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急性白血病(AL)患者接受联合化疗后输注新鲜、冰冻两种类型血小板前后外周血血小板参数变化。方法检测输注冰冻血小板的AL患者(A组79例)、输注新鲜血小板的AL患者(B组51例),接受联合化疗后输注血小板前后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比率(P LCR)等参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输注血小板后Plt均明显增高,输注前分别为(4.51±4.50)×109/L、(4.47±4.45)×109/L,输注后为(35.12±9.75)×109/L、(33.74±10.10)×109/L,输注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MPV输注前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PDW、P LCR输注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L患者接受联合化疗后输注新鲜或冰冻血小板均能达到预防和控制出血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单采血小板治疗急性白血病出血9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单采血小板 (Plt)治疗急性白血病 (AL)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单采Plt治疗 96例各型AL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并与 5 8例使用一般止血药物行对症止血治疗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照。结果 :治疗组单次输注Plt后 2 4h内Plt平均上升 16 2 3× 10 9/L ,输注前后Plt水平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对照组用药后Plt轻微下降。治疗组显效 71例 ,有效 16例 ,总有效率 91% ;对照组显效 3例 ,有效 14例 ,总有效率 2 9%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单采Plt输注能有效提高患者Plt水平 ,对AL出血的患者具有药物不可取代的止血效果 ,可明显降低AL患者致死性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对血小板减低所致出血的预示价值及输注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血液病患者40名血小板计数(Plt)均<50×109/L,其中有散在出血点或鼻衄症状的24例,无出血症状的16例,有22例进行了血小板输注(其中21例有出血症状)。抽取患者静脉血,以3.8%的拘橼酸钠抗凝后,测定Plt和APCT。结果出血组患者的APCT与未出血组相比明显延长,出血组和未出血组的Plt和APCT分别为(7.9±3.4)×109/L、(104.2±6.2)s,(19.7±14.3)×109/L、(74.0±9.2)s,P<0.05。以APCT≥90s为界点值,对预示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敏感度为100%,特异性为93.7%;以Plt≤15×109/L为界点值,预示敏感度为95.8%,特异性为50.0%。22名患者输注血小板后1,24h的APCT均明显缩短,APCT由输注前的(103.7±11.3)s分别缩短为输注后1h的(60.0±9.7)s、24h的(68.5±9.8)s,P<0.01。18名患者血小板输注后24h的APCT均<80s,其出血症状均消失,但其中有1例CCI、3例PPR显示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输注后24h的APCT>80s的3名患者的出血症状无明显改善,而CCI、PPR只有1例显示血小板输注无效。结论APCT是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的良好指征,其特异性明显优于Plt。APCT同时反映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能较全面的评估血小板的输注疗效。  相似文献   

4.
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4种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目前临床上无特效方法,研究临床常用的4种治疗手段,以确定较为有效的方案。方法将确定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白血病患者54例,随机分为4组加大剂量组(加大血小板输注量)、过滤器组(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后输注)、辐照组(γ射线辐照后输注)、免疫球蛋白组(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滴注后输注),观察4组患者输注浓缩血小板后Plt改变,校正血小板增值(CI)及出血症状的改善效果。结果加大剂量组,Plt稍有升高,过滤器组与辐射组,Plt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CI值均表示临床无效;免疫球蛋白组Plt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CI值表示临床有效;免疫球蛋白组与加大剂量组改善出血症状明显。结论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滴注后输注机采浓缩血小板与加大输注机采浓缩血小板量均有改善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作用,以前者作用明显,而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后与γ射线辐照后输注浓缩血小板则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
机采血小板冰冻保存3个月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 - 80℃冰冻保存 3个月的机采血小板输注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测定输注有效率及观察临床止血效果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急性大出血与术中出血患者输注后Plt显著高于输注前白血病与肿瘤放、化疗患者输注后Plt有所升高 ,但差异并不显著 ;4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输注有效率与输注次数有关。结论 冰冻机采血小板可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出血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低温保存血小板在外科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50,自引:8,他引:50  
