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假阳性的影响因素,以降低假阳性的检出率。方法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对3876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对未通过的213例患儿再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和耳科学检查;并随访1年以上,按假阳性新生儿占所有参加筛查新生儿的比例,或按假阳性新生儿占未通过听力筛查新生儿的比例,分别求得相应的假阳性率。结果初筛3876例,通过3663例,通过率94.5%;复筛213例,通过195例;复筛18例仍未通过,其中确诊听力损失12例。在3876例新生儿中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0.31%。本组筛查假阳性率为5.19%。结论随着听力筛查的广泛开展,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虽然听力筛查中假阳性率很低,但其绝对数量仍该重视,并以合理的处置减少其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蒋黎艳  雷朝霞  娄志武  忻容 《吉林医学》2013,34(16):3111-311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在新生儿听力复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出生3~5 d的新生儿6 585例使用TEOAE进行初筛,未通过者在生后42天使用TEOAE加AABR进行复筛,TEOAE或AABR未通过者均接受ABR检查。结果:TEOAE初筛有526例(7.99%)未通过,未通过者进行复筛,其中46例(8.75%)未通过,最终通过ABR确诊听力异常的10例,听力障碍发病率为0.15%;初筛假阳性率7.85%,联合复筛假阳性率6.98%,初筛假阴性率0.76%,联合复筛假阴性率0.38%。结论:TEOAE加AABR联合复筛有效地降低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同时可对听力障碍的患儿早发现、早干预,有利于提高新生儿语言和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耳声发射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运用瞬态耳声发射(TEOAE)对出生24~120 h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初筛者1~2个月复筛,复筛未通过者在3~6个月内用脑干诱发电位(ABR)和声阻抗进行诊断,作出听力损失的结论。结果:1 256例新生儿中有1 049例通过初次筛查,通过率为83.52%,202例通过复筛,两步筛查法的总通过率为99.5%,5例接受ABR和声阻抗检查,有2例诊断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由本组资料显示新生儿听力损失在筛查中的发病率为1.59‰,TEOAE两步筛查的假阳性率为0.20%。结论:耳声发射是适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一种快速、无创、简便的方法,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失,早期干预,有利于婴幼儿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4.
10501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   总被引:60,自引:2,他引:58  
Nie WY  Gong LX  Liu YJ  Xiang LL  Lin Q  Qi YS  Nie YJ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4):274-277
目的 探索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策略。了解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状况,以便早期干预。方法 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技术(简称TEOAE)进行听力普遍筛查,对复筛未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左右采用听性脑干反应9ABR)和40Hz听性相关电位(40Hz-AERP)技术诊断。结果 自2000年5月至2002年5月。可供听力筛查的新生儿数为11198例,实际筛查10501例(总体新生儿初筛率为93.8%);初筛通过8882例(84.6%)。需门诊复筛的共1619例。实际复筛人数1476例。通过1387例。门诊复筛率为91.17%。复筛通过率为93.97%。确诊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61例(90只耳),另加1例假阴性病例。由本组资料显示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在筛查儿中的发病率为5.90%(单耳和双耳),双耳听力损失在筛查儿中的发病率为2.86‰。初筛的假阳性率为14.91%。两步筛查后的假阳性率为0.26%。结论 通过筛查,新生儿听力损失可及早发现,并进行及早干预,有效的促进婴幼儿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筛查情况进行分析,以便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失,从而进行早期预防宣传及早期诊断和干预. 方法 应用瞬态耳声发射技术(TEOAE)对在平谷区妇幼保健院2004年11月以来出生的3696例新生儿进行听力普遍性筛查,对未通过复筛的新生儿于生后3月龄时转北京市儿童听力筛查中心进行诊断性检查.结果 3768例住院分娩的新生儿中有3696例(筛查率98.09%)接受了听力筛查,初筛通过3397例(通过率91.91%).299例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中有290例接受42天门诊最终复筛,最终复筛率96.99%,通过262例(复筛通过率90.34%),未通过最终复筛的28例新生儿全部进入诊断评估程序,确诊听力损失13例,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为3.52‰,初筛假阳性率为7.11%,全部筛查程序的假阳性率为0.41%.假阴性率为0.00%. 