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82例ACI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梗死体积分为3组:大梗死组(L组)13例,中梗死组(M组)47例,小梗死组(S组)22例;选取同一时期的10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Hcy、CRP、D-D水平和Hcy、CRP、D-D三者联合检测对ACI的诊断价值。结果各组研究对象Hcy、CRP、D-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灵敏度为84.14%,特异度96.00%,正确诊断指数0.801 4,阴性预测值88.07%;CRP灵敏度90.24%,特异度91.00%,正确诊断指数0.812 4,阴性预测值91.92%;D-D灵敏度75.61%,特异度98.00%,正确诊断指数0.736 1,阴性预测值83.05%;Hcy+CRP+D-D灵敏度98.78%,特异度89.00%,正确诊断指数0.877 8,阴性预测值9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CRP、D-D三者联合的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CRP、D-D联合检测可用于ACI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后病情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0例其他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对照组根据患者骨折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2组均进行DD、hs-CRP、Hcy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之前观察组各项指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48h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且术后24h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升高幅度最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s-CRP、Hcy、DD阳性率分别为75.00%、77.50%、60.00%,而对照组分别为0.00%、2.50%、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s-CRP、Hcy、DD可作为股骨颈骨折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的颅脑神经功能缺损一类脑血管疾病[1]。本病发病突然,常发生在静息状态,起病可在数小时至1d内达到高峰。主要可表现为头痛,眩晕,偏身感觉障碍或对侧偏瘫,并可出现吞咽困难,舌强语謇,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昏迷、死亡等[2-4]。  相似文献   

4.
熊军  熊勋波 《检验医学》2011,26(3):198-200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D-二聚体(D-D)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157例ACI患者和95名正常对照者血清hs-CRP和血浆Hcy、D-D水平,并将ACI组按住院治疗时间分为第1天、第7天、第14天 3组进行比较.结果 ACI组急性期与恢复期h...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4):2564-2565
目的分析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与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产科2014年10月~2016年5月接受检查并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5)》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每组分别有57例、29例和20例,并对其血清中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进行测定。另取同期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产前检查的健康孕妇50例、接受体检的健康非孕妇50例作为对照,行相同检测,比较各组受检女性三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同时,对受检女性的血压测定结果与上述三项指标测定结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分别对不同组别受检女性的血压及D-D、Hcy、hs CRP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均有重度子痫前期组子痫前期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健康孕妇组健康非孕妇组的情况,但是血压的比较上,健康非孕妇组和健康孕妇组的差异不大,其余各组见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检女性的D-D、Hcy、hs CRP与收缩压、舒张压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89、0.591、0.702、0.613、0.723、0.657,P0.05)。结论通过对妊娠期女性的D-D、Hcy、hs CRP等水平进行测定,能够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进行有效预测,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干预治疗与妊娠结局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D-二聚体(D-D)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57例ACI患者和95名正常对照者血清hs-CRP和血浆Hcy、D-D水平,并将ACI组按住院治疗时间分为第1天、第7天、第14天3组进行比较。结果 ACI组急性期与恢复期hs-CRP、Hcy、D-D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hs-CRP、Hcy、D-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Hcy、D-D与ACI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检测其水平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水平变化,探讨三者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7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9例。另选健康体检者5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对CRP 和D-D进行测定,采用循环酶法对 HCY 进行测定。结果 SAP、UAP、AMI 3组 HCY、CRP、D-D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UAP、AMI 3组检测结果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CRP 和D-D的检测能较好地反映冠心病患者的病情程度,对其早期诊断,临床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hs-CRP的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hs-CRP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着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hs-CRP水平变化对判断脑梗死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Hcy和hs-CRP水平,其中Hcy采用循环酶法检测,hs-CRP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应用希森美康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结果急性期Hcy、D-二聚体、hs-CRP水平均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Hcy、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D-二聚体、hs-CRP的测定对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的辅助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对脑梗死治疗观察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与健康非孕妇及健康晚期孕妇的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及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选择了 HDCP 患者80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38例,子痫前期轻度26例,子痫前期重度16例;并随机选取同期健康晚期孕妇36例,健康非孕妇30例作对照,分别用循环酶法测定 Hcy,用乳胶免疫比浊法测定 D-D,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hs-CRP 水平。结果与健康非孕妇组及健康晚期孕妇组比较,HDCP 组 Hcy、D-D 及hs-CRP 水平均显著升高,并随病情加重而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妊娠期,及时监测患者 Hcy、D-D、hs-CRP 水平,可进行有效的不良妊娠预测,从而及时采取药物干预、通过临床来纠正 HDCP 患者病情的发生、发展,为临床评价病情变化及预后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血清Hcy、CRP水平与ACS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24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66例)和急性心肌梗塞(AMI)组(58例),以57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测定各组血清Hcy、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Hcy水平UA组(16.08±5.17)μmol/L、AMI组(21.67±7.38)μmol/L,与对照组(10.11±4.15)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组与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UA组(29.65±15.87)mg/L、AMI组(58.14±21.17)mg/L,与对照组(8.06±4.86)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组与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Hcy、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测定血清Hcy、CRP水平可能对ACS的预防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水平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并探讨联合检测对冠心病诊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00例冠心病患者(研究组)及100例无CHD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并依据合并症分为单纯CHD组(32例)、合并高血压组(46例)、合并糖尿病组(9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组(13例)、检测各组血清hsCRP、Hcy、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hs-CRP、Hcy、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显示,三项指标均为CHD的独立危险因素,对CHD诊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以Hcy应用价值最高。两两联合检测中,hs-CRP和Hcy联合检测是较为理想的方案,三项联合检测不适于CHD的早期诊断。单纯CHD组、合并高血压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组hs-CRP、D-二聚体水平与合并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Hcy、D-二聚体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联合检测对CHD的诊断效能较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22例ACS患者,将其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强化组(40mg/d,41例)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20mg/d,41例),对照组(常规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β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40例),分别在入院24h内及2周后测定3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周后,3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组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阿托伐他汀强化组hs-CRP水平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减少ACS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性反应,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较常规剂量更能降低ACS患者的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4.
