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喜梅  王丽娟  吴美琴 《护理研究》2006,20(24):2194-2195
[目的]回顾性总结70岁以上病人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护理,探讨体外与非体外CABG的护理特点。[方法]收集115例70岁以上CABG病人的资料,其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82例,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33例,对其术后情况比较,探讨护理的特点。[结果]OPCAB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ICU时间均少于CCABG组,OPCAB组护理较CCABG组更容易。[结论]对本组70岁以上病人的护理,OPCAB组由于不受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恢复较快,护理更容易。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2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2014年4月35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168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组185例,比较2组术后早期死亡率及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资料基本相似。OPCAB组在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血管活性药物支持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方面均明显少于CABG组(P<0.05)。2组术后早期死亡率、住院时间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术后心肌梗死、低心排出量、脑梗死、肾功能不全、新发房颤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早期疗效优于CABG,不增加术后心肌梗死、低心排、脑梗死、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及围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总结70岁以上病人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护理,探讨体外与非体外CABG的护理特点。[方法]收集115例70岁以上CABG;病人的资料,其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82例,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33例,对其术后情况比较,探讨护理的特点。[结果]OPCAB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ICU时间均少于CCABG组,OPCAB组护理较CCABG组更容易。[结论]对本组70岁以上病人的护理,OPCAB组由于不受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恢复较快,护理更容易。  相似文献   

4.
70岁以上患者两种施术方式下冠脉搭桥术早期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常规体外循环(CPB)和非体外循环(OPCAB)下老年患者冠脉搭桥术(CABG)术后的早期结果。【方法】119例70岁以上拟行CABG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术后早期死亡率、合并症等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差异。【结果】OPCAB组术后早期死亡率显著低于CABG-CPB组(1.3%vs 9.5%);OPCAB组与CABG组比较术后平均气管插管时间[(11.95±11.66)h vs(38.92±56.8)h],平均ICU时间[(48.32±42.3)h vs(87.1±83.3)h],平均输血量[(635±768)ml vs(924±1015)ml],出血二次开胸(2.6%vs 4.8%),神经系统并发症明显少于CABG组;OPCAB组术后新发房颤明显高于CABG-CPB组(10.4%vs 7.1%)。【结论】OPCAB在老年患者中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特别是在一些传统以为高风险的患者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即是在没有体外循环支持下在跳动的心脏上行主动脉和冠状动脉搭桥术,与传统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相比,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住院和ICU停留时间,避免了体外循环给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及相关并发症[1],减化了操作,降低医疗费用等诸多优点,而倍受关注.我院自2002年5月21日~2002年11月11日开展OPCAB手术26例,术后桥通畅率100%,现将手术配合和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off- 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OPCAB)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conventional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CABG)相比,从理论上避免了体外循环损伤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已成为当代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的热点术式之一.我院自 2001年至今共施行 OPCAB手术 10例,现将麻醉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7.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即是在没有体外循环支持下在跳动的心脏上行主动脉和冠状动脉搭桥术,与传统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相比,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住院和ICC停留时间,避免了体外循环给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及相关并发症。减化了操作,降低医疗费用等诸多优点,而倍受关注。我院自2002年5月21日~2002年11月11日开展OPCAB手术26例,术后桥通畅率100%,现将手术配合和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对病人血小板的影响.[方法]分别采集14例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及8例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病人术前及术后的血液样本,观察血小板变化情况.[结果]CABG组与OPCAB组病人术后血小板均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血小板减少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会造成血小板减少,而体外循环并不是造成其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后监护特点和护理措施。方法:将132例冠脉搭桥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OPCAB)组,对照组为体外循环冠脉搭桥(CABG)组,实验组采用护理程序,对照组采用术后护理常规方法对患者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电解质、出入量、并发症防治等方面进行监测和护理。结果:OPCAB组辅助呼吸时间、入住ICU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小于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组。结论:运用护理程序对冠脉搭桥患者进行全方位监护并及时评价护理效果是保证冠脉搭桥术成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郭俊艳  王建荣 《现代护理》2004,10(2):193-196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微创心眭外科手术。该手术不使用体外循环,在心脏搏动下进行冠状动脉移植,避免了常规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CABG)所引起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体外循环造成的创伤,具有出血少、术后输血少、用药少、拔管早、进食早、并发症少等优点。OPCAB成功的关键是心肌完全血管化、良好的心肌保护和术后监护。  相似文献   

