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壁、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3~2008年收治的43例腹壁、会阴内异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43例均诊断正确。29例腹壁切口内异症均有剖宫产史,14例会阴内异症均有会阴撕裂或侧切史。腹壁内异症完整切除29例,会阴内异症完整切除13例,随访2~5年无复发。结论:根据典型的病史和体检,可以对腹壁、会阴内异症做出正确诊断;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翟艳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4):3393-3394
目的:探讨腹壁及会阴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对23例腹壁及会阴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随诊6个月~10年,未见复发。结论:腹壁及会阴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是:与月经周期同步、周期性疼痛、伴进行性增大肿块,诊断以症状体征为主,B超协诊为辅,治疗的有效手段是手术切除异位病灶,预防的关键是尽量避免子宫内膜组织遗留在手术切口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诊断治疗及复发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云南玉溪市人民医院1994~2004年收治的14例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复发情况。结果: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占同期内膜异位症的4.02%,我院的会阴内异症发生率1.47/万。14例患者均经阴道分娩并有会阴側切伤或会阴撕裂伤,有2例病灶累及肛门阔约肌;发病潜伏期随患者年龄增大而延长(P<0.005)。会阴内异症完整切除9例,随诊6~84月,无复发。结论:根据典型的病史、临床表现与妇科检查,可以对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作出诊断,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术中正确处理及术后假绝经治疗有利于伤口恢复和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4.
仉瑞 《中国保健》2010,(9):28-2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方法,总结降低手术并发症的经验。方法对2004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产妇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剖宫产之后,表现为切口部位出现疼痛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变化,有较为典型的病史及临床表现。结论剖宫产术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是防治本病的关键,手术操作要精细,术中注意腹壁切口的保护,术后清洗伤口,预防发生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5.
李亦宁  穆荣肖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0):2902-2903
目的:探讨腹壁、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36例腹壁、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结果:腹壁、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多为医源性传播,根据其典型的症状、体征,术前多可做出诊断,辅助检查无特异性征象。手术切除病灶是唯一有效的方法。结论:手术可以治愈腹壁、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避免手术操作时子宫内膜的播散是降低该病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娄娜  许启儒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4):3339-3339
目的:探讨腹壁瘢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8年~2004年收治的18例腹壁瘢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结果:此18例患者中,既往有痛经病史者12例,16例曾行剖宫产术,2例行子宫肌瘤核出术。此18例患者均主诉腹壁瘢痕处包块随月经周期性胀痛、增大,其中8例腹壁包块逐渐增大。此18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回报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根据典型的病史,查体(体征)可明确诊断;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车华  孙若珩  张玲 《现代保健》2011,(32):121-122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月~2011年7月15例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全部有剖官产史,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剖宫产术后6个月~2年在腹壁瘢痕处或其周围部出现胀痛,平均2.7年,逐年加重,随着月经周期而进行性增大、变硬、压痛或隐性胀痛,于月经过后变软缩小,亦有持续性隐痛者。1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切片均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随访1个月一3年,未见复发。结论腹壁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手术史、典型临床表现、妇科及B超检查做出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通过降低剖宫产率、改进手术步骤、术后提倡母乳喂养可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8.
侯俊芳 《现代保健》2010,(35):86-87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1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疾病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易于诊断,经局部病灶切除手术治疗,效果很好,复发率低。结论剖宫产后腹壁瘢痕处肿块伴与月经相关的周期性疼痛可作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诊断依据,医源性子宫内膜种植是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直接原因,手术中认真保护、清洗切口,是避免切口子宫内膜种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0年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6例确诊为AWE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和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WE占同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49%(26/1744)。占我院剖宫产的0.13%(9/6863)。患者年龄23~45岁,平均31岁。均有剖宫产史,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剖宫产术后4个月~10年在手术切口周围发现包块,直径5~60mm,平均36.4mm。临床表现为腹壁包块周期性疼痛(20例),非周期性疼痛(6例)。23例(88.46%)手术前后诊断符合,3例误诊。26例均接受了病灶的广泛切除术,并病理证实。术后随访5个月至10年,无1例复发和恶变。结论AWE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剖宫产切口周围,发生与有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剖宫产时的孕周无关。手术广泛切除病灶是最佳的治疗和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六年收治的82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科.结果 82例患者均为剖宫产手术后,其中10例肿块漫润皮下脂肪及腹直肌前鞘,72例肿块浸润至腹直肌,其中22例肿块浸润到耻骨后间腺.所有病例均行病灶切除.术后随访,82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60例患者腹壁局部虽有不明显团块但无相应临床症状.结论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妇科检查可以明确诊断,预防该病的发生极为重要,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切除的彻底性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腹壁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从200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腹壁内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分析,100例患者都有剖宫产史,进过过手术治疗,病情治愈。结论根据病人自身的病史和自我感知,结合影像学、B型超声检查等医学检验仪器可对腹壁内异症作出正确诊断,一经检查出有异症,应该用手术的方法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2.
