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强 《北方药学》2014,(8):154-155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中矫正角膜散光的不同手术方法及术后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根据术前检查的角膜散光情况,分别采用以下三种手术方法:改变白内障手术切口的位置和大小;角膜缘松解切口;植入能矫正散光的Tofic复曲面人工晶体。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临床治疗24眼,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术后患者炎症反应轻,经过抗炎治疗在2周内基本控制。无角膜穿孔、切口裂开、浅前房甚至前房消失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主要问题是矫正不足。结论:角膜缘松解切口术、植入能矫正散光的Tofic复曲面人工晶体是最佳的手术方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手术方式,是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术后视力获得良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角膜地形图在白内障摘除手术切口选择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根据角膜地形图选择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切口位置的优越性,方法双眼白内障23例,每人一眼做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式切口,另一眼根据角膜地形图选择曲率较大的轴向作手术切口.由同一人手术,双眼分次手术,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对照组角膜散光度明显高于研究组。结论根据角膜地形图结果选择手术切口位置行白内障摘除术术后散光度减少,视力提高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方向巩膜隧道切口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影响情况。方法分析我院眼科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50例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方向巩膜隧道切口进行临床分组,治疗Ⅰ组25例和治疗Ⅱ组25例。结果两组白内障术后视力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Ⅱ组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明显优于治疗Ⅰ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巩膜反眉状隧道切口,根据术前散光轴位选择小切角可以降低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促进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4.
<正>如何经济而有效地矫正白内障术前散光已得到越来越多白内障手术医生的重视。本研究分析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过程中通过角膜地形图引导下[1]最大屈光轴向[2]上行不同深度的角膜缘松解矫正术前散光的病例,评价此联合手术中不同深度角膜缘松解切口对患者角膜散光的矫正效果,探索安全、经济实用的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 Acrysof Toric 人工晶体(Acrysof Toric intraocular lens,Toric IOL)在白内障患者中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及其旋转稳定性。方法收集术前存在规则角膜散光且散光≥1.5D 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5例(57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植入 Toric IOL。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 d、2周、3月、6月裸眼视力(UCVA)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角膜散光、术后残余散光、IOL 旋转度。结果术后6个月53只患眼 UCVA≥0.5,30只患眼 UCVA≥0.8,BCVA≥0.8者达50只眼。术前角膜散光平均为(2.87±1.06)D,术后1 d、2周、3月、6月残余散光分别为(0.76±0.40)、(0.75±0.38)、(0.77±0.39)、(0.79±0.40)D。与术后1 d 比较,术后2周、3月、6月 Toric IOL 在囊袋里旋转的度数分别为(0.84±0.73)°、(1.18±0.87)°、(1.46±0.95)°。结论Acrysof Toric 人工晶体可以使白内障患者获得良好的裸眼远视力,减少术后残余散光,并且具有良好的囊袋内旋转稳定性,预测性较强,用于矫正白内障术前角膜散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两种不同的手术切口,即改良式巩膜角膜隧道切口和透明角膜切口术后视力及散光度数的差异,以及在防盲治盲工作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择老年性白内障140例168眼,分别采用透明角膜切口(A组)和改良式巩膜角膜隧道切口(B组)行超声乳化并植入硬质人工晶体,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对术后视力、散光、切口愈合、角膜状态进行比较。结果:改良式巩膜角膜隧道切口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并发症及手术费用等均比透明角膜切口有明显优势。结论:改良式巩膜角膜隧道切口具有自闭性好、术后恢复快、角膜散光小及并发症少、手术费用低等优点,更适用于基层医院及防盲治盲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白内障手术AcrySof Toric散光型人工晶状体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及其在囊袋内的稳定性。方法对23例(32只眼)伴有角膜规则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植入AcrySof Toric折叠式散光型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前、术后角膜散光、裸眼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术后人工晶状体在囊袋内的旋转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提高。术前角膜散光(2.53±0.82)D、术后3个月残余散光(0.34±0.23)D,两者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31只眼旋转<50。