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性,68岁.临床诊断: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VVI起搏器5年.体表心电图(图1)示:起搏频率71次/min.起搏信号规律出现,其后均随有QRS波群,起搏QRS波群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加额面QRS电轴左偏,符合右心室起搏图形.窦性P波不规则出现,间歇呈现起搏QRS-P~(-)-室上性QRS波群序列.根据R-P~(-)和P~(-)-R间期长短的变化分为4组:(1)R-P~(-)间期520ms,P~(-)-R间期320ms为逆向和顺向均沿慢径路传导(图1上行R_1-R_2、R_6-R_7、下行R_-R_2);(2)R-P~-间期520ms,P~--R间期220ms,是逆向经慢径路而顺向经快径路传  相似文献   

2.
<正> VVI起搏器的滞后滞后,系指逸搏间期与起搏间期的时间差,其可通过程控进行调节。 A 基础频率70次/分,R_3为室性早搏,R_5—R_6为逸搏间期,较起搏间期(R_1—R_2)长375ms,此即为滞后 B 基础频率70次/分,R_(4,12)为室性早搏,R_4—R_5及R_7—R_8为逸搏间期,R_8—R_9为起搏间期,两者均为857ms,提示逸搏间期等于起搏间期,无滞后功能,图中表现为自身心律与起搏心律交替出现,因而使心室搏动快而不规则,致心排量降低,出现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73岁。临床诊断: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安装VVI起搏器4.5年后动态心电图(CM1、CM5导)示:起搏信号规则出现,其后均随宽大畸形的QRS波,频率83次/min(因患者心功能不全,起搏频率调置相对较快),不应期300 ms。起搏的R1、R4、R7后的ST段上可见倒置的P1-波,R-P1-间期200 ms,而在起搏的R2、R5、R8的T波后亦可见倒置的P2-波,其R-P2-间期440 ms,其P2-后均有正常的心室波下传(R3、R6、R9),其P2-R间期160ms为心室起搏引起的反复搏动。反复搏动被起搏器感知,使起搏器发生顺延,逸搏间期与起搏间期相等。动态心电图诊断:起搏心律逆向房室结内双径路2:1交替传导并慢径路反复心搏(图1)。  相似文献   

4.
本例长Ⅱ导联P-P间距基本规则,频率84次/min,P_(4、8、12)重叠在QRS波群之中,使该QRS波振幅增高,P-R间期由0.28—0.36s(P_4-R0.34s、P_5-R0.28s、P_9-R0.36s)→0.41s→0.71s延长,R_2-R_3、R_5-R_6、R_8-R_9间距固定为1.03s。根据这些心电图表现,此例心电图有2种可能:(1)Ⅱ度一型A-VB,房室呈4:2传导,交界性逸搏(R_(3、6、9),该搏动干扰了每组文  相似文献   

5.
VVI是另一种单腔起搏器,与AAI不同,其起搏电极导线置于右心室。VVI起搏器的自律性也是通过设定的起搏器基础起搏频率而决定,当低限起搏心率设为60ppm时,低限起搏间期则为1000ms,该间期也是VVI起搏器的逸搏间期,使起搏器成为患者心内备用的第二起搏点,当自身心房率低于60bpm时,起搏器做为第二级起搏点马上发放逸搏性起搏脉冲。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3岁。因左足红肿痛伴间歇性跛行2年,加重20天入院。心率72次/min,律不齐,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BP15/9kPa(110/70mmHg),左足红肿,局部温度增高。超声心动描记术示:左心室稍大。X线胸片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下肢静脉炎。入院第2天心电图Ⅱ导联(附图上)示:窦性心律,多数P-P间期0.88s,P-R间期0.14s,长R_4-R_5间期正好为短P-P间期的3倍。R_4-R_5间无P波,R_5-R_6间有一逆行P~-波,R_5-P~-间期0.16s,P~--R_6间  相似文献   

