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4 毫秒
1.
刘丽  贺延  王松涛  吕俊刚 《临床荟萃》2012,27(21):1863-1865,1868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MSCT)检测冠状动脉病变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研究对象87例,均未接受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等治疗,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3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9例和正常对照组25例,均行冠状动脉MSCT成像检查,根据CT值进一步将ACS和SAP患者分为易损斑块组26例,混合斑块组19例,钙化斑块组17例;对所有研究对象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结果 3组间血清Hcy浓度按ACS组(16.44±5.48) μmol/L、SAP组(13.06±5.80) μmol/L、正常对照组(9.94±4.23) μmol/L顺序递减(均P<0.01);易损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血清Hcy浓度均高于钙化斑块组,为(16.50±5.24) μmol/L、(15.51±6.24) μmol/L vs(11.63±5.21) μmol/L(均P<0.01);ACS组与SAP组斑块构成比不同(x2=7.628,P<0.05);ACS组易损斑块检出率(42.4%)高于SAP组(17.2%),ACS组钙化斑块检出率(18.2%)低于SAP组(48.3%)(均P<0.05);斑块的不同性质与血清Hcy浓度间存在相关关系(rs=0.467,P<0.01).结论 冠状动脉MSCT联合血清Hcy化验检查可作为诊断冠心病并预测其严重程度的无创方法在临床上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PR)、B型利钠肽(BNP)、D-二聚体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24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方法诊断为ACS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造影结果,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以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选取同期就诊并确定为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0例作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随机选取体检身体健康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及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血液中Hcy、hs-CRP、BNP以及D-二聚体含量水平进行比较,对所有的患者进行Gensini评分,并对影响Gensini评分的相关因素Hcy、hs-CRP、BNP以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各组之间Hcy、hsCRP、BNP以及D-二聚体四项指标的比较,均是AMI组水平最高,其次依次为UAP组、SAP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CS发生病变血管的支数越多,Hcy、hs-CRP、BNPD-二聚体四项指标的水平越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Hcy、hs-CRP、BNP、D-二聚体水平越高,Gensini评分也越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血液中Hcy、hs-CRP、BNP、D-二聚体四项指标的水平均是AC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ACS患者血液中的Hcy、hs-CRP、BNP、D-二聚体四项指标的水平对病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AS)发展变化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 AS 患者,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6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1例;并根据CT 检测的冠状动脉斑块结果将92例 AS 患者进一步分为斑块组、无斑块组,稳定斑块亚组、不稳定斑块亚组;另外选择42例体检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3项指标水平。结果 SAP 组和 ACS 组血中 hs‐CRP 、D‐D 、Hcy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CS组血中 hs‐CRP 、D‐D 、Hcy 水平均明显高于 SAP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 hs‐CRP 、D‐D 、Hcy 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不稳定斑块亚组明显高于稳定斑块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ACS 患者3项指标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 hs‐CRP 、Hcy 和血浆 D‐D 浓度与 AS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 AS 的预防、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及其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选择112例冠心病患者按照斑块性质分为易损斑块组(A组)46例和稳定斑块组(B组)66例,按照疾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52例为ACS组,稳定性冠心病60例为sCAD组,对比A组和B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分析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危险因素,对比ACS组和sCAD组IVUS参数及与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吸烟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形成有关,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是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 ACS组易损斑块率显著高于CAD组(P<0.05)。 ACS患者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均与血管重塑指数呈正相关(r=0.354,0.369,0.329,0.324),与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0.392,-0.401,-0.362,-0.384),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斑块负荷呈正相关(r=0.294,0.384)(P均<0.05)。结论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形成及ACS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意义。方法:根据DSA、颈动脉B超及头颅CT检查结果,将6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25例、易损斑块组22例及中间组17例,另选择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浆Hcy水平。结果:稳定斑块组、易损斑块组及中间组的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间组及易损斑块组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1);易损斑块组的Hcy水平显著高于中间组(P0.01)。结论:高Hcy血症可能增加颈动脉斑块易损性。  相似文献   

6.
