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探葡萄糖浓度波动对大鼠胰岛素瘤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影响机制。方法将INS-1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糖组(5.5 mmol/L葡萄糖培养液培养)、持续高糖组(16.7 mmol/L葡萄糖培养液培养)、波动组(用16.7 mmol/L葡萄糖培养液培养2 h,再换5.5 mmol/L培养3 h,每天重复3次,夜间9 h维持在5.5 mmol/L的培养液中)、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正常糖组、NAC+持续高糖组、NAC+波动组,后3组的培养基中均预先负载终浓度为1.0 mmol/L的NAC,余干预措施相同,均干预72 h。荧光素酶方法检测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含量,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胰岛素分泌水平。结果 INS-1细胞ATP含量及胰岛素分泌水平在持续高糖组及波动组均较正常糖组显著下降,且波动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NAC+波动组及NAC+持续高糖组细胞ATP含量及胰岛素分泌水平分别较波动组及持续高糖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高糖及波动性高糖损伤INS-1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可能与减少细胞ATP含量有关,且波动性高糖较前者更严重,氧化应激可能是波动性高糖及持续性高糖导致INS-1细胞ATP减少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间断高浓度葡萄糖对培养的胰岛β细胞(HIT-T15细胞)的损伤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葡萄糖5.5mmol/L)、持续高浓度葡萄糖组(葡萄糖16.7mmol/L)、间断高浓度葡萄糖组(葡萄糖16.7mmol/L培养2h后更换为5.5mmol/L的葡萄糖3h,每天重复共3次,夜间9h维持在5.5mmol/L的培养基中)、抗氧化剂(NAC1.0mmol/L) 持续高糖组和NAC 间断高糖组。放免法测定胰岛素分泌水平;罗丹明123染色线粒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线粒体膜电位(MMP);荧光素酶方法检测细胞内ATP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量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活性氧簇(ROS)的水平。结果高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量在间断高糖组〔(3.13±1.11)μIU/mL〕和持续高糖组〔(5.18±0.95)μIU/mL〕分别较对照组〔(9.33±0.62)μIU/mL〕均明显减少(P<0.05);MDA水平、ROS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并且间断高糖组较持续高糖组产生更多的ROS(P<0.05);间断高糖组和持续高糖组细胞内ATP含量、MMP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间断高浓度葡萄糖与持续高糖均使培养的β细胞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增高,且间断高糖组较持续高糖组产生更严重的氧化应激,从而使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受损,其机制可能是由于氧化应激使线粒体的膜电位下降,细胞ATP含量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Mibefradil对高糖作用下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胰岛瘤β细胞株(INS-1),将INS-1细胞分为对照组(11.1 mmol/L葡萄糖)、高糖组(33.3 mmol/L葡萄糖)、药物组(11.1 mmol/L葡萄糖+1μmol/L Mibefradil、1μmol/L NNC 55-0396、10 μmol/L尼卡地平)、高糖+药物组(33.3 mmol/L葡萄糖+1μmol/L Mibefradil、1μmol/L NNC 55-0396、10 μmol/L尼卡地平),先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孵育细胞48 h,再按分组加入药物继续孵育24 h.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胰岛素含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能够明显增加细胞胰岛素分泌(P<0.05)和胰岛细胞T型钙通道cav3.1、cav3.2基因及蛋白表达(P<0.05),而药物组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水平和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基因及蛋白表达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药物组可不同程度降低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其中Mibefradil组显著降低胰岛素分泌(P<0.05)和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基因及蛋白表达(P<0.05).结论 Mibefradil可能通过下调胰岛细胞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表达抑制高糖作用下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大豆甙元活性代谢产物S-雌马酚(S-equol,S-Eq)对高糖培养条件下大鼠胰岛素瘤(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26.2 mmol/L葡萄糖(高糖组,H)及葡萄糖分别与不同浓度S-Eq(0.1、1、10、100 μmol/L S-Eq+H组)干预INS-1细胞24 h,另设未干预的INS-1细胞为对照组(C).