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目的]探讨病人自控镇静镇痛(PCSA)在玻璃体和斜视手术中应用。[方法]玻璃体切割术和斜视矫正术病人共68例,随机分入舒芬太尼联合异丙酚PCSA组(P组)和单纯局麻组(C组)。每组34例,其中两类手术各占17例。P组局麻并以PCSA辅助。术中观察收缩压、心率、呼吸、镇静评分、病人合作度评分、满意度评分、疼痛评分及术中眼心反射和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与基础值比较,P组仅术中10min的收缩压、心率升高;C组术中各时点均显著升高;P组呼吸频率下降。术中P组镇静评分、合作度和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C组,而疼痛评分、躁动、呻吟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两组眼心反射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无差异。术后4h疼痛评分P组显著低于C组,术后8h两组疼痛评分无差异。[结论]舒芬太尼联合异丙酚PCSA应用于玻璃体及斜视手术能提高病人术中术后镇痛的满意度,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局麻甲状腺手术病人自控镇静镇痛(PCSA)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拟行局麻甲状腺手术病人96例,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D组)常规术前用药及术中强化麻醉+局麻;余3组行PCSA+局麻,PCSA药物配伍为均含异丙酚5mg/ml外,另复合舒芬太尼0.625μg/ml(S1组)、0.875μg/ml(S2组)、1.25μg/ml(S3组),于术前半小时以负荷剂量、每小时持续剂量及病人自控镇痛(PCA)剂量均为0.04ml/kg、锁定时间为3min的负荷剂量+持续剂量+病人自控镇静镇静(LCP)模式给药。手术结束前10min停用PCSA。监测围术期不同时间点焦虑评分(AVTV)、镇静评分(OAA/S)、脑电双频指数(BIS)、疼痛评分(VAS)、病人按压PCA键总次数(D1)与实际进药次数(D2)并计算其比值D1/D2,以及SpO2、MAP和HR。比较各组病人的满意度。结果除D组外,PCSA3组术前均达到良好的抗焦虑作用,术中基本达到稳定的清醒镇静状态,而D组有部分病人镇静不足或镇静过度,镇静评分OAA/S与.BIS值的相关系数PCSA3组明显高于D组(P<0.01)。术中VAS最高评分S2组和S3组低于D组(P<0.05,P<0.01),且S2组和S3组D1/D2比值低于S1组。MAP、HR比较:D组手术前、中、后均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或P<0.01),S1组术中高于基础值(P<0.05),S2及S3组各时间点与基础值比较无明显差异。SpO2:SpO2<95%的发生率分别为16.7%(D组),0(S1组),12.50%(S2组),25.0%(S3组)。PCSA3组病人满意度及术者对病人的合作评分均高于D组(P<0.01)。结论局麻下甲状腺手术应用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PCSA是可行的,病人的舒适度及合作度得以提高,合理的药物配伍剂量和给药参数能提高疗效,减少可能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儿斜视手术中不同病人自控镇痛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需进行小儿斜视手术的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成局麻组与自控镇痛组,其中自控镇痛组中包括芬太尼加丙泊酚组(芬太尼组)、瑞芬太尼加丙泊酚组(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加丙泊酚组(舒芬太尼组),以上每组各30例患者。分别进行麻醉,观察镇痛效果、患者满意舒适度、呼吸抑制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手术结束后自控镇痛3组患者的满意舒适度均高于局麻组(P〈0.05)。自控镇痛3组比较,舒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纽患者的满意舒适度均高于芬太尼组(P〈0.05),但瑞芬太尼组患者的呼吸抑制率明显高于舒芬太尼纽。结论:在进行小儿斜视手术时,应用自控镇痛技术可对患者的有效治疗及满意舒适度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是病人自控镇痛在小儿斜视手术中的最佳组合,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高辉 《中原医刊》2007,34(16):39-40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应用于开胸手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中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M、F和S三组各20例,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镇痛药物分别为吗啡1 mg/m l、芬太尼10μg/m l、舒芬太尼1μg/m l。记录比较行自控镇痛后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生命体征情况。结果各组均可获得有效的镇痛效果。VAS评分F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VRS评分F组高于其他各组(P〈0.05)。M组不良反应较多,恶心发生率最高(8例)。结论目前常用的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方法都有确切的镇痛效果,其中舒芬太尼用于开胸术后静脉镇痛安全、镇痛效果确切,而且不良反应较少,可望在术后镇痛方面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经静脉PC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腹胆囊切除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n=30),Ⅰ组(舒芬太尼1.5μg/kg)、Ⅱ组(舒芬太尼2.0μg/kg)、Ⅲ组(芬太尼20μg/kg)。