C-反应蛋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判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血浆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以及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120例ACS患者和94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浆CRP水平,随访ACS患者住院期间、30天以及3个月死亡事件以及MACE发生率。结果(1)120例ACS患者中AMI组35例,UAP组85例,血浆CRP水平分别为17.81±10.4 mg/L和10.64±6.58 mg/L,与对照组CRP水平4.52±1.20 mg/L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而且AMI组和UAP组之间的CRP水平也有差异,AMI组高于UAP组,P<0.05。(2)根据血浆CRP水平将120例ACS患者分为三组:CRP≤8.0 mg/L组,8.1-24.0 mg/L组,>24.0 mg/L组。随着血浆CRP水平的升高,各组的死亡率和MACE发生率也呈现增高趋势。在多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CPR独立于年龄、性别、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预测30天死亡率OR=3.33,95%CI 1.71-12.46,3个月死亡率OR=3.08,95%CI 1.57-10.89,P<0.05;预测30天MACE发生率,OR=1.29,95%CI 1.11-6.01,3个月MACE发生率,OR=1.14,95%CI 1.09-5.27,P<0.05。结论血浆CRP水平与ACS密切相关,ACS病情越严重CRP水平越高。而且CRP水平和ACS患者的临床事件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可预测短期的病死率和MACE发生率,对判断ACS患者的近期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CS患者共45例(ACS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者26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者19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0例作为SAP组,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所有入选对象的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CS组和SAP组患者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和UAP组患者hs-CRP水平亦明显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是ACS的独立危险因子和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能够快速、准确地对ACS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危险分层、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6.
64层螺旋CT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斑块成分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黎  王爱玲  韩卫星 《临床荟萃》2006,21(19):1372-1375
目的评价心电门控的64层螺旋CT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内斑块成分的价值及其局限性。方法对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49例患者(其中ACS组23例,非ACS组26例)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主要冠状动脉内的斑块成分进行评价。斑块的CT值用HounsfieldUnits(HU)表示。结果两组之间的斑块数量无差别,在罪犯病变中ACS组斑块的平均CT值(21±16)HU低于非ACS患者斑块的平均CT值(76±14)HU;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非罪犯血管有斑块的19例ACS患者中,罪犯冠脉节段的斑块CT值(19±19)HU低于非罪犯冠脉节段的斑块CT值(48±16)HU;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Ⅱ型斑块CT值(25±13)HU低于Ⅰ型斑块(46±17)HU,同时,非ACS组Ⅱ型斑块CT值(64±8)HU也低于Ⅰ型斑块(88±14)HU,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Ⅰ型病变和Ⅱ型病变中,ACS组斑块CT值均低于非ACS组,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64层螺旋CT能够有效检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成分并提示其稳定性,受到图像质量和评价方法的影响,其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通过64排螺旋CT检测各型冠心病中软斑块、混合斑块(均为不稳定斑块/易破斑块)、钙化斑块(稳定斑块)的分布结合血清IL-6的检测,从临床的角度探讨其对冠脉斑块稳定性的判别价值。方法选用2007年4月至2008年8月本院89例住院接受冠脉造影的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和血清IL-6的检测。纳入本研究的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P、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不包括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据64排螺旋CT检查根据斑块性质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钙化斑块组、混合斑块组、软斑块组)。结果在ACS组软斑块、混合斑块的分布显著高于硬斑块,而在SAP组硬斑块的分布显著高于ACS组(P〈0.001);各斑块组平均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平均血清IL-6水平高于硬斑块组(P〈0.01);而于软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两组内平均血清IL-6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稳定斑块组IL-6水平较稳定型斑块组明显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而各组之间年龄、性别及主要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无明显差别。提示,64排螺旋CT结合IL-6检测,可对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级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CTCA)技术诊断冠状动脉显著狭窄(≥50%管腔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CTCA对61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查,并于CTCA检查后2周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结果 1例患者因冠状动脉严重钙化4支血管CTCA不可评估,其余60例患者240支冠状动脉血管CTCA均可良好显影,240支血管显著狭窄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72/80)、91.9%(147/160)、84.7%(72/85)、94.8%(147/155).结论 CTCA显示了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可以作为排除冠状动脉显著病变的一种无创标准性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血浆B型脑钠肽(BNP)、D-二聚体(D-D)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118例老年ACS患者按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8例,同期入选体检健康者4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浆BNP、D-D和hs-CRP值及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各组三指标间的差异;AMI组患者根据Killip分级行心功能分级,同时按BNP水平分为四个等级,比较分析Killip心功能分级与BNP水平的关系;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年,观察随访期间的药物治疗和主要不良临床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AMI组血浆3项指标明显高于UAP组(P<0.05),UAP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中,Killip分级Ⅱ级者共35例,按BNP水平分级2Ⅳ级者共35例,按BNP水平分级24级者分别为7、12、16例,BNP水平4级患者数与其他三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BNP水平3级与1、2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D-D均升高者发生不良临床事件的次数明显高于都正常者(P<0.05);BNP、D-D中仅一项高的患者组比较略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D-D和hs-CRP的水平反映心肌缺血损伤的程度,联合分析有助于老年ACS患者的临床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