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与传统扁桃体剥离术的疗效。方法:将64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扁桃体剥离术(传统手术组)和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等离子手术组)2组。传统手术组39例采用传统扁桃体剥离术治疗,等离子手术组25例采用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治疗。分析2组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术后出血发生概率上有无差异。结果:传统手术组与等离子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出血发生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较传统扁桃体剥离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和扁桃体切除术是最常见的外科手术之一 ,此类手术在英国绝大多数是为住院手术 ,相反 ,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则常在门诊进行。该文回顾性分析门诊扁桃体切除术后早期反应性出血、发热和呕吐的发生率 ,并讨论其对门诊手术的含义。总共52 1例患儿参与本研究 ,其中男 2 59例 ,女 2 6 2例。 392例接受扁桃体切除术 (2 4 2例伴腺样体切除术 ) ;12 9例仅接受腺样体切除术。年龄 13个月~ 16岁 (平均 7.3岁 )。手术均在全麻下以常规方法进行 ,术后观察体温、脉搏、呕吐、所用的止痛剂和出血情况。出血又分为轻微 (不需处理 )和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同期行鼻腔手术对扁桃体切除和腭咽成形术后出血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05年5月~2010年10月间,本院所有行扁桃体切除术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并联合行鼻腔手术的患者的出血率。分析同期行鼻腔手术是否改变了扁桃体切除术和腭咽成型术患者术后的岀血率。结果 本组病例共1012例,其中204例同期行鼻腔手术。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共56例,发生率为5.5%。单纯行扁桃体切除术或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悬雍垂腭咽成型术与同期行鼻腔手术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0%和3.9%;P=0.30)。结论 扁桃体切除术和悬雍垂腭咽成型术同期行鼻腔手术没有增加术后出血比率,可不必分期手术,患者仅需一次麻醉和一次术后恢复过程,而无增加术后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冷冻疗法或冷冻手术为近十余年来广泛应用干临床的一项新技术。在耳鼻咽喉科领域内,Cahan(1961)首先在狗身上进行扁桃体冷冻切除术并取得一定效果。继后,Smith(1963)与Work等(1964)将冷冻手术应用于鼻咽血管纤维瘤摘除术。Bluestone(1965)将冷冻治疗用于鼻出血。同年,Cutt进行动物迷路的冷冻实验,氏发现本法对前庭功能具有一定抑制作用。House(1966)用冷冻疗法治疗美尼尔氏病。Holden(1967)用以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Thomas(1976)采用改进后的冷冻方法在狗身上进行喉内手术。均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刀扁桃体切除术与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的优缺点、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和Pubmed等数据库中国内外关于超声刀扁桃体切除术与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的随机对照试验。运用RevMan 5.3软件对两种手术方式在术中、术后指标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共722例患者。超声刀扁桃体切除术与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相比,术后出血率明显降低[SMD=0.30,95%CI(0.15, 0.600.11, 0.79), P=0.010 007],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白膜开始脱落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等方面,超声刀组与等离子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超声刀扁桃体切除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原发或继发出血的概率,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低温等离子射频行扁桃体部分(囊内)切除术(Tonsillotomy, TT)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因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入院患者122例,年龄3~10岁,均以儿童OSA入院。分为扁桃体部分切除组(TT组72人)、扁桃体全切组(TE组50人),分别行扁桃体部分切除术和全切除术,同时均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扁桃体手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TT组和TE组比较内容包括: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指数;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总住院时间;伪膜脱落时间;术后原发性和继发性出血时间;并对扁桃体部分切除患儿术后7天、14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进行随访,有无扁桃体残体再感染及复发。结果两组患儿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指数、住院时间、术后恢复进食时间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儿的手术时间明显减少,患儿的疼痛指数降低,随访无再感染及复发。在术中术后出血、伪膜脱落时间、扁桃体残体或咽部再感染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经低温等离子射频行扁桃体部分(囊内)切除术治疗儿童OSA不仅患儿术后鼻塞、打鼾症状明显改善,而且对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作为针对因扁桃体肥大造成OSA患儿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采用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再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术后出血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9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收治的579例扁桃体周围脓肿行全麻下扁桃体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分为脓肿期手术(观察组)297例和常规择期手术(对照组)282例,比较两组患者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发生率及术后出血量情况。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有助于减少扁桃体切除术后原发性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9,P <0.05),继发性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P >0.05)。