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和比较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两种镇痛维持方式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期间对血流动力学及内分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40例,ASAⅢ-Ⅳ级,随机分为瑞芬太尼TCI组(R组)及舒芬太尼间断静注组(S组).麻醉诱导后R组给予瑞芬太尼TCI,效应室模式药物浓度为(6~8)ng/ml;S组间断给予舒芬太...  相似文献   

2.
王昊 《山东医药》2011,51(40):107-108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全麻对胃癌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血糖(Glu)、皮质醇(Cor)及儿茶酚胺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R组30—60S内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术中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F组诱导期静注芬太尼4μg/kg,术中芬太尼根据BIS深度情况给予0.05~0.1mg/次。记录麻醉中的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变化情况,并同时测Glu、Cor、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问、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时躁动例数。结果麻醉诱导后,R组MBP、HR、Glu、Cor、E指标、插管时呛咳反应例数及拔管时躁动例数低于F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能明显减轻麻醉和手术对患者引起的应激反应,效果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3.
瑞芬太尼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短效μ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镇痛作用强、恢复迅速、无蓄积等优点,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血压和心率,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和手术应激时的高血压反应,在临床已开始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对全身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瑞芬太尼(remifentanil,RF)是新型超短效μ-受体激动剂.因易被血浆和组织中酯酶代谢而具有起效快、清除快、半衰期短的特点,适于临床持续静脉输注[1,2].无论输注时间长短,其血浆浓度惯连敏感半时值(context-sensitive half time)均为3~5min[1,3],因而临床麻醉中持续输注瑞芬太尼用于减少手术刺激,术后亦不影响苏醒时间,并且大大减少术后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提高了麻醉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RF用于全麻诱导和腹腔镜手术气腹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最低有效剂量,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符合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9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R4组、R6组和R8组各30例,在麻醉维持中分别维持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在4.0、6.0和8.0μg/L,异丙酚血浆靶浓度均为3.0μg/L,观察各组麻醉前(T0)、切皮即刻(T1)、气腹后即刻( T2)、气腹后30 min( T3)、气腹后1 h( T4)和气腹结束时( T5)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三组意识消失时间、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出气管插管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三组T1~5时脑电双频指数(BIS)均较T0显著降低(P<0.05)。 R8组T1~3时BIS、T1~5时心率(HR)、T1~5时平均动脉压(MAP)均显著低于R4和R6组(P<0.05)。 R6组T3~5时BIS、T1~5时HR、T1~5时MAP均显著低于R4组(P<0.05)。三组各时点心输出量、中心静脉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腹腔镜手术中,瑞芬太尼8.0μg/L复合异丙酚麻醉较4.0μg/L和6.0μg/L能够显著抑制手术刺激引起的BIS,且能维持术中稳定的血流动力学,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6.
王云川 《山东医药》2010,50(31):50-51
目的进一步提高开颅手术麻醉诱导的安全性。方法将50例ASAⅠ~Ⅲ级择期全麻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分别予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控输注及静脉推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观察两组肌僵硬现象,意识消失时间,插管前及插管后1min动脉压、心率。结果两组均未发现肌僵硬现象,导时的动脉压及HR均明显低于基础值(P均〈0.05);观察组意识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后MBP升高不明显,心率几乎未见升高,对照组MBP升高明显。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开颅手术麻醉诱导,能较好的消除气管插管反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时对血流动力学、拔管时间和清醒程度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ASAⅠ-Ⅱ级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RF组)及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F组)。静脉诱导给予咪唑安定0.1mg/kg、丙泊酚1.5mg/kg、维库溴铵0.1mg/kg,RF组给予瑞芬太尼单次剂量2μg/kg,意识丧失后行气管插管,随即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75μg·kg^-1·min。和瑞芬太尼0.16—0.21μg·kg^-1·min。F组给予芬太尼3哕kg,意识丧失后行气管插管,随即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75μg·kg^-1·min以及芬太尼0.04—0.06μg·kg^-1·min。记录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麻醉恢复情况。结果与RF组相比,F组在术中SBP、DBP显著升高、HR明显增快(P〈0.05);RF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F组(P〈0.05);离开手术室时的意识状态OAAS评分明显高于F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具有镇痛完善、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迅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与瑞芬太尼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对比两种麻醉药的应用价值,为麻醉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从中筛选符合条件的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在丙泊酚基础上,A组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维持...  相似文献   

9.
