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价值及安全性。方法:66例AMI病人均采用静脉溶栓,随机分为rt-PA组(观察组)和UK组(对照组),两组都用肝素。结果:A组与K组相经血管再通率为76%、63%,差异有显著性。发病3~12h溶栓,再通率为62%、42%,差异非常显著。除心律失常外,其它重症症状发生率不显著。结论:rt-PA溶栓疗效优于UK,从统计学上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故临床上rt-PA有推广的必要时,尤其对发病时间>3~6h者,疗效明显优于UK。  相似文献   

2.
rt-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并与尿激酶比较。方法将9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rt-PA组45例、尿激酶组52例。rt-PA组在AMI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rt-PA溶栓治疗;尿激酶组在rt-PA组的基础上改rt-PA为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胸痛缓解程度、消失时间;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心电图变化;溶栓开始至发病20h的血清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并两组对比。结果rt-PA组总再通率为82.2%(37/45),溶栓开始时间<6h再通率为90.3%(28/31),与尿激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开始时间6~12h再通率为64.3%(9/14),与尿激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并发症情况比较,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t-P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尿激酶组。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疗效明显优于尿激酶,但仍应强调早期溶栓,以争取更高的再通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突变体-瑞替普酶(rt-PA)和尿激酶(UK)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疗效的比较。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5月于岳阳市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rt-PA和UK进行溶栓治疗,即分为rt-PA组和UK组,比较2组溶栓再通率、并发症发生、心肌酶学指标、心电图、心功能预后等情况。结果 rt-PA组12 h内溶栓成功率为78.8%,UK组12 h内溶栓成功率为56.7%,前组显著高于后组(P<0.05),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并发症的发生率rt-PA组比UK组更小,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h后,ST段回降情况rt-PA组优于UK组,且cTn-T峰值水平前者低于后者(P<0.05),血管再通时间前者短于后者(P<0.05)。治疗30 d后,rt-PA组的心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UK组(P<0.05)。结论 rt-PA组在溶栓成功率及安全性方面均优于UK组。  相似文献   

4.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瑞替普酶(r-PA)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观察2005年以来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尿激酶治疗组40例,瑞替普酶治疗组38例,观察溶栓再通时间、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r-PA组<6h组再通率88.9%,6~12h组再通率为72.7%;UK治疗组<6h组再通率为65.5%,6~12h组再通率为4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死亡率、平均住院天数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r-PA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效果优于UK,而其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UK相当,且r-PA具有给药方便的优点,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尿激酶溶栓的疗效。方法112例AMI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年龄35~55岁,B组年龄56~75岁,各组按发病距溶栓时间≤3、3~6、6~12h,再通率比较。结果尿激酶溶栓再通率≤3h为84.2%~88.2%、3~6h为83.3%~86.9%、6~12h为60.0%~62.5%,6~12h与前两者比较,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不同年龄组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再通率高,溶栓再通率与时间密切相关,距发病6h以内为溶栓最佳时间,溶栓再通率与年龄不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老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95例老老年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应用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UK)静脉溶栓。观察两组疗效及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分别为82.2%、50.0%;患者在发病3 h内静脉溶栓再通率分别为85.7%、56.7%(P<0.01);4周病死率分别为4.4%、6.0%(P>0.05)。结论小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老老年AMI临床疗效好,血管再通率高,尤其在发病3 h之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更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治疗AM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62例AMI患者均行溶栓治疗,4组均用常规药物,此外,A组采用rt-PA50mg30min方案,B组采用rt-PA50mg90min方案,C组采用rt-PA100mg90min方案,D组采用UK方案。结果给药60min时A组的ST段回降率高于B组(P<0.05),且A组的冠状动脉再通率高于B组;B、C组冠状动脉再通率、溶栓时间均优于D组(P<0.05);C组的出血发生率高于B、D组(P<0.05);溶栓时间窗越短,效果越好。结论 rt-PA小剂量,短时间溶栓疗效最佳,且应尽早行溶栓。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廷方 《淮海医药》2007,25(3):241-242
目的 观察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44例AMI患者分为尿激酶静脉溶栓再通组42例,未通组24例和对照组78例.比较分析溶栓再通与未通及非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疗效.结果 显示溶栓再通组在住院期间2~3周内死亡率明显低于非溶栓组及未通组(P<0.05),且心绞痛、心力衰竭及严重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溶栓再通组低于未通组及非溶栓组.临床判断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为64%(42/66),0~6 h梗死相关血管溶栓再通率为67%(37/56),6~12 h为50%(5/10).溶栓组无1例过敏反应.结论 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溶栓治疗能显著改善AMI患者急性期预后,即使临床间接指征判断未通者,其部分指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静脉溶栓方法在AMI(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及PLT(血小板)变化。方法将95例AMI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UK(尿激酶)30万U静推,120万U静滴溶栓治疗AMI;对照组47例,UK静滴溶栓治疗AMI,研究两组治疗后再通率和PLT变化。结果观察组溶栓再通率和PLT聚集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溶栓再通率为64.58%,对照组为51.0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观察组比对照组溶栓再通率高且PLT聚集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瑞通立(reteplase,r-PA)和尿激酶(UK)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4例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临床资料。分成两组,r-PA组101例,UK组83例。统计两组的血管开通率、血管开通时间和出血发生率。结果:r-PA组血管总开通率为73.3%,UK组总开通率为50.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PA组发病时间<2h溶栓后血管开通率明显高于发病时间2~12h血管开通率(P<0.05)。r-PA组血管开通时间(0.92±0.48h)短于UK组(1.42±0.53)(P<0.05)。r-PA组和UK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优于UK,尤其在发病早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1.
