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目的探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非随机取样方法,在福建省福鼎市选取传统农村、城乡结合部和城市老年人共1 761名,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调查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结果受调查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得分由低到高分别为传统农村(20.84±5.00)分、城乡结合部(22.78±5.75)分和城市(24.72±5.91)分,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基本一致,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传统农村和城乡结合部老年人与城市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城镇化显著提升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政府应着力改善农村地区的经济和健康保障水平及老年人的家庭支持和社会参与状况,进一步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家庭居住类型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和生活满意度问卷,选取1 396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老年人的空巢率(44. 92%)显著高于城市(37. 50%,P0. 05)。老年人总体生活满意度得分为(22. 18±5. 87)分。空巢老人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非空巢老人(P 0. 05)。在不同家庭居住类型中,无子女老人的生活满意度最低(P 0. 05)。与同城但不住一起相比,和子女住在不同城市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更大(P0. 05)。结论不同家庭居住类型影响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城市社区老年人家庭居住满意度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城市社区老年人家庭居住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淮安市279名城市社区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家庭居住方式和居住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龄、月收入水平、健康水平和婚姻状况城市社区老年人家庭居住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城市社区老年人家庭居住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家庭居住安排呈现出"居与愿违"的特点,应采取措施提高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居住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与实际供给及影响老年人照料方式的因素。方法采用2018年第7次中国健康长寿纵向调查(CLHLS)截面数据, 选取其中15 854例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城市、城镇和农村老年人的社区照料需求模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5 854例老年人中, 男6 912例(43.60%)、女8 942例(56.40%);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价结果显示, 11 109例老年人可完全自理, 失能老年人3 889例, 失能率为25.93%。城镇老年人在起居照料、精神慰藉和聊天解闷, 提供保健知识, 处理家庭邻里纠纷等方面期望社区为其提供的社会服务比例高于城市和农村老年人。从社区为老年人实际提供的服务来看, 除了上门看病送药服务, 城镇与农村老年人其他社区服务可获得的比例相近, 但明显低于城市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社会服务比例。年龄、有无配偶、居住地、文化差异、健康状况、生活来源及居住意愿对照料需求模式选择具有显著影响, 高龄[70~79岁老年人(OR=2.29、95%CI:1.04~5.03)、≥80岁老年人(OR=2.94、95...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老年人危机意识状况及其对情绪和幸福感的影响。方法对北京、济宁、沈阳3所城市共100名60岁以上老年人的危机意识状况、生活满意度、幸福感指数及最近1 w内的心境状态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危机意识的总体状况良好,为(61.39±10.69)分,女性老年人的危机意识水平显著高于男性(P=0.008);危机意识越高的老年人心境情绪状况越差(P=0.001),但在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社区工作人员应对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引导其拥有恰当水平的危机意识,在防范危机的同时保持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社区非医疗照料需求调查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 了解老年人对社区非医疗照料的需求,更好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并进行入户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市城区(宣武区)、城乡结合部(海淀温泉)及郊区农村(通州)的2487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了调查。结果 老年人对社区服务需求率为城区51.4%、城乡结合部36.7%和郊区农村14.1%。照料内容需求排在前三位的是提供娱乐场所、提供非医疗应急帮助及心理慰藉,城区老年人的需求率高于乡镇地区和农村老年人。老年人对社区服务总体满意度为41.5%。结论 应尽快建立并完善社区非医疗照料服务,尤其应针对目前老年人的需求和经济状况,开展一些老年人需要的且能接受的社区照料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异同。方法运用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量表对淮安市274名不同养老模式的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的总体生活满意度、经济状况满意度、居住状况满意度和人际交往状况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1);不同养老模式下的男性老年人、中低龄老年人、高学历老年人、多子女和少子女老年人、有配偶和无配偶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P<0. 01);性别和年龄是家庭养老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年龄和子女数量是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子女数量是机构养老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均P<0. 