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医药学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它有一整套的理论体系。阴阳学说始终贯串于这一整套理论体系之中,成为祖国医学的思想方法。为便于学习中医,本章对阴阳的意义及其在祖国医学上的具体应用,予以扼要介绍。限于历史条件,阴阳学说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必须遵循毛主席关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伟大教导,用辩证  相似文献   

2.
第二节腑一、小肠小肠具有消化食物、分清泌浊的功能。分清指能分化出饮食物精微和津液;泌浊,泌是滤过的意思,浊是指剩余的糟粕和水液。小肠接受胃中腐熟消化过的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将其中精微部分(包括津液)通过脾转输于各脏,剩余的水液和糟粕分别注入肾和大肠,然后从二便排  相似文献   

3.
第五章诊法和辨证第二节辨证疾病的证侯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医生在临床上要掌握疾病的本质,为治疗指出方向,就必须运用一种分析方法,将各种证候加以分析、综合、归类,对疾病的性质得出一个正确的认识。这种分析、归纳证候的方法就叫做“辨证”。目前,中医临床上经常运用的有八纲辨证、脏腑辨  相似文献   

4.
肖娴 《开卷有益》2006,(1):14-15
火就一般常识而言,自然界的气候是没“有火气”这个名词的。中医学所以将“火”也列为六淫之一,主要是因为火与热的本质相同,都属于阳盛“。火为热之极”,火有形而为热之体,热无形而为火之用,故火热常常并称。火热为阳盛所生,虽然旺于夏季,但不像暑那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其他  相似文献   

5.
西医学习中医,是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带有关键性的一环。有不少的西医在这方面已订出了计划,有的在学习中已获得很大成绩,这是一种好的表现,但是像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的古典著作,对一般中级医务人员来说,读起来是有困难的,本刊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将从本期起,开辟一个中医的基本理论和中医的基本诊疗方法的讲座,讲座的内容和文字力求通俗易懂,适合於初学的人。由於中医是古典语言,而且中医有他自己独特的一套术语和理论.因此,西医读起中医书来不免有些困难,这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关键在於西医学习中医,所以一定要下大的决心,刻苦的钻研,并且要按照中医那样的说法的作法去叫去做,防止生硬地拿西医的名词、术语,去套中医的名词和术语。这样就一定能钻进去,把它学好。本刊初次办这个讲座,免不了有很多缺点,希望中西医务人员提出意见,帮助我们把它办好。  相似文献   

6.
三、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是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这些物质在人体内是不断运动变化着的,其运动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正因为这些物质有规律的运动和变化,于是产生了脏腑一系列的机能活动,所以说  相似文献   

7.
3.脾和其他组织器官的联系(1)脾主肌肉和四肢脾主肌肉,是说肌肉的壮实、衰萎与脾的功能关系极为密切。这是因为脾可将水谷之精微输送到全身,以生养肌肉的缘故,所以脾病,运化失职,可见肌肉消瘦之症。四肢为  相似文献   

8.
血病的发生,除外伤、外邪、饮食、劳倦以及七情等因素所伤而外,还与正气的不足,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元·朱丹溪对肠胃道血证,作了这样一个论证,他说:“肠胃不虚,邪气无从而入;”“胃气一回,血自循于经络”。可见肠胃道出血证,乃是以正气虚弱为主。外因之所以能发生致病作  相似文献   

9.
角膜炎中医病因理论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膜炎为常见致盲眼病,探求阐述其致病原因,寻求有效治法方药,是中医眼科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古今角膜炎相关文献研究表明:角膜炎常见病因主要涉及外感六淫、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倦内伤、瘀血内阻、痰湿内停六方面,其中风、热、湿、痰、瘀与本病的发病关系最为密切。角膜炎病变脏腑以肝胆为主,亦涉及肾、脾、肺、胃等脏腑功能失调。临证时,当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才能辨证准确,切实提高疗效。该研究丰富了角膜炎中医病因学内容,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第五章出血性疾病证治学出血性疾病是临床各科所遇到的重要课题之一。出血和血栓形成(即出凝血问题)可以说是正常的止血功能异常后的不同病理表现,有些出血性疾病病情复杂,处理难度较大,往往后果严重,血栓性疾病中的脑血栓和心肌梗死是主要的病死原因。此外,在恶性忡瘤、传染病、休克、肝脏病,病理产科和器官移植等方面也存在复杂的出血的血栓  相似文献   

11.
上期思考题答案 一、填空题 1.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将军之宫,谋虑出焉。仓凛之官,五味出焉。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2.主气、司呼吸,主宜发肃降,主通调水澎朝百脉、主治节。3。胃、脾、肝、胆、小肠、大肠、肾。4.肺在液为涕。肝在液为泪。脾在液为涎。肾在液为唾。5.心在窍为舌、肺在窍为鼻、脾在窍为口、肝在窍为目、肾在窍为耳及二阴。 二、选择题 1。肾2.孤脏3。小肠4.膀胧5。元神之府6.心与肾7.决埃之官,水道出焉。 8.喜润 三、问题答解 (一)答:人体的水液代谢,包括水液进人体内,一在体内的代谢和升降运动,以及代谢后水液的排泄。参与水…  相似文献   

