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于1949年10月建院,位于津、京、唐三角地区,医院占地面积47173m~2,,建筑面积24055~2,开放病床506张,在职员工100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75人,占87.2%.卫生技术人员中正主任医师8人;副主任医师39人;主治医师(医、药、护、技)238人;医(药技)师169人,医药技士54人;护师212人;护士54人.全院设16个职能科室,20个临床科室,13个医技科室和14个病区.主要设备有:磁共振成像仪、全身CT机、800毫安X光机、大型自动生化分析仪、脑彩超胸腹彩超、人工肾、~(60)钴放疗机、24小时心电动态监护仪、高压氧舱等,设备总金额为2100万元.技术水平:医院设20个临床专业组,危重疑难病症患者均能在我院得到及时抢救和治疗,许多外地患者也慕名到我院就医.神经外科是我院的重点科室,已完成各种手术1800余例.开展了脊髓膜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某医院2015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取我院2015年7-12月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列表比较,采用Excel2003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汇总、排序;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计算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DDDs)和使用强度(AUD)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个科室均使用抗菌药物;每个月约有2/3科室用药强度超过40DDD;始终排在前两位的是普外科和泌尿外科,其余科室AUD在各月排名均有上下浮动情况,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妇产科、消化内科AUD、较低。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出规定40DDD,应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3.
<正> 医技科室是运用专门的技术、设备协同临床进行诊断、治疗疾病的医疗技术科室。我院的医技科室包括检验科(含病理)、放射科、药械科、功能检查科(含心电图、脑电图、胃肠镜、超声波)、手术麻醉科、消毒供应科、理疗科及高压氧仓治疗室等八科室。近年来,由于医技科室设备不断增加,开展的技术项目越来越多,在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愈来愈大。其服务质量又直接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因此,如何加强医技科室的质量管理,便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38个临床科室使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的质控现状,为制订院内血糖监测质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血糖监测实施规范化管理培训及考核结束后1个月,第1次采用自行设计的便携式血糖仪对全院38个使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的临床科室进行质控。结果 97.37%的科室更换新批号试纸条时未行质控品检测及登记;92.11%的科室未做到每天血糖检测前进行质控品检测并登记;76.32%的科室试纸未注明开封日期、时间及责任人;65.79%的护士在进行多人采血时,未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的消毒;63.16%的护士未将一次性采血针弃于锐器盒内;68.42%的护士没有帮助患者查找血糖正常或异常的原因。结论 我院38个临床科室使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时,质控较欠缺,38名护士临床使用便携式血糖仪监测血糖操作合格,但在手的消毒、医疗废物处理以及对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的宣教上仍不到位,因此要加大这几个方面质控的力度。  相似文献   

5.
<正>我院药剂科临床药学室根据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规定,为提高医嘱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开展住院医嘱点评。根据处方点评结果,对临床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和综合分析评价,提出质量改进建议。本文对我院2019年住院医嘱点评工作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通过合理用药软件,抽取我院2019年每月每科室5份出院病历,每月点评12~16个临床科室,1个季度对全院所有科室进行了1次点评。2019年共点评了832份出院病历。  相似文献   