采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ELISA法测定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GSIS)功能,TUNEL法联合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前胰岛素原(preproinsulin,PPI)、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cose transporter 2,Glut2)、线粒体阴离子载体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S-Eq能显著增加高糖培养条件下INS-1细胞活力(P<0.05),其中1μmol/L S-Eq效果最为明显.GSIS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高糖处理后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显著降低,而S-Eq能显著增加高糖处理的INS-1细胞的胰岛素分泌(P<0.05).同时,0.1、1、10 μmol/L S-Eq均能明显减少高糖培养条件下INS-1细胞凋亡,上调PPI mRNA、Glut2 mRNA和Glut2蛋白表达,而显著抑制UCP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S-Eq可有效改善高糖培养条件下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调节Glut2和UCP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体外高糖和棕榈酸(PA)慢性作用对胰岛INS-1细胞活性氧簇(ROS)水平、解偶联蛋白2(UCP2)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高糖和PA损害胰岛功能的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含5.5 mmol/L葡萄糖的BSA)、高糖组(含16.7 mmol/L葡萄糖的BSA)、棕榈酸组(含0.4 mmol/L棕榈酸)、高糖+棕榈酸组(含16.7 mmol/L葡萄糖及0.4 mmol/L棕榈酸).将INS-1细胞分别接种于上述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PA作用48h后,分别分析ROS水平、UCP2mRNA和蛋白表达、基础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量(GSIS).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棕榈酸组和高糖+棕榈酸组ROS水平明显增加(P均<0.05);高糖+棕榈酸组解偶联蛋白2(UCP2)mRNA和蛋白表达较其余三组明显增加(P均<0.05);并且它明显增加2.8 mmol/L葡萄糖时的基础胰岛素分泌量,减少16.7 mmol/L葡萄糖时的GSIS(P均<0.05). 结论 在胰岛INS-1细胞,高糖和棕榈酸对胰岛功能的损害与线粒体解偶联功能改变有关.高糖和棕榈酸通过诱导ROS产生增多导致UCP2表达与作用增加,增强了线粒体呼吸链与ADP磷酸化解偶联,使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损害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二氮嗪(diazoxide,DIZ)干预氧化应激对INS-1细胞ATP敏感性钾通道(Adenosine triphosphate-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s,KATP channels)SUR1亚基基因的表达影响。方法将INS-1细胞株分为:①氧化应激组:将50、100、200、400μmol/L H2O2分别加入各瓶细胞中培养3 h;②二氮嗪干预组:加入50μmol/L二氮嗪培养INS-1细胞30 min后,加入400μmol/L H2O2,继续培养3 h;③牛磺酸干预组:加入1 mmol/L牛磺酸培养INS-1细胞30 min后,加入400μmol/L H2O2,继续培养3 h;④空白对照组:不加二氮嗪、牛磺酸及H2O2,其他培养条件相同。MTT检测氧化应激组细胞存活率、Elisa检测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lucose-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GSIS)、Western blot分别检测3组各SUR1亚基蛋白的表达。结果 H2O2处理INS-1细胞3 h与对照组相比较后50μmol/L组细胞存活率(105.27±3.83)%稍升高(P<0.05),200μmol/L组、400μmol/L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8.66%和51.67%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112.87±9.28)mU/L相比较,50μmol/L H2O2组GSIS量(118.47±10.15)mU/L升高(P<0.05);200μmol/L组(85.79±7.03)mU/L、400μmol/L组(64.59±4.53)mU/L细胞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不同浓度H2O2培养INS-1细胞3 h后SUR1亚基蛋白的表达50μmol/L组较正常组有升高(P<0.05),100μmol/L H2O2组较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200、400μmol/L组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二氮嗪干预组SUR1亚基蛋白表达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牛磺酸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低浓度H2O2可以促进细胞增殖与胰岛素分泌,中、高浓度H2O2抑制细胞增殖与胰岛素分泌,二氮嗪抑制细胞KATP通道SUR1亚基的表达,可能是通过抑制线粒体呼吸链电子转运抑制ROS的释放,减轻细胞氧化应激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正常女性Botnia钳夹术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独立评价胰岛B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方法.方法:联合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与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术(简称正糖钳夹术)-即Botnia钳夹术,评估13例健康女性志愿者的胰岛B细胞功能与胰岛素敏感性,并与常规正糖钳夹术进行比较.