目的 研究低温保存血小板在外科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输注对象为外科患者术中、术后出血或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以及有严重出血倾向患者。观察指标①输注前、后 2h出血时间 ;②输后伤口停止出血时间 ;③输注前、后 1h患者血小板计数 ;④根据①、②和③的结果判断输注低温血小板是否有效 ;⑤术前、术后血小板计数 ;⑥不良反应。结果 出血时间 :输前 (9± 3)min ,输后 (4± 2 )min(P <0 .0 1) ;输后 1h比输前血小板升高 (5~42 )× 10 9/L ;止血有效率为 95 % (2 2 6 / 2 38)。血小板计数 ,术后比术前下降 (130± 6 9)× 10 9/L。过敏反应 4例 ,发热反应 5例。结论 输注低温保存血小板具有明显止血和提高外周血血小板计数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70岁.因患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就诊.为预防由于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医院对患者进行随机单采血小板输注,连续随机输注单采血小板7人份,但Plt未升反降.并由输血小板前的5×109/L降至2×109/L以下,患者随即出现牙龈出血,身上出现出血点.输注第7人份单采血小板前Plt为1×109/L,输注1h后升至为2×109/L,效果不理想.遂拟进行血小板配合性输注.但在与20位随机供者的配合性试验中均呈现强阳性.为此,笔者对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性质作了进一步确证,以寻求与患者相合的血小板.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是妇产科疾病中常见的合并症,轻者伴有皮肤黏膜的出血,重者可导致重要脏器的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血小板输注成为预防血小板减少患者术中出血的主要措施。我们观察了25例妇产科手术患者的血小板应用情况,以期分析探讨手术患者血小板应用指征和影响疗效的因素。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1年5月—2004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住院手术伴有血小板减少的患者25例,年龄23—38岁。25例中妇科肿瘤手术3例,产科剖宫产22例。输注血小板25次,共330U。血小板输注指征:1)血小板≤50×109/L;2)临床见患者皮肤黏膜有出血、凝血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血液病住院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可能原因,以进一步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1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接受单采血小板输注的310例血液病患者,分析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可能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血小板保存时间、血小板输注次数、并发症情况、红细胞制品输注情况等。结果 根据血小板回收率(PPR)和Plt增高指数(CCI)将患者分为输注有效组和无效组(连续2次输注24 h后的PPR<20%或输注24 h后的CCI<5 000或临床出血症状或倾向未得到明显控制为血小板输注无效),2组间性别、输注前白细胞计数、贫血、是否使用抗生素存在差异(P<0.05);疾病种类、性别、贫血和合并症数量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相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PTR发生率最高,男性PTR发生率高于女性;输注悬浮红细胞数量、合并症数量与输注效果负相关(P<0.05)。结论 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可能因素包括输注前的白细胞水平、抗生素的使用、贫血及红细胞的输注情况、合并症数量、疾病种类,而年龄、溶血、脾亢、血小板保存时间、血小板输注次数对...  相似文献   

10.
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血小板输注阈值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化疗期间血小板输注的阈值。 方法 分析本院 3年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M3除外 )诱导缓解期间出血危险因素、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及临床出血情况。 结果  1 1 7例患者诱导缓解化疗1 78次 ,共输注机采血小板 1 61次。在患者血小板计数 <5× 1 0 9/L时输注血小板 ,临床主要出血症状增加。 结论 在患者状态稳定情况下 ,5× 1 0 9/L作为血小板输注的阈值是安全的 ,有高危出血因素时 (如患者发热 >3 8.5℃或有严重感染或化疗前高白细胞等 )血小板输注的阈值应为 1 5× 1 0 9/L或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温保存血小板应用于临床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本院内外科8年来因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以及有严重出血倾向、并输注了低温保存血小板的病例,作回顾性分析:1)低温保存血小板的临床使用比例;2)低温保存血小板在临床各病种的应用情况;3)低温保存血小板的输注疗效;4)低温保存血小板输注的不良反应比例。结果低温保存血小板在本院的用量逐年增加,8年间其平均用量占总用血量的12%(23 857/197793);输注的低温保存血小板的A、B、O及AB红细胞血型的比例分别为27%、31%、33%和9%;抽取8年间临床使用低温保存血小板的病例1 900例,输注了低温保存血小板的主要病种主要有14种疾病(严重复合伤、颅脑外伤、D IC、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产后大出血、髋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子宫内膜癌、卵巢肿瘤、腹膜后肿瘤、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化疗和放疗所致的血小板减少、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追踪356例输注低温保存血小板的病例,其96%(341/356)患者0.5—2 h内出血完全或基本停止,止血效果很明显,72%(256/356)血小板计数(P lt)比输注前明显升高;输注低温保存血小板后发生过敏反应者6例,发热反应者9例。结论输注低温保存血小板具有明显止血和提高外周血P lt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掌握输注冰冻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分成输冰冻血小板组(n=30)和输新鲜血小板组(n=35),比较冰冻血小板与新鲜血小板输注前、后Plt、PT、APTT的变化和组间的差异、两组输注后的临床止血效果和输注无效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分别输注冰冻和新鲜血小板后凝血指标及Plt均有显著差异(P<0.001),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临床止血有效率分别为冰冻血小板86.67%,新鲜血小板85.7%;(3)两组血小板输注无效情况基本相同.结论输注冰冻血小板与输注新鲜血小板临床疗效相同,冰冻血小板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少白细胞机采血小板质量和输注疗效。方法 检测少白细胞血小板中血小板含量、白细胞混入量、红细胞混入量等指标 ,并对输注疗效跟踪调查。结果 血小板含量 ( 3 .0 5± 0 .0 8)× 1 0 1 1 /袋 ;白细胞混入量 ( 0 .69± 0 .2 3 )×1 0 9/袋 ;红细胞混入量 ( 2 .0± 1 .0 )× 1 0 9/袋 ;没有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等。