12.
中医基本理论,是以脏腑、经络为主体,包括“阴阳学说”、“病因”、“诊法”、“治则”和“辨证施治”等内容。这几个部分彼此联系,相互为用,贯穿在祖国医学各科之中,形成了较完整的理、法、方、药的理论体系,对临床实践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西医、赤脚医生学习中医,呈现高  相似文献   

13.
祖国医学的四大经典是什么? 祖国医学的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伤寒论》,《金匿要略》、《神农本草经》.但也有人把《伤寒论》和《金医要略》仍合为《伤寒杂病论》作为一部,再加《难经》称为'四大经典." 2、祖国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相似文献   

14.
48.伤科专著伤科在周代称为“折疡”,当时隶属于“疡医”(外科)范围内。至唐、宋时期,伤科学术的发展已有了较高的水平,从外科中分出而独立,出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伤科学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成书于公元841—846年,为蔺道人所撰。全书由《理伤续断方》和《治伤损方论》两部分组成,共载方50首,有内服及外洗、贴药、揩药诸方。从38首内服方的分析来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病因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的常见病多发病,对其病因的认识尚无定论,认为它是一种多基因或微效基因联合缺陷性疾病,具有家族聚集性,且与嗜盐、肥胖和持续饮酒等因素相关。原发性高血压病当属中医“眩晕”范畴,部分包含“头痛”及“中风”,其中以“眩晕”论述最多。眩指眼花,晕指头晕,两者同时并见,故统称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呕吐、汗出,甚至晕倒等症状,初步总结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的认识如下:对其辨证以虚实为纲———虚者多因劳倦过度、饥饱失时、失血伤精、醉酒…  相似文献   

16.
五、低排综合征低心排出量持续时间长称低排综合征。典型体征:动脉压低,静脉压高和尿量少,全身紫绀及四肢冰冷。在术后处理中低排综合征仍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处理方法一为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和酚妥拉明,使外周血管扩张和心肌收缩力加强。另一方法是试图将静脉压和左房压升至高水平来改善心排出量。或用硝普钠或其他降低后负荷药物来舒张血管,同时补充血液制品扩充血容量。此时降低外周阻力改善组织灌注比动脉压本身更重要。尽管  相似文献   

17.
肖娴 《开卷有益》2005,(11):14-15
上期所介绍的是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由于风、寒、暑、湿、燥、火各自的性质不同,它们所引起的疾病特点亦各自不同。二、六淫其性质和致病特点自然界的各种不同气象都有各自的特点,如风气的流动,时有时无,能使树木曳摆动等。如果病人的症状表现具有类似以上的特征,就称之为“风证”。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就是古人采用类比演绎的思维方法,将自然界的气象、物象与人体的临床表现相类比,经过反复的实践验证,不断推演、归纳、总结出来的。空气的流动形成风。虽然风是春季的主气,但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和煦之风未必使人发病,如果风气淫胜,…  相似文献   

18.
肖娴 《开卷有益》2005,(12):16-17
湿即潮湿。在自然界的气候中,以一年之中的长夏季节湿气最重。长夏相当于农历的六月份,正值夏秋之交,阳热既盛,雨水且多,以致潮热充斥,故有“湿为长夏之主气”的说法。当潮湿淫盛,足以伤人致病时,便称为湿邪。湿邪引起的病证,即所谓“湿证”。湿有内、外之分。湿由内生的称内湿,湿自外来的称外湿。外湿除自然界的淫雨绵绵、气候潮湿外,也包括了居处环境潮湿、涉水淋雨、水中作业、汗衣沾身等因素。凡此种种引起的湿证,称为外湿病证。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以下几点。1.湿性重浊。重,有沉重、固着、重着之意。因此,湿邪致病多有以沉重感为特…  相似文献   

19.
肖娴 《开卷有益》2005,(10):16-17
病因,就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又称致病因素。病因的内容多种多样,例如六淫、七情、饮食失宜、劳逸失度、跌打外伤、虫兽损害等等,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使人发生疾病。另外,一些病理产物,如痰饮、瘀血、结石等,本来是病因引起的结果,但它们又反过来成为致病之因,叫做继发性病因。这种倒果为因的情况,在临床是非常多见的。鉴于病因的多样性,为了说明各种致病因素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古人曾做过病因分类学的研究。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和”,提出了“六气致病”说。此后,《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大类,认为“风雨寒暑”之类的致病因素主要伤害的…  相似文献   

20.
养生之道,博大精深;保健之要,贵在周全。本文按照中医传统养生理念,特别对"全养生观"进行了系统性阐述,简要介绍了中医养生的方方面面,旨在指导人们如何在生活中养生、在养生中生活,养生的核心在于从淳德全道出发,兼顾养生保健的全程性、原典性和基础性,最终达到寿敝天地的健康长寿目的,得以尽终天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