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八论黄疸病《金匮》论黄疸病的病机、治则和方药,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有谓“五疸”即黄汗、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之分。黄汗前在《水气病篇》论述;黄疸大抵偏重湿热为病。热重者治以苦寒,湿重者治以淡渗,此其大法。然后世概括为“阳黄”与“阴黄”之殊。《金匮》论据多属湿热阳黄之证,却缺略阴黄的治则。本篇论述黄疸病,按《金匮》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辨证。谷疸、酒疸均属  相似文献   

2.
浅议《金匮要略》治杂病以祛邪为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以祛邪为主,杂病以扶正为主”的口头禅登上了大雅之堂——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金匮要略》上。笔者曾对此提出异议,因为《金匮》治杂病“以祛邪为主”的概念在绝大多数人心目中尚未建立,故有必要书面论述之。1 杂病之成,首责外邪 杂病,即《伤寒杂病论》之杂病,亦即今之《金匮》所载诸病。《金匮》首篇告诫“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病则无由入其腠  相似文献   

3.
竹林寺女科是江浙中医妇科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学术思想流传发展至今,影响深远。《竹林寺女科证治》包括调经、安胎、保产、求嗣四部分内容,通过研读《竹林寺女科证治》调经篇,总结其学术特色:善于运用不同辨证方法明确病机;诊治月经病注重“补脾胃,养气血”,次重“肝肾冲任,有热无热”;选方精妙,异病同治;方药善用四物汤随证加减,汤药与丸散剂并用。从中研习借鉴,可进一步指导现代临床月经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是中医经典医籍,全书25篇,论述病证40余种,较之《伤寒论》更有病因、病机、病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内涵极为丰富,被历代医家及治《金匮》之学者尊称为“杂病专著”、“群方之祖”,但常忽略其中关于灸刺学这一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仅就《金匮》中有关条文.分为治疗未病、把握要点、辨别预后、防止误治等四个方面作一粗浅探析。灸刺适时宜治未病“治未病”是《金匮》(?)重要治疗思想,是来源于《素问·四气调神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学说,根据人体内脏俯之间的整  相似文献   

5.
《临证指南医案·幼科要略》为叶天士幼科证治之概述,其中吐泻篇反映了叶天士治疗幼科吐泻方面的独特经验。叶天士认为感受邪气、伤于饮食、蛔虫动扰、疲药失治等为幼科吐泻的主要致病因素,脾胃所伤是幼科吐泻的核心病机。在临证中注重顾护脾胃,兼顾小儿“年弱质怯”之体,主张用药轻灵精简,究心病情变化注重既病防变思维。旁参张仲景、钱乙、李东垣等名家之论化裁成方古法,对儿科吐泻的学术思想、对于儿科吐泻的辨治体系及临证用药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值得进一步挖掘整理。  相似文献   

6.
胸痹一证,以胸背牵引作痛、咳唾、喘息、短气为特点。其病机概以“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衰微,阴邪上居,胸阳痹阻不通。其辨证有轻重、缓急、虚实之不同。《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论述颇详。据我数十年临证经验,运用《金匮》理法方药辨治胸痹证,确有疗效;亦体会到结合脾胃证治理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肾病实脾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匮要略》中的肾病,主要是指肾的生理功能异常后所导致的一部分病证。根据《金匮》肝病实脾理论(即“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肾病当先实心,而实际上是当先实脾。现试论如下,以便为杂病之治展示新的或曰尚未引人注目的门径。 一、但实脾 《金匮·五脏风寒积聚病》篇云:“肾著之病,  相似文献   

8.
血证为临床常见病。清代名医吴鞠通禀承《内经》、《金匮》之旨,在《温病条辨》卷四之〈杂说·治血论〉篇加以讨论及阐发。其文理法简明,准古酌今;其论在吴氏医案中亦有例证。笔者将其归纳为治血四要,愿与同道探讨之。一、血病治气吴氏不是见血治血,而是  相似文献   