三组病人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毕病人清醒后开始经静脉PCA,观察术后开始镇痛即刻及4、8、12、24、48h的VAS、镇静评分,以及术后48h的BCS和镇痛满意度评分,镇痛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1)与I组、Ⅲ组比较,Ⅱ组在4、8、12、24、48h各时间点的VAS明显降低(P〈0.05);Ⅰ组和Ⅲ组4-48h各时间点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Ⅱ组病人镇痛满意度高于Ⅰ、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Ⅱ组的BCS评分明显高于I组、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Ⅱ组各时间点的镇静评分明显高于I组、Ⅲ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0ug/kg舒芬太尼能够获得更高的镇痛满意度,可安全地用于急性疼痛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正> 甲状腺手术中为避免神经损伤,常需要病人根据手术大夫的要求作出相应的反应,为了既达到镇静目的,又不影响患者与术者的配合,笔者在术中采用病人自控镇静(patient-controlled sedation,pcs)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甲状腺手术20例,男6例,女14例;年龄28  相似文献   

7.
舒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术后病人皮下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术后病人皮下自控镇痛(PCSA)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60例择期腹部手术的病人,年龄28~63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A组(n=20):术后镇痛给与0.04μg/kg·h舒芬太尼;B组(n=20):术后镇痛给与0.06μg/kg·h舒芬太尼;C组(n=20):术后镇痛给与0.08μg/kg·h舒芬太尼。手术结束前30min给与负荷剂量舒芬太尼0.1μg/kg,手术结束后于病人三角肌处埋针置管连接镇痛泵。分别记录术后4h、8h、16h、24h、48h各时间点的生命体征,VAS评分,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和C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B组和C组间VAS评分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Ramsay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不良反应多于A组和B组(P〈0.05)。结论0.06μg/kg·h舒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术后病人皮下自控镇痛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少,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应用胃癌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效果及副反应情况.方法 6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药物分别为吗啡1mg/ml、芬太尼10μg/ml、舒芬太尼1μg/ml.记录比较行自控镇痛后的镇痛效果、副反应及生命体征情况.  相似文献   

9.
舒芬太尼用于骨科手术病人超前镇痛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骨科手术病人不同时机舒芬太尼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以探讨舒芬太尼超前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骨科全麻术后舒芬太尼PCIA病人60例,随机平均分为3组:超前镇痛Ⅰ组(P Ⅰ组),麻醉诱导前5 min静注舒芬太尼0.08 μg/kg,手术结束前30 min开始PCIA;超前镇痛Ⅱ组(PⅡ组),手术结束前30 min开始PCIA;对照组(C组),手术结束拔管后开始PCIA.记录术后1,4,24和48 h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舒芬太尼用量、病人自控镇痛(PCA)总按压次数、PCA有效按压次数、并发症和病人满意度等.结果 术后1 h,P Ⅰ组和PⅡ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P Ⅰ组镇静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舒芬太尼用量P Ⅰ组、PⅡ组、C组依次增多,PCA总按压次数P Ⅰ组少于PⅡ组和C组(P<0.05),P Ⅰ组腹胀和尿潴留发生率低于C组(P<0.05).术后72 h病人满意率PⅠ组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5 min静注舒芬太尼0.08μg/kg、手术结束前30 min开始舒芬太尼PCIA的超前镇痛与术后开始的PCIA相比,镇痛效果更好,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比较等效剂量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开胸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年龄20~60岁择期全麻下行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后双腔管气管内插管,两组术中吸入异氟烷、间断肌肉注射罗库溴铵维持全麻。