法尚需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1.
黄芪对过敏性紫癜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黄芪对过敏性紫癜(HSP)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HSP患儿随机分为黄芪治疗组36例和常规治疗组24倒,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安验(ELISA)检测外周血清IL-4与IFN-γ水平;并用同样方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组。结果HSP惠儿血清IL-4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IFN—γ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黄芪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L-4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IFN—γ水平显著增加(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黄芪能调节过敏性紫癜惠儿Th1/Th2细胞因子的失衡状态,改善惠儿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状态,对患者治疗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顺尔宁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2例6岁以上中、重度哮喘患儿,予布地奈德气雾剂、沙丁胺醇气雾剂控制哮喘的发作。症状缓解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用顺尔宁口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控制率分别为59%和17%。治疗后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分别为(105&#177;42)μg/d和(340&#177;227)μ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顺尔宁治疗儿童哮喘安全、有效,有助于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白三烯拮抗剂对敏性鼻炎Th1/Th2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变态反应(过敏)科就诊8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对照组4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氯雷他定抗过敏,治疗组加用孟鲁司特钠片口服每日一次,3月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者鼻部症状改善的情况,并检测血清IL-4、IL-5、IFN-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血清IL-4、IL-5明显下降,IFN-γ升高。结论白三烯拮抗剂能有效治疗过敏性鼻炎,并纠正过敏性鼻炎的 Th1/Th2免疫失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h2细胞功能平衡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将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吸氧、平喘、抗炎、抗感染等基础治疗,其中,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片4mg/d,口服,1次/d,连用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IL-4、IFN-γ含量及IFN-γ/IL-4比值的变化,对两组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并观察两组咳嗽、喘息及哮鸣音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IFN-γ[(76.16_±7.42)ng/L]较对照组[(74.53±7.S6)ng/L]明显升高(t=2.42,P〈0.05);治疗组IL-4[(41.45±6.61)ng/L]较对照组[(46.57±7.42)ng/L]明显降低(t=2.68,P〈0.05);治疗组IFN-γ/IL-4值(1.83±0.42)较对照组(1.56±0.37)明显上升(t=2.13,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31%,与对照组相比(74.36%),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2.537,P〈0.01);治疗组的咳嗽、喘息、哮鸣音消失时间[(2.68±1.15)、(5.19±1.25)、(4.17±1.75)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4.43±1.27)、(6.70±1.63)、(6.25±1.64)d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2.35、2.14、2.41,P〈0.01)。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好,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且安全性好,可能与其对支气管哮喘患儿Th1/Th2细胞功能平衡紊乱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量瘦素(1eptin)在哮喘儿童患者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的变化,及其与Th1/Th2细胞因子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瘦素对哮喘儿童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7例在我院哮喘门诊就诊,符合入选标准的哮喘儿童患者急性发作期首诊时取静脉血测IL-4、 IFN-γ和1eptin,同时予吸氧、糖皮质激素吸入、支气管舒张剂等对症支持治疗。症状缓解后按GINA方案进行分级治疗,疗程12周;疗程结束后取静脉血测IL-4、 IFN-γ和1eptin,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治疗后血清IFN-γ和IFN-γ/IL-4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而治疗后血清IL-4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 <0.05)。同样,治疗后血清leptin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 <0.05)。此外,治疗前 leptin水平与IFN-γ/IL-4比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直线相关(r=0.749, P =0.05);治疗后 leptin水平与IFN-γ/IL-4比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同样直线相关(r=0.745, P =0.013)。【结论】血浆leptin水平和Th1/Th2细胞因子间的存在正相关,和哮喘儿童免疫功能密切相关,leptin可能参与哮喘儿童气道炎症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免疫调节剂对哮喘儿童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患者45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服泛福舒(BV)。