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在全身麻醉患者经鼻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颌面骨骨折或口腔肿瘤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Mallampati气道分级为Ⅲ、Ⅳ级,年龄18~69 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 组(n =20):表面麻醉组(C 组)、表面麻醉+1μg/kg 右美托咪定喷鼻组(D1 组)、表面麻醉+2 μg/kg右美托咪定喷鼻组(D2 组)、表面麻醉+ 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组(DV 组)。D1组和D2组鼻腔内分别喷入右美托咪定1和2μg/kg(2 ml),20 min后静脉输注生理盐水20 ml,输注时间10 min;D3组鼻腔内喷入生理盐水2 ml,20 min后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kg,输注时间10 min;C组分别经鼻腔喷入、静脉输注生理盐水;经较通畅的一侧鼻腔用1%丁卡因进行鼻腔、口咽表面麻醉后,4 组常规麻醉诱导。于入室后(T0)、药物喷鼻后30 min(T1)、气管导管过鼻咽即刻(T2)、气管导管进入声门即刻(T3)、插管成功后1 min(T4)、3 min(T5)和5 min(T6)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插管期间Ramsay 值,并于T0、T3~6时间检测血浆皮质醇浓度(Cor)、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记录气管插管时间、患者气管插管条件和患者Koung 评分。结果C组MAP、HR、血浆Cor、N、NE水平在经鼻气管插管后升高(P <0.05);D1 组、D2 组和DV 组在T1时刻HR 降低,气管插管成功后MAP、HR、血浆Cor、N 和NE 水平波动较C 组轻(P <0.05),与D1、DV组比较,D2组血浆Cor、N和NE浓度在T4~T5时间降低(P <0.05)。与C 组比较,D2组、D1组和DV组插管条件评分升高,Koung 评分降低,气管插管时间缩短(P <0.05),D2 组与D1、DV 组相比,Koung 评分降低(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2 种给药方式可安全有效地用于经鼻清醒气管插管,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且2μg/kg右美托咪定鼻腔喷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鼻滴入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和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插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各20例。C组为盐水对照组;B组静脉泵注组,在麻醉诱导前10min内将0.5μg/kg右美托咪定泵入;D1组和D2组为经鼻滴注,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min经鼻滴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和1μg/kg。记录三组患者:入室时(给予右美托咪定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毕即刻(T2)、切皮前(T3)各时点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血浆皮质醇(Cor)和血糖(Glu)浓度。结果在T2时刻 HR、SBP、DBP、MAP ,C组高于B组和D2组( P<0.05);D1组高于D2组( P<0.05),B组和D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组患者在切皮前(T3)Cor与Glu浓度高于B组、D2组(P<0.05);D1组在 T3时刻Cor与Glu浓度高于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鼻滴注1μg /kg右美托咪定与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抑制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效果相似,而经鼻滴注避免了静脉给药的不良反应,更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朱成云  梁燕红 《华夏医学》2014,27(1):103-10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全麻术后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全麻手术患儿,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对照组(B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5 min(T2)、拔管后15 min(T3)时的MAP、HR、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Cor)的含量,记录手术时间、术后的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患几T1时MAP和T1、T2时HR、E、NE、Cor浓度与T0时比较均升高(P<0.05);T1时,B组的MAP(102±8) mmHg、HR(132±4)次/min、E(110±13) nmol/L、NE(202±31) nmol/L、Cor(812±91)μmol/L均高于A组MAP(89±7)mmHg、HR(116±6)次/min、E(69±11) nmol/L、NE(176±28) nmol/L、Cor(710±8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抑制小儿全麻后气管拔管期的应激反应,且不影响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4.