7.
崔勇  宿志庆  孙熙璇 《山东医药》2009,49(23):85-85
患者男,72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于当地医院植入DDD型心脏起搏器。起搏参数:DDD模式,基础频率60次/min、上限频率130/min,A·V间期180ms,非生理性A-V间期110ms,心房、心室不应期425/300ms,心房、心室起搏电压均为3.6V,起搏脉宽均为0.4ms,感知灵敏度为1.5/2.5mV,心室空白期为24ms。术后心电图示第1至第4个心房刺激脉冲分别落于P波顶点和降支,形成假性房性融合波,但第5、6个心房刺激脉冲落于P波后的PR段起始部,且起搏频率固定为60次/min,诊断为心房感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57岁,临床诊断:冠心病,病窦。附图为Ⅱ导联心电图。系录于起搏器植器植入术后2年。全图未见窦性P波,符合病窦诊断。R_1、R_2、R_4、R_5、R_7,与R_8之前有起搏信号,为程控心室起搏心律,起搏频率60bpm。VVI起搏的QRS之后有逆行P~-波,P—P~-间期为0.52~0.90s,P_(2、4、6)~-下传心室,分别产生形态正常的R_3、R_6、R_9。但R_3形态稍异,为起搏脉冲与心房下传心室时共同形成的室性融合波。R_3、R_6、R_9为心房下传的QRS与起搏激动形成三联律。 心电图诊断:心室起搏心律伴慢径路逆行室房传导的文氏现象和致反复心搏形成三联律。 讨论 本例Ⅱ导联P波倒置P~-—P~-规律出现,P~-波形态相同,均出现在起搏QRS之后,可除外心房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 ,72岁。起搏器置入术后 2年。图A示房室顺序起搏脉冲信号 ,固定起搏频率 60次 /min ,心房脉冲信号间距0 16s,心室脉冲信号落入QRS波起始部 ,QRS波时间 0 10s。图B :自身心搏频率快于起搏器固定频率时 ,出现窦性心律 ,心率 73次 /min ,P -R间期 0 16s,QRS时间 0 0 8s。心电图诊断 :①窦性心律 ;②房室顺序起搏心律形成干扰性室内脱节。图 1 A 心房心室顺序起搏伴干扰性心室内脱节   B 窦性心律 ,未见起搏信号讨论 心房心室顺序起搏器在自身心搏频率低于起搏器固定频率时 ,出现心房心室顺序起搏心…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78岁,临床诊断:冠心病。记录心电图前2周内无药物治疗史。附图(见第170页)Ⅱ、Ⅲ导联未见直立P,随R波之后均跟有逆行P~-波,R-P~-逐搏延长,P~--P~-逐搏缩短,最后出现长P~--P~-,来见正常QRS后P~-脱漏。仅见R-P~-延长至0.18—0.20秒后出现一畸形的QRS距前一QRS<0.50秒,畸形QRS出现在周期突然缩短时,系反复心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多数R-R间距为0.84—0.88秒,即室率71—68次/分。Ⅱ导联R_2-R_3、R_4-R_5间距为1.28秒,与R_7-R_9相等,R_8为显性反复心搏,推测在R_2-R_3、R_4-R_5中有隐匿性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实际病例对DDD起搏器的安全期起搏、自主心动的心房及心室波感知不良、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房室旁道与DDD起搏器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DDD起搏器的安全期起搏和间歇性的感知不良 患者男,46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安置DDD起搏器(设置A-V间期200ms V-A间期800ms)。次日感胸闷不适。监护导联心电图(图1)具有下述特点:(1)第1、2、4、6个心搏为自主的P-QRS-T波群,QRS波群形态正常,P-R间期180ms,在预置的A-V间期内出现。第3、5个亦为自主心搏,但却见心房起搏讯号(AP)及心室起搏讯号(VP)落入。心房起搏讯号不在P波起始处,却分别落入自主的QRS波群之中及其起始处。形成AP与QRS波群的假  相似文献   