9.
“下利肺痛,紫参汤主之”见于《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篇。历代医家对本条争议较大,其焦点为“肺痛”究竟应作何解?归纳起来不外“胸痛”、“腹痛”之说。本人认为“肺痛”即为肺病,不当解作“胸痛”、“腹痛”。此实为仲景所言病位在肺,良由肺痈而致肺痛,理固昭然,何疑之有?观仲景《金匮》组方,紫参一味凡两用:一见于《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篇中之泽漆汤;二见于《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篇之紫参汤。前方注为治咳之病,然焉知其非肺  相似文献   

10.
《金匮》全名为《金匮要略方论》,该书在杂病的治疗学中,具有经典的地位,是中医临床各科的纲领。通过对《金匮》的学习和研究有助于我们上溯《内经》、《难经》,旁通《伤寒论》,下涉诸家,有利于全面继承祖国医学理论,现根据个人学习《金匮》的体会,谈谈该书治法方面的特色。1“治未病”原则指导下的无病防病,有病防变的思维特色《金匮》提出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先安未病之脏及“适中经络,即医治之”的早期治疗方法。该思想源于《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篇》曰:“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受气于所生,…  相似文献   

11.
程文囿,字观泉,号杏轩,安徽歙县人。约生活于清·乾隆中至道光年间。撰有《医述》16卷及《程杏轩医案》。程氏临证,注重述理。其医案因证交待明晰,并有“证必求其本,治必折其衷”之特色。记述之详略,大致依据病情而定。《程杏轩医案》有“初集”、“续录”、“辑录”共三卷。全书不分门类,以内科杂病案居多,女科案次之,其余各科病证又次之。今将此书中之女科医案予以选录、评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疸”,或云恶病,或云热病,或云黄病。据《金匮·黄疸病脉证并治》篇所述症状观之,系指以发黄为主的一类疾病。黄疸作为病名始见于《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云:“目黄者曰黄疸”;又云:“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灵枢·论疾诊尺篇》云:“身痛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所以,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特征的病证。黄疸病名虽始见于《内经》,但论述不详。继《内经》之后,《金匮》一书专设《黄疸病脉证并治篇》详细论述了黄疸病的因机证治及预后,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为后世诊治黄疸病奠定了基础: 一、黄疸分类在《金匮》一书中,张仲景把黄疸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三种类型,并对三者的病因、病机、主症做了详尽的论述。原文云:“趺阳脉紧而数,  相似文献   

13.
跌阳脉,乃阳明胃脉。仲景立跌阳诊法,候脾胃盛衰,测病邪轻重,其特色,爰为后世宗本。《金匮·水气病脉证并治》篇6条云:“跌阳脉当伏,今反紧,本自有寒,寒瘕,腹中痛,医反下之,下之即胸满短气。”7条曰:“跌阳脉当伏,今反数,本自有热,消谷,小便数,今反不利,此欲作水。”对此两条“跌阳脉当伏”,五版《金  相似文献   

14.
一、简答题1.朱丹溪《金匮钩玄》的主要内容与书名涵义。2.朱丹溪门人戴思恭的生平与著作。二、论述题朱丹溪对郁证有哪些创见?一、简答题1.《金匮钩玄》全书三卷。卷一、卷二为杂证,近百余条,有论有方;卷三为妇科、儿科疾病。书末附有六篇专题论文,乃门人戴思恭所补。全书分证论治,所列各证,先述病因,病机,次言脉证、治则,后立方药。可谓理、法、方、药俱全,使人能见病知因,依法处方。书中体现了朱氏以养阴为主的学术思想和重视气血痰郁,善治杂证的治疗经验。戴氏则在此基础上更突出了“气化火,血易亏”的观点,从而继承和发挥了朱丹溪“气常有余,血常不足”之说。“金匮”,乃“藏书之器”;“钩玄”,即“探求精深的道理,钩玄提要”。丹溪此书,有论有方,简明精要,甚合钩玄之旨。故《四库全书提要》评云:“是书词旨简明,不愧钩玄之目”。古人以金匮命名者,亦要言妙道、宝而藏之之义。如《素问》有“金匮真言论”之篇;仲景有《金匮要略》之著。又《金匮钩玄》经明代医家薛立斋校订后,改名为《平治荟萃》。清代为避康熙帝“玄烨”名讳,称《金匮钩元》。《金匮钩玄》学习辅导题参考答案2.戴思恭,字原礼,号肃斋;元末明初浦江人;生活于公元1324-1405年。戴氏...  相似文献   