陈涛  王一萍  王应良  杨椿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3):3168-3169,317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胱抑素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ACI患者作为ACI组,4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SYSMEX CA-51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Cys C、Hcy、hs-CRP、D-二聚体浓度。结果 ACI组患者血浆Cys C、Hcy、hs-CRP、D-二聚体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大面积梗死组患者血浆Cys C、Hcy、hs-CRP、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中等面积及小面积梗死组(P〈0.05)。结论血浆Cys C、Hcy、hs-CRP、D-二聚体浓度与AC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及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65例,根据不同临床类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4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组)58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66例。另选取该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体检健康者57例作为对照组。各组CRP、Hcy、LP(a)、D-二聚体水平、阳性率及诊断方法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MI组、UAP组、SAP组血清CRP、Hcy、LP(a)、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P组血清CRP、Hcy、LP(a)、D-二聚体水平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CRP、Hcy、LP(a)、D-二聚体水平高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P组、SAP组CRP、Hcy、LP(a)、D-二聚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P组CRP、Hcy、LP(a)、D-二聚体阳性率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CRP、Hcy、LP(a)、D-二聚体阳性率高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项指标联合检测特异度和灵敏度均明显高于单项、2项及3项指标检测。结论血清CRP、Hcy、LP(a)及D-二聚体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和预防冠心病的辅助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探讨3项指标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AMI)2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42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6例。另选取该院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结果 AMI组、UAP组和SAP组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MI组和UAP组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含量变化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3项指标均能较好地反映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水平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并探讨联合检测对冠心病诊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00例冠心病患者(研究组)及100例无CHD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并依据合并症分为单纯CHD组(32例)、合并高血压组(46例)、合并糖尿病组(9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组(13例)、检测各组血清hsCRP、Hcy、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hs-CRP、Hcy、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显示,三项指标均为CHD的独立危险因素,对CHD诊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以Hcy应用价值最高。两两联合检测中,hs-CRP和Hcy联合检测是较为理想的方案,三项联合检测不适于CHD的早期诊断。单纯CHD组、合并高血压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组hs-CRP、D-二聚体水平与合并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Hcy、D-二聚体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联合检测对CHD的诊断效能较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ACS患者156例,据病情程度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52)]、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n=52)]、心绞痛[SAP组(n=52)],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对比各组血清NT-proBNP、Hcy、hs-CRP水平,分析血清NT-proBNP、Hcy、hs-CRP水平与ACS相关性。结果:AMI组血清NT-proBNP、Hcy、hs-CRP水平高于UAP、SAP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Spearman相关分析可知,血清NT-proBNP、Hcy、hs-CRP水平与ACS呈正相关(P 0. 05)。结论:ACS患者血清NT-proBNP、Hcy、hs-CRP水平异常升高,且随着ACS病情加重升高,对评估ACS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通过64排螺旋CT检测各型冠心病中软斑块、混合斑块(均为不稳定斑块/易破斑块)、钙化斑块(稳定斑块)的分布结合血清IL-6的检测,从临床的角度探讨其对冠脉斑块稳定性的判别价值。方法选用2007年4月至2008年8月本院89例住院接受冠脉造影的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和血清IL-6的检测。纳入本研究的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P、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不包括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据64排螺旋CT检查根据斑块性质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钙化斑块组、混合斑块组、软斑块组)。结果在ACS组软斑块、混合斑块的分布显著高于硬斑块,而在SAP组硬斑块的分布显著高于ACS组(P〈0.001);各斑块组平均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平均血清IL-6水平高于硬斑块组(P〈0.01);而于软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两组内平均血清IL-6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稳定斑块组IL-6水平较稳定型斑块组明显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而各组之间年龄、性别及主要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无明显差别。提示,64排螺旋CT结合IL-6检测,可对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级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B/A-l比值联合颈动脉斑块性质检查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危险性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CHD患者250,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患者19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P组)60例,另选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阴性患者98例(对照组)。