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 199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试行 )》有关临床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 :以 5 1例死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理诊断为基础 ,对临床诊断各项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临终前各项生化指标中以凝血酶原活动度诊断价值较大 ,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其次 ,白蛋白、白球蛋白比例、γ 球蛋白鉴别诊断价值不大。以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 40 %作为诊断重型肝炎的必备条件 ,对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有较好的符合率 ,对慢性重型肝炎有2 5 % (5 / 2 0 )的漏诊率 ,并使 3 3 .3 % (7/ 2 1)非重型肝炎诊断为慢性重型肝炎。结论 :应对病毒性肝炎重型化指标作进一步的研究调整。  相似文献   

2.
恩替卡韦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春波 《海南医学》2008,19(3):66-66,54
慢性重型肝炎是指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由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肝细胞损害并导致肝功能衰竭。基本特征是肝炎症状严重、黄疸急剧加深或达重度、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40%。慢性重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严重临床类型,常伴有血液生化及代谢紊乱,可出现多器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肝炎患者临终前临床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199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有关临床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以51例死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理诊断为基础,对临床诊断各项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临终前各项生化指标中以凝血酶原活动度诊断价值较大,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其次,白蛋白、白球蛋白比例、γ-球蛋白鉴别诊断价值不大。以凝血酶原活动底低于40%作为诊断重型肝炎的必备条件,对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有较好的符合率,对慢性重型肝炎有25%(5/20)的漏诊率,并使33.3%(7/21)非重型肝炎诊断为慢性重型肝炎。结论:尖对病毒性肝炎重型化指标作进一步的研究调整。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浆氨基酸测定值在重型肝炎中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设立40例非重型肝炎患为对照组,与43例重型肝炎患在入院时及入院1周后检测空腹血浆氨基酸、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血清胆固醇指标各1次。结果:血浆氨基酸值中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值下降、蛋氨酸值升高,在重型肝炎组特别明显(P<0.01);重型肝炎组中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及蛋氨酸与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血清胆固醇有密切比例关系,且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红素等指标未达到重型肝炎诊断标准时,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值已明显异常。上述结果在对照组不明显。结论:在重型肝炎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中血浆氨基酸比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检测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人工肝支持系统选择血浆置换 ,对 78例重型肝炎进行 382例次治疗 ,平均 3~ 4次。每次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血清电解质、胆固醇、胆碱脂酶、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氨等生化指标 ,并观察临床症状。结果 :每次治疗后患者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等生化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 (P<0 .0 1) ,总有效率 85 .2 9%。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可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 ,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34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作为治疗组,同期35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内科综合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其肝功能、PTA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2.4%,疗效优于对照组28.6%(P<0.01),且治疗组肝功能、PTA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不良反应轻.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行血浆置换治疗,比较置换前后临床症状、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的变化和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血浆置换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早、中期生存率明显改善,肝功能、血氨、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浆置换可以作为临床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有效措施之一,对早中期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血浆置换 (PE)术治疗慢性重型病毒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 32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用PE治疗 4 2例次 ,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指标判断临床疗效、观察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判断其安全性和可行性。结果 血浆置换术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总有效率 75 % ,显效率 5 0 % ,血清胆红素明显降低、白蛋白浓度升高、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胆固醇增加 ,在早中期治疗后存活率可达 10 0 %和 6 0 % ,晚期只有 33 3% ,另在 4 6例次PE治疗中只有 6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PE可显著改善肝功能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 ,提高存活率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117例疗效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17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人工肝支持系统选用用血浆置换,对117例重型肝炎进行456例次治疗,平均3~4次。每次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血清电解质、胆固醇、胆碱脂酶、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氨等生化指标,并观察临床症状。结果:每次治疗后患者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等生化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P<0.01),总有效率84·76%。结论:血浆置换治疗可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定乙肝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探讨纤维蛋白原对各型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全自动血凝仪以Clauss法分别测定50例急性肝炎,48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1例重型肝炎,18例肝硬化及66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并比较各型乙型肝炎与正常对照的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差异。结果急性肝炎组与对照组间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及重型肝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能反映乙肝患者肝功能受损的凝血变化,对预后的判断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 我院1990/2002年12 a间共收治重型病毒性肝炎78(男68,女10)例,其中并发自发性腹膜炎(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2例,占同期重型肝炎的41.03%. 78例中,年龄12~71岁,临床诊断和分型参照2000 年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其中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8例,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15例,慢性重型病毒肝炎55例. 各型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SBP的发生率见表1. SBP在急性、亚急性和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中,以慢性重型肝炎发生率最高,急性重型肝炎次之,亚急性重型肝炎发生率最低,但三者间两两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将65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似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31例病人在此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共98例次.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74.19%.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肯定,掌握治疗时机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477例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目的 通过 4 77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总结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 4 77例重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 ,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及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病死率分别为87.5% ,78.7%和 72 .5% ,三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与性别无关 (P >0 .0 5) ;年龄大于 50岁者病死率为 85.1 % ,预后差 ,但病死组病人血清胆红素 [( 4 0 8.5± 1 0 4 .1 ) μmol/L]、肝性脑病 ( 6 7.1 % )、消化道出血 ( 2 8.0 % )、肝肾综合征 ( 31 .1 % )及严重感染 ( 38.6 % )发生率明显高于好转或治愈组 [( 36 7.4± 1 1 2 .5) μmol/L ,1 8.1 % ,1 3.5% ,0 ,2 1 .3% ,P <0 .0 1 ];凝血酶原活动度 ( 2 5.7%± 7.1 % )明显低于好转或治疗愈组 [( 34 .4± 5.4 ) % ,P <0 .0 1 ]。结论 高龄 ,高胆红素 ,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并发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及严重感染是重型肝炎预后不良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行血浆置换治疗,比较置换前后临床症状、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的变化和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血浆置换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早、中期生存率明显改善,肝功能、血氨、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浆置换可以作为临床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有效措施之一,对早中期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合并原发性腹膜炎的疗效。方法:将45例慢性重型肝炎合并原发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与对照组(20例),两组内科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血浆置换疗法。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腹水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并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60.0%,对照组2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浆置换疗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合并原发性腹膜炎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凝血酶原时间在慢性重型肝炎中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Qiuck氏法检测 85例慢性重型肝炎的凝血酶原时间 ,其结果是≤ 2 0秒者 ,病死率为 9.1%(1/ 11) ;2 1~ 30秒者为 5 9.1% (2 6 / 44 ) ;≥ 31秒者为 10 0 % (30 / 30 )。充分说明凝血酶原时间是判定肝脏受损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志。可作为重型肝炎早期诊断及预后的估计。  相似文献   