尿激酶(UK)和链激酶(SK)同属于第一代溶栓剂,对比研究链激酶(SK)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将70例患者发病12小时内入院的AMI患者,随机分为SK150万^U/60分钟静脉溶栓组(40)例。及UK150万^U/60分钟静脉溶栓组(30)例。根据临床血管再通指标判断SK再通率75%(30/40),而UK组再通率为63.3(19/30)。SK的不良反应中出血表现为皮肤,胃肠道和泌尿道轻微出血10%(4/40),低血压7.5?/40),过敏反应5%(2/40)。UK组为13.3%(4/30),3.3%(1/30),6.7%(2/30)。结果表明:SK150万^U?60分钟静脉溶栓与UK150万^U/60分钟静脉溶栓治疗AMI是安全的,SK溶栓的疗效优于UK溶栓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应用阿替普酶(t-PA)静脉溶栓40例,对照组应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36例。结果冠状动脉总再通率:t-PA观察组81.3%对照组61.7%两组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性(P<0.01)。t-PA并发症明显低于UK对照组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MI临床疗效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制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58例。结果 58例AMI患者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再通占69.0%(40/58),未通占31.0%(18/58)。其中,发病6h内溶栓再通率83.9%(26/31);6~12h溶栓再通率56.5%(13/23);12~24h内溶栓再通率25.0%(1/4)。死亡5例(8.6%,5/58),其中2例为心源性休克,2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发生室颤抢救无效死亡。并发症发生率8.6%(5/58),其中血尿(+~++)3例,皮肤黏膜出血和轻微牙龈出血各1例,无过敏反应及脑出血、大量咯血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可明显改善幸存者心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国产重组链激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国产重组链激酶 ( r- SK)与尿激酶 ( U 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 AMI)的疗效 ,并比较二者差异。方法 :74例符合溶栓条件的 AMI患者分为 UK治疗组 39例和 r- SK治疗组 35例 ,均采用静脉注射溶栓治疗 ,观察冠状动脉再通率、出血、35 d病死率、低血压并发症以及 r- SK的不良反应。结果 :溶栓治疗后临床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r- SK组为 77.14 % ,显著高于 UK组 5 6 .4 1% ( P<0 .0 5 ) ,两组的出血、35 d病死率、低血压等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本研究提示国产 r- SK治疗 AMI临床再通率高于 U K,不良反应相似 ,无严重出血 ,是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溶栓药物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r-PA组25例、rt-PA组32例和UK组18例,分别采用瑞替普酶、阿替普酶、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对3组患者溶栓后不同时间段的血管再通率、心血管并发症及病死率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r-PA组与rt-PA组的临床疗效相当,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r-PA组与rt-PA组上述指标均优于C组,尤其是在早期血管开通率方面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PA、rt-PA及UK治疗急性STEMI均有较好疗效,但r-PA及rt-PA早期血管开通率均高于UK。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尿激酶(UK)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1例AMI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组A发病3h内(含3h)予UK100万U+N.S100ml,20min内静滴完毕;治疗组B发病3~6h内(含6h)予UK150万U+N.S100ml,30min内静滴完毕;治疗组C发病6~12h内,予UK150万U+N,S100ml,30min内静滴完毕。对照组:未应用UK溶栓治疗。二组其他常规治疗相同。结果 治疗组冠脉再通率、心功能改善率及死亡率分别为52.44%、91.4%及4.88%,较对照组的7.69%、66.67%及20.51%,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治疗组不同溶栓时间上述指标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静脉溶栓治疗AMI可提高冠脉再通率,降低病死率,改善心功能,方便安全,且愈早愈好,在基层医院不失为一种最佳再灌注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163例临床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的163例AMI患者,按发病至溶栓时间不同比较其再通率、死亡率及出血率.结果总再通率65.6%,出血率11.0%,4周内死亡率9.2%,起病距溶栓6 h再通率明显高于6 h以后(P<0.01),且死亡率低,不同年龄组6 h内再通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70岁组6 h再通率低于其他年龄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轻度出血率及死亡率与年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女性组与男性组比较再通率低、死亡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效果与开始治疗时间有依赖关系,溶栓越早再通率越高,且死亡率越低,并发症越少,病后越好.急诊溶栓治疗可获得最佳溶栓时机,提高再通率,宜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rt-PA)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6例AMI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予rt-PA,对照组用尿激酶溶栓,观察2组血管再通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溶栓后梗死相关血管〈6h和总开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是AMI溶栓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时机与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AMI患者根据发病到溶栓治疗的时间分A组(<6h)30例和B组(6~12h)28例.2组均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2组的再通率和死亡情况.结果 A组血管再通率高于B组,病死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溶栓治疗的时间与AMI的再通率、病死率具有相关性,确诊为AMI具有溶栓适应证,无溶栓禁忌证,无介入治疗条件的应尽早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龄(≥75岁)急性心肌梗死(AMl)患者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9例高龄(≥75岁)AMI患者随机分成溶栓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溶栓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加口服阿斯匹林,对照组除不用UK外其余治疗均与溶栓组相同。结果血管再通率溶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62.5%及12.0%,P<0.05);溶栓明显改善了高龄AMI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61.3%及50.8%,P<0.05);溶栓显著降低了高龄AMI患者的住院病死率(36.0%对12.5%,P<0.05),降幅为23.5%;溶栓组未见严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无禁忌症的高龄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可以增加其血管再通率,改善心功能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