结论 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在脓肿期行扁桃体切除术可以有效减少扁桃体切除术后原发性出血概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低温等离子手术或者传统手术方式行儿童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在术后出血方面存在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1597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儿童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的患者资料,行等离子射频辅助的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者793例(等离子组),行传统扁桃体切除和(或)腺样体者804例(传统组)。比较两组原发性及继发性出血的发生率、出血程度和出血部位的差异。结果 等离子组发生术后出血25例(3.2%),传统组出血19例(2.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4,P>0.05);其中等离子组原发性出血9例(1.1%),继发性出血16例(2.0%);传统组原发性出血11例(1.4%),继发性出血8例(1.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5,P<0.01)。两组术后的出血部位经卡方检验,出血程度经Wilcoxon秩和检验,P值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温等离子辅助行儿童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在术后出血的发生率、程度、部位三个方面相对于传统的手术方法治疗,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手术结束前升高血压检查扁桃体术腔与常规检查扁桃体术腔两种方法对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2016年1月行全麻下低温 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1069例,采用回顾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为手术结束前升高血压检查扁桃体术腔组546例(治疗组)与常规检查扁桃体术腔组523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出血量等。结果 治疗组原发性出血6例,发生率1.10%,继发性出血9例,发生率1.65%。对照组原发性出血17例,发生率3.25%,继发性出血5例,发生率0.96%。扁桃体切除后手术结束前升高血压检查扁桃体术腔,可减低术后原发性出血概率,而与术后继发性出血无明显相关。结论 手术结束前升高血压检查扁桃体术腔能有效减少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原发性出血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手术结束前应用70°鼻内镜检查扁桃体术腔与常规检查扁桃体术腔两种方法对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我院2008年1月~2018年1月行全麻下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1249例,采用回顾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为手术结束前应用70°鼻内镜检查扁桃体术腔组635例(治疗组)与常规检查扁桃体术腔组614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后出血发生率和术后出血量等。结果 手术结束前应用70°鼻内镜检查扁桃体术腔,可减少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原发性出血概率,而与术后继发性出血无明显相关。结论 手术结束前应用70°鼻内镜检查扁桃体术腔能有效减少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原发性出血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分析成年人3种扁桃体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将90例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分为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组(等离子组)、电刀扁桃体切除术组(电刀组)、常规扁桃体剥离术组(剥离组),各30例,记录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后咽痛程度、住院医疗费用等。 结果 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4 d咽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等离子组和电刀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VAS评分明显少于剥离组(P<0.001),而等离子组与电刀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剥离组术后见原发性出血1例,等离子组及电刀组未见术后出血发生。3组护理及检疗费、术后用药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刀组及剥离组住院总费用明显低于等离子组(P<0.001),而电刀组与剥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成年人扁桃体切除术各有优势及不足,临床应根据疾病特点、患者意愿和经济能力、手术者技术水平以及医疗器械等因素选择最恰当的,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与单极电凝扁桃体切除术的比较,探讨低温等离子技术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及优点。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科住院行扁桃体切除术74例患者分成低温等离子切除术A组、电刀单极电凝术B组,记录扁桃体切除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中经过顺利,术中无腺体残留,低温等离子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较轻,与电刀单极电凝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与电刀相比,低温等离子辅助下扁桃体切除术具有术中操作方便、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微创安全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扁桃体手术方法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扁桃体切除术 (tonsillectomy,TE)是耳鼻咽喉科最古老而又最常见的手术之一 ,虽然手术技巧和难度并不高 ,但术后大出血等并发症屡有发生 ,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因此 ,如何控制术中出血和避免术后出血成为扁桃体手术成功的关键。另外 ,如何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也是临床上十分关注的问题〔2〕。近年来 ,随着各种新型医疗器械的问世 ,不少新技术新方法用于临床实践 ,提高了疾病外科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对扁桃体手术方法的新进展作一介绍。1 超声波扁桃体切除术超声波刀 (ultrasonicallyactiv…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分析单极电刀扁桃体切除术与传统扁桃体剥离术的疗效,区别优缺点。方法 由于扁桃体肥大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或慢性扁桃体炎而需要切除双侧扁桃体的患儿80例,实施双侧扁桃体切除治疗。其中行单极电刀扁桃体切除术40例(A组),行传统扁桃体切除术40例(B组)。分析两个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术后均未发生出血。结论 单极电刀切除儿童扁桃体安全,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扁桃体部分切除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7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OSA患儿病历资料,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86)和观察组(n=86),对照组患儿使用扁桃体全部切除术,观察组患儿使用扁桃体部分切除术,对比治疗的效果.结果 两组的术后原发性出血比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相似文献   

16.