12.
研究旨在明确RR间期散点图 (RR图 )评价VVI和AAI起搏功能的价值。起搏器专用记录仪记录 2 1例患者的 2 4h动态心电图 (DCG)用以人工逐搏分析判断起搏功能 ,并与RR图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 2 1例人工与RR图起搏功能的判断结果相符。虽然 14例起搏功能正常者的RR图与起搏心搏的比例不一而分为三型 :起搏优势型、部分起搏型、快速自身心搏优势型 ,但共同的特点是不显示低于起搏器所定的逸搏心率的缓慢心搏点。 7例起搏功能异常者均示异常的RR图 ,5例证明缓慢心搏存在 ,2例分别提示双重起搏频率或起搏和感知障碍。结论 :DCG的RR图可快速、准确判定VVI和AAI的缓慢性起搏异常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49岁,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快慢综合征。附图(见第170页)Ⅱ导联在每组三联律的第1个QRS波前无P波,为房室交界处性逸搏(R_(1、4、7));每组的第2个QRS波前出现窦性P波,P-R间期为0.18秒,为心室夺获(R_(2、5、8)),但R_2、R_5的振幅稍低,为轻度室内差异传导,R_8呈右束支阻滞型的室内差异传导,是由于R_6-R_7间期(1.36秒)长于R_3-R_4间期(1.32秒)之故,每组第3个QRS波前均出现1个倒置的P′波,P′-R为0.12秒;R-P′固定为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60岁,临床诊断:冠心病。ECG 系房颤,QRS 形态有3种:Ⅱ导联 R_(4、6、9、17、18、)aVR 导联 R_(2、3)和 V_1导联 R_(2、5、9)宽大畸形为室性搏动,Ⅱ导联 R_(3、12)为室性融合波,其余 QRS 为室上性。室性搏动均以逸搏形式出现,Ⅱ导联 R_(4-6、17、18、)aVR 导联 R_(2、3)为连续出现的室性搏动,R-R 间距为1.32和1.34s,但第1个逸搏和单个出现逸搏则无固定的配对关系,长异位搏动间距(Ⅱ导联 R_6-R_9、R_9-R_(12)、R_(12)-R_(17)、V_1导联 R_2-R_5、R_5-R_9)是短异位搏动间距的倍数,这说明该异位起搏点与主导起搏点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53岁。在某院植入起搏器2年。因活动后偶感心慌、胸闷月余就诊。查体:BP130/85mmHg,心率70次/min,律不整,各瓣膜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心电图图1示:双腔起搏心电图节律不整,呈VAT与DDD两种工作方式。开始3次与末尾2次激动的窦性P-P间期900ms,频率67次/min,感知的A-V间期180ms,QRS呈完全性左柬支阻滞伴心电轴左偏型,符合右室心尖部起搏。第4次心室起搏(Vp)提前出现,之后(第5~8次)转为房室顺序起搏连续出现4次,心房逸搏间期或V-A间期860ms,房室延迟时间140ms,自动起搏周期1000ms,即DDD起搏低限频率60次/min,仔细观察第4次Vp之前T波峰至终末有肌电干扰伪差信号,考虑心房电极误感知并启动A-V间期引起心室起搏早搏,其后在程控的V-A间期内无P波出现,DDD起搏器自动转为房室顺序起搏。  相似文献   

16.
例1 患者男性,81岁。临床诊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植入Medtronic DDD型起搏器。术后1周动态心电图检出偶发室性期前收缩。动态心电图(图1)示房室顺序起搏心律,起搏频率60次/min,A-A间期1000ms,A-V间期150ms,R4为舒张期室性期前收缩,在其前有一心房起搏信号,而心室起搏信号则在QRS波群上,AP-VP间期短于正常的A-V间期,仔细测量AP-VP间期是110ms,诊断为心室安全起搏。  相似文献   