结论 在机采血小板的同时过滤白细胞 ,所采集的少白细胞血小板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并能明显降低白细胞混入量 ,有效预防白细胞残留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正血小板输注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血小板减少出血性疾病、预防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引起的自发性出血,是现今成分输血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临床上很多患者在输入足量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并未明显增加、出血症状也不能得到控制,输注的同时大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这被定义为血小板输注无效(PTR)。PTR发生原因包括非免疫因素和免疫因素2个方面,解决对策包括掌握输注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保存前白细胞过滤与保存后白细胞过滤对单采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及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FNHTR)发生率的影响。【方法】46例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分别输注保存前过滤单采血小板(保存前组)与保存后过滤单采血小板(保存后组),输注后1h及24h后检测外周血小板计数,以校正血小板计数增殖(CCI)判定输注效果,并考查FNHTR发生率。【结果】保存前组与保存后组其1h及24hCCI值无明显差异(P〉0.05),但保存前组FNHTR发生率要明显低于保存后组(P〈0.05)。【结论】两种方法制备的单采血小板均能有效地治疗血小板减少,但保存前过滤能更有效地减少FNHT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输注是治疗各种因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的有效治疗手段。单个供血者血小板(single-donor pialelet,SDP)不仅减少了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和降低同种免疫反应的机会,而且具有均一的免疫学特性[1],因此国内外对其需求量逐年增加。尽管如此,迄今血小板的临床应用指征尚未有共同认可的具体标准,有些输注得不到预期效果,血小板消耗增加的机制尚不明了,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2]。笔者对120名接受过单采血小板输注治疗的各类患者进行临床输注效果及影响因素的观察。1材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120名各类患者取自红河州第一医院等7家县级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临床医生》2001,29(3):29-30
1 红细胞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血红蛋白 <60 g/L或红细胞比容 <0 2时可考虑输注。2 血小板血小板计数和临床出血症状结合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指征 :①血小板计数 >50× 1 0 9/L ,一般不需输注 ;②血小板计数 ( 1 0~ 50 )× 1 0 9/L ,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 ,可考虑输注 ;③血小板计数 <5×1 0 9/L ,应立即输血小板防止出血。预防性输注不可滥用 ,防止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输注无效。有出血表现时应一次足量输注并测CCI值。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 输注前血小板计数 )×( 1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儿童血液病房成分输血的应用特点,总结成分输血的经验,提高血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方法 对本院2011年儿童血液病房所有成分输血(包括红细胞悬液、去白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机采血小板、浓缩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儿童血液病房全年成分输血763人次,占儿内科(不包括NICU、PICU)输血人次的99.2%.输注量占前3位的成分血分别是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去白红细胞,分别占65.15% (497/763)、19.0%(145/763)、9.57% (73/763).成分输血应用率达100%.2)病因主要为地中海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患儿输注红细胞成分时Hb平均(66.90±9.87) g/L,输注血小板成分时Plt平均(15.92±8.05)×109/L.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输注红细胞成分时Hb平均(65.54±11.75)g/L,输注血小板成分时Plt平均(7.29±5.22)× 109/L.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输注红细胞成分时输血指征与诊疗指南符合率分别为93.3%、91.1%,输注血小板时输血指征符合率分别为73.1%、77.7%.地中海贫血患儿输注红细胞成分时Hb平均(75.97±11.56)g/L,与地中海贫血诊疗指南比较,输血指征符合率仅为9.35%.3)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其中,红细胞悬液发生不良反应1例,血浆1例,其余11例均为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7.53%).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应、过敏反应,通过对症治疗均缓解,顺利完成输注,无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成分输血是血液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严格掌握成分输血指针,节约血液资源,同时又保证有效治疗患儿,提高血液病患儿的生活质量,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Plt)输注能避免或减少白血病和肿瘤化疗所引起致命性出血的危险.但是,病人的经济状况、输注Plt后的并发症和血站提供Plt的能力等对临床Plt输注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最低限度地输注Plt又能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分析成人初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过程中单采Plt输注的情况,以期从中找出其规律性,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20.
恶性血液病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恶性血液病患者在确诊和复发之后需要大剂量化疗以杀灭体内的大量原始细胞 ,达到临床缓解 ,伴随大剂量化疗常常伴有全血细胞减少、发热、出血等不良反应 ,使患者需要成分输血补充减少的血液成分。血小板是一种较常用的预防严重出血的血液成分。目前临床使用的血小板为手工分离的浓缩血小板 (PC)。笔者考察恶性血液病患者输注单人份机采血小板的效果 ,以及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因素。1 材料与方法1 1 机采血小板 机采血小板来自沈阳市中心血站 ,血小板含量 >2 .5× 10 11。1.2 病例选择 反复输血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 2 6名 ,其中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