右美托咪定对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麻醉诱导前单次输注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下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选择ASAⅠ~Ⅱ级60例全麻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年龄20~51岁,最终入选53例。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n=28)和安慰剂组(PLACEBO组,n=25)。诱导前15min两组患者分别接受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或等量生理盐水,随后靶控输注异丙酚(靶浓度为3μg/ml)、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和罗库溴铵(0.6mg/kg)进行麻醉诱导,待患者BIS<60时进行气管插管。观察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麻醉诱导前和气管插管后即刻血浆中肾上腺素(E)与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结果 DEX组在麻醉诱导期间平均动脉血压及心率表现平稳,与气管插管前相比,PLACEBO组平均动脉血压和心率在气管插管后即刻显著升高(P<0.05)。插管后即刻DEX组血浆E和NE浓度明显低于PLACEBO组(P均<0.05)。结论麻醉诱导前单次输注右美托咪定可降低血浆中E和NE的浓度,从而减轻全身麻醉下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对患者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对腹腔镜宫外孕术后寒战的影响。方法: 全麻下行腹腔镜宫外孕手术患者12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n=30):生理盐水对照组、右美托咪啶组、输血对照组(输血组)和输血右美托咪啶组(输血DEX组)。4组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术中维持BIS值40~55。右美托咪啶组开放静脉后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5 μg·(kg·h)-1至手术结束前0.5 h;生理盐水组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输血DEX组(术中出血大于800 mL酌情输注血液)开放静脉后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5 μg·(kg·h)-1至手术结束前0.5 h;输血组(术中出血大于800 mL酌情输注血液)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术后1 h内寒战发生情况。结果:生理盐水组、右美托咪啶组、输血组、输血DEX组寒战发生率分别为50%(15例)、10%(3例)、57%(17例)和20%(6例)。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右美托咪啶组寒战发生率降低,寒战程度减轻(P<0.05);与输血组比较,输血DEX组寒战发生率降低,寒战程度减轻(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辅助麻醉可降低宫外孕患者麻醉后寒战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防胃癌根治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将9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5例给予常规全麻+右美托咪定;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全麻+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围麻醉期的血浆NE和E浓度变化及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气管插管至术毕的血浆NE和E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期的躁动率和躁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抑制术中血浆NE和E浓度升高,减轻应激反应,降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张灿华 《中外医疗》2014,(26):141-14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心脏手术麻醉中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入住该院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术前给予实验组右美托咪定,给予对照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参数,了解患儿机体应激情况。结果实验组各时段HR减慢,SBP、DBP及MAP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T4-T6时段的Glu、Cor、NE及E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心脏手术患儿应用右美托咪定麻醉,可减轻应激激素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8.
程加文  谢英 《中国医药导报》2011,8(30):89-90,93
目的:观察全麻期间持续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开胸贲门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50例择期行开胸贲门癌根治术的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盐酸右美托咪定组),每组各25例。监测两组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成功后即刻(T1)、手术开始30 min后(T2)、手术结束时(T3)、拔除气管导管后(T4)各时点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浓度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记录患者咽喉反射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后镇静评分。结果:与T0点相比,对照组在T1时点MAP和HR显著升高(P〈0.05),T1~T4时血浆NE、E浓度显著升高(P〈0.05);与T3点相比,对照组在T4时点MAP和HR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在各时点均无明显变化,两组T1~T4各时间点对照组NE、E浓度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开胸贲门癌根治术围术期持续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抑制开胸贲门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浆NE、E浓度水平升高,血流动力学平稳,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右美托咪定对减轻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静脉预注右美托咪定)和对照组各30例,监测各时点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浓度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麻醉诱导前,对照组MAP和HR显著升高;对照组在拔除气管导管后MAP和HR显著升高;观察组在各时点均无明显变化。与麻醉诱导前相比,对照组各时段血浆NE、E浓度均显著升高;观察组在各时点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后,血流动力学以及应激反应因子水平在围术期趋于平稳,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右美托咪定对减轻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静脉预注右美托咪定)和对照组各30例,监测各时点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浓度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麻醉诱导前,对照组MAP和HR显著升高;对照组在拔除气管导管后MAP和HR显著升高;观察组在各时点均无明显变化。与麻醉诱导前相比,对照组各时段血浆NE、E浓度均显著升高;观察组在各时点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后,血流动力学以及应激反应因子水平在围术期趋于平稳,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右关托咪定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胸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ASAⅠ-Ⅱ级择期胸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Ⅰ组(全麻复合右美托咪定)、Ⅱ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和Ⅲ组(单纯全麻组,即对照组),每组各24例,在入室后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进胸探查时(T3)、关胸时(T4)分别监测患者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空腹血糖(GLU)及皮质醇(Cor)水平。结果:与T1相比,T2-T4时Ⅲ组在MAP、HR及Cor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T2时间点开始,Ⅰ、Ⅱ组与Ⅲ组相比,Cor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2时间点Ⅰ组Cor水平相对Ⅱ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麻复合右关托咪定可降低患者应激反应,其程度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相当,且在维持血流动力学方面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右美托咪啶对高血压病人甲状腺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行单侧甲状腺手术的高血压病人8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眯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双通道靶控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全麻,右美托咪啶组于麻醉前15min泵注右美托眯啶1μ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给药前(T0)、手术切皮(T1)、剥离甲状腺上极(T2)、手术结束(T3)时两组病人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术毕病人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RAMSAY评分。结果T1、T2、T3时右美托咪啶组HR、MA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7.04~20.32,P〈0.05);右美托咪啶组T0、T1、T2、T3时HR、MAP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57.27、245.10,q=3.15~36.62,P〈0.05);右美托咪啶组拔管时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8.902,P〈0.0);两组苏醒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前泵注右美托咪啶有利于高血压病人甲状腺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稳定,不影响苏醒和拔管时间,可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术中单次静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对妇科全麻手术患者镇静镇痛效果的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42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实验组(D)与对照组(C)组(n=21):D组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kg;C组以0.9%生理盐水替代,于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输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基线)、研究药物输注结束后、插管前、气管插管时、插管后10min,30min,60min,手术结束时的BIS,MAP和HR以及插管后10min,30min,60min时呼气末七氟醚浓度及手术结束后七氟醚的总用量。观察和记录手术结束后患者呼之睁眼时间(t)及清醒拔管时间(t1);记录术中及术后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药物注射完毕后实验组的BIS值明显降低(P<0.05)。手术结束后实验组七氟醚的总用量明显减少(P<0.05)。与诱导前相比对照组患者插管时的MAP和HR明显升高(P<0.05),但实验组无明显变化。麻醉维持期间,实验组患者的HR及七氟醚的呼气末浓度较对照组降低(P <0.05),但MAP无明显差异。结论右美托咪定1μg/kg静脉输注用于妇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安全、经济、有效,可减少麻醉药用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不影响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预先镇痛用于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与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食管癌切除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对照组(C组)。前组切皮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75μg·kg^-1;C组同时间静脉注射0.9%生理盐水20ml。观察术后不同时点的Riker镇痛-躁动评分(SAS)及VAS评分。结果术后各时点D组SAS与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1),D组躁动发生率低于C组(P〈0.01)。D组无术后使用镇痛药者,C组12例需给予曲马朵。结论右美托咪啶预先镇痛可有效预防全麻患者术后躁动,提高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5.
