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证实喉癌的发生发展与抗癌基因P_(53)有关,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技术对25例喉癌标本进行了P(53)基因表达蛋白定量测定,结果显示,25例喉癌中有17例荧光染色阳性,即喉癌中P(53)蛋白过度表达为68.0%(17/25),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显著(P<0.01),吝期喉癌P(53)蛋白表达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这说明P(53)基因异常导致表达蛋白的堆积是喉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喉癌中P53蛋白过度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鼻咽喉》1995,2(1):53-55
  相似文献   

3.
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95例喉癌、10例声带息肉和6例喉正常声带组织的p53表达,结果显示,p53蛋白主要定位于喉癌细胞内,呈棕黄色阳性颗粒,少部分位于细胞浆内,95例中阳性显色42例,阳性率44.2%。10例喉气带息肉和6例喉正常声带组织均为阴性。喉癌中p53基因表达阳性与声带息肉、正常声带组织相比差异显著(P〈0.01)。喉癌组中,不同年龄组发病有显著性差异(P〈0.05)。喉癌不同临床分  相似文献   

4.
喉鳞癌P53基因突变与癌恶性度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结合聚合酶链反应的单链多态性分析(PCR-SSCP)及DNA序列分析(PCR-DNASequencing)方法。检测60例喉鳞癌石蜡包埋组织中P53基因第5~第8外显子的突变。发现19例发生P53基因的点突变或碱基缺失,均引起氨基酸改变临床III,IV期的突变检出率为50%,远高于I、II期检出率(12.5%,22.2%);低分子癌突变检出率为66.6%,高于中、高分化癌(40.9%、13.8  相似文献   

5.
声门型喉癌T3病变的常规治疗为喉全切除术,使病人丧失语言功能。本文报道50例喉癌声门型T3病变,用扩大垂直喉部分切除术来治疗,修复主要用舌骨肌瓣。3、5年生存率为76.7%、73.0%。除管率87.2%,语音近乎正常者87.5%。全部恢复经口进食。喉癌声门型T3病例,对侧声带及构状软骨完好者应考虑喉扩大垂直部分切除术,即常规喉垂直部分切除加构状软骨切除,必要时环状软骨部分切除,以扩大喉后下切缘,用以根治肿瘤,保存喉功能。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通过对正常人及喉癌病人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的测定,发现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1),喉癌患者的血清TNF明显高于正常人,这一结果表明:TNF的产生与肿瘤直接相关,动态观察血清中TNF活性变化;可作为推测病人病情变化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报告7年间69例82侧功能性颈廓清术的临床资料。术后5年生存率为62.5%(15/24),颈淋巴结癌复发率为7.3%(6/2)。结果表明,对于N0和N1病例,功能性颈廓清术和根治性颈廓清术一样有效。由于功能性颈廓清术后并发症少,无明显功能障碍,值得采用。由于手术难度大,术者须熟悉颈部解剖,操作熟练、准确。  相似文献   

8.
对本院1981~1990年间有随访资料的52例喉癌手术病例进行了术后生存效果分析。本组病例中,男42例,女10例;以50~59岁患者居多,占48.1%;声门上型喉癌21例,声门型喉癌31例;多为T_3期病例;喉全切除17例,喉部分切除35例。全组病例的3、5、10年生存率(寿命表法)分别为77.2%、72.2%和63.2%。通过生存期比较,对影响远期疗效的有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喉癌、喉粘膜不典型增生、声带息肉组织各18例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水平,结合显微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声带息肉组织中EGFR存在于基底细胞层,偶见于棘细胞层,而在喉粘膜不典型增生及喉癌组织的各层细胞均有表达。喉癌细胞中EGFR含量明显高于声带息肉及喉粘膜不典型增生细胞(均为P<0.01),病理分级不同的喉癌细胞EGFR含量不同,Ⅱ、Ⅲ级鳞状细胞癌中均较Ⅰ级中增高(P<0.05),喉粘膜不典型增生细胞较声带息肉基底层细胞EGFR含量无增高(P>0.05)。本结果提示:在喉部常见疾病中,EGFR的过量表达是喉鳞状细胞癌的特有表现,并且EGFR的表达水平同喉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ABC免疫组化法对78例喉癌行回顾性及前瞻性研究,测定喉癌细胞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对P53蛋白过度表达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进行探讨。结果发现,78例喉癌中35例(44.9%)P53蛋白呈过度表达,并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PCNA表达,且两者显著相关;P53蛋白过度表达与临床分期相关,P53蛋白阳性患者多处于临床较晚期;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P53蛋白表达及临床分期是明显影响预后的独立指标,P53蛋白阳性或临床晚期者术后3年生存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1.
《耳鼻咽喉》1994,1(4):241-243
  相似文献   

