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经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8分,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药物(帕罗西汀)并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2、4、8周分别对患者行HAMD-17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评分。结果治疗后4、8周治疗组患者HAMD-17和S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早期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程度,并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科治疗的脑卒中抑郁患者80例(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脑卒中治疗、抗抑郁药物治疗、康复治疗以及常规临床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6周的生存质量(QOL)、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神经功能缺陷(NDS)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16周后,治疗组QOL得分及SDS明显较对照组好转(P〈0.05);NDS明显低于对照组,AD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95%(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4/40)。结论:心理干预护理能够明显提高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整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百优解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给予百优解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心理分析,制定针对性心理干预计划,进行舒适护理心理疗法、综合康复训练促进心理转化;对照组仅给予百优解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8周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12、13、6、1和6、9、10、7。两组患者显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个体化心理干预,运用舒适护理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可提高百优解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治疗组40例和常规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予早期康复和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实施心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 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MESSS)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分别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进行评定,并进行康复依从性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后HAMD、MESSS、ADL评分及康复依从性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MESSS、ADL评分及康复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结论 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在早期康复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李芙英 《吉林医学》2014,(3):631-63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与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心理干预治疗,观察对比两组在治疗后1周、3周、6周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治疗1周与3周后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给予个性化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进行早期干预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恢复,治疗组患者的抑郁症状明显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护理干预对中风后肩痛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中风后肩痛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针灸科护理常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和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贝克抑郁量表(BDI)、目测类比评分法和Fulg-Meyer运动功能评估法(FMA)分别评定患者心理状态、疼痛情况、上肢运动功能,1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贝克抑郁量表(BDI)、疼痛评分比较和患肢运动功能疗效评分均有好转,但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和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中风后肩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林洁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9):173-17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两组心理护理干预前HAMD、ADL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理护理干预6周后两组患者HAMD与ADL指数均有明显的改善(P〈0.01),并且心理护理干预更有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或消除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指导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病人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早期护理康复训练并配合心理干预,评定治疗干预前后各组患者的心理焦虑程度,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us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康复训练配合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脑卒中患者的焦虑程度,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失语患者抑郁心理状况及康复护理干预对其影响。方法120名脑卒中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并对长期陪护人员进行SADQ抑郁量表调查问卷,分析脑卒中失语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照组由患者家属进行一般性语言功能康复训练,干预组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康复性语言功能训练及护理,康复训练结束后重新进行SADQ抑郁量表问卷调查,对比两组患者SADQ评分变化。结果康复护理干预前SADQ评分表明脑卒中失语患者存在严重的抑郁心理状况,但对照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卒中失语患者存在心理抑郁状态,专业护理人员的康复训练及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抑郁心理状态的缓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抑郁失眠患者的效果。[方法]对94例脑卒中抑郁失眠患者按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6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4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按常规护理,应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PSQI、HAMD评分较前明显改善( P <0.05),观察组睡眠及抑郁改善程度更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心理干预对脑卒中继发抑郁失眠患者的睡眠,促进脑卒中继发抑郁失眠患者的心理及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HAMD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方面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抑郁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其应对技巧,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抑郁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 方法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筛选出伴抑郁症状的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系统心理-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由心理医师实施的早期系统心理干预和由专业康复医师实施的运动训练,治疗满2周、4周后再对两组患者进行HAMD和神经功能缺损(CNFDS)评分并比较。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有所恢复,但研究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神经功能恢复则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早期系统心理-康复干预治疗可干预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二组病人(治疗组、对照组)各29例,二组常规治疗方法相同,治疗组早期给予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每周2次,每次40分钟。对每1例患者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结果:给予心理干预治疗后HAMD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结论:急性脑卒中早期心理干预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抑郁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系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焦虑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4月~2009年5月收治的轻中度脑卒中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筛查伴抑郁焦虑患者96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心理干预,观察3个月并评定其肢体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HAMD、HAMA的变化情况。结果入组时两组FMA、HAMD、HAMA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三个月后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系统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脑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建立康复训练档案对ICU脑卒中后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效果。方法将2010年2月-2013年5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监护室住院的67例脑卒中后失语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按脑卒中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建立语言康复训练档案,护士随时关注患者的失语状况,进行计划性语言康复训练,并对患者入院时、入院4周后的语言功能状况进行评估,观察两组患者失语、抑郁程度及SCL-90清单得分减分率的临床疗效评定效果。结果①对照组治疗前的失语、抑郁程度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80、2.93,均P〉0.05);观察组治疗前的失语、抑郁程度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6.57,均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0%,对照组为68.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779,P〈0.05)。结论建立语言康复训练档案能系统观察ICU住院患者失语状况,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失语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况、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心理护理模式。结果:2组干预前的HAMD、NIHSS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HAMD、NIHSS和ADL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有效的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其抑郁状况,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青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瘫痪恢复及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以80例青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急性期及恢复期给予系统化的护理干预,观察研究各组患者的瘫痪恢复状况及抑郁心理改善情况.结果:青年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护理干预组患者的瘫痪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抑郁程度明显改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青年脑卒中抑郁心理的改善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患者瘫痪肢体的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瑞英 《中国民康医学》2013,(24):65-66,10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心理护理组在早期康复治疗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护理前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神经缺损功能评分、Fug-Meyer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心理护理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神经缺损功能评分、Fug-Meyer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均有明显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神经缺损功能恢复,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实施优质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一个月后,比较两组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及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发生焦虑比例为7.5%,对照组为26.3%,两组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抑郁比例为12.5%,对照组为3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观察组更为明显.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显著改善其心理状态及生活自理能力,利于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