结果:Botnia钳夹术与常规正糖钳夹术稳态期(150~180 min)葡萄糖代谢率分别为(13.11±1.71)mg/(kg·min)和(13.34±1.41)mg/(kg·min),P>0.05;稳态期血糖浓度分别为(5.14±0.12)mmol/L和(5.15±0.14)mmol/L,P>0.05.结论:IVGTT并不影响随后正糖钳夹术中稳态葡萄糖代谢率.Botnia钳夹术可同时评价胰岛B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吸烟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骨骼肌细胞葡萄糖转运子4mRNA基因表达及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正常6周龄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饲养组、高脂饲养组及糖尿病组,每组再随机分为吸烟组与对照组,吸烟组进行12周熏烟实验,应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进行IR的评价。应用RT-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被动吸烟大鼠及各自对照组大鼠骨骼肌细胞葡萄糖转运子4mRNA基因表达及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正常吸烟组、高脂饲养及糖尿病吸烟组葡萄糖输注率(GIR)明显低于各自对照组[(27.21±4.71)比(34.93±4.91)mg/(kg·min);(12.78±2.34)比(21.68±2.27)mg/(kg·min);(13.81±2.34)比(17.22±1.90)mg/(kg·min);P<0.01]。正常饲养吸烟组、高脂饲养吸烟组及糖尿病吸烟组大鼠骨骼肌细胞葡萄糖转运子4mRNA基因的表达量及蛋白含量与各自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0.53±0.04)比(0.58±0.06)mg/(kg·min);(0.40±0.09)比(0.42±0.04)mg/(kg·min);(0.35±0.10)比(0.37±0.06)mg/(kg·min);P>0.05及(7.84±0.44)比(8.21±0.42)mg/(kg·min);(6.48±0.47)比(6.81±0.24)mg/(kg·min);(4.96±0.39)比(5.10±0.57)mg/(kg·min);P>0.05]。结论:吸烟能导致大鼠IR,吸烟对大鼠骨骼肌细胞葡萄糖转运子4mRNA基因表达及蛋白含量无明显影响,葡萄糖转运子4mRNA基因表达及蛋白含量可能不参与吸烟致IR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MF)对慢性高糖和高脂处理后的HIT-T15细胞(β细胞系)胰岛素受体(IRc)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活性的影响,探讨MF对β细胞糖脂毒性,即β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对照 MF组、高糖组、高糖 MF组、高脂组、高脂 MF组.将HIT-T15细胞分别接种于含有5.5 mmol/L、16.7 mmol/L葡萄糖(G)及0.5 mmol/L软脂酸的培养液中,培养48 h后,加入2.5 μg/mL MF干预24 h.用放射性酶分析法测定β细胞IRc TPK活性.结果 高糖[(52.5±18.6) pmol/(min·μg), 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F对对照组HIT-T15细胞IRc TPK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 高糖和高脂可抑制β细胞IRc TPK活性.MF能明显改善受高糖及高脂所抑制的HIT-T15细胞IRc TPK活性,且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提示MF对糖脂毒性所致β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可能与增加IRc TPK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葡萄糖对INS-1细胞及胰岛分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氧化应激在葡萄糖对INS-1细胞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葡萄糖(11.1、16.7、22.2、33.3mmol/L)作用于INS-1细胞,镜下观察INS-1细胞的形态改变,应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运用ELISA方法检测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结果: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INS-1细胞的凋亡增多,MDA含量逐渐增加,GSIS值逐渐下降,不同浓度葡萄糖组间MDA含量、GSI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高糖可促进INS-1细胞凋亡,在高糖作用下活性氧物质(ROS)代谢产物MDA增多,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过表达磷脂酶Cβ1(phospholipaae C β1,PLCβ1)对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glucose-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GSIS)的影响.方法 ①设定葡萄糖浓度梯度:10、20、40、80、100 mmol/L,分别刺激INS-1细胞40 min,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胰岛素含量,确定最适的葡萄糖刺激浓度;设定时间梯度:20、40、60、80、120 min,以最适葡萄糖浓度刺激,检测胰岛素含量,确定最适的刺激时间.②以最适葡萄糖浓度刺激INS-1细胞适当时间后,RT-PCR检测PLCβ1表达变化.③构建PLCβ1真核表达载体(PCMV-HA-PLCβ1),转染INS-1细胞,Western blot检测INS-1细胞中PLCβ1蛋白的表达.④收集转染后INS-1细胞培养上清液,检测胰岛素含量.结果 用40 mmol/L葡萄糖刺激60 min,INS-1细胞的胰岛素分泌量最大;RT-PCR观察刺激后PLCβ1表达显著升高;过表达PLCβ1的INS-1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胰岛素含量为(1.906±0.080)ng/ml,较转染PCMV-HA载体的对照组(0.740±0.091)ng/ml显著升高(P<0.01).