对3组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根据斑块的声学特性判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检测并比较各组载脂蛋白B(Apo B)、载脂蛋白A1(Apo A-1)含量及Apo B/Apo A-1比值,分析其与CHD患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3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脂血症(TG)、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CS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S组Apo B、Apo B/A1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3组Apo A1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CS组、SAP组斑块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S组颈部动脉软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 CHD患者颈部动脉检出不稳定斑块,且Apo B、Apo B/A-1比值异常增高,提示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8(IL-18)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稳定型心绞痛(SAP)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水平,探讨其在AC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112例SAP患者、182例ACS患者和9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IL-18水平,应用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结果ACS组与SAP组患者血清IL-18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CS组的血清IL-18和hs—CRP水平又显著高于SAP组,SAP组和ACS组的IL-18和Hs—CRP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IL-18和hs—CRP与ACS的发病过程有关,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监测指标,对鉴别SAP和ACS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脂联素(APN)水平的变化,推测APN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75例,包括ACS患者(ACS组,36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P组,39例),并选取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20例).同时,根据造影结果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Gensini积分,分为0分组(20例)、1~30分组(45例)、≥30分组(30例).ELIS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浆中APN水平变化.结果 (1)ACS组、SAP组血浆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ACS组血浆APN水平显著低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Gensini积分≥30分组APN水平显著低于<30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不稳定性的加剧,APN在研究对象血浆中的水平逐渐降低,APN的降低可能加剧了病变处斑块的不稳定性,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程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及在血管内超声(IVUS)下冠状动脉斑块显像特征关系。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8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72例,同时选取在门诊因胸痛就诊,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正常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三组患者血清Lp(a)水平,应用IVUS评价ACS组和SAP组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形态、特征及易损性。并进一步评价血清Lp(a)与IVUS评价易损性斑块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CS组血清Lp(a)浓度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均P<0.01),ACS组狭窄病变处主要为软斑块、偏心性斑块,而SAP组则反之,ACS组IVUS斑块面积(P<0.01)、偏心指数及重构指数(P均<0.05)均大于SAP组,管腔面积小于SAP组(P<0.01),血浆Lp(a)水平与软斑块面积百分比、偏心指数和血管重构指数(r=0.365,P=0.011;r=0.448,P=0.008和r=0.432,P<0.001)呈正相关。结论 ACS组血清Lp(a)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血清Lp(a)水平与IVUS评价斑块易损性指标相关,Lp(a)可作为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评估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LP)(a) 及B型脑钠肽(BNP)在冠状动脉硬化狭窄中的评估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7月收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8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予以CT血管造影及血清Hcy、BNP、LP(a)水平检查,分析上述血清指标与疾病类型、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及CT血管造影冠脉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  观察组血清Hcy、BNP、LP(a)水平及斑块负荷、血管狭窄程度、重建指数(RI)较对照组更高,血管体积低于对照组(P < 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cy、LP(a)、BNP水平及斑块负荷均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 隐匿型冠心病患者(P < 0.05);随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增加,冠心病患者上述血清指标升高,斑块负荷、RI值均增加(P < 0.05);非钙化斑块者上述血清指标及斑块负荷、血管狭窄程度、RI值高于钙化斑块者(P < 0.05);冠心病患者3项血清指标均与非钙化斑块及斑块负荷、急性心肌梗死、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血管狭窄程度、RI值呈正相关(P < 0.05);ROC曲线显示,CT血管造影联合3项血清指标诊断冠状动脉硬化重度狭窄(狭窄程度 > 75%)的敏感度、特异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82、0.878。  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Hcy、LP(a)、BNP水平逐渐升高,与CT血管造影参数联合可较好地诊断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随访检测冠心病患者内皮脂酶阳性的循环内皮细胞比例(EL+/CECs)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6个月以上,探讨二者在临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10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和6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证实有明显冠脉狭窄;经临床检查和选择性冠脉造影选择82例对照组患者。采集肘静脉血液标本,检测hsCRP,分离循环内皮细胞(CEC),以免疫组化法检测CEC中EL的表达,并计算EL+/CECs。所有患者进行6个月以上随访,记录心脏事件(反复心绞痛发作、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分析hsCRP、EL+/CECs与心脏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3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CRP、EL+/CE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以ACS组值最大,对照组值最小。所有研究对象随访结果发现,与低于hsCRP或EL+/CECs均值(hsCRP为2.64mg/L,EL+/CECs为25.27)的患者比较,高于均值的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均〈0.01)。回归分析发现,hsCRP与EL+/CECs均可作为心脏复合事件的预测因子,二者结合起来,可显著提高预测价值。结论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EL可能参与了冠心病发病,EL+/CECs可作为冠心病临床预后的预测因子,联合使用EL+/CECs与hsCRP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中的作用及可能途径.方法 ACS患者50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1例;健康对照者10例.ELISA法检测血清IL-17水平.结果 AMI组和UAP组IL-17水平较SAP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根据不同组别的亚组分析发现,不稳定型斑块组IL-17水平较稳定型斑块组明显增高(P<0.05).冠脉病变支数与IL-17水平无关,各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IL-17水平增高,IL-17有望作为ACS斑块稳定性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02例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SAP),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据造影结果进行Gensini评分,对不同组别患者RDW水平、血脂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血脂水平、Hcy、hs-CRP及WBC的水平均比对照组更高。SAP、UAP、AMI组RDW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AMI组与UAP、SAP组相比RDW值更高,差异显著(P0.01);RDW值随Gensini积分增加依次增大(P0.05),两者呈直线正相关(P0.01);患者中的血脂、hs-CRP、WBC、Hcy水平与RDW均存在正相关。结论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