05)。结论家庭养老仍是最受老年人欢迎的养老模式,应当努力改进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服务质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劳动力外流背景下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生活满意度状况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劳动参与问卷、生活满意度指数A量表(LSIA)对300名农村老年人进行调研。结果空巢老人在农业劳动强度、农业劳动时间、打工或工作劳动强度、总劳动供给劳累度方面显著高于非空巢老人,而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非空巢老人(均P<0. 05);农业劳动的强度、时间、打工或工作的劳动强度、总劳动供给劳累度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P<0. 01)。结论随着人口老龄化、农村劳动力的迁移,农村农业生产劳动力、老年人的生活与健康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子女等多方努力,同时进一步加强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促进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社区为老服务的现状,并据此提出完善社区为老服务的对策与建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有效数据594例,对涉及社区为老服务的8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社区为老服务现状与老年人对社区为老服务的需求差距比较大,特别是农村。"医护人员上门看病送药"差值最大为74.58%,排在第1位;农村比城市更需要改善社区为老服务中的医疗卫生服务。"日常起居照料"差值为61.28%排在第2位,城市老人高于农村老人,老人希望社区为他们提供起居照料服务。结论不论城市还是农村,为老年人提供身心健康服务是未来社区为老服务发展的重中之重,政府应整合人财物等资源完善社区为老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婚姻状态对空巢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湖北省农村、城镇和城市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婚姻状态对空巢和非空巢老人的生活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2)婚姻状态对非空巢老人的抑郁情绪有显著影响,但对空巢老人的抑郁情绪影响不显著。结论未发现婚姻状态对空巢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和抑郁情绪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变迁.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趋衰退,社区养老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方式.而社区为老服务是社区养老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指的是老年人不脱离所生活的家庭、社区,同时又能享受到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各种服务.在城市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立与老年需求相适应的社区为老服务体系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目前各地社区养老实践层出不穷,有关社区养老的研究成果也十分丰富.学者们从社区养老的意义、现状、特点、问题及对策等层面对此问题进行了诸多的研究与探讨[1].  相似文献   

12.
城市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状况及其增龄变化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目的 研究我国城市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状况及其增龄变化.方法 以《中脉老年生活质量指数调查问卷》为依据,对七个城市2 225位60~99岁老年人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大多数老年人的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偏低,但能保持较好的心情,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高,参加活动的人数减少,孤独寂寞的人数增加,家庭精神生活满意度降低,人际关系的广度和深度也有所下降,但更多的高龄老年人仍能保持平静满足的心态.结论 大多数老年人的社会经济状况偏低,但心理状况较好;随着年龄的增高,更多人的心情趋于平静满足,少数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状况需要社会积极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银川市社区老年人家庭访视护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有效的社区老年人家庭访视护理策略。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银川市3个社区768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区老年人家庭状况、社区老年人家庭访视护理需求及现状;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银川市社区老年人对家庭访视护理需求较高,尤其是血压监测、健康咨询、血糖监测等,但目前家庭访视护理服务开展不能满足社区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且社区老年人家庭类型、家庭生活周期、家庭权力结构等家庭状况对家庭访视护理需求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社区老年人不同家庭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老年人家庭访视护理服务,从而满足社区老年人家庭访视护理服务需求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国社区服务对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的影响。方法根据2008年中国老年健康长寿跟踪调查数据,使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社区中有日常采购服务的老年人健康自评变差,社区中没有法律援助服务的老年人健康自评变好,大部分社区服务并没有影响到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结论中国社区服务的发展还存在很大缺陷,建议未来以发展家庭为中心的照料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与家庭功能对城乡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2年310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法,应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家庭功能评估量表(APGAP)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表简表(WHOQOL-BREF)对唐山市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入户式调查。