12.
报告18例高龄喉癌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尽管高龄患者对手术耐受性较差,但经过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都能顺利渡过手术关。作者认为高龄不是喉癌手术禁忌,不应放弃和拖延手术。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双梯度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由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分离出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TIL),经重组人类白细胞介素-2(returninterleukin-2,rIL-2)激活,成为活化的TIL细胞。采用 ̄51Cr体外释放的方法,检查活化的TIL细胞对自体肿瘤细胞、异体肿瘤细胞的杀伤特性;并观察了TIL细胞在裸鼠体内对自体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活化的TIL细胞对自体肿瘤细胞有较强的杀伤作用,但对异体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则较弱。实验还证明,在裸鼠体内,TIL细胞能抑制自体肿瘤移植瘤系的生长。由新鲜喉鳞癌肿瘤组织中可成功地分离出TIL细胞并可大量增殖,可望成为喉癌患者过继免疫治疗的有效来源。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喉癌病人颈淋巴结的抗癌免疫功能,本研究对50例喉癌病人进行了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检测,颈廓清切除的非转移淋巴结免疫组织学观察及淋巴结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试验,结果显示:非为癌转移的肿大淋巴结多数为免疫反应增生所致,并具有一定杀伤肿瘤细胞能力,适当保留,可有利于病人的生物学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13例近全喉或全喉切除粘膜管成形发音功能重建术的结果,该手术用于侵犯范围较广而失去部分喉切除机会的晚期喉癌患者。13例中10例行近全喉切除,仅仅保留了残余披裂,摘除勺状软骨后,利用残余披裂粘膜和延续到气管的一条粘膜瓣缝合成一粘膜管而重建发音功能,3例行全喉切除,用其环后粘膜以及临近的粘膜结合成一粘膜管与气管相延续。13例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发音效果而无误咽。该手术方法可使晚期喉癌患者在喉切除后用自身材料一期重建发音功能而取得较理想的发音和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6.
20例手术切除的喉癌组织及其邻近的距癌缘外1cm的外观正常的组织,测定了唾液酸基转移酶(ST)和岩藻糖基转移酶(FT)活性。酶活性测定,以14C标记的唾液酸或岩藻糖的活性供体为底物,与组织匀浆保温,液闪测定酸沉淀蛋白质之放射性。结果发现:ST测定,癌组织之外源性受体酶活性与癌周围组织之相应测定值均无明显差别(P>0.05);FT测定,癌组织之外源性受体酶活性均显著低于癌周围组织之测定值。  相似文献   

17.
声门型喉癌垂直部分喉切除、重建方法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声门型喉癌102例施行垂直部分喉切除的适应症选择、重建方法、术后喉功能恢复及生存率分析。本组拔管率98.0%(100/102),有良好的发音功能、吞咽功能。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0.2%、85.6%、69.8%。其生存率不亚于全喉切除术。证实垂直部分喉切除术是根治声门型喉癌T2、T3期的合理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8.
声门上型喉癌的颈显微转移与迟发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47例双侧或对侧无临床淋巴结转移(cN0)的声门型喉癌作了颈显微转移和迟发转移观察。结果显示T1~T4双侧cN0的同侧显微转移率分别为0/1、22.5%、31.6%和37,5%,平均26.3%;同侧迟发转移率分别为1/3、2/11、2/6和2/3,平均30.4%;对侧迟发转移率分别为0/4、6.1%、8.0%和18.2%,平均7.9%。T2~T4对侧cN0的对侧迟发转移率分别为9.5%、26.1%和28.6%,平均19.6%。此数据对于决定cN0者是否行预防性颈廓清术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Pearson(1980)提出近似全喉切除术(neartotallaryngectomy,NTL)后,患者虽不能用鼻呼吸,却可发出嗓音,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本文回顾分析福州市两个医院1980~1992年间对96例喉癌患者施行NTL的经验,介绍了该术式的适应证、手术径路和方法,分析治愈率和并发症。本组96例中,术后3~4周仅7例无声,89例(92.7%)术后能连续大声说话;术后早期(1~3周)34.4%(33l96)虽有轻度误吸,均能在4~6周后恢复;18.8%(18/96)病例气管造口狭窄,经Z形模扩张而拔管。73例随访时间5年以上,术后5年生存率和5年无癌生存率分别为79.5%(58/73)和71.2%(52/73)。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ras基因、p53基因突变与喉鳞状细胞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分析40例喉鳞状细胞癌H-ras,K-ras,和N-ras基因的第12密码子,p53 基因第5,7外显子中点突变的情况.结果:H-ras基因突变9例,突变率为22 .5%(9/40);K-ras基因突变8例,突变率为20%(8/40),N-ras基因突变5例,突变率为12.5% (5/40).p53基因第5外显子突变7例,突变率为17.5%(7/40);第7外显子突变9例,突变率为22 .5%(9/40).5例发现有两种基因突变,且均表现为ras基因和p53外显子改变.结论 :ras基因,p53基因的改变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中共同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