结论在白内障手术中植入AcrySof Toric散光人工晶状体减少了患者的残余散光,并且该晶体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可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裸眼远视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切口下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患者角膜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共80例,共96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上方(12:00w位)最3.0mm巩膜隧道切口,对照组在上方(12:00w位)最3.0mm透明角膜切口,两组均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视力、散光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裸眼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分别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d、术后30d和术后90d散光度数分别与小于对照组同期散光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巩膜隧道切口下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时对角膜损伤程度低,散光更小,手术更安全,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陡轴向切口、平坦轴切口手术治疗对术前角膜散光≤0.5D的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水平、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120例(163只眼)角膜散光≤0.5D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组(60例,81只眼,作陡轴向切口)和B组(60例,82只眼,作平坦轴切口),比较两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度、角膜手术源性散光(SIA)大小及散光轴向分布。结果两组术后裸眼视力显著提高(P <0.05),但A组术后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较B提高更显著(P <0.05)。A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度均较B组小,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SIA均较B组小(P <0.05)。A组术后各时刻与术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B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陡轴向切口手术治疗改善术前角膜散光≤0.5D的白内障患者视力水平、角膜散光的效果优于平坦轴切口,更有助于稳定术后角膜散光轴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及角膜形态变化特点.方法 收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3例(77眼),实施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检查术前,术后3 d、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及行角膜地形图检查观察散光变化.结果 平均角膜散光度术后1个月较1周明显减少,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个月与1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即1个月时视力明显提高且趋于稳定.结论 角膜地形图可准确全面反映白内障术后角膜形态变化.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术后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等优点,是较理想的白内障手术切口方法.  相似文献   

11.
角膜散光是影响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1]。传统的大于10mm角膜缘白内障切口在术后较长时间内使患者角膜产生不可完全恢复的散光[2]。虽然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能使患者术后散光显著减少,视力得到迅速恢复,但是由于超声乳化仪设备昂贵,因而难以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因此在非超声条件下如何降低散光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缩短切口的长度,改变切口的形状等都是有效减低散光和提高视力的方法。我院在非超声乳化下进行改良的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平行散光轴的3.2mm切口是否可以减少角膜散光。方法收集老年性白内障313眼,术中在最大角膜屈光度子午线方向上做3.2mm切口(使切口与角膜散光轴平行),记录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术前不同的散光程度,按散光低中高,深入分组探讨。结果313眼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较术前平均减少了约0.0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7,P=0.003);但其中术前角膜散光较小的102眼(角膜散光〈0.5D)平均只减少了约0.01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5,P=-0.223)。结论3.2mm平行角膜散光轴切口能够减少角膜散光,但在术前角膜散光较小的情况下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角膜地形图引导的透明角膜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将119例(130只眼)白内障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循规性散光组,C组为逆规性散光组;A、B两组行上方透明角膜切口,C组行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比较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情况。结果A、B、C三组术后90d平均手术性角膜散光度分别为(0.64±0.65)D、(0.75±0.58)D和(0.69±0.55)D,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角膜散光度A组较术前增加0.07D,B、C两组较术前减少0.34、0.37D,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透明小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角膜散光度小,角膜地形图可准确反映角膜曲率变化,对指导术前角膜切口位置的选择及评价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3.2mm及6.0mm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同期植入人工晶体的手术结果进行观察和评价。