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工灌溉水渠干渠内钉螺生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人工灌溉与钉螺生长繁殖及感染性钉螺产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安徽省宿松县钓鱼台水库一段干渠为观察点,每月下旬进行系统抽样查螺,连续观察12个月;每次随机抽样有螺框20框(每框0.1 m2),室内逐只测量钉螺螺旋数和壳体长度,并在镜下观察雌螺含卵情况;全部钉螺解剖鉴定死活及血吸虫感染情况.同时测量记录查螺环境气象、水文情况.结果干渠活螺密度在水库放水灌溉前后各出现一次高峰,在放水灌溉末期钉螺死亡率最低,钉螺长速明显;雌螺含卵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含卵雌螺数从5月底开始减少,至8月底仅占观察雌螺数4.82%,9月底又复增加;钉螺感染率及感染性钉螺密度在灌溉季节后较灌溉季节前上升.结论人工灌溉能促进干渠钉螺的新老交替,促进年度感染性钉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人工灌区钉螺扩散与水位之间关系。方法在陈村水库灌区的引水总干渠内选择一处坡滩,每月系统抽样查螺;选择一典型涵闸,测量其进水口高、宽;勘测滩地及涵闸高程;收集总干渠内来水量及历年逐月水位情况;综合分析水位变化对钉螺扩散的影响。结果干渠滩地淹水季节适宜钉螺孳生,螺情严重;干渠内钉螺分布在齐涵闸高2~3m水位的沿岸地带。干渠可以经涵闸对农田实施常年自流灌溉;水位齐涵闸高2m及以上时,自流灌溉易造成钉螺扩散。结论钉螺在总干渠内由上游向下游扩散是肯定的,经涵闸向支渠及灌溉农田扩散是可能的,主要受水位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山区水库季节性灌溉对感染性钉螺产生的潜在影响。方法在安徽钓鱼台水库灌区,选择一段干渠和相临的一段支渠为螺情观察点,每月系统抽样查螺,室内观察钉螺含血吸虫情况;收集气象、水文资料;结合已有的基础理论研究,推算感染性钉螺被毛蚴攻击感染的季节,分析感染性钉螺与季节性灌溉的关系。结果春季发现的感染性钉螺可能系上年8月16日 ̄9月2日被血吸虫毛蚴攻击感染;8月份以后发现的感染性钉螺系分期成批形成,攻击感染时段主要集中在当年7月4日 ̄11日,以及8月26日 ̄9月中上旬。水库短续放水灌溉的时期与钉螺被毛蚴攻击时段一致,放水高峰期(7、8月份)与主要攻击感染时段(分布频次)相重叠,水库放水末期出现又一攻击感染高峰。在钉螺被毛蚴攻击感染时段降雨量也相对集中。结论在人工灌区,季节性灌溉肯定促进灌溉渠中感染性钉螺的产生,但不能完全排除降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砼护坡通江河道内钉螺迁移扩散情况调查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目的观察钉螺在砼护坡通江河道内迁移扩散情况,有效遏制江滩钉螺经通江河道间内陆扩散.方法在汛期(6~10月份)采用水体钉螺调查、漂浮物携螺调查、船只携螺调查,砼护坡及支流查螺等方法,在风速、水温、潮位、流速变化的情况下,了解砼护坡河道内钉螺扩散情况.结果 2003年8月,水温30℃、风速6.7 m/s、潮位4.7 m、流速0.74 m/s,水体捞螺调查水体4000 m3,捞到幼螺1只,打捞漂浮物260kg,捕捉活螺3只,死螺6只.其中幼螺2只,成螺1只.在堆土山河口查到有螺框4框,捕捉活螺18只,以上捕获钉螺经压碎法检查均无感染性.结论通江河道经过砼护坡后,钉螺扩散依然存在,以漂浮物携带和随水扩散为主,并通过支流、电灌站向沟梁、稻田水塘扩散.  相似文献   

5.
