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GST-π、TopoⅡ与胃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GST-π、TopoⅡ的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ST-π、TopoⅡ在60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比较胃癌病理分化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对上述指标表达的影响。结果GST-π、TopoⅡ在高、中分化组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44%和33.33%,而在低分化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和7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Ⅱ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70%和6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poⅡ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83%和52.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T-π、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T-π与胃癌病理分化型、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TopoⅡ与病理分化类型有关,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GST—π、TopoⅡ两者均与肿瘤浸润深度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己糖激酶-Ⅱ(HK-Ⅱ)在人体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分析HK-Ⅱ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3—9月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确诊的胃癌病患100例,切除标本,运用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K-Ⅱ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浸润深度、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肿瘤大小等的关系。结果 HK-Ⅱ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00%,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HK-Ⅱ表达与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无关(P0.05);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肿瘤大小有关(P0.05)。胃癌组织HK-ⅡmRNA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1)。结论 HK-Ⅱ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可作为胃癌的恶性预后指标和临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
胃癌组织中p73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73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检测66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胃组织中p73的表达情况,观察其与胃癌病理学特点及VEGF之间的关系。结果①p73及VEGF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其癌旁正常胃组织(P〈0.05)。②p7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直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浸润深度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③胃癌组织VEGF表达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及病理类型无关(P〉0.05)。④p73与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84,P〈0.05)。结论p73蛋白及VGEF在胃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手术切除标本不同区域耐药基因产物GST-π、TopoⅡα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未经化疗和19例经诱导化疗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石蜡标本,分表层区和深层浸润区观察GST-π、TopoⅡα的表达。结果GST-π,TopoⅡα阳性表达在20例未经化疗的标本表层区分别为18例(90%),15例(75%),深层浸润区分别为15例(75%),1例(5%);在19例经诱导化疗的标本表层区分别为16例(84.21%),18例(94.74%);深层浸润区分别为12例(63.16%),8例(42.11%)。两组中GST-π、TopoⅡα的阳性表达在表面区和深层区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有否经化疗两组间,GST-π只在深层浸润区的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TopoⅡα在表层区及深层区的阳性表达则均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GST-π,TopoⅡα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肿瘤生长部位、三年无瘤生存期和化疗效果无明显相关。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在耐药基因和相关蛋白方面存在着异质性;诱导化疗可产生肿瘤的耐药性变化,这对诱导化疗和辅助化疗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GST-π,TopoⅡα的表达指标不能预测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化疗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手术切除标本不同区域耐药基因产物GST-π、TopoⅡα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未经化疗和19例经诱导化疗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石蜡标本,分表层区和深层浸润区观察GST-π、TopoⅡα的表达。结果GST-π,TopoⅡα阳性表达在20例未经化疗的标本表层区分别为18例(90%),15例(75%),深层浸润区分别为15例(75%),1例(5%);在19例经诱导化疗的标本表层区分别为16例(84.21%),18例(94.74%);深层浸润区分别为12例(63.16%),8例(42.11%)。两组中GST-π、TopoⅡα的阳性表达在表面区和深层区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有否经化疗两组间,GST-π只在深层浸润区的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TopoⅡα在表层区及深层区的阳性表达则均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GST-π,TopoⅡα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肿瘤生长部位、三年无瘤生存期和化疗效果无明显相关。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在耐药基因和相关蛋白方面存在着异质性;诱导化疗可产生肿瘤的耐药性变化,这对诱导化疗和辅助化疗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GST-π,TopoⅡα的表达指标不能预测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化疗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γ突触核蛋白(SNCG)和微管相关蛋白2(MAP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0例胃癌及40例非肿瘤胃黏膜组织中SNCG和MAP2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SNCG和MAP2的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非肿瘤胃黏膜组织(uc=7.149、7.100,P〈0.01);胃癌组织SNCG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uc=2.742、3.970,P〈0.05),与性别、年龄以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胃癌组织MAP2的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uc=2.382、4.363,P〈0.05),与性别、年龄以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SNCG和MAP2的表达呈正相关(r=0.620,P〈0.05)。