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望江县于1983年基本消灭内陆钉螺后,发现有两处内陆新螺点,均由堆放垸外芦苇造成。一处位于雷池江滩长江修防段垸内的一口水塘,1987年4月,发现钉螺,面积200m~2,活螺平均密度2只/0.11m~2,最高密度12只/0.11m~2。该水塘边长期堆放从雷池江外滩运来的防汛备用芦苇。外滩钉螺面积60万m~2,活螺框出现率50.11%,活螺平均密度3.21只/0.11m~2,最高密度61只0.11m~2。另一处为泊湖滩垸内一条水沟,1991年4月发现钉螺,面积2500m~2,活  相似文献   

2.
青阳县历史有螺面积共2780.0万m~2,经过40年的积极防治,1995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时,尚有钉螺面积48.4万m~2。1997年春季对全县历史有螺区采取机械抽样和环境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查螺,共调查10个流行乡(镇),73个行政村,查螺面积442.7万m~2。53826框。其中活螺523框,活螺框出现率0.97%,捕获活螺1961只,平均活螺密度3.75只/0.11m~2。查出有螺面积  相似文献   

3.
枝江县沮漳河滩钉螺及感染性钉螺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系统抽样法调查湖沼型洲垸亚型流行区的沮漳河西岸枝江段面河滩钉螺及感染性钉螺的分布状况,结果河滩有螺面积214万m~2,共调查9247框,活螺框出现率14.40%,活螺密度0.68只/0.11m~2,感染螺框出现率2.54%,感染螺密度0.042只/0.11m~2,钉螺感染率6.13%。不同环境、不同段面螺情各异。96.89%的钉螺和96.13%的感染性钉螺集中分布在距河堤150m以内的洲滩。从而明确了区域性灭螺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为控制洲滩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我们于1991—1993年在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乡、六合县玉带乡,采取重点滩块查灭螺和重点对象查治病的防治对策,以观察防治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方法与结果1 钉螺分布调查1.l 钉螺分布以八卦江滩为调查点,每年4月份,以滩块为单位,采用框距10m×10m棋盘式系统抽样法查螺,结果大堤内圩区未发现活螺,大堤外30块芦草滩块块有螺.3年中有螺面积分别为319.3、368.8、379.5万m~2,有螺框出现率35.5%—61.5%,活螺密度(只/m~2)1.36—3.55.1.2 感染性钉螺分布以1992年查出的5块感染性钉螺洲滩统计,感染性钉螺服从负二项分布.30块滩中,28块发现感染性钉螺,3年中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88%(249/28 408)、0.64%(293/45 810)和0.82%(99/12 028).1.3 钉螺感染率与野粪污染的关系 每年对试区的东江外滩进行野粪污染滩地和钉螺感染率调查,前者依次为0.445、0.858、0.207份/万m~2,后者依次为0.065%、1.390%、0.211%,两者等级相关显著(r_s=0.943,P<0.01).2 重点滩块和重点对象防治措施2.1 重点滩块灭螺 凡查到有感染螺的滩块,实施高水量五氯酚钠喷洒灭螺.结果,在八卦洲试区内,1991—1993年阳性螺面积分别为166 083、167 477、145 406m~2,阳性螺密度(只/m~2)分别为0.024、0.026、0.012,钉螺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黄石市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城区有螺江滩面积92.47万m^2,滩面为高低不平,坑洼积水,杂草从生的荒难,1996年江滩活螺平均密度为0.8875只/框(0.1m^2/框架,下同),活螺框平均出现率19.81%,钉螺感染率0.42%,1996年冬季对城区江滩实施了工区,加上长江汛期被淹,上游钉螺随漂浮物下移,造成残存钉螺的孳生地,为消灭残存钉螺,于1997-1999年对城区江滩工种治理后的残存螺区,采取局部五改与药物灭螺的方法进行灭螺,现将灭螺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下游江滩湖洲地区为目前国内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由于江滩水位不易控制,消灭钉螺难度大。为研究江滩灭螺新技术,1972年9月10日选择九江市浔阳区江滩钉螺分布区,采取抽吸江沙进行淤沙灭螺现场试验,并作了远期效果纵向观察。 一、灭螺现场概况 浔阳区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滨临长江,江滩面积975万m~2,其中有螺面积160.21万m~2。江滩螺区系沼泽地,间有水沟、洼地,杂草、芦苇丛生。1971年4  相似文献   