结论 过表达PLCβ1显著增加INS-1细胞的胰岛素分泌,提示PLCβ1可能参与GSIS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波动性高糖对胰岛β细胞胰岛素合成及分泌功能,及对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 检测波动性(IHG)和持续性高糖(SHG)刺激后INS-1细胞合成及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并测定细胞内过氧化物还原酶(PDX)-1、8-OHdG、NT及ATF-4等表达.结果 经过72 h孵育,IHG组INS-1细胞的胰岛素分泌指数明显低于SHG组(对照:1.67±0.23,SHG:1.31±0.04.IHG:0.64±O.11,P<0.05),且是时间依赖性的;IHG和SHG组较对照组细胞内胰岛素含量显著低[对照(12.37±0.37)μU/μg,SHG(11.08±0.03)μU/μg,IHG(10.91±0.14)μU/μg,P<0.05)],而且胰岛素和PDX-1的mRNA表达亦明显低;IHG组INS-1细胞较SHG组和对照组的8-OHdG、硝基酪氨酸含量以及ATF-4表达明显高.结论 波动性高糖较持续性高糖更能损伤胰岛β细胞功能,这与波动性高糖增高胰岛β细胞内氧化应激及内质网应激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通过调节线粒体自噬途径改善高糖环境下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大鼠胰岛素瘤INS-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乙酸钠(sodium acetate, NaA)组、丙酸钠(sodium propionate, NaP)组、丁酸钠(sodium butyrate, NaB)组,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均采用33mmol/L葡萄糖培养诱导高糖损伤,NaA组、NaP组及NaB组预先分别以100μmol/L的NaA、NaP、NaB进行处理;各组INS-1细胞处理结束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释放胰岛素的含量,DCFH-DA荧光探针测定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及自噬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Ⅰ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Ⅰlight 3,LC3-Ⅰ)、LC3-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高糖环境下INS-1细胞中硫氧环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hioredoxin interacting protein,TXNIP)的表达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以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艾塞那肽(Exenatide,Ex-4)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含11.1 mmol/L葡萄糖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INS-1细胞,当细胞生长至80%融合时,分别转入含有4.0 mmol/L葡萄糖(NG组)、16.7 mmol/L葡萄糖(HG组)及16.7 mmol/L葡萄糖+10 mmol/L NAC(HG+N组)、16.7 mmol/L葡萄糖+100 nmol/L Ex-4(HG+E组)的RPMI 1640培养液中继续培养48 h;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TXNIP、胰岛素基因及胰岛素转录因子MafA的mRNA水平.结果 HG组与NG组比较,TXNIP mRNA的表达明显上升,胰岛素mRNA、MafA mRNA的表达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G+N组、HG+E组与HG组比较,TXNIP mRNA的表达均明显下降,胰岛素mRNA、MafA mRNA的表达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高浓度葡萄糖可通过介导TXNIP的过度表达而导致胰岛素基因及MafA表达下降;特异性地抑制高糖下TXNIP的过度表达可以恢复胰岛素基因及Maf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糖毒性下UCP2介导的胰岛功能紊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高糖对胰岛INS-1细胞解偶联蛋白2(UCP2)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UCP2基因与高糖刺激下氧化应激和胰岛素分泌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糖尿病糖毒性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葡萄糖作用于INS-1细胞,镜下观察INS-1细胞的形态改变,应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运用ELISA方法检测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同时应用RT-PCR方法检测UCP2基因的表达.结果 ①随着糖浓度的增加,INS-1细胞的凋亡增多,MDA含量逐渐增加,GSIS值逐渐下降,不同糖浓度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随着葡萄糖浓度增加,INS-1细胞UCP2 mRNA的表达总体逐渐增强.结论 高糖可促进INS-1细胞凋亡,在高糖作用下活性氧物质(ROS)代谢产物MDA增多,通过激活UCP2的途径引起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这可能也是糖毒性对胰岛β细胞损害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乌梅总黄酮(FMF)对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大鼠脑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的活性及相关线粒体ND1、ND4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6-OHDA左侧纹状体注射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FMF高、中、低剂量治疗组,每组各10例。