结论 SNCG和MAP2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拓扑异构酶(TopoⅡ)、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1例结直肠癌标本中TopoⅡ、PCNA及p53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与其表达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中TopoⅡ、PCNA和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6畅2%、84畅5%和43畅7%. TopoⅡ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浸润肠腔周径及浸润肠壁深度有关(P均<0畅05);PC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远处脏器转移、Duks分期有关(P均<0畅05);p53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浸润肠壁深度有关(P均<0畅05).结论联合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TopoⅡ、PCNA及p53的表达对于判断结直肠癌预后和指导治疗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拓扑异构酶(TopoⅡ)和肺耐药蛋白(LR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联合检测P-gp、GST-π、TopoⅡ和LRP在8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P-gp、GST-π和LRP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前两者P<0.05,后者P>0.05),TopoⅡ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低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0.05)。②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P-gp、GST-π和LRP的表达率由高到低;TopoⅡ的表达率由低到高。③P-gp、GST-π、TopoⅡ和LRP在浸润黏膜及黏膜下层组、肌层组与浆膜及浆膜外组表达率3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别(P>0.05)。④P-gp、GST-π和LRP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⑤P-gp、GST-π、TopoⅡ和LR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两两之间无相关性。结论P-gp、GST-π、TopoⅡ和LRP均在结直肠癌原发性多药耐药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P-gp、GST-π、TopoⅡ和LRP对于结直肠癌判断预后、制定化疗方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的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蛋白的表达特点及与胃癌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01月-2017年01月收集的90例胃癌粘膜组织(胃癌组)、45例符合标准的为胃癌癌旁组织(癌旁组),采用Western-blot检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中BRMS1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BRMS1蛋白在不同年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胃癌组的BRMS1蛋白阳性率38.89%低于癌旁组的80.00%(P<0.05);胃癌组的BRMS1蛋白相对表达强度显著的低于癌旁组(P<0.05);TNM分期(Ⅰ期+Ⅱ期)、未及浆膜、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的BRMS1蛋白阳性率显著的高于TNM分期(Ⅲ期+Ⅳ期)、及浆膜、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P<0.05);BRMS1蛋白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性别、分化程度、病灶直径的胃癌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的BRMS1蛋白表达下调,并且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胃癌中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基因表达水平,并研究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检测胃癌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DAPK1基因表达,采用半定量评分法评估,分析DAPK1表达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肿瘤组织标本中,DAPK1蛋白质低、中和高表达分别有52、19、5例,评分为(3.7±1.3)分,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低、中表达和高表达分别为4、15、57例,评分为(9.4±2.1)分,胃癌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肿瘤组织中DAPK1表达在性别、年龄和不同肿瘤部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对DAPK1表达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肿瘤组织DAPK1表达评分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呈负相关(P<0.05).结论 DAPK1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生长、浸润及转移紧密相关,可作为胃癌诊断、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相关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肿瘤细胞SDF-1的表达对胃癌生长和转移、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SDF-1的表达,同时免疫标记CD34,检测胃腺癌组织中MVD。结果58例胃腺癌组织中肿瘤细胞SDF-1表达显示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有浆膜侵犯明显高于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元浆膜侵犯,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浆膜侵犯、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呈正相关(P〈0.05),而肿瘤细胞SDF-1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肿瘤细胞SDF.1表达与胃癌组织中MVD呈正相关。结论SDF-1可能通过促进肿瘤的血管形成而参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影响胃癌患者预后;肿瘤组织表达SDF-1在胃癌生长、浸润、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癌组织中Podoplan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127例胃癌患者,取手术切除胃癌组织(127例)及距肿瘤5~10 mm处癌旁组织(50例)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odoplanin、VEGFC表达水平,观察Podoplanin、VEGF-C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Podoplanin、VEGF-C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 0. 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的胃癌患者癌组织中Podoplanin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临床分期高、分化程度低、存在浆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odoplanin表达水平较高(P 0. 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的胃癌患者癌组织中VEGF-C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临床分期高、存在浆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患者VEGF-C表达阳性率较高(P 0. 05)。结论胃癌癌组织中Podoplanin、VEGF-C表达水平较高,其中Podoplanin高表达可能与肿瘤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浆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表达阳性率可能与肿瘤临床分期、浆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3.