对照组16例,给予相对应级别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入选患儿随访1年。所有患儿在治疗前及12个月后检测血清IL-4、IFN-γ、血浆总IgE浓度,测定肺功能。【结果】治疗组因哮喘发作需急诊就诊的次数为(1.02&#177;0.92)次,呼吸道感染的次数(1.32&#177;1.03)次,而对照组分别为(2.17&#177;1.52)和(3.78&#177;1.81)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呼吸道感染频率和哮喘再发次数正相关(P〈0.01)。治疗后,两组IgE水平无明显下降。治疗组血清IL-4水平无明显改变,IFN-γ水平明显升高,对照组血清IL-4水平下降,IFN-γ水平升高;两组IFN-γ/IL-4比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IFN-γ/IL-4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BV不仅增强呼吸道特异性及非特异性的免疫防御功能,降低诱发哮喘发作的危险因素;而且能够纠正机体Th1/Th2类细胞表达的偏移,调整哮喘患儿的免疫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发生的原因和患者血清中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胎膜早破组(感染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孕妇血清中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及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同时胎膜行病理检查。结果胎膜早破与细菌性阴道病密切相关。胎膜早破组86例,宫颈炎者48例,占55.81%;阴道炎30例,占34.88%;尖锐性湿疣2例,占2.32%。对照组100例,宫颈炎者49例,占49.00%;阴道炎12例,占12.00%;尖锐性湿疣1例,占1.00%。两组比较P〈0.05,胎膜早破组细菌性阴道病明显高于对照组。胎膜早破与胎位不正、骨盆异常、巨大儿或双胎两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胎膜早破组患者血清中IFN-γ、IL-2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并随时间延长而含量逐渐上升高(P〈0.05);绒毛膜或(和)羊膜炎者血清IFN-γ、IL-2高于无绒毛膜羊膜炎及对照组(P〈0.01);无绒毛膜羊膜炎及对照组IL-4、IL-10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绒毛膜或(和)羊膜炎组(P〈0.05)。结论胎膜早破患者血清中Th1/Th2细胞平衡向Th1细胞为主的模式转化。且与感染、营养缺乏等多种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干预协同刺激信号对反复自然流产患者Th1/Th2转换的影响。方法 用人绒毛膜癌细胞株JEG-3制备滋养细胞抗原;用该抗原刺激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分为两组:实验组加入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导4(CTLA4Ig,10μg/mL组和1μg/mL组),对照组加IgG(10μg/mL组和1μg/mL组),培养72h,分别取24h和72h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上清液中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索4(IL-4)的水平。结果 与同质量浓度的对照组相比,CTLA4Ig组产生的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产生的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FN-γ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TLA4Ig1μg/mL组相比,CTLA4Ig10μg/mL组产生的IL-4水平明显升高(P〈0.05),IL-2水平明显降低(P〈0.05),IFN-γ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LA4Ig能通过阻断CD80/CD86共刺激信号,使反复自然流产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向Th2型细胞因子偏移。  相似文献   

19.
顺尔宁治疗儿童哮喘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小辉 《中原医刊》2007,34(18):47-48
目的观察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顺尔宁)在儿童支气管哮喘长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根据不同的长期治疗方案,将79例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三组,35例单纯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为治疗A组,33例口服顺尔宁片为治疗B组,11例单纯中医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和肺功能指标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A组和治疗B组的临床疗效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治疗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轻、中度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顺尔宁与吸入糖皮质激素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申鸿  周萍  白香妮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5):109-110,11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与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支气管哮喘组9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组46例、缓解期组46例)血清IL-4、IFN-γ及IgE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的40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支气管哮喘组血清IL-4、IgE水平显著升高,IFN-γ水平显著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缓解期组比较,急性发作期组血清IL-4、IgE水平均显著升高,而IFN-γ水平显著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FN-γ水平与IL-4、IgE水平呈负相关(r=-0.49、-0.52,均P〈0.05),IL-4水平与IgE水平呈正相关(r=0.60.P〈0.05)。结论测定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4、IFN-γ及IgE水平对患儿哮喘病情判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