刘卫民 《现代保健》2009,(26):45-4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的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术后均无复发。结论手术切除病灶是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术中尽量避免和减少子宫内膜组织散落和遗留存手术切口上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娟  翟洪波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0):1481-1482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临床特点及复发情况。方法:对18例确诊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发病率、诊断、治疗及复发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占同时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3.06%(18/589),占剖宫产的0.16%(18/11143)。18例患者中有16例剖宫产术后在腹部切口疤痕处发现周期性疼痛性肿块,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灶切除术并经病理证实。结论:剖宫产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典型的症状、体征可正确诊断,手术切除病灶是最佳的治疗方案和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血肿的形成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内江市10所医院2004~2010年16例剖宫产术后腹壁血肿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再次手术治疗,1例保守治疗。其中12例有发生出血的高危因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3例死亡,分别死于失血性休克、继发感染(败血症)、风湿性心脏病。结论避免粗暴操作,关腹前彻底止血,腹壁血肿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15.
王志梅  闻华 《工企医刊》2014,27(5):995-997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对8例经手术切除且经病理诊断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8例患者9个腹壁肿块均位于皮下脂肪层深部或肌层组织内,形态为类圆形、椭圆形,边缘不规则,呈毛刺样,内为不均质低回声,经期出现蜂窝状结构,肿块周围组织增厚,呈高回声晕圈;彩色多普勒显示部分肿块内有彩色血流信号,动脉频谱呈低速高阻改变.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十分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临床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情况,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17年来收治的26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病灶均位于腹壁,15例位于皮下脂肪层、9例位于腹直肌与前鞘之间、2例位于腹直肌与腹膜之间。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随防无复发。结论该病术前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典型症状与体征,腹部B超有助于诊断,CA125检测对本病的诊断价值不大。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在切除病灶时应同时切除病灶周围的纤维组织,术后可不必服用甾体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27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剖宫产术后2年左右,临床表现有包块、疼痛、周期性症状的特点。结论:手术切除包块是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最有效的方法,降低剖宫产率,提倡母乳喂养,预防剖宫产术中子宫内膜种植。  相似文献   

18.
电化学治疗腹壁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化学治疗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切口内异症患者分为两组:①治疗组:电化学治疗10例,其中腹壁切口内异症9例,会阴切口内异症1例;②对照组:手术切除10例,均为腹壁切口内异位症。术后随访5~12个月。③将1例手术切除后标本行实验性电化学治疗。结果:①全部病例术后月经期疼痛基本消失,5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3例症状复发;电化疗组10例术后病灶平均缩小(80.16±20.88)%;手术组病灶去除,但新增切口疤痕50~70 mm,平均47 mm,局部皮下缺损性凹陷持续存在;比较两组年龄、术前病灶体积,手术时间、手术前后VA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术后住院天数治疗组比对照组少(P=0.000 0),住院费用治疗组比对照组低(P=0.002 6)。②离体标本电化学实验治疗显示:电化学治疗后子宫内膜细胞和组织结构完全受损,变成组织碎片,完全失去原有结构和形态。结论:电化学治疗切口内异症是一种疗效确切,操作简单的新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外形美观、治疗费用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9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史特点以及B超检查结果,术前诊断符合率83.3%,术后随访1~60个月。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术中加防粘剂,术后使用孕三烯酮治疗3~6月疗效好。结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粘连严重者不可盲目手术分离,可用孕三烯酮治疗3个月后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