钉螺在巢湖生存繁殖的现场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了解钉螺能否在巢湖生存繁殖.方法选择巢湖湖区的马尾河口和巢湖闸两处为实验区,巢湖东岸高林山区为对照区,投放无为县江外滩的肋壳钉螺和巢湖东岸高林山区的光壳钉螺,观察钉螺在放养不同时间后的生存繁殖情况.结果1年后,实验区和对照区均有相当数量存活的肋壳钉螺和光壳钉螺成螺;研究期间在实验区和对照区均检获了一定数量的光壳钉螺和肋壳钉螺幼螺;产卵期间实验区和对照区肋壳钉螺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光壳钉螺存活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产卵期间无论是光壳钉螺还是肋壳钉螺,各实验区雌螺卵巢中所含螺卵数与同一月份对照区同类雌螺卵巢中所含螺卵数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肋壳钉螺、光壳钉螺均能够在巢湖生存繁殖,但光壳钉螺在巢湖的生存状况不及其在高林山区的生存状况理想.  相似文献   

6.
泾县陈村水库灌溉工程与血吸虫病流行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人工水库灌溉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方法 收集泾县陈村水库灌溉工程及居民耕地、经济状况资料,以及近10年螺情、病情资料,并于2002年对全部历史有螺环境进行查螺,分析水库建设后所形成的不同类型灌区及其与血吸虫病流行的关系。结果 陈村水库及灌溉工程修建后,在水库下游泾县境内形成4类灌区:自流灌溉区即总干渠灌区和东干渠灌区,自流灌溉和提水灌溉区即青左支渠灌区,淹没区及水库间接灌溉区。各区有螺面积均显著增加,其中总干渠灌区的螺、病情明显地较间接灌区严重,东干渠灌区的钉螺密度、耕牛感染及急性感染较自流灌溉前增加,淹没区螺情在近几年迅速上升。结论陈村水库灌溉工程的修建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人工灌溉可加重血吸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7.
江湖洲滩钉螺生存繁殖的现场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报告以长江中下游鄂、湘、赣、皖,苏五省钉螺为观察样本,用现场螺笼饲养钉螺的控制实验方法,比较观察五地钉螺在南京江滩上生存繁殖情况,结果五地钉螺生存率间有非常显著差异,且各地生存规律都为Logistic曲线类型,结合五地钉螺的产卵数,螺卵孵化率,幼螺成活率等观察数据,认为长江中下游的异地钉螺能在南京江滩上生存繁殖,但以近距离洲滩间钉螺扩散的危害性较大.根据钉螺生存曲线和产卵分布情况,提示最佳灭螺时间为5~6月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输入钉螺的分布及扩散规律,为制定钉螺监测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约666 m^2的荒地,用宽50 cm、深30 cm的水沟按棋盘分布分隔成约2 m^2的方块,在一端的一块输入活钉螺1 600只,逐月抽样查螺观察有螺框率、活钉螺密度、幼螺密度、交配、分布距离、天气、温湿度等。结果2008年3~12月观察期间,有螺框率在20.00%~38.18%之间;晴天与阴雨天有螺框出现率分别为22.88%和2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3,P〈0.05);荒地台地和小水沟边/底的有螺框率分别为9.38%和35.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46,P〈0.01),显示有螺框查出率与天气、环境等密切相关。9个月的观察期,有螺框钉螺、活钉螺、2代幼螺密度变化范围分别在2.17~5.71只/框、2.03~5.54只/框和0~4.56只/框之间,活钉螺、2代幼螺密度荒地台地明显低于小水沟边/底,分别为1.22只/框、0.78只/框和3.72只/框、2.82只/框;推算钉螺输入繁殖的2代钉螺生长至成熟可交配的钉螺的时间仅为5个月。观察期间,在第3条小水沟外未查获钉螺,单向扩散距离最远为4.5 m。结论钉螺主要分布在荒地有水区边缘如水氹、水沟边/底等潮湿、水分充足的地方,并沿水沟边扩散为主;输入钉螺阴雨天较活跃,查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湖北钉螺种群结构1年周期内动态变化,为钉螺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河滩、沟渠有螺环境各1处,于每月中旬采用系统抽样法进行连续1年的钉螺调查,调查指标包括钉螺的死活、性别、螺旋数、钉螺体长与体宽、生殖腺发育状况(颜色深浅、生殖腺与肝脏长度的比值),以及土壤螺卵含量。