结论 平谷区局部地区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高于国内外标准.通过筛查可使新生儿听力损失做到早期宣传预防、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更为有效地促进婴幼儿正常的语言发育,同时提高筛查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听力筛查假阳性的发生率和原因,以降低假阳性发生率。方法:2003年3月至2004年6月,用ERO-SCAN耳声发射仪(德国MAICO公司),采用快速自动筛查方法为50 271例新生儿行听力筛查,对听力筛查未通过者行ABR和耳科学检查,明确有无听力障碍及其程度。随访1年以上,分析135例未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的听力学资料,按照假阳性新生儿占同期参加听力筛查的全部新生儿的比例,或按照假阳性新生儿占未通过听力筛查者的比例,分别计算听力筛查未通过患儿的假阳性率。结果:听力筛查50271例中,135例异常,ABR检查确诊31例有听力障碍,104例排除了听力障碍确定为假阳性。按照假阳性新生儿占同期参加听力筛查的全部新生儿的比例,听力筛查假阳性率为0.2%(104/50271);而按照假阳性新生儿占未通过听力筛查者的比例,听力筛查假阳性率为77.1%(104/135)。结论:随着听力筛查的广泛开展,听力筛查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虽然听力筛查中假阳性率很低,但其绝对数量不可忽视,特别是假阳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患儿家属的担心和害怕、增加患者的就诊次数和花费等,因此,应重视假阳性出现的原因,以合理的解释、处理和减少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影响听力筛查的因素,以便采取正确措施,提高筛查准确率.方法 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对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本院产科出生的3025例活产新生儿进行普遍听力筛查(UNHS).初筛时间为出生后8~72 h,用TEOAE进行;复筛应用DPOAE和ABR于出生后42 d进行.复筛未通过者于3个月龄时,做诊断性检查评估听力水平,并跟踪随访1年以上.结果 初筛3025例,通过2850例,通过率为94.21%;复筛175例,通过152例;复筛仍未通过23例,其中确诊听力损失为12例.在3025例新生儿中,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0.39%,符合全国新生儿听力筛查率的正常值.结论 正确处理听力筛查的每个步骤可提高筛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TEOAE)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utomatic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对本院产科出生及新生儿科收治的986例活产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时间为出生后2—5d,用TEOAE进行;复筛应用TEOAE和从BR于出生后42d进行。复筛”未通过”者于3个月龄时做诊断性检查评估听力水平,并跟踪随访6个月。结果筛查新生儿986例,初筛、复筛通过953例,通过率为96.65%。33例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进行了第3阶段筛查,通过30例,通过率为90.91%。3例未通过TEOAE和AABR筛查的新生儿在6个月龄时进行AABR测试及其他耳科学检查,最后确诊听力损失为2例,均为单侧耳聋,占所有筛查新生儿人数的2.03‰。其中中度耳聋1例,中重度耳聋1例。正常儿三组不同初筛时间通过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4—6d初筛通过率明显高于生后24h-3d和生后7—10d的初筛通过率(P〈0.05),生后24h~3d和生后7—10d的初筛通过率比较元统计学意义。TEOAE筛查986例,假阳性30例,假阳性率为3.04%;第3阶段筛查33例,3例进入诊断程序,其中1例正常,复筛的假阳性率为3.03%。整个TEOAE筛查程序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6.65%,假阳性率为3.14%。结论对新生儿应进行早期听力筛查,TEOAE、AABR测试有利于新生儿先天性耳聋的及时发现和早期干预,提高聋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耳声发射和听性脑干反应在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临床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7月在本院出生,并诊断为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并接受新生儿听力初筛和复筛的新生儿48例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产科分娩的足月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听力筛查分为出生后(2~3)天为初筛,出生后42天为复筛,两阶段筛查初筛采用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复筛采用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听性脑干反应(ABR)共同筛查,复筛未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再次来院进行筛查。结果:观察组48例(96耳),初筛通过82耳(通过率85.4%);对照组50例(100耳),初筛通过95耳(通过率9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8,P〈0.05)。复筛时观察组48例(96耳),复筛TEOAE通过85耳(通过率88.5%);复筛DPOAE通过83耳(通过率86.5%);复筛ABR通过82耳(通过率85.4%);对照组49例,其中1例未来复筛(98耳),复筛TEOAE通过96耳(通过率98.0%);复筛DPOAE通过98耳(通过率100%);复筛ABR通过98耳(通过率100%);两组差异在TEOAE、DPOAE、ABR均有统计学意义(依次χ2=6.879,P〈0.01;2=14.223,P〈0.01;χ2=15.403,P〈0.01)。