胃癌组织中Kail、nm23、PCNA表达及其与胃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Kail、nm23、PCNA的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胃癌组织中Kail、nm23、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中Kail、nm23、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69%、53.85%、80.77%。Kail基因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有关,与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无关。nm23在临床分期Ⅰ、Ⅱ期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Ⅲ、Ⅳ期胃癌,在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组。PCN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胃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Kail、nm23和PCNA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nm23和Kail的表达在抑制胃癌转移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赵琦峰  章岳峰  杜杰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3):2629-2632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MDR)基因产物LRP、P-gP、GST-π、TopoⅡ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相关性。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70例肺癌标本进行上述4种MDR指标检测。结果:在肺癌组织中LRP、P—gP、GST-π、TopoⅡ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5.7%、70.0%、82.9%、84.3%,其与性别、年龄、部位、临床分期无关(P〉0.05);在未分化、小细胞型肺癌中LRP、P—gP、GST-π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而TopoⅡ表达的阳性率则升高(P〈0.05,低分化型肺癌除外)。结论:LRP、P-gP、GST-π、TopoⅡ在未化疗过的肺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且与肺癌的某些生物学行为有关,联合检测有助于化疗药物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CNA,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胃和胃癌组织中PCNA和VEGF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PCNA、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68.3%,二者在正常胃组织中均为隐性表达。PCNA的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PCNA的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PCNA和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CNA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促进了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2006年经手术病理确诊143例大肠癌资料进行分类整理,采用!2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肿瘤大体类型无关(P>0.05),与肿瘤侵犯肠管周径、浸润深度、组织类型、病理分级明显相关(P<0.01),以浸润深度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为首位。结论:影响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主要有侵犯肠管周径、浸润深度、组织类型、病理分级,而浸润深度为影响淋巴结转移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端粒酶和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过度表达与胃癌恶性病理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免疫组化链菌素亲物蛋白-过氧化酶法分别检测端粒酶和TERT在胃癌组织和癌旁非癌组织中的表达,计算阳性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65例胃癌组织中,端粒酶和hTERT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2%和81.5%,显著高于相应癌旁非癌组织(P<0.01).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胃癌组织的淋巴结转移及P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hTERT的表达和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 检测端粒酶和hTERT可以帮助判断胃癌的发生、浸润、转移和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h GC-1)在胃癌组织和正常及良性病变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h GC-1表达改变与胃癌发生、发展过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组织芯片中70例胃癌标本和5例正常及炎性病变胃组织标本中h GC-1的表达情况,并结合胃癌病理分级、TNM分期、肿瘤浸润的深度、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以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h GC-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及炎性病变胃黏膜组织。70例胃癌组织中h GC-1表达上调41例,总上调率达58.6%,而在5例正常及炎性病变胃黏膜组织中有4例表达为阴性,仅1例标本表达上调。h GC-1的表达上调率与胃癌细胞的病理分级、TNM分期以及肿瘤浸润深度存在相关性,且随着胃癌细胞恶性程度的增高,h GC-1的表达也呈逐渐减少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 GC-1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肿瘤淋巴结是否转移则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h GC-1表达上调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相关,因此可作为反映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新型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王荣明  王胜  张文波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4):4424-4426
目的:分析miR-22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取96例胃癌手术标本及相应癌旁组织,提取总RNA,采用茎环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miR-221在胃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miR-22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P<0.001);miR-221的表达与肿块大小、微血管密度(MVD)、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P53及Ki-67的表达显著正相关(P<0.001);而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生长方式、细胞分化程度及nm23的表达无关(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t与肿瘤直径及MVD存在线性相关(r=0.721,P<0.001;r=0.725,P<0.001)。Log-Rank检验显示miR-221表达水平与3年生存率显著相关(P<0.001)。结论:miR-22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与肿块大小、MVD、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P53及Ki-67的表达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乙酰肝素酶在肝细胞癌及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SE)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及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3例HCC组织及20例正常肝组织,81例胃癌组织及20例正常胃组织中HPSE的表达,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3例HCC组织及81例胃癌组织中HPSE表达率分别为61.9%(39/63)、56.8%(46/81),正常肝组织及胃组织均无HPSE表达。HCC组HPSE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甲胎蛋白(AFP)值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胃癌组HPSE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两组HPSE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HPSE在HCC及胃癌中表达率较高,HPSE表达与HCC及胃癌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HPSE的表达情况对于判断恶性肿瘤的转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