FMF高、中、低剂量组予以FMF灌胃给药,剂量分别为160、80、40 mg·kg~(-1),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大鼠接受等容积生理盐水干预。每日1次,连续给药4周。采用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Ⅱ、Ⅲ和Ⅳ的活性,采用RT-PCR检测编码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的ND1、ND4 mRNA,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D1、ND4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Ⅱ、Ⅲ、Ⅳ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FMF高剂量组大鼠脑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活性明显改善,FMF中剂量组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Ⅱ、Ⅳ的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FMF低剂量组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活性无明显改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ND1、ND4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FMF中、高剂量组均可提高ND1、ND4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P0.05),其中以FMF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而FMF低剂量组仅可提高ND4 mRNA的表达(P0.05)。结论 FMF可能是通过影响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的活性,提高线粒体ND1、ND4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防治帕金森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脾阴虚证大鼠回肠组织中Na+-K+ATP酶、Ca~(2+)-Mg~(2+)ATP酶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活性在理脾阴正方干预下发生的变化,分析理脾阴正方通过滋养脾胃、舒展脾气之法以改善脾阴虚证的作用机理,探讨其对能量代谢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采取饮食不节结合劳倦过度之法建立脾气虚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辛热伤阴法复制脾阴虚大鼠模型,对健康对照组、脾阴虚模型组、脾阴虚中药反证组用比色法检测大鼠回肠组织中Na+-K+ATP酶、Ca~(2+)-Mg~(2+)ATP酶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活性。结果:(1)脾阴虚模型组回肠组织Na+-K+ATP酶、Ca~(2+)-Mg~(2+)ATP酶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活性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果有统计意义。(2)脾阴虚中药反证组回肠组织Na+-K+ATP酶、Ca~(2+)-Mg~(2+)ATP酶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活性明显高于脾阴虚模型组(P0.05),结果有统计意义。结论:理脾阴正方能够提高脾阴虚模型大鼠回肠组织中Na+-K+ATP酶、Ca~(2+)-Mg~(2+)ATP酶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活性,纠正脾阴虚证,其作用可能与细胞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芪莲汤颗粒药物血清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大鼠胰岛素分泌细胞(INS-1)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高、低2个剂量的芪莲汤颗粒药物血清处理INS-1细胞6h后,用3mmol/L的STZ诱导INS-1细胞凋亡;Alamar Blue法检测细胞活性;AnnexinV-异硫氰酸荧光素(f...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肢体制动对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制动组,每组20只.制动组大鼠右后肢石膏固定,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3wk后将两组大鼠行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术后分离大鼠右比目鱼肌测量质量、肌细胞直径及肌纤维截面积.结果:制动组稳态葡萄糖输入速率[(35±5)mg(/kg·h)vs(13±4)mg/(kg.h)]、右侧比目鱼肌湿质量[(169.2±4.1)gvs(67.1±6.3)g]、肌细胞直径[(49.8±2.7)μmvs(20.6±3.2)μm]、肌纤维截面积[(998±21)μm2vs(579±14)μm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局部制动可导致大鼠骨骼肌萎缩,并使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软脂酸培养下胰岛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胰岛细胞INS-1,分为空白对照组,软脂酸组(0.25 mmol/L),NAC作用组(浓度分别为50μmol/L,100μmol/L,200μmol/L),培养24h后,取上清测定胰岛素水平及GSH-Px、MDA含量。结果:软脂酸可使胰岛素分泌量减少,GSH-Px浓度下降,MDA含量增加,NAC可以明显抑制软脂酸引起的上述变化,抑制作用随NAC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抗氧化剂NAC对软脂酸导致的胰岛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