瑞芬太尼对胃癌全麻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锦英  沈途  刘国利 《山东医药》2010,50(47):70-7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全麻防治手术应激反应的效果及机制。方法将60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维库溴铵,术中持续泵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对照组采用芬太尼,余同观察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1min(t1)、5min(t2)、切皮时(t3)、插管后30min(t4)、手术结束时(t5)及拔管后(t6)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测定血糖(Glu)、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时躁动例数。结果对照组各时间点MBP、HR、血糖,Cor、E及NE均有所升高(P〈0.05),以t1、t2、t3最明显;观察组上述指标各时间点亦有所升高,NE升高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插管时呛咳反应例数和拔管时躁动例数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能明显减轻手术应激反应,在维持全麻诱导期血液动力学稳定、抑制气管插管时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效果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对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及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的影响,确定适合于婴儿的最佳剂量,为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拟在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ASD)或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儿40例,随机进入4种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组[各组10例,0.25μg/kg组、0.50μg/kg组、1.0μg/kg组、2.0μg/kg组]进行麻醉诱导,分别于用药前(进行血气分析)、气管插管后2分钟、5分钟抽取动脉血,测定NPY,记录相应时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结果:①心率变化:1.0、2.0μg/kg组气管插管后2分钟、5分钟较用药前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气管插管后2分钟1.0μg/kg组较0.25μg/kg组和气管插管后2分钟、5分钟2.0μg/kg组均较0.25μg/kg组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平均动脉压变化:1.0、2.0μg/kg组气管插管后2分钟、5分钟较用药前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气管插管后2分钟、5分钟0.5、1.0、2.0μg/kg 3组均较0.25μg/kg组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NPY含量变化:1.0、2.0μg/kg组气管插管后2分钟、5分钟较用药前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气管插管后2分钟,1.0、2.0μg/kg组较0.25μg/kg组也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ASD或VSD修补术患儿麻醉诱导可行性良好,剂量以0.25~0.50μg/kg为佳,可以有效的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抑制NPY释放。  相似文献   

11.
杨军  夏敏 《临床肺科杂志》2014,(6):1147-114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对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74例行喉镜下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7例)采用1μg/kg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观察组(n=37例)采用2μg/kg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观察和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期间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行麻醉诱导时血压均明显低于基础值(P0.05),两组间血压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后血压均高于插管前即刻(P0.05),HR则无显著性改变(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反应的发生率及麻醉诱导时异丙酚使用总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2μg/kg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注诱导可明显降低插管反应发生率及异丙酚用量,是一种良好的联合诱导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12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对照组患者插管后1 min、气腹10 min HR、SBP、DBP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插管后麻醉诱导前、插管后1 min、气腹10 min、术中30 min、术毕30 min,HR、SBP、DBP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前、中、后血流动力学平稳。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起效快,安全性高,有助于保证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3.
效应室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对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全麻诱导过程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分为丙泊酚复合4 μg/L瑞芬太尼(R)组和丙泊酚复合0.4μg/L舒芬太尼(S)组,每组20例.采用分步达靶的方法,调节丙泊酚使BIS保持65以下.记录所有患者入室后(T<,0>)、诱导后插管前即刻(T<,1>)、插管时(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3 min(T<,4>)、插管后5 min(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HR、收缩压与心率乘积(RPP)、BIS等指标.结果 两种麻醉诱导方法组间的SBP、DBP、MAP、HR、RPP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两组SBP、DBP、MAP值均呈下降趋势,与基础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更快速地回到气管插管3 min即回落到诱导后水平;R组HR与基础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HR无显著性变化;麻醉诱导后RPP两组均呈下降趋势,与基础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后均有回升.