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培养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正确理解创新和具体措施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加强临床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措施方面强调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提高教师素质、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提高学生个人素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浅议如何培养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医学院校培养研究生的关键,其目的是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本文从创新的内涵、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和途径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加强临床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郝勇  石继海 《当代医学》2009,15(12):156-156
临床医学研究生是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本文就如何培养临床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出自己看法。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以医学爱心教育为基础,激发创新能力,锻炼临床能力,通过构建"爱心-创新-临床能力"三位一体的特色培养模式,最终达到培养合格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实施创新性教育 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科学技术的生命和源泉在于创新。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是医学教育的最高形式,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进步与发展。本文从分析创新性教育重要性入手,探讨了加强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等院校的研究生培养,不同于一般本科生培养,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更对培养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培养对象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还是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在培养其专业工作能力的基础上,都必须强调培养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勇气。因此,创新环境的建立,已成为创新型研究生培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就环境因素对医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良好创新环境的建立对该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在生源层次结构、专业方向培养、创新能力教育及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其自身特点.为了更好地保证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必要构建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控制体系,优化招生录取制度,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强化导师考核机制,努力提高学位论文质量,从而保证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及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研究生创新性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临床医学研究生是我国医学研究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对临床医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 ,目前在临床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不尽如人意。本文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医院校临床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合中医院校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特点,重新审视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对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战略意义,以"临床实践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增强研究生学术与研究素养"为核心,围绕学科内涵建设与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与研究生临床、科研考核指标体系的制定、构建学术平台与创新学术环境建设等要素,进行了构建中医院校临床医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0.
如何培养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包括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环境的建立、发挥导师职责、交叉培养方式。建议研究生教育采用合适的两阶段培养,即首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和开展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杜晓刚  陈雪梅 《重庆医学》2018,(15):2103-2105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贯穿在整个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核心目标[1].如何创造条件,在临床实践中引导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积极主动探索,采取多种创新性手段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良好的临床思维和动手能力、临床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是现代高等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要求和面临的课题.本文从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目标,对研究生和导师必备的素质要求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手段,对于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建设适宜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对人的成长影响很大.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适宜环境,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界十分关注的话题.该文从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对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进行了阐述,指出打牢基础,启迪智慧,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把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特点,努力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我国研究生,尤其是中医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特点,进一步从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导师队伍、培养过程、营造创新环境等方面提出一些看法,并探讨了提高中医药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教研[2005]1号件《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战线共同的重要任务,要成为各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各级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的重点工作,要在国家统一规划下,分别制定适合各自特点的实施方案,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全方位的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并要求“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规律,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研究生教育理念和经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新医科背景下,国家对医学研究生教育及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对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存在明显不足,缺乏必要机制和有力支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完成33个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接受系统的科研训练,造成学生们整体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相对薄弱。高校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亟待转换思路,在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探索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科研创新人才。本文针对国家对新医科的要求,通过“六个一”工作法提升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进一步完善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体系,在掌握尖端临床技能的同时,树立较强的临床医学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6.
生命科学是21世纪最具活力和影响的学科之一,临床医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怎样结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和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培养高素质的医学创新人才不仅是时代的要求,还是促进医学科学发展的历史使命,更是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主要研究课题,下面就制约医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教育层次结构中最高的教育等级,承担着为国家提供高层拔尖创新人才支撑和自主创新的历史重任。目前,医学学位分为2种类型:临床医学科学学位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同,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有其重要性及特殊性,在招生、科研与临床能力培养及教育评价体系上面临诸多问题。通过改革招生计划、加强临床能力培养和建立健全教育评价体系,可提高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医学高级人才的主要途径,但在传染病领域中,研究生培养明显落后于其它医学专业,科研创新能力不足。针对传染病专业研究生的教育现状,从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科研环境的搭建、增强学生的学术交流机会和英语交流能力,以及思想品德教育和学风建设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传染病学专业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7):137-140
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是培养研究生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课程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关键载体和平台。目前,我国对于临床医学教育提出了创新改革课程体系的具体要求。2019年我国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表示各大医学高校要“积极全面开展课程体系革新,使得医学知识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的融合”。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创建学生为中心的专业教学模式,大力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强化学生综合知识能力、创新意识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锻炼。本文对基于核心能力的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进行研究,并提出具体的建设策略,以期为我国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目的在于为临床医疗部门提供高层次医学专门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疗水平,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下称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摆在培养单位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也是增强医学院校的办学实力和提高学术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