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5月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发病时间均在24h内)患者为观察组(不稳定斑块组48例,稳定斑块组39例,无斑块组23例),110例非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组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郑容  郑红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7):1443-1445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介素-1β(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血清水平值,探讨同型半胱氨酸、IL-1β、TNF-α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发病机制和作用,研究IL-1β、TNF-α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发病后的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方法实验分为2组:健康组(N组)与急性脑梗死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TNF-α浓度值,荧光标记免疫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同型半胱氨酸、IL-1β和TNF-α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患者血浆IL-1β与TNF-α呈显著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纽IL-1β与TNF-α无显著相关性(P〉0.05)。急性脑梗死组IL-1β、TNF-α与同型半胱氨酸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参与了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的炎性反应过程,急性发病后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增高可能是炎性反应的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纤维蛋白原(Fib)在进展性脑梗死中临床意义。方法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治疗的41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非进展组,45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进展组,另选取同期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于患者入院后第1、3、5、7、14 d时检测其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与Fib水平分别为(310.83±21.28)pg/ml、(2.26±0.24)pg/ml、(4.18±0.59)g/L,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入院第1、3、5、7、14 d时检测其IL-6、TNF-α与Fib水平均较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有显著性增加,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与Fib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有显著升高,且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发展过程中各项指标均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维生素B12与脑梗死的关系以及应用叶酸、维生素B12干预治疗对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患者体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35例作为病例组,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病例组及对照组分别空腹抽血测定血浆叶酸、维生素B12及同型半胱氨酸,对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脑梗死患者进行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1个月后复查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在病例组中,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占63%,明显高于对照组14%(P<0.01);病例组患者中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20.42±6.39)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同型半胱氨酸[(8.78±3.88)μmol/L]平均水平,血浆叶酸水平为(7.42±4.36)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3.45±3.25)ng/mL,P<0.01],维生素B12水平为(324.56±167.85)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488.44±255.75)pg/mL,P<0.0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r=-0.345、r=-0.587);对病例组中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患者补充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1个月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之前有显著降低.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低于对照组,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可有效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脑梗死患者体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1):1971-1972
目的探讨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与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1月确诊为脑梗死的中青年患者50例,短暂性脑缺血组50例,健康对照组50例,分别于确诊后检查各组的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率,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和短暂性脑缺血组中青年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和短暂性脑缺血组中青年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是中青年人群中导致脑血管病倾向的指标,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对预测、预后及指导治疗中青年脑血管病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测定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及NF-κB水平变化,探讨炎性因子与高血压脑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5例(实验组),静脉采取血液,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及NF-κB的含量,并与30例正常体检患者(对照组)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静脉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及NF-κB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及NF-κB参与了脑出血炎性反应,是脑出血脑组织损伤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以196例ACI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健康体检者8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并对不同分型的ACI患者血清HCY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梗死、小梗死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腔隙性梗死组,大梗死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小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患者血清HCY水平呈正相关。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ACI发病及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HCY检测可有效预防ACI,降低发病风险,对ACI的诊断、病情及预后评估也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测定在2型糖尿病(T2DM)并发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T2DM患者,按有无并发脑梗死分为研究组(38例,并发脑梗死)和对照组(40例,未并发脑梗死).比较两组的血清Hcy水平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的差异.随访3个月,根据是否再发脑梗死分组,比较两组间血清Hcy水平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血清Hcy水平以及高Hcy血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再发脑梗死组的Hcy水平明显高于未再发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并发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血清Hcy测定能评估T2DM患者再次脑梗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与进展性脑梗死(PCI)的相关性。方法:检测32例PCI患者(PCI组)和58例非PCI患者(非PCI组)入院第2、4、8天血清HCY、FI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CI组HCY、NSE水平在第4、8天高于非PCI组(P0.05);PCI组的FIB水平升高在第2、4天与非PC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中FIB、HCY水平与PCI有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中FIB、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脑微出血(CMB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CMBs分为CMBs组和非CMBs组,观察两组血脂水平、实验室指标水平的差异,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CMBs发生率的差异.