结论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一样可作为麻醉诱导药物,但舒芬太尼较瑞芬太尼能更好地抑制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老年子宫切除手术患者免疫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60例子宫切除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合组和瑞芬太尼组各80例,瑞芬太尼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麻醉,复合组给予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麻醉前1 h、麻醉后1 h以及手术结束后1 h检测免疫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相关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免疫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麻醉前相比,麻醉1 h后两组患者免疫细胞(CD3~+、CD4~+、CD8~+、CD4~+/CD8~+)显著降低,且复合组显著高于瑞芬太尼组;应激反应相关因子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总抗氧化能力(TAC)、过氧化氢酶(CAT),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炎症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著升高,但复合组显著低于瑞芬太尼组;手术结束1 h后,两组患者免疫细胞水平、炎症相关因子水平显著高于麻醉1 h后,且复合组免疫细胞水平显著高于瑞芬太尼组,炎症相关因子水平低于瑞芬太尼组;同时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相关因子水平显著低于麻醉1 h后,但复合组显著低于瑞芬太尼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老年子宫切除手术患者的免疫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较小,对手术患者的麻醉具有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艾司洛尔在抑制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诱导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的100例患者按随机数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艾司洛尔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及罗库溴铵诱导,插管前1 min给予药物,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静脉注射,艾司洛尔组给予0.5 mg/kg艾司洛尔稀释于生理盐水10 ml中静脉注射。监测并比较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插管后1 min(T2)、2 min(T3)和3 min(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 T1时,艾司洛尔组和对照组的MAP[(76±13)mm Hg,(75±12)mm Hg]及HR[(65±9)次/min,(64±8)次/min]较T0时的MAP[(87±12)mm Hg,(86±12)mm Hg]及HR[(75±12)次/min,(74±12)次/min]明显下降(P<0.01),下降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和T4时,对照组的MAP[(103±23)mm Hg,(106±21)mm Hg,(89±19)mm Hg]和HR[(85±7)次/min,(83±8)次/min,(79±9)次/min]较T1时MAP[(75±12)mmHg]和HR[(64±8)次/min]明显升高(P<0.05),而艾司洛尔组的MAP和HR在插管后升高不明显[插管后MAP:(89±15)mm Hg,(86±14)mm Hg,(74±12)mm Hg,HR:(66±13)次/min,(74±12)次/min,(72±5)次/min;插管前MAP:(76±13)mm Hg,HR(65±9)次/min,P<0.01]。艾司洛尔组有8例患者在插管后HR下降到60次/min以下,最低为53次/min。结论艾司洛尔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0.5 mg/kg艾司洛尔与瑞芬太尼合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气管插管可诱发交感神经兴奋和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从而诱发QT间期延长,QT间期延长可增加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率[1].有研究表明,阿芬太尼和艾司洛尔可抑制气管插管诱发的心血管反应[2].瑞芬太尼(remifentanil)起效快,峰值浓度作用时间60~90 s,部分特性与阿芬太尼相似,如剂量依赖性镇痛[3].本研究拟评价瑞芬太尼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气管插管时QTc间期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丽  贾志 《山东医药》2010,50(48):68-69
目的观察持续输注瑞芬太尼至全麻拔管后对患者围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将46例择期行鼻内镜手术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两组,诱导及麻醉维持方法相同,A组持续输注瑞芬太尼至拔管后,B组于术毕前5 m in停止输注,观察两组拔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以及意识、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结果 A组在拔管即刻及拔管后5 m in HR和MAP的波动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呛咳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持续输注瑞芬太尼至拔管后更有利于患者平稳度过拔管过程,保证全麻患者的舒适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与芬太尼麻醉诱导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全麻老年腹部外科手术患者160例,ASAⅡ~Ⅲ级,年龄65~82岁.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每组80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1 min(T3)、3 min(T4)和5 min(T5)时的SBP、DBP、HR和SpO2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与麻醉前相比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插管后即刻与插管后1 min血压与插管前相比均有明显变化(P<0.01),但舒芬太尼组变化相对较轻,与芬太尼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麻醉手术期间血压波动的幅度舒芬太尼组小于芬太尼组(P<0.01).芬太尼组对心率的影响大于舒芬太尼组,与麻醉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的SpO2麻醉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时舒芬太尼对循环系统功能的稳定效果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9.
马宇  罗晓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255-4256
当今社会随着胆囊疾病的高发,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以其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1,2],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中.由于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基础疾病较多,心脑肾功能相对欠佳,对手术麻醉的耐受程度较低[3].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需要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进行.老年患者在气管插管时,往往其心率、血压等基础生命体征的波动较大,给患者的手术成功带来了不稳定因素[4].本文拟探讨在观察我院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舒芬太尼以及芬太尼麻醉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下的最佳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20.
欧阳欢 《山东医药》2012,52(22):69-7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R1、R2、R3三组,每组20例。给予咪哒唑仑2 mg、不同剂量瑞芬太尼(R1、R2、R3组剂量分别为1、2、3μg/kg)、丙泊酚1.5 mg/kg、阿曲库铵0.5 mg/kg行麻醉诱导。比较各组患者诱导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 min(T2)、3 min(T3)、5 min(T4)的SBP、DBP、MAP、HR。结果 R1组T1时点DBP、MAP低于T0;R2组T1时点SBP、DBP、MAP低于T0;R3组T1、T2、T3、T4各时点SBP、DBP、MAP均低于T0,且低于R1组相同时点(P均<0.05)。结论患者术中血压下降程度与瑞芬太尼用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