郭波  肖永忠 《西部医学》2013,25(8):1221-1222,1225
目的观察和评价预先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对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 80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观察组)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前分别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5μg/kg和等量生理盐水,泵注结束后于5s内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观察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例数和程度;记录麻醉前(T0)、泵注后即刻(T1)、气管插管前即刻(T2)、气管插管后1min(T3)、气管插管后3min(T4)的收缩压(SBP)及心率(HR)。结果观察组诱发呛咳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T0比较,观察组T1时SBP升高,T1~T2时HR降低(P<0.05);对照组T2时SBP、HR降低,T3~T4时SBP、HR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观察组T1~T2时SBP高于对照组,HR低于对照组(均P<0.05);T3~T4时SBP、HR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以降低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发生率,并能有效维持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酒石酸布托啡诺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局麻下椎体成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拟行经皮椎体成型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的患者60 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 酒石酸布托啡诺组(DB 组)及右美托咪定+ 生理盐水组(DS 组),每组各30 例。所有患者在局麻前予以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负荷剂量:0.5 μg·kg-1,维持剂量:0.5 μg·kg-1·h-1)。局麻时给予DB 组患者酒石酸布托啡诺15 μg·kg-1 静脉注射,DS 组患者则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记录所有患者入室后5 min(T0)、改俯卧位时(T1)、套管针插入时(T2)、骨水泥注入时(T3)及术毕即刻(T4)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VAS 及Ramsay 评分;记录术中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等不良事件。结果:与DS 组比较,T1~T4 时DB 组患者MAP 明显更低,而T1~T3 时DB 组患者HR 也更低(P<0.05);T2~T3 时,DB 组患者Ramsay 评分显著低于DS 组(P<0.05),而DB 组患者VAS 评分在T1~T2 时明显低于DS 组(P<0.05);两组间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酒石酸布托啡诺复合右美托咪定有利于维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患者术中疼痛评分,且不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用于局部麻醉下鼻窦开放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进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S组)及右美托咪啶组(D组),每组30例。D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前1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5μg/kg,手术开始后以0.4μg/(kg·h)速度持续输注,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给药。S组患者给予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入室时(T0)、手术开始前5 min(T1)、手术开始后5 min(T2)及鼻窦开放时(T3)的MAP、HR;采足背动脉血测定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肾上腺素(E)的浓度;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判断麻醉满意度。结果:与S组相比,D组T1、T2、T3三时间点MAP、HR下降,动脉血中NE及E浓度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有效减轻鼻窦开放时应激反应所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可安全有效的用于鼻内窥镜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气管切开MAC中,将局麻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和右美托咪啶泵注与单纯局麻进行对比,对前者的麻醉效果进行评估。方法:ASAⅡ-Ⅲ级40例行气管切开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镇痛组(局麻+帕瑞昔布钠右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单纯局麻组),每组20例。镇痛组切皮前30 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同时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1μg/kg(15 min内注射完毕),随后右美托咪啶0.4μg/(kg·h)持续泵注,观察并记录两组给药前(T0)、切皮时(T1)、深部手术操作(T2)、缝皮时(T3)4个时点患者的血压(SP、D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和术中体动反应个数。结果:切开气管操作时,对照组与镇痛组比较,心率、血压、明显上升,体动个数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有62%的患者需要追加深部局部浸润麻醉。两组SpO2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麻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和右美托咪啶泵注用于气管切开患者,镇静镇痛效果好,呼吸循环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