病人清醒拔除气管导管后接韩国奥美2300电子镇痛泵行PCIA。F组:芬太尼2mg、咪唑安定10mg、生理盐水稀释至200ml;S组:舒芬太尼0.2mg、咪唑安定10mg、生理盐水稀释至200ml。背景剂量2.5ml/h,指令剂量2.5ml/次,锁定时间15min。所有病人术后鼻导管吸氧2~3L/min,分别记录术后24、48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法]、镇静、恶心和呕吐评分,记录脉搏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和累计镇痛药消耗量。结果S组术后24、48h镇痛药耗量和VAS评分均低于F组,其中术后48h 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S组术后24h镇静优于F组(P〈0.05);S组术后48h恶心、呕吐者明显少于F组(P〈0.05);两组术后48h内无一例呼吸抑制(脉搏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者)发生。两组术后24、48h脉搏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用于开胸术后PCIA.镇痛、镇静效果优于芬太尼,而恶心、呕吐发生率较芬太尼低,是开胸术后更为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部位麻醉术中异丙酚自控镇静(PCS)的临床应用方法及具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手 术病人30例,使用Graseby 镇痛泵静脉给药,每次给药量为8 mg,20 s完成,无锁定时间,病人可根据需要按压给药按 扭,直至满意。每 5 min记录一次镇静程度、呼吸通畅程度、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按压次数和实际给药次数。结 果异丙酚PCS起效时间为(2.9±1.4)min。在360次记录中无一镇静过度。所有病人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道通畅度 均未受影响。在 PCS最初 5 min内按压次数和实际给药次数均较多(P<0.05),随后明显减少并趋稳定。血压、心率均较 稳定。95%病人对此方法评价好,愿接受。结论异丙酚PCS具有安全、可靠,对呼吸、循环影响小,病人易于接受等优 点,可应用于部位麻醉病人术中镇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镇痛效能及不良反应。方法 检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术后镇痛记录系统,回顾性分析手术日期在2018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的术后镇痛记录,对比使用盐酸羟考酮组、舒芬太尼组和吗啡组患者术后24、36、48 h镇痛药累计用量、静息状态及下床活动时的疼痛评分、相应曲线下面积(AUC)和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36 h,羟考酮组患者的活动时疼痛评分为(2.2±2.4)分,明显低于舒芬太尼组的(3.4±2.1)分(t=0.305,P=0.0126)和吗啡组的(3.4±1.7)分(t=0.104,P=0.0277)。静息状态下,羟考酮组和吗啡组的AUC分别为29.00和27.00,低于舒芬太尼组的40.01;下床活动时,羟考酮组的AUC为63.17,低于吗啡组的80.93和舒芬太尼的82.00。术后24、36、48 h,舒芬太尼组患者等效吗啡累计量分别为(37.2±16.1)、(46.1±24.3)、(64.4±33.4)mg,明显高于羟考酮组的(20.4±14.8)(t=3.571,P=0.001)、(24.2±16.1)(t=4.630,P<0.0001)、(34.4±25.1)mg(t=6.409,P<0.0001)和吗啡组的(16.6±11.7)(t=4.233,P<0.0001)、(20.50±14.1)(t=5.250,P<0.0001)、(28.8±19.0)mg(t=7.354,P<0.0001);羟考酮组和吗啡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羟考酮组出现恶心(χ 2=11.360,P=0.003)及提前终止镇痛患者的比例(χ 2=7.914,P=0.019)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结论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可用于术后PCIA,缓解多种手术的术后疼痛,其镇痛效能优于吗啡及舒芬太尼,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用于烧伤整形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18岁~45岁的烧伤整形患者,分为镇痛组(n=20),对照组(n=20),镇痛组术毕予静脉推注氯诺昔康首剂量8mg,后接含氯诺昔康32mg 生理盐水100ml的一次性镇痛泵行PCIA;对照组不加任何止痛药。结果:镇痛组的镇痛效果优良率达85%,无效15%,恶心的发生率5%;对照组有90%的患者感到疼痛,需肌肉注射止痛药(派替啶)。结论:氯诺昔康用于烧伤整形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优良,病人容易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肋间神经冷冻与静脉自控镇痛治疗开胸术后疼痛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选择80例接受开胸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静脉镇痛组(Ⅰ组)和神经冷冻组(Ⅱ组),静脉镇痛组行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后者采用北京库蓝公司JT-1型冷冻治疗仪在关胸前对切口所在肋间及上、下各一肋间和放置胸引瓶所在肋间的肋间神经进行冷冻,以VAS评分判断两组术后胸部切口疼痛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冷冻组术后72h内VAS评分(P〈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肋间神经冷冻减轻开胸术后切口疼痛的效果明显优于PCIA,且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疗效性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2006年3月开展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100例的临床资料,初步总结分娩镇痛这项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经验。