15.
<正> 《内经》《难经》虽然有关于“虚”“损”“劳”的记载,但尚未提出“虚劳”这一病名。汉代医家张仲景勤求古训,并结合临床实践,将“虚劳”作为具有特定涵义的病名作了专篇论述,为后世辨治虚劳病奠定了基础。自仲景以后,历代医家论虚劳者颇有其人,但后世所言之虚劳与《金匮》之虚劳并不完全相同。重温《金匮》虚劳病篇,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阴阳俱虚是虚劳病之主要病机从脉象看虚劳病的病机以脉象阐述病机是《金匮》的特点之一。仲景在虚劳病篇首先提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作为虚劳脉的总纲,实际上也点出了虚劳病的主要病机。这里脉大不是气盛,而是阴精亏虚不  相似文献   

16.
《金匮要略》对于虚劳病的辨证论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其《血痹虚劳病脉证病治第六》专篇讨论虚劳经文 16条 ,证状 37个 ,脉象 11种 ,立方 7首。笔者就《金匮》对虚劳病治疗的基本特点加以探讨。本篇所论虚劳各种见证 ,涉及脾肾虚损证侯的各占 5条。在治疗上偏重补益脾肾。如 13条小建中汤 ,14条黄芪建中汤 ,16条薯蓣丸和 15条肾气丸均为此而设。在补虚的同时 ,《金匮》又特别注重甘温扶阳 ,如全篇 7方中占 5首。其治虚宜温的观点承袭了《内经》“虚者补之” ,“劳者温之”的治虚原则 ,并取阳生则阴长之意。下面就有关甘温扶阳法在本篇…  相似文献   

17.
试从治气治血去水谈仲景治水气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亚丽 《四川中医》2000,18(5):10-11
“水气”最早见于《内经》,《金匮》将水气病列为专篇论述。水气病是水液代谢失常、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一类疾病。病位及于五脏六腑和气分、水分、血分。病机复杂,治疗总则为发汗、利尿、逐水。其具体治法繁多,除《金匮·水气病篇》十方十法外,还散见于痰饮咳嗽病、湿病、虚劳病、小便不利病、妇人妊娠病等篇中;《伤寒论》太阳病、少阴病等篇中也有论述。在这里试从水气病治气、治血、去水三方面,联系有关脏腑来探讨仲景对水气病的治法。1水病治气法 大气不转而病为水者,曰气分。《金匮·水气病篇》对气分证总的治则是“转大气”…  相似文献   

18.
张仲景为海内外医家公认的确立辨证论治基本原则的杰出医学家,他的著作充分反映了“思求经旨,发挥精义”的继承、创新精神。兹摭取《金匮要略》妇人病脉证并治三篇的粗浅体会,聊析其义。敬希同道指正。师古不泥标“带义”之新“带下”病名首见于《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经文正名妇女束带以下疾病,即称“带下”。在《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中,也能见到这样师承前贤的广义之迹。如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条中,赅言在下变证,谓之“此皆带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和《素问·痹论》原文对照,发现《金匮》之奔豚气病与《内经》之心痹病除致病因素有所不同外,其病证、病机几乎如出一辙,从而认为《金匮》之奔豚气病即《内经》之心痹病。  相似文献   

20.
湿是病因的一种 ,由湿邪导致人体发生的疾病 ,统称为“湿证”。《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对湿证的论治内容极为丰富 ,笔者不揣浅薄 ,就《金匮》有关湿证的辨治内容整理探讨如下。1 病因病机《金匮》中所及湿证的病因 ,可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是由外界而来 ,多因地面湿气上蒸或淋雨雾露而成 ;内湿多是由于素嗜茶酒 ,暴饮冷水 ,或过食肥甘厚味 ,饮甚暴食 ,日久损伤脾胃 ,脾运受阻 ,湿郁成热 ,或湿积生痰 ,聚痰为病。如《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十三条所述“湿伤于下 ,雾伤于上”及“饪之邪 ,从口而入者 ,宿食也”,即概括了湿证的主要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