同时,测量土壤温度和湿度,以及收集环境所在地的气温和日降雨量等气象数据。结果钉螺存活率、活螺密度与土壤温度、气温呈正相关。钉螺存活率略呈双峰型,峰值在5~6、9月份;活螺密度河滩环境呈双峰型,峰值在7、9月,而沟渠以4~5月最高。钉螺体长(L)与体宽度(W)回归方程,L_(河滩)=2.355+1.678W(F=2 989.43,P0.01),而L_(沟渠)=0.478+2.091W(F=2 989.43,P0.01)。河滩环境钉螺体长在4.07~11.81 mm之间,平均值为(8.98±0.92)mm;沟渠钉螺体长在3.63~9.92 mm之间,平均值为(7.03±0.82)mm。钉螺河滩和沟渠环境钉螺的螺旋数分别以5~8个和4~7个为主,其中河滩环境螺旋数≤5、沟渠环境螺旋数≤4的钉螺构成比分别以5、9月份最高,均为20%左右。河滩、沟渠钉螺雌雄比分别为1.66∶1和1.22∶1。雌雄钉螺的生殖腺发育基本呈同步变化,丰盈期为4~5月和9~10月。土壤螺卵含量月间差异均显著,河滩以6月份最高(100.8个/0.1 m~2),沟渠以5月份最高(82.5个/0.1 m~2)。结论 4-5月和9-10月是钉螺繁殖、世代交替的主要时节,应作为血吸虫病易感地带的钉螺药物灭杀时间节点。  相似文献   

10.
泾县陈村水库灌区螺情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安徽省泾县陈村水库灌区工程建设运行后对灌区螺情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控制钉螺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陈村水库灌区灌溉工程资料,近10余年螺情资料及气象资料,并对历史有螺环境进行调查,描述螺情变化趋势,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陈村水库灌区在主渠道运行头10年中新发现有螺环境1处,次10年新发现有螺环境16处;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螺情严重并有回升趋势;2002年已有69.67%历史有螺环境发现钉螺;经回归分析,钉螺密度与气温变化有关,与年降雨量及日照时数无明显关系。结论 1981年泾县血吸虫病达到传播控制,但在水库及灌溉工程建成运行后,灌区螺情开始回升;除气温是一重要影响因素外,灌区自流或引水灌溉可能在钉螺的生长繁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长江如皋段江滩钉螺孳生可能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长江江苏省如皋段江滩能否孳生钉螺及该地区的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方法 采集长江如皋江滩及长江扬州江滩的水、土样,分析两者的理化性质;调查分析两者水文、植被、气象因子有无差异;用两者的水、土在室内饲养钉螺,比较两者的钉螺存活率及雌螺产卵率、螺卵孵化率;在如皋段及内河环境人工控制现场饲养钉螺,比较两者仔活率。结果 如皋段江水的Ca^2 、总硬度、Mg^2 、氯化物和土样的SO^2-4均显著高于扬州段;两者钉螺半年、1年存活率及雌螺产卵率均无显薯差异;如皋段通过人工控制能孳生钉螺。结论 因长江潮汐顶托和江滩无植被钉螺难以向下游扩散,长江如皋段以东江徘无需查螺或只需用少量经费监测,以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阐明钉螺在静水与动水中的运动方式与特征,探索新的防止钉螺扩散的途径。方法:运用水力学、泥沙运动力学和钉螺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结果:首次提出钉螺在水中运动状态-流速关系的阈值,获得有关钉螺运动特征的5个参数,并推导出相应的7个数学公式。结论:提供了研究钉螺在水体中的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钉螺和感染性钉螺螺口交替情况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通过系统观察,认为云南省钉螺仍以壳长划分成、幼螺比较客观。夏季幼螺最多,交替指数0.4516,是云南钉螺螺口交替时期。秋季感染性钉螺最多,上年感染的螺已大部份消亡,当年感染的螺多处于尾蚴发育阶段,交替指数为3.6201,是感染螺主要交替时期。