结果产妇镇痛后生命体征平稳,下肢均能活动,胎心无明显变化,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给予负荷剂量后15min内即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全部有效。无痛分娩100例,其中顺产64例(64%),胎头吸引助产16例(16%),剖宫产21例(21%),73例(73%)使用缩宫素。产程最短1h,最长6h,平均3.5h。新生儿1min和5min按Apgar标准评分均正常。结论0.1%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2μg/ml用于分娩镇痛是安全有效的,对母婴无不良影响,适于临床开展分娩镇痛。但需要对分娩镇痛这项新技术进一步扩大宣传,以推动分娩镇痛这项新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用于上腹部手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上腹部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术后静脉镇痛分别使用舒芬太尼1.5μg/ml(A组)、舒芬太尼1.0μg/ml(B组)及芬太尼10μg/ml(C组)。记录术后第4、8、20、24、48小时的镇痛效果,镇静程度,恶心呕吐反应及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病人自控按压次数等数据。结果与B、C组比较,A组VAS评分降低,差异有显著性,B、C组比较,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舒芬太尼适用于上腹部手术后PCIA。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小,其1.5ug/ml浓度则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氯诺昔康 芬太尼、单用芬太尼在开胸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90例ASAⅠ~Ⅱ级在全麻下行开胸手术术后行PCIA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0.04μg/kg.h 地塞米松20 mg),氯诺昔康 芬太尼组(氯诺昔康10μg/kg.h 芬太尼0.15μg/kg.h 地塞米松20 mg)和芬太尼组(芬太尼0.3μg/kg.h 地塞米松20 mg),3组均加NS后总量至120 mL。病人清醒拔管后,接电子镇痛泵,基础流量2 mL/h,PCA剂量2 mL/次,锁定时间15 min。结果:术后16 h内三组按键次数及镇痛药消耗总量无统计学意义,氯诺昔康 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镇静评分均低于芬太尼组(P<0.01,P<0.05),而氯诺昔康 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比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各时间点VAS评分比无统计学意义,氯诺昔康 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镇痛总体满意度均高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与氯诺昔康 芬太尼或单用芬太尼在开胸手术术后PCIA均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但前两者较后者不良反应少,总体满意度高,更适于开胸术后PCIA。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病人自腔硬膜外镇痛(PCEA)对腹部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88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CEA组(A)和非PCEA组(B),对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以及患者术前,术后应激反应的部分指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糖,前白蛋白和皮质醇进行观察。结果:(1)PCEA组镇痛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P<0.01);(2)术前各项指标无差异,血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糖和皮质醇浓度A组均明显低于B组(P<0.05),前白蛋白浓度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术后PCEA能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稳定内环境,有利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机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布托啡诺和舒芬太尼-咪达唑仑用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12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4组:①S组(舒芬太尼0.15mg);②B组(布托啡诺15mg);③ SM组(舒芬太尼0.1mg+咪唑安定10mg);④SB组(舒芬太尼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