6.
近3年医疗纠纷剖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分析我院近 3年医疗纠纷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式 ,提出进一步的防范及应对措施。方法 收集我院 1999年9月~ 2 0 0 2年 8月间 70例医疗纠纷 ,分析在各临床、医技科室的分布 ,医疗纠纷的发生与同期床位利用率和周转次数的关系 ,医疗纠纷发生的时间 ,协商、鉴定、诉讼解决医疗纠纷的情况。结果 手术科室如普外科、妇产科的医疗纠纷明显高于其它科室 (P<0 .0 5 ) ;近 3年 7~ 12月份发生的医疗纠纷 4 4 / 70 (6 2 .9% )明显高于 1~ 6月份 2 6 / 70 (37.1% ) (P <0 .0 5 ) ;医疗纠纷与床位利用率 (r= 0 .0 75 )和周转次数 (r=0 .0 36 )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风险科室的医疗纠纷防范 ,重视教学放假及节假日前对医疗纠纷防范措施的检查落实 ,医院建立医疗风险保障基金制度对促进新技术的开展和妥善解决医疗纠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我院自从把承包机制引进医院以来,根据改革的形势及医院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多方位、多种形式的承包办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的具体做法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完成:一、对不同科室实行多方位、多种形式的承包方式1.对临床和医技科室采取总收入减总支出,结余提成的承包办法,其结余部分按我院制定的四项考核指标实行百分制的考核(四项考核指标包括社会效益30分,医疗技术质量指标30分,经济指标20分,科室管理20分)。90分以上为一等科室,可提取结余金额的35%为奖金;80分~89分为二等科室,可提取结余金额的30%为奖金;80分以下为三等科室,提成结余金额的20%做为奖金。这种承包是包括医院各项主要职能在内的全方位承包,而不是单纯的经济指标为承包内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压疮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是我院压疮护理管理大整改时期,纳入研究的科室有内科、外科等6个科室,收集2011年(持续质量改进前)这些科室接诊的500例住院患者,将其视为对照组;收集2013年(持续质量改进后)6个科室接诊的500例住院患者,将其视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压疮护理管理中的起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护理质量提高大幅度降低了住院患者的压疮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PDCA管理循环就是按照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四个阶段来进行,并且循环不止进行下去的一种管理工作程序[1]。近两年来,我科将PDCA管理融入临床带教实践中,发挥本科室教学优势,保障临床护理教学安全,以提高本科室教学质量。1计划阶段(P)1.1结合本科室特点和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重症监护室是我院高护实习生、在职大专生及本科生临床实习必须轮转科室之一,实习周期为4~6周。在重症监护室这个特殊设备和特殊环境下,要求专科理论知识和专科操作技术比较强,根据教学大纲的实习要求并结合本科室特点,使基础理论和专科理论相结…  相似文献   

10.
我院是县级医院(二甲医院),编制500张床位,实际开放450张,全院共有护理人员208人,临床分为十个科室,配置护理人员152人。自1999年1月份以来整体护理在全院范围内逐渐铺开。1998年1月份,我院率先在内一、内二、骨科三个科室建立整体护理模式病房。1999年又先后在外一、外二和五官科建立整体护理模式病区。  相似文献   

11.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型医院,使用中的紫外线灯900余支,每年购置新的紫外线灯400余支,为确保紫外线灯的消毒效果,我院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每半年进行一次辐照强度监测,紫外线灯分布在全院(除机关外)88个相关科室及相关部门,最多的科室紫外线灯有81支,最少的科室紫外线灯仅2支,特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2011年的床位效率指数,评价我院2011年病床利用效率,为提高医院病床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11年医疗质量报表数据中的病床使用率和周转次数建立床位效率指数模型并据此分析。结果高效率科室有10个,依次为肿瘤、胸心、神内三、心内三、心内二、内分泌、呼吸、神经内科、消化、普外,占临床科室的45.45%;等效率科室有2个,占临床科室的9.09%;低效率运行科室有10个,占临床科室的45.45%。结论医疗技术水平问题和床位配置不合理,导致床位高负荷运转与床位过剩现象并存,合理配置床位,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避免床位高负荷带来的医疗安全风险和病床使用率过低带来的资源浪费,最大限度的发挥现有医疗资源的潜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3.
<正>我院自92年3月份开始等级医院达标上等级工作,一年来护理部注重护士长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护理基础管理及质量控制等工作,使我院的护理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加强对护士长队伍管理 护士长是科室护理工作的组织管理者,也是学科护理技术带头人。护士长队伍素质的提高,是整体护理工作质量达标的保证。护理部针对分级医院管理要求,对护士长实施任期目标责任制,明确了六项工作目标(1)按期完成护理部工作布署;(2)护理工作质量达标;(3)杜绝护理严重差错事故;(4)“三基”考核科室平均成绩达标;(5)科室工作有计划、有安  相似文献   