17.
脉冲信号间断发放和频率下降是起搏器电池耗竭的常见心电图改变 ,较少提及电池提前耗竭时 ,程控脉幅与磁频率、调搏周期与异常“滞后”逸搏周期呈反比关系 ,现报道 1例。患者 ,女 ,因三度 AVB于 1994年 3月植入 CPI VISTA0 44 4单腔心脏起搏器 ,起搏频率 6 0 bpm,脉幅 3.75 V,脉宽0 .5 ms,感知 1.5 m V,不应期 30 0 ms,磁频率 10 0 bpm,98年 12月因晕厥住院 ,经检查心电图改变见图 1,证实为起搏实器电池提前耗竭 ,经更换起搏器后痊愈出院。图 1 起搏器程控脉幅与磁频及调搏周期图 2 脉冲信号丢失心电图  本例图 1 为起搏器程控脉…  相似文献   

18.
心室起搏管理(MVP)这一功能为美敦力公司开发,MVP模式下,双腔起搏器的基本起搏模式为AAI(R),但起搏器的心室通道具有感知功能和备用起搏功能,起搏模式可以在AAI(R)和DDD(R)之间转换。在AAI(R)起搏模式下,单个心房激动未下传激动心室并不触发起搏器发生模式转换,也不触发起搏器发放心室脉冲(VP),心室备用脉冲的发放时间为心房逸搏间期计时结束后的80 ms处;如果连续4个P波中有2个不能下传激动心室,则AAI(R)起搏模式将自动转换为DDD(R)起搏模式。MVP功能进行自身房室传导搜索时的心室漏搏会增加患者的不适,心室漏搏造成的长短周期序列可能会诱发心律失常,即使起搏器能搜索到自身房室传导,但如果自身房室传导间期过长,则失去了房室顺序收缩对心输出量的改善。如存在心房起搏功能或心房感知功能不良会造成房室不同步。病窦综合征患者植入有MVP功能的起搏器后,AAI(R)起搏模式下如果心房通道发生超感知,会导致心室漏搏。MVP功能打开时会抑制心室安全起搏功能发挥作用。如室性早搏或交界区早搏的QRS波位于心房起搏后80 ms内,不会被起搏器感知,使起搏器判断错误,起搏器误认为心室发生了漏搏,触发心室备用脉冲在心房逸搏间期结束后80 ms处发放。上述缺点限制了MVP功能在临床上的使用,如能对MVP功能做一改进,进行自身房室传导搜索时如果在两个心房事件间期的50%处或心房事件后一定时间处(如350 ms时)仍未搜索到自身房室传导时,起搏器发放心室备用脉冲,可能会减少MVP的不良影响,这一改进和AV Search的区别在于房室搜索是逐渐延长还是突然延长。  相似文献   

19.
表现为逸搏的室性并行收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0岁,临床诊断:冠心病。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史10年。心电图(附图)示窦性心律,P-P间期规则,心率72次/min。QRS波群形态有4种:(1)基本QRS波群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2)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为室性期前收缩,(3)期前收缩后延迟出现的QRS波群颇似室性逸搏,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但“逸搏”无固定偶联间期,Ⅱa的R_9-R_(10)、Ⅱc的R_7-R_8和V_1导联的R_3-R_4是短的异位周期,间期为1.10s,其余的长异位周期是短周期的倍数,(4)窦性与“逸搏”冲动形成的室性融合波(F)。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以逸搏形式表现的室性并行收缩(可能与右束支传导阻滞有关)。 讨论 通常所见逸搏的心电图表现为:逸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60岁。因反复晕厥1月入院。体检:BP135/90mmHg,心率48次/min,节律显著不齐,二尖瓣区可闻及大炮音,心界不大。临床诊断:冠心病。动态心电图反复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遂安装DDD起搏器。程控基础频率60次/min,A-V间期180ms,心室后心房反拗期(PVARP)520ms,上限频率间期(UPI)700ms,等于总心房反拗期,上限频率86次/min。术后复诊动态心电图(图1),A之P1-PP3-P4、P5-P6间期均为680ms,P2-P3、P4-P5、P6-P7间期为1260ms,P1波被心房感知触发心室起搏,P2波未被感知,其后以基础频率发生了房室顺序起搏,如此周而复始形成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