扁桃体切除术虽是常行的手术,甚少发生严重合并症;但对于血容量很少的小儿来说,术后出血仍然是个严重问题。为了避免过早地施行扁桃体切除术,并寻求更为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作者进行了以下研究。选择20例4岁以下每年发作扁桃体炎6次以上、具有一年以上病史、需要做扁桃体切除的患儿,而无急性炎症和近期感染者。扁桃体切除术前用棉拭子从双侧扁桃体取细菌接种于Stuart培养基中,术后将标本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实验室,在Wilkins-Chalgren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和传统手术行儿童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在术后出血方面存在的差异特点,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 选取2014年于我科行扁桃体腺样体射频消融术999例为等离子组,2010年于我科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1275例为传统组。比较两组总出血率、原发性及继发性出血的发生率、出血部位、出血程度和治疗方法的差异。结果 等离子组术后总出血率、出血部位分布、出血程度和治疗方法分布上与传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离子组术后原发性出血少于传统组,而继发性出血多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等离子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并不增加术后出血几率,在出血部位分布、治疗方法分布上亦无明显差别;但术后原发性出血减少,而继发性出血升高,分析等离子手术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并针对性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患者术后出血临床特征,探讨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治的574例行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患者术后出血临床特点及可能危险因素,探讨不同出血部位与出血程度的关系,分析不同年龄组术后出血特征区别。结果术后总出血率为5.40%(31/574),以继发性出血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4岁组和≤14岁组患者术后出血率分别为8.30%(22/265)和2.91%(9/309),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扁桃体切除术+UPPP患者术后出血率为10.77%(7/65),比单纯扁桃体切除术患者(6.45%,16/248)及扁桃体切除术+腺样体切除术患者(3.07%,8/261)明显增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术后出血呈显著相关(r=1.522,P<0.01);7例扁桃体下极出血中严重出血4例,明显高于扁桃体中段出血(0例)和扁桃体上极出血(1例),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在出血类型、出血程度及出血部位方面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年龄是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扁桃体下极出血与术后严重出血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扁桃体周围脓肿(PTA)是急性扁桃体炎最常见又需手术治疗的并发症,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深部感染。近年认为较好而经济有效的抽吸或切开引流法,远期PTA复发率为22%,且49%的病人继续有症状。作者报道一组手术病例,并分析评价了脓肿期扁桃体切除术和脓肿痊愈后扁桃体切除术疗效。接受扁桃体切除术的PTA患者45例,脓肿期手术23例,脓肿愈合手术22例。两组年龄、性别、脓肿侧别、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两组在全麻下手术者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但后组全麻下手术时间较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3%电解质液对等离子刀切除扁桃体手术的患者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14年5月~2015年4月940例行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0例,对照组术中采用生理盐水为电解液行扁桃体切除术,治疗组采用3%高渗盐水为电解质溶液行扁桃体切除术。结果对照组470例,术后出血11例,出血发生率为2.34%。治疗组470例,术后出血4例,出血发生率为0.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