结果所调查老年人生活质量在生理、心理和环境领域评分均低于我国常模(P<0.05),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和家庭功能与城乡老年人生活质量密切相关(P<0.05)。结论良好的社会关系和家庭功能有利于增进老年人的健康,应大力推行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完善社会支持网络,更加注重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环境领域的物质和文化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经济支持、照料支持和情感支持三个维度,研究代际支持对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根据全国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4年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嵌套模型对代际支持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展开定量研究。结果子女对父母的经济支持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无显著影响,而父母对子女的经济支持对其生活满意度呈显著的正向影响;照顾支持的作用不是很显著;子女的情感支持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呈正向影响。同时,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还受年龄、婚姻、生活水平、失能情况、慢性病、养老保险和社区服务等因素的影响。结论子女应多与老年人沟通与联系,给予老人更多的精神关怀;发展老年人婚恋及提高老年人经济水平亦是提升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重要途径;老人们安享晚年目标的实现还有赖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优化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西安市城乡老年人对自我养老、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及居家社区养老这四种方式的养老意愿现状,并分析影响城乡老年人不同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现况调查法,自制老年人养老意愿调查问卷,根据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西安市城东与城南城市老年人和灞桥区、未央区、长安区农村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由于城市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在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状况、经济状况、代际支持、养老观念等方面差异明显,所以他们对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差异显著(P0.05),影响二者养老意愿选择的因素也不相同。城市老年人更易受自身的健康状况、家庭结构、养老观念的影响,对自我养老、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认可度都比农村老年人要高,而对传统的家庭养老需求有所降低,只占到23.4%,但仍然高于机构养老;而农村老年人深受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对新的养老模式的认知度低和个人经济状况不佳的影响,55.8%的人更倾向于传统的依靠孩子的家庭养老方式,对其他三种养老方式的认可度都比城市老年人明显要低(P0.05)。结论在城市,单纯依靠家庭养老已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应同时大力发展自我、社区以居家型养老为特点的养老方式,同时由于城市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的提高,也应发展机构养老作为有力补充。而在农村,大部分老年人愿意选择家庭养老,更应为他们提供多渠道的养老服务建设,使其逐渐适应老龄化社会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方法,验证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满意度理论模型。方法分析老年人基本属性、社会支持程度、居家环境等众多因素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满意度的复杂作用。结果社会支持度对满意度的直接效应最大,其次为经济独立度。结论 1家庭日益小型化、空巢化,使老年人对邻里交往、社区活动等家庭外的社区交往需求逐步增加。来自家庭、朋友、邻里、各种社会支援成为居家养老满意度的首要影响因子;2老年人基本属性因子对居家养老满意度的直接与间接效应都十分显著,因此,除在社区内增加医疗、护理设施外,配备完善的健身设施,积极组织老年人锻炼,挖掘老年人自身克服衰老的能力更加重要;3居住环境因子中,出行条件对老年人影响最显著,出行的安全性与便利性应首先得到重视,社区周边应加强非机动交通系统建设;4城市及社区应加强对随子女迁移的老年人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畲族老年人生命质量及社会支持状况,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生存质量简明量表(SF-8)对景宁畲族自治县319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与中国常模比较。结果畲族老年人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方面与中国常模有显著性差异(P<0.05),影响畲族老年人社会支持的主要因素为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学历、经济状况、生活满意度对畲族老年人躯体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结论畲族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和生存质量不高,应加强基层养老服务特别是畲族农村养老服务建设。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QOL)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对我国家庭、社区及机构养老老年人的QOL进行调查。结果三种养老模式下老年人QOL总分、生理、心理及社会关系领域得分社区养老最高、家庭次之、机构最低(P<0.05);环境领域得分为社区养老高于家庭和机构(P<0.05),家庭和机构间无显著差异(P>0.05);自评分为社区和家庭高于机构(P<0.05);QOL总分与自评分间具有正相关关系(r=0.601);不同养老模式的QOL与自评分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主要有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婚姻、子女状况、职业、年龄及民族。结论不同养老模式下生活质量得分有差异,且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