11.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微创心脏外科手术.该手术不使用体外循环,在心脏搏动下进行冠状动脉移植,避免了常规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CABG)所引起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体外循环造成的创伤,具有出血少、术后输血少、用药少、拔管早、进食早、并发症少等优点[1-3].OPCAB成功的关键是心肌完全血管化、良好的心肌保护和术后监护[4].  相似文献   

12.
张蓉  熊卫萍  李莉  陈冬早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0):1212-1213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血糖的影响,总结术后早期糖代谢紊乱的监护经验。方法:对113例行CABG术的非糖尿病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手术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OPCAB组)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CPB-CABG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糖、术后即刻、术后4、8、24、48h血糖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糖均有升高,但CPB-CABG组术后即刻、术后4、8h内血糖升高更明显(P<0.05),8h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糖趋于正常。结论:CPB对CABG术后患者血糖影响较大,糖代谢紊乱可能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加强术后护理和血糖控制,是减少并发症、提高CABG术治愈率、缩短病程、促进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搭桥术与左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搭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体外循环搭桥术,实验组行左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搭桥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比例为15.56%(7/45),对照组为33.33%(1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0,P0.05)。结论左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搭桥手术治疗冠心病效果优于体外循环搭桥手术,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帮助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4.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敏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1):1988-1989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微创心脏外科手术.该手术不使用体外循环,在心脏搏动下进行冠状动脉移植,避免了常规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CABG)所引起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体外循环造成的创伤,具有出血少、术后输血少、用药少、拔管早、进食早、并发症少等优点[1-3].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改善心肌供血的有效方法,是近年来蓬勃兴起的新技术,传统的冠脉搭桥手术是在体外循环(及心肺机)辅助下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是外科医生在跳动的、无体外循环支持的心脏上手术.1964年,前苏联Kolesove医师完成了首例OPCAB[1].随着心外科技术的日益成熟,与传统体外循环((2PB)相比,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住院和ICU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6.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与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相比,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低等优点。现将我院2003-03~2006-03进行的6例手术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改善心肌供血的有效方法,传统的冠脉搭桥手术(CCABG)是在体外循环(CPB)也就是心肺机辅助下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是外科医生在跳动的,无CPB支持的心脏上实施手术。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日益成熟,与传统CABG相比,OPCAB因对患者的生理干扰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普及。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改善心肌供血的有效方法,传统的冠脉搭桥手术(CCABG)是在体外循环((CPB)也就是心肺机辅助下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是外科医生在跳动的,无CPB支持的心脏上实施手术[1].  相似文献   

19.
费琴  刘霞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02-2004
目的观察比较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P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疗效,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选取65例冠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3例行OPCAB,32例行CPABG,对两组患者分别行相应的护理,包括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严密心电监护,加强呼吸系统的监护,维持血压稳定,患肢动脉血栓预防,华法林的合理使用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OPCAB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明显低于CPABG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功能分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术前相比,心功能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PCAB组患者ICU留住时间,辅助呼吸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拔纵隔、心包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CPAB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CAB较CPABG治疗冠心病患者术后恢复快,疗效更为显著;护士掌握手术相关知识及护理要点,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6月医院收治的实施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室护理;选取2020年7—12月医院收治的40例实施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予以精细化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疼痛以及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min时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毕、术后1 d时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 d时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轻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应激程度、负性情绪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