7.
歙县桂林镇吴川村的古塘,常年水位水面约21000m~2,自1958年在塘周发现钉螺以来,经反复查灭,于1978年考核未发现钉螺,后又经1979~1983年连续5年监测,亦未查到活螺。可是,1984年在塘后左侧磅又查到活螺,面积为9153m~2,最高密度44只/0.11m~2,当年药灭2次,人工灭螺1次,经1985~1991年连续7年监测,未查到活螺。但1992年在塘后尾及左侧磅又查到活螺,面积为250m~2,最高密度20只/0.11m~2。该塘螺情几经反复,究其原因可能为: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扬州市所辖的邗江县,共有3333.6万m~2江滩,已围垦2000万m~2,余下1333余万m~2江滩年年查到钉螺,年年灭螺,屡灭不净,其中易感地带面积6.7万m~2(有阳性钉螺),1992年还发生2例“急感”病人。为探讨有螺江滩灭螺结合综合开发新路子,该县在省、市血防部门的支持下,从1990年起选择沙头、六圩两乡之间的一块螺情复杂的江滩作为科学防治、综合治理试点,亦是省江滩试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汉南区属江汉平原,有江堤防线4.37万m,江滩面积1200万m2,河堤防线446万m,河滩面积800万m2。江、河滩高程分别为25m与22m。1990年人群与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5.11%(1549/30312)、8·54%(362/4238)。有螺面积1332万m2,其中,江滩活螺框出现率为12.23%,钉螺感染率为10.78%,活螺平均密度为1.13只/框。河滩活螺框出现率为11.82%,钉螺感染率为13.41%,活螺平均密度为l.54只/框。疫区人口10万人。方法1开挖鱼池对江、河滩面宽超过200m的易感地带,根据地形将其挖成大小不等的精养鱼池和粗放鱼池。鱼池的土埂面宽3:…  相似文献   

10.
镇江市辖四县(市)和二个区,历史上是血吸虫病重流行区,累计有螺面积1.44亿m~2,其中55.1%分布在江滩。70年以来,主要采用筑圩药浸法,大幅度压缩了江滩有螺面积。到1980年,江滩有螺面积降为15.4万m~2,且连续9年未发生急性感染。自1983年以来江滩钉螺面积逐年回升,1989年沿江发生“急感”病人18例,形势日趋严峻。为了分析江滩螺情现状,制订有效的防治对策,特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进贤县三里乡新和村牧牛坪草洲,位于信江尾闾鄱阳湖入口处,有螺面积493.6万m~2,1981年调查发现该草洲活螺密度为0.72只/0.11m~2,感染螺密度为0.0057只/0.11m~2,属易感草洲,当年秋天,采取机耕为主,药杀为辅的灭螺措施,连续3年,1984—1991年停止机耕,每年查螺,对查出的螺点当年用五氯酚钠处理,1992年调查未发现钉螺。  相似文献   

12.
江滩灭螺因受水位、环境、经费、技术诸因素制约,难度很大。为寻求灭螺新路子,我们从1991年起,在南京江浦向阳圩滩进行试点,因地制宜,采取优化方法,实施综合治理,灭螺后连续2年观察,效果较为满意。 概况 向阳圩位于江浦县西南,长江北岸,面积55.66万m~2,高程6—8.1m,植被有芦苇、杂草、树木、麦菜等。因早期灭螺留有土垄、矮堤,按自然环境可分隔多个小滩块。1991—1992年调查,滩面普遍有螺,活螺密度4.47只/0.11m~2,钉螺阳性率2.04%—0.11%。近村1991年发生“急感”39例,1992年普查居民、耕牛粪检阳性率分别为2.5%和9.0%,属江苏省当年高危易感江滩之一。  相似文献   