14.
<正> 吉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是一所承担医疗、教学、科研及预防和社会医疗服务任务的省级综合性教学医院,是吉林省培养卫生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它座落在具有中国四大奇观之一“雾淞”的东北名城——吉林市,位于南京街30号。建筑面积25490平方米。该院创建于1958年4月1日。现有职工1000余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护师)19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护、药师)54人;讲师、主治医师(主管护、药、技师)218人。现有病床630张,有25个临床科室,15个医技科室,13个职能科室,16个临床教研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BC分类法在医院感染管理绩效考核中的作用。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特点和科室工作性质将科室分为A、B、C 3个类别,分别为重点部门、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分别制定绩效考核方案进行考核。结果:A类科室中除重症监护室(ICU)外,手术室、消毒供应室、血液透析室等部门的主要监测指标在考核前后均发生显著改变(P<0.05);B类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病原学送检率、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手卫生依从率、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参学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类科室手卫生依从率和环境监测合格率考核后较考核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类管理绩效考核方法提高了管理效率,实现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160-163
目的 分析病区药房退药情况,并提出几点相应的对策。方法 对我院2019年1~6月份病区药房6474张退药单中的退药金额、退药科室、退药频次、退药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9年1~6月份退药总金额为1 528 102.01元,约占药品出库金额的1.40%;全院30个科室均有退药,退药总频次达6474次,退药频次前5位的科室依次为21区呼吸科(14.84%)、18区心血管内科一区(12.30%)、7区神经外科(11.23%)、20区心血管内科二区(10.83%)、13区心血管内科三区(6.58%);退药原因主要为患者出院(31.71%)、医嘱调整(27.57%)、药物不良反应(11.12%)、患者转科(8.03%)、护士医嘱录入错误(5.25%)、患者拒绝使用(4.80%)、药房无药(4.14%)、医生重复开具同类药品(3.82%)、患者死亡(3.55%)。结论 我院病区药房退药现象涉及临床各科室,退药金额较大,退药原因较多,医院应当高度警惕退药带来的药品安全隐患,加强对退药的管理,严格执行退药管理制度,加强全体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减少不必要的退药事件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免疫增强荆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我院处方评价系统收集1573例住院患者免疫增强剂的使用情况,按照年龄、各科室药物使用率、药物销售金额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44)岁年龄组免疫增强剂使用率最高,使用率为35.35%;结核科在所有科室中使用率最高,使用率为88%;1/3的免疫增强剂药品使用率高丽价格偏低.结论:我院免疫增强剂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经过临床药师对我院门诊内一、内二、外一、外二、耳鼻喉、泌尿、口腔、妇科等8个科室处方用药状况的抽查和点评,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每月采用随机抽查的方法,利用处方评价指标(处方指标、药剂科指标、药学服务指标)对我院2008年1~12月门诊8个科室的处方和就医患者,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部分科室抗菌药使用百分率、注射剂使用百分率、基本药物占处方药的百分率、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不合理,部分科室平均每张处方金额偏高.结论:实行<处方管理办法>的处方评价方法,能够及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处方评价,还存在技术方面的问题,应加强学习,提高医师、药师的业务技术水平,加强用药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19.
唐都医院信息科成立于1990年,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发展,信息科在医院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日趋重要。科室的工作思路为:一个中心(以数字化医院建设为中心)、两个服务(服务医务人员和病员)、三个保障(保障机关、科室和广大教职员工)。科室方向为数字化医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和分析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定抗菌药物应用管理重点.方法 对2006年1月份出院病历共1383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内容包括抗菌药物使用率、联合用药情况、手术科室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及感染性疾病病原学检查率等.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6.67%;手术科室、呼吸科、儿科、SICU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为82.75%(763/922);单联用药者为82.97%(765/922);手术科室围术期预防用药率为100%,其中≤72小时用药率50.68%;抗菌药物使用频次前3位者为头孢呋辛28.20%(260/922)、头孢曲松21.26%(196/922)、头孢哌酮/舒巴坦17.46%(161/922)、感染性疾病病原学检查率为29.17%.结论 我院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管理的重点为:①控制手术科室围术期预防用药,特别是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用药;②加强对围术期预防用药时间限制,努力控制在72小时以内;③针对呼吸道感染,要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指征,有效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率;④提高感染性疾病病原学送检率,减少经验性和盲目性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