结论: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此类患儿进行听力两阶段筛查非常重要,临床上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684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了解本组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情况。方法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对在本院出生的1684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于出生后2~5天完成,初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0~42天复筛,复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个月进行TEOAE第二次复筛外,并转至贵州省人民医院听力中心进行AABR检查,我科跟踪随访。结果 1684例新生儿中,初筛通过1389例,初筛通过率82.48%(1389/1684);42天复筛未通过112例,3月复筛未通过12例,转诊12例;最终2例确诊为先天性听力损失(1.19‰,2/1684),其中1例为左侧外耳道发育畸形。结论 DPOAE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简单、方便、有效,但对高危新生儿应进行重点筛查。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中应加强质量控制,严格执行筛查程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普通产房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研究胎龄与初筛通过率的相关性。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1年11月共2 399例新生儿(普通产房新生儿945例,NICU病房新生儿1454例)做听力筛查,初筛为出生后1~5 d行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OAE)检查,初筛未通过者出生后42 d内接受第2次OAE复筛。复筛未过者在3个月内行诊断性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查。结果:我院新生儿筛查率98.7%;初筛通过率82.33%,其中普通产房初筛通过率91.53%,NICU初筛通过率76.36%;初筛未通过者中复筛率86.08%,失访率13.92%;复筛通过率90.14%,其中普通产房复筛通过率89.70%,NICU新生儿复筛通过率90.02%,ABR确诊听力障碍者8例,听力障碍发生率3.3‰。初筛假阳性率17.3%,复筛假阳性率7.84%。NICU新生儿初筛通过率明显低于普通产房新生儿初筛通过率(P<0.05),普通产房和NICU复筛通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筛通过率随着胎龄的减少而降低(r=1)。结论:提高对NICU患儿听力复筛的重视,加强孕产期的处理足月生产,对早产儿纠正胎龄后筛查以提高筛查通过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基本特点,了解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妇产科分娩的8332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出生42d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生后3个月左右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并比较不同性别、耳别、分娩方式新生儿的TEOAE筛查通过率。结果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人数7410例,初筛率88.9%;初筛未通过352例(4.8%);应复筛人数352例,实际复筛人数97例,复筛率27.6%;复筛未通过28例(28.9%);确诊听力障碍人数10例,其中双耳聋者5例,单耳聋者5例,中度以上聋者2例。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率为0.13%(10/7410)。不同性别、耳别、分娩方式新生儿的TEOAE筛查通过率有差异:女婴高于男婴(P〈0.05),右耳高于左耳(P〈0.05),剖宫产高于平产(P〈0.05)。结论对所有新生儿均应常规进行听力筛查,加强宣教,增加复筛率,早期发现、早期进行干预治疗,使听力障碍儿童的言语发育和认知发育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2196例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为真正做到新生儿听力障碍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如何进一步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质量。方法:采用丹麦Madsen电子公司出品的手持式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进行筛查,通过初筛、复筛对新生儿听力障碍进行早发现、早诊断。结果:初筛率84.8%,初筛未通过率5.1%,复筛率63.7%,复筛未通过率25.0%,最终确诊率0.9‰,假阳性率88.9%。结论:提高早期听力筛查工作质量,是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技术,对10 343例新生儿进行听力普遍筛查,未通过者在出42天用同样技术进行复查,对复筛未通过者转上级医院并跟踪随访。结果:2010年及2011年两年可供听力筛查的新生儿数为14 088例,实际筛查10 343例,总体新生儿初筛率为73.41%,初筛通过率91.80%,复筛通过率73.19%。高危儿620例,未通过47.90%,确诊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伤4例。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十分必要,耳声发射技术是一种快速可行的新生儿听力初筛方法,新生儿听损伤可通过筛查及早发现,有利于婴幼儿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15.