[结果]CMBs组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和脂蛋白水平高于非CMBs组,而高密低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非CMB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MBs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非CMBs组高,凝血酶原时间较非CMBs组短(P<0.05),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差别;有高血压史、有颈动脉斑块、高三酰甘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MBs发生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合并糖尿病史的患者CMBs发生率无明显差别;合并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溶血磷脂酸(LP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探讨其在进展性脑梗死发病机制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2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病程演变,分为进展组(64例)和非进展组(141例),测定各组LPA、NSE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50例),进行对比。结果 LPA、NSE、纤维蛋白原含量分别为进展组:(8.62±2.02)μmol/L,(13.56±8.67)μmol/L,(4.62±1.13)g/L;非进展组:(4.93±1.03)μmol/L,(7.49±3.25)μmol/L,(3.62±0.88)g/L;对照组:(2.55±1.13)μmol/L,(2.85±1.33)μmol/L,(3.57±0.86)g/L,进展组LPA、NSE均高于非进展组及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纤维蛋白原进展组高于非进展组及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进展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LPA、NSE及纤维蛋白原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明显增高,可作为进展性脑梗死的预警因子,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治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脑梗死(CI)患者血清 IL-1β、IL-6及 hs-CRP 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20例 MHD 合并 CI 的患者纳入 MHD+CI 组,随机选择同期未合并 CI 的 MHD 患者20例纳入 MHD 组,并选取与 MHD 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2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 IL-1β、IL-6及 hs-CRP 水平。结果MHD 组及 MHD+ CI 组中血清 IL-1β、IL-6及 hs-CRP 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MHD+ CI 组中血清 IL-1β、IL-6及 hs-CRP 含量明显高于 MHD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HD 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且血清 IL-1β、IL-6及 hs-CRP 在 MHD 患者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溶血磷脂酸(LP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探讨其在进展性脑梗死发病机制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2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病程演变,分为进展组(64例)和非进展组(141例),测定各组LPA、NSE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50例),进行对比。结果 LPA、NSE、纤维蛋白原含量分别为进展组:(8.62±2.02)μmol/L,(13.56±8.67)μmol/L,(4.62±1.13)g/L;非进展组:(4.93±1.03)μmol/L,(7.49±3.25)μmol/L,(3.62±0.88)g/L;对照组:(2.55±1.13)μmol/L,(2.85±1.33)μmol/L,(3.57±0.86)g/L,进展组LPA、NSE均高于非进展组及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纤维蛋白原进展组高于非进展组及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进展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LPA、NSE及纤维蛋白原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明显增高,可作为进展性脑梗死的预警因子,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治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拉西坦联合瑞舒伐他汀,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hs-CRP、IL-1β、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s-CRP、IL-1β、IL-6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奥拉西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血清hs-CRP、IL-1β、IL-6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进展期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及含I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 将12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依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分为无斑块组(n=30)、稳定斑块组(n=51)和不稳定斑块组(n=41).检测3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和含I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其中进展性卒中38例,非进展性卒中44例,正常对照组40例检测LPA的浓度,分析进展性卒中与非进展性卒中血浆LPA区别,评价LPA在进展性卒中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进展性卒中患者血浆LPA明显高于非进展性卒中组,脑梗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浆LPA的改变与脑梗死的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进展性卒中的监测和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L-1β、IL-1受体拮抗剂(IL-1Ra)、IL-10、IL-6水平及IL-1Ra/IL-1β、IL-10/IL-6比值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27例,AMI患者27例,健康体检者30名,分为SAP组、UAP组、AMI组及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四组患者血清IL-1β、IL-1Ra、IL-10、IL-6水平,计算IL-1Ra/IL-1β、IL-10/IL-6比值,并进行比较。结果:UAP组、AMI组患者的血清IL-1Ra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L-1β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冠心病患者的IL-1Ra/IL-1β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三组冠心病患者的血清IL-10、IL-6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而IL-10/IL-6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结论:IL-1β、IL-1Ra、IL-10、IL-6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炎症反应过程,IL-1Ra/IL-1β及IL-10/IL-6比值反映了冠心病患者的免疫调节状况,其比值高低及动态变化对冠心病患者的病情监测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IL-8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焰  李顺池  裴红霞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6):1038-1039,104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IL-8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及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测定50例脑梗死患者及对照组血清IL-6、IL-8水平,并分析与脑梗死面积及发病机制的关系。【结果】①急性脑梗死组的血清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纽;②大面积梗死患者的血清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小面积梗死患者。【结论】炎症过程参与了脑血管病变;IL-6、IL-8水平与脑缺血程度以及脑的小血管病变范围密切相关。IL-6、IL-8是预测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皮质下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皮质下脑梗死117例作为皮质下脑梗死组,另选取同期11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组.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水平的变化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将1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组)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无斑块亚组(37例)、稳定斑块亚组(41例)和不稳定斑块亚组(43例),抽取所有患者发病急性期(1 d)和恢复期(12 d)的空腹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