13.
铜陵县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历史累计江湖洲滩钉螺面积5049.9万m~2,其中江滩有螺环境4块,钉螺面积99.8万m~2(占2.0%),分布在4个乡镇10个行政村;内湖(与长江不通)湖滩4个,钉螺面积2436.3万m~2(占 48.2%),分布在7个乡镇28个行政村;江心洲滩9块,钉螺面积2513.8万m~2(占49.8%),分布在4个乡镇32个行政村.60—70年代通过围垦种植、堵湖汉养殖及药物灭螺,累计消灭钉螺面积1359万m~2,占总有螺面积的26.9%.但从1981年以来洲滩钉螺面积逐渐回升,扩大了1274万m~2,较原洲滩钉螺面积增加50.7%.现对洲滩钉螺面积增长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一、概况 我区位于长江下游,下辖5乡4镇1个农场,人口13万人,是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解放后30多年来,累计消灭钉螺面积0.5亿m~2,查病418 111人次,治疗54 100余人,到 1976年已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1980年以来,疫情开始有所回升,有螺面积每年以42.0%的速度增长,1990年调查有螺面积400万m~2(其中:江滩398万m~2,内陆、山区2万m~2),查出病人320人,部分地区发现了阳性耕牛和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宿松县钉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2021年宿松县螺情资料,统计钉螺面积、活螺密度、活螺框出现率等指标,分析全县及不同类型流行区钉螺分布及变化趋势。结果 2010—2021年,宿松县钉螺面积为1 672.60~2 171.57 hm2,总体平稳,其中江滩型流行区钉螺面积为985.74~1 235.64 hm2,波动较小;湖沼型流行区钉螺面积为181.44~284.78 hm2,呈下降趋势;内陆型流行区钉螺面积为399.77~750.02 hm2,呈上升趋势。全县活螺密度为0.16~0.75只/0.11 m2,活螺框出现率为5.11%~11.78%。江滩型流行区和湖沼型流行区活螺密度相对平稳,内陆型流行区活螺密度呈现先降后升趋势;不同类型流行区活螺框出现率年度波动较大。2013年起全县未再查获感染性钉螺。结论 宿松县螺情总体平稳,但内陆型流行区螺情有扩散趋势,今后应重点加强内陆型流行区钉螺监测与控制工作,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6.
1996年江苏省实有钉螺面积4754.8138万m2,较1995年上升1.41%,其中江湖滩为4503.9839m2,内陆219.7310万m2;山区31.0989万m2。查出阳性钉螺面积519.9299万m2,覆盖7个县(区)14个乡(镇),钉螺自然感染率为0.35%。纵观1981-1996年全省钉螺面积消长曲线,近5年正处于下降段,因此实现“九五”规划仍有可能。但今年出现的全省钉螺面积徘徊,形势不容乐观。今后全省重点仍在江湖滩地区和通江河道,特别要注意江滩地区灭螺的覆盖率和灭螺的质量。提出,每年应灭净上年度钉螺面积的35%以上,才有可能达标。同时提出江苏省的内陆和山区钉螺要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今后4年中年平均钉螺面积下降速度应分别在85%和76%以上。尤其是阳性钉螺面积的压缩,直接关系到整个血防成效的考核,应引起重视。除了对江滩散养的耕牛进行反复查治外,应注重阳性钉螺分布调查的工作。提出江滩地区钉螺解剖数量应根据江滩有螺面积、钉螺密度、查螺方法及滩地钉螺的自然死亡率而进行定量确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目的 评价在有螺江滩、 河道、 渠道连续使用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后的灭螺效果。方法 方法 选择丹阳市后巷镇北魏 江滩、 陵口镇肖梁河、 云阳镇老庙渠道作为研究现场, 采用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50 g/m2 和26%四聚杀螺胺 (2~4) g/m2 实施灭螺。综合利用历史资料和现场调查资料, 评价连续应用灭螺药物后的效果。结果 结果 至2013年, 北魏江滩、 肖梁河、 老庙渠道钉螺面积较首次复现时分别下降了82.80%、 63.14%和70.00%, 钉螺面积与钉螺密度均呈显著正相关 (r = 0.931、 0.975、 0.916, P均<0.05); 灭螺后活螺平均密度较首次复现时下降了92.34%、 87.91%和97.66%。灭螺后钉螺校正死亡率 与次年活螺平均密度均呈负相关(r = -0.998、 -0.999、 -0.970); 活螺密度下降率与次年活螺平均密度均呈负相关 (r = -0.997、 -0.998、 -0.868)。结论 结论 药物灭螺在压缩钉螺面积、 降低钉螺密度、 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等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目的 评价在有螺江滩、 河道、 渠道连续使用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后的灭螺效果。方法 方法 选择丹阳市后巷镇北魏 江滩、 陵口镇肖梁河、 云阳镇老庙渠道作为研究现场, 采用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50 g/m2 和26%四聚杀螺胺 (2~4) g/m2 实施灭螺。综合利用历史资料和现场调查资料, 评价连续应用灭螺药物后的效果。结果 结果 至2013年, 北魏江滩、 肖梁河、 老庙渠道钉螺面积较首次复现时分别下降了82.80%、 63.14%和70.00%, 钉螺面积与钉螺密度均呈显著正相关 (r = 0.931、 0.975、 0.916, P均<0.05); 灭螺后活螺平均密度较首次复现时下降了92.34%、 87.91%和97.66%。灭螺后钉螺校正死亡率 与次年活螺平均密度均呈负相关(r = -0.998、 -0.999、 -0.970); 活螺密度下降率与次年活螺平均密度均呈负相关 (r = -0.997、 -0.998、 -0.868)。结论 结论 药物灭螺在压缩钉螺面积、 降低钉螺密度、 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等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分析南京市螺情变化趋势,为控制钉螺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0~2014年间南京市钉螺面积、分布、密度及感染率资料,观察其变化趋势,并分析影响螺情变化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0~2014年全市有螺面积分别为2 366hm2、2 416hm2、2 372hm2、2 243hm2和1 787hm2。对查出的活螺全部解剖,均没有发现感染性钉螺,阳性钉螺面积均为0。2013年、2014年复现面积109.7hm2、21.81hm2,2011年和2013年新发现钉螺面积1.25hm2、2.3hm2。江滩型钉螺依然是全市有螺环境的主要类型。2014年平均活螺密度较2010年下降了66.7%。 结论  全市钉螺密度已降到很低水平,连续6年未发现阳性钉螺,但有螺面积基数仍然较大,且下降缓慢,局部螺情仍有反弹。应积极探索新的灭螺方法,进一步压缩现有有螺面积。  相似文献   

20.
雷池江外滩地处长江北岸,江滩长约5000m,有螺面积189.71万m~2,其中柳林带105.21万m~2,芦滩60万m~2,水(氵套)地24.5万m~2。地形复杂,杂草丛生,适宜钉螺繁衍,居民沿江堤而居,上滩地活动频繁,耕牛散牧,滩地污染严重,是我县的重度易感地带。据1992年春调查,迎江村血吸虫病患病率为22.16%(160/722),雷池村为15.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