17.
邹邑  邹淑碧 《重庆医学》1995,24(5):260-261
本文对165例肝活检证实的慢性肝炎进行临床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临床诊断慢性活动性肝炎76例,病理诊为慢性活动性肝炎62例,其余14例为慢性迁延性肝炎,符合率81.6%。临床诊断为慢性迁延性肝炎69例、病理诊断慢性迁延性肝炎41例,其余28例为慢性活动性肝炎,符合率59.4%。慢性活动性肝炎组ALT、AST、球蛋白显著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组(P〈0.01)。慢性活动性肝炎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  相似文献   

18.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41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疗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 4 1例 ,配合内科综合治疗 ,观察病情及相关血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血胆红素显著降低 (P<0 .0 1 ) ,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改善 (P<0 .0 1 ) ,血内毒素降低 (P<0 .0 5) ,好转出院 3 0例 (73 .2 % ) ,疗效较显著。结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有较好疗效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李拥军 《医学争鸣》2003,24(17):1607-1607
1 临床资料 本院 1996 0 5 / 2 0 0 2 0 6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死亡 5 0 (男 39,女 11)例 ,年龄 19~ 6 4岁 .诊断均符合 1990年 5月上海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其中急性重型 6例 ,亚急性重型 15例 ,慢性重型 2 9例 .均合并各类并发症 ,其中并发肝肾综合征 12例 ,占 2 4 % ;消化道出血 16例 ,占 32 % ;水电解质紊乱 2 3例 ,占 4 6 % ;肝昏迷 2 7例 ,占 5 4 % ;感染 4 4例 ,占88% .2 讨论 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是多样而复杂的 ,危险因素有 :肝性脑病及其程度、消化道出血、合并感染、肝肾综合征、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胆红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种胎儿球蛋白(AFP)的分布、与肝损害的关系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测定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AFP。结果96例患者,79.78%慢性重型肝炎血清AFP水平升高(>400ng/ml),主要分布在血清胆红素<320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35%者中。随着AFP含量的升高,重型肝炎的生存率逐渐增高,病死率逐渐降低。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升高反映了肝细胞再生旺盛,提示AFP含量增高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