建议每年灭螺2次:5月消灭上年生钉螺和感染螺,防止人畜感染,阻碍其交替:10月消灭当年生钉螺和感染螺,减少下一年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云南大山区阳性钉螺的寿命及逸蚴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首次报道了云南省大山区人工感染的阳性钉螺在野外饲养条件下的平均寿命和逸蚴量。1987年8月感染的幼螺,3个月后,首次分离出135只阳性钉螺。从初次逸蚴起,存活至翌年6~9月的生存率分别为27.4、16.3、13.3和11.9%;平均逸蚴量依次为139.9、29.6、39.2和75条。阳性钉螺平均寿命为171.6d。每只阳性钉螺生存期平均逸蚴量为673条。当地阳性钉螺平均传播期估计可达半年以上。这对大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的定量分析和防治策略的制定有其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0.0343ppm-0.067ppm溴乙酰胺浸泡钉螺卵后,从单细胞期发育到原肠胚期,其形态出现畸形;但发育到担轮-缘膜幼虫期和完成变态的缘膜幼虫期螺卵出现畸形胚所需浓度比囊胚期、原肠胚期螺卵出现畸形胚的浓度为高。溴乙酰胺浸泡螺卵,时间相同,浓度越高,滞育率越高,而时间越长,阻碍螺卵发育所需浓度越低,孵化率也越低。经溴乙酰胺作用后,雌螺产卵量明显降低,成熟钉螺卵巢明显萎缩。用~3H标记的溴乙酰胺浸泡钉螺,表明溴乙酰胺可进入钉螺体内的螺卵中,其放射性含量随浸泡钉螺的药物浓度增高而增多。这一结果为以后研究灭螺药对螺卵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长江江苏段江滩感染性钉螺及水体感染性消长的现场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长江江苏段江滩感染性钉螺及其水体感染性的消长规律,为优化江苏省急性血吸虫感染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在江苏省一江滩连续12个月用棋盘式系统抽样法逐月采集钉螺,以压碎法鉴别捕获钉螺的感染性;以哨鼠法逐月测定滩内及周围水体的感染性.结果在江滩上12个月份均有感染性钉螺,但以5~10月份钉螺阳性率最高.滩内小型水体4~11月份均具有感染性;外江水体5~9月份具有感染性.结论在长江江苏段感染性钉螺滩块附近接触疫水全年均有感染血吸虫的可能性,其中以5~10月份危险性最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目的 评价云南省洱源县节水灌溉血防工程控制血吸虫病效果。方法 方法 调查云南省洱源县节水灌溉血防工程 实施前后螺情, 收集并分析工程所在村螺情和人群血吸虫病病情指标。 结果 结果 洱源县节水灌溉工程区有螺框出现率由改 造前的10.70%下降至改造后的2.27%, 钉螺密度由0.42只/0.1 m2 下降到0.10只/0.1 m2 , 57%的沟渠消灭了钉螺。2009年 工程所在村钉螺面积较2005年下降了49.18%, 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99.38%。 结论 结论 节水灌溉工程是消灭钉螺、 控制 血吸虫病的有效措施, 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洪涝灾害后长江下游洲滩钉螺消长和扩散趋势纵向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11  
目的 掌握洪灾后钉螺消长规律 ,进一步评价洪涝灾害对长江下游钉螺消长和扩散的影响。方法 每年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的方法进行江滩钉螺调查 ;采用打捞法定点观察漂浮物携螺扩散情况。结果  1998~ 2 0 0 3年钉螺面积平均每年递增 11.80 % ,而 1998~ 2 0 0 3年阳性钉螺面积则平均每年递增 2 9.2 5 %。阳性螺面积随钉螺面积的增加而增加。江苏段洲滩有螺框出现率、阳性螺框出现率、钉螺感染率和阳性螺密度在洪灾后 2年内均呈不同程度下降 ,而从第 3年开始出现快速上升趋势。 2 0 0 2年打捞漂浮物检获钉螺 6 83只 ,2 0 0 3年检获 384 6只。调查表明钉螺吸附于漂浮物扩散高峰为 8月。结论 洪涝灾害短期内可促使钉螺蔓延扩散 ,表现为钉螺面积大幅度增加 ,后期则以钉螺密度增长为特征 ;长江水系钉螺在汛期可吸附于漂浮物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