谢联花 《海南医学》2012,23(15):112-113
目的 探讨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法,并对其听力筛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和快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ABR)听力筛查仪对河源市妇幼保健院6092例2~42d婴幼儿的听力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42 d~3个月复筛,仍未通过者转诊到上级医院进行听力诊断.结果 6092例第一阶段TEOAE初筛通过5554例(91%),未通过538例(9%),需复筛538例,接受复筛297例(55%),复筛通过290例(98%),未通过7例(2%).第二阶段对2644例42 d大婴幼儿进行AABR初筛通过2522例(95%),未通过122例(5%),需复筛122例,接受复筛122例(100%),复筛通过108例(89%),未通过14例(11%).随访转诊14例,确诊10例为双耳听力均损失,4例为单耳损失.结论 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及脑干诱发电位联合应用对婴幼儿进行听力筛查很有必要,AABR能降低TEOAE筛查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发生率,可早期发现有听力损失的婴幼儿,是防治婴幼儿聋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新生儿出生3~4d及出生42d分别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仪(DPOAE)进行普遍听力初筛、复筛,复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2~3个月再次进行复筛,二次复筛未通过者作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确诊.结果 1973例新生儿中有1772例通过,通过率为89.8%;201例未通过的新生儿中有179名接受了二次复筛(22人未回院复筛)通过165例,通过率92.1%.对二次复筛均未通过的14名新生儿进行ABR检查,确诊有2例为听力障碍.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十分必要;DPOAE筛查对新生儿听力是一种快速、有效、简便的好方法,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听力筛查369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静红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7):52-52,56
目的通过筛查情况进行分析,以便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失,从而进行早期预防宣传及早期诊断和干预。方法应用瞬态耳声发射技术(TEOAE)对在平谷区妇幼保健院2004年11月以来出生的3696例新生儿进行听力普遍性筛查,对未通过复筛的新生儿于生后5月龄时转北京市儿童听力筛查中心进行诊断性检查。结果3768例住院分娩的新生儿中有3696例(筛查率98.09%)接受了听力筛查,初筛通过3397例(通过率91.91%)。299例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中有290例接受42天门诊最终复筛,最终复筛率96.99%,通过262例(复筛通过率90.54%),未通过最终复筛的28例新生儿全部进入诊断评估程序,确诊听力损失15例,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为5.52‰,初筛假阳性率为7.11%,全部筛查程序的假阳性率为O.41%。假阴性率为0.00%。结论平谷区局部地区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高于国内外标准。通过筛查可使新生儿听力损失做到早期宣传预防、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更为有效地促进婴幼儿正常的语言发育,同时提高筛查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6):18-21
目的分析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技术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检查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自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高危新生儿312例(624耳),于出生后3~20 d行听力障碍初筛,其中采取TEOAE技术检查法筛查出双耳均通过者159例(318耳)设为通过组,均未通过者153例(306耳)设为未通过组。于出生后42 d、90 d行第1次复筛、第2次复筛,比较TEOAE技术检查法、AABR检查法分别与联合法检测的通过率,比较三种筛查法在通过组与未通过组初筛、复筛中的通过率。结果 TEOAE技术检查法初筛、第1次复筛的通过率分别为50.96%、88.14%,均明显高于联合法的43.43%、83.17%(P0.05)。AABR检查法初筛、第2次复筛的通过率分别为77.72%、94.87%,均明显高于联合法的43.43%、88.30%(P0.05)。通过组初筛、第1次复筛、第2次复筛采取联合筛查法检测的通过率分别为85.22%、88.05%、94.97%,均明显高于未通过组的0、78.10%、81.37%(P0.05)。结论 TEOAE技术联合AABR检查能够对单一筛查法进行有效补充,有助于降低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假阳性率及漏诊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危新生儿听力异常发生率并分析导致听力异常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和听性脑干反应对229例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结果229例行TEOAE测试,未通过者95例,行ABR检查,结果异常者75例,其中,TEOAE测试通过而ABR结果异常者11例,TEOAE未通过而ABR结果正常者5例.结论229例高危儿经ABR测试听力异常者75例(32.75%),TEOAE测试异常者95例(41.48%).对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时,应同时采用TEOAE和ABR进行检测,并加强对致听力障碍因素的评估.  相似文献   

20.
黄桂芳 《当代医学》2011,17(13):90-91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法。方法收集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34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为出生后3~7d的新生儿。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的3400名新生儿中,初筛通过3039例,初筛通过率89.4%(3039/3400),其中361例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于42d在门诊进行复筛,复筛通过率90.1%(325/361)。未通过最终复筛的36例新生儿全部进行双耳的ABR测试,确诊听力损失13例,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为4.3%(13/3039)。结论通过对新生儿听力的筛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尽早发现听力损伤患儿,从而积极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有效减少听力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