方法:对74例(81只眼)老年性、并发性、外伤性白内障超声乳化除同期植入PMMA或折叠式人工晶体,对照白内障囊外球12mm切口的96只眼,在术后1周~3个月进行视力和角膜散光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超声乳化组后术1周~1个月的视力明显高于12mm切口组(P<0.05),术后1周~3个月时超声乳化组角膜散光明显低于囊外除组(P<0.01)。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球术具有早期恢复视力,术后散光轻微,屈光状态稳定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不同切口位置对术后裸眼视力和散光屈光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117眼)择期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老年(年龄>60岁)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组A术中在颞侧角膜缘后上方111点钟位置做反眉状切口,治疗组B术中在颞侧角膜缘后反眉状做切口,左眼21点钟位置做反眉状切口,治疗组B术中在颞侧角膜缘后反眉状做切口,左眼24点钟位置,右眼84点钟位置,右眼810点钟位置,观察不同切口位置对术后裸眼视力和散光屈光度的影响。结果疗组术后3d末裸眼视力达0.410点钟位置,观察不同切口位置对术后裸眼视力和散光屈光度的影响。结果疗组术后3d末裸眼视力达0.40.8率79.66%明显高于治疗组A55.17%,P<0.01;治疗组术后1个月末裸眼视力达0.40.8率79.66%明显高于治疗组A55.17%,P<0.01;治疗组术后1个月末裸眼视力达0.40.8率93.22%明显高于治疗组A81.03%,P<0.05;治疗组B术后7 d末平均散光屈光度(1.12±0.55)°低于治疗组A(1.39±0.55),P<0.01;治疗组B术后1个月末平均散光屈光度(0.76±0.49)°低于治疗组A(1.17±0.52),P<0.01。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选择颞侧角膜缘后反眉状做切口(左眼20.8率93.22%明显高于治疗组A81.03%,P<0.05;治疗组B术后7 d末平均散光屈光度(1.12±0.55)°低于治疗组A(1.39±0.55),P<0.01;治疗组B术后1个月末平均散光屈光度(0.76±0.49)°低于治疗组A(1.17±0.52),P<0.01。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选择颞侧角膜缘后反眉状做切口(左眼24点钟位置,右眼84点钟位置,右眼810点钟位置)优于在颞侧角膜缘后上方1110点钟位置)优于在颞侧角膜缘后上方111点钟位置做反眉状切口,裸眼视力恢复快,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越小,值得临床对切口位置和效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两种切口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61例,共计76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手术切口分为两组,38眼采用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切口为对照组,38眼采用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眼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裸眼视力和角膜散光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裸眼视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角膜散光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的临床疗效优于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切口,术后视力恢复更好且角膜散光更小.  相似文献   

17.
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不同切口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ECCE)不同切口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6年2月住院白内障患者94例97只眼,按手术切口方式分为3组,分析术后角膜散光度变化。结果反眉形巩膜隧道小切口对角膜散光影响最小。结论反眉形巩膜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不需特殊设备,手术方法易掌握,手术费用低,尤适基层医院采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合并中低度散光白内障患者应用角膜缘松解术或植入非球面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 Toric IOL)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方法 选择术前合并规则性角膜散光1.0~2.0D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8例(74眼),其中,32例(33眼)白内障术中行角膜缘松解术,36例(41)眼白内障术中植入AcrySof IQ Toric IOL,术后1、7、30、90 d评估术眼裸眼视力、残留散光度数、人工晶体轴位旋转等指标.结果 两手术组术后1、7、30、90 d U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角膜散光度数与术前相比均降低;但角膜缘松解术组术后30、90 d与术后1d相比,角膜散光度数部分回升.结论 AcrySof IQ Toric IOL植入对角膜散光矫正的有效性、稳定性及精确性均较好,是矫正合并规则性角膜散光白内障的有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有500万白内障患者中,每年有近40万人致盲。近年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因其切口小、组织损伤少、术后炎性反应轻、散光度数小、视力恢复快、术后手术性角膜散光小、并发症少及术后活动不受限等优点,受到眼科医师及患者的青睐。我科采用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白内障是眼科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其后果往往导致失明,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快,患患者数还将不断增加,因此成为眼科必须重视的疾病。角膜散光作为影响白内障术后视力的原因之一,因其发生率高,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许多术前即存在较大散光的白内障患者在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