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连钱草的抑菌活性。方法:用微量稀释法比较4种方法提取的连钱草提取物对供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连钱草挥发油和水提物对供试菌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连钱草挥发油和水提物具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郁金挥发油提取工艺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衍玲  王宏波  金宏 《医药导报》2009,28(2):170-172
目的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郁金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考察郁金挥发油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郁金挥发油,以减重法测量挥发油质量,薄层色谱法及气相色谱法进行成分分析;测量郁金挥发油的抑菌圈大小,比较其抑菌效果。结果郁金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郁金粗粉[过10目筛,筛孔内径:(2 000±70) μm],加12倍量水,提取8 h;郁金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大肠埃希菌、产气杆菌、枯草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所得郁金挥发油最佳提取条件简便、经济,郁金挥发油抑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优选当归和枳壳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及β-环糊精包合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以药材粉碎度、蒸馏时间、浸泡时间、加水量为考察因素,挥发油提取量为指标,优选其提取工艺.以挥发油包合率为指标,对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及超声法进行比较,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出最佳包合工艺;并对包合物进行TLC及IR检验.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粉碎成粗粉(20目),8倍量水,浸泡0.5h,提取5 h;最佳包合方法是研磨法,挥发油和β-环糊精的比例为1∶8(mL∶g),加4倍量的水,研磨3h.结论 本法确定的最佳提取与包合工艺,可有效地提取与保留当归和枳壳的活性成分挥发油,为其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肉豆蔻有效成分的提取及抗菌、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肉豆蔻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及其抗菌、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抑菌试验及对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试验等对肉豆蔻有效成分之-挥发挥油的提取工艺、抑菌、自由基清除能力等进行研究.结果:肉豆蔻与水配量比1∶10、浸泡时间8h、蒸馏时间5h为较佳挥发油蒸馏提取工艺;最低抑菌浓度(MIC):酵母菌>31.25 mg·ml-1、霉菌> 125.00 mg·ml-1、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15.63 mg·ml-1.对DPPH -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采用蒸馏法提取肉豆蔻挥发挥油工艺的较佳条件为A3 B3 C2,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荆芥挥发油,优选提取工艺及包合工艺。方法:以挥发油的提取量为考察指标,以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作为考察的3 个主要因素,通过 L9(34) 正交试验法优化荆芥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以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溶剂用量、时间为考察因素,优选挥发油的包合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饮片加水12倍量,浸泡3小时,提取8小时; 最优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为1:10,加入溶剂量为3倍量,胶体磨碾磨时间为15min。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和包合工艺简便、快速、稳定、可行,可作为荆芥挥发油产业化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6.
武燕  何华  刘健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22):1819-1820,1842
目的:研究柳茶挥发油的抑菌及抗氧化活性。方法:并采用杯碟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了柳茶挥发油的抑菌活性;其抗氧化活性测定采用测定清除自由基(DPPH)能力的方法。结果:柳茶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很弱。该挥发油还具有一定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论:柳茶挥发油可以在食品、化妆品及医药工业中作为抑菌和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7.
顾会芬  张杰 《中国药师》2014,(6):942-944
目的:优选乳癖散结胶囊中挥发油的提取与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提取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药材粉碎度、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包合挥发油,以包合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挥发油与β-环糊精(β-CD)的比例、包合温度和时间对包合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粉碎成最粗粉(通过10目筛),提取3h;最佳包合工艺为β-环糊精和挥发油的比例为4∶0.5 (g∶ ml),包合温度45℃,包合时间1.5h.结论:优选的挥发油提取与包合工艺条件稳定可行,为其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敬升  李伟  谢鸣 《中国药师》2012,15(3):423-426
目的:考察春季养生茶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用生姜、玫瑰花提取挥发油和余药水提的分提方法,分别以挥发油和多糖、阿魏酸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法筛选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结果:提取时间对挥发油提取和水提工艺有显著影响,提取次数和加水量对水提工艺有显著影响.优化参数为挥发油提取时间为12h;水提取2次,加水量分别为10倍和8倍,每次提取1.0h.结论:该工艺提取效率较高并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缩泉片中益智仁和乌药挥发油的提取及其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加水倍数、蒸馏时间对挥发油提取量的影响;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的收率和含油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β-环糊精包合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药材浸泡12h(过夜)后加12倍量水、蒸馏5h;最佳包合条件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按1:8投料、包合时间1h、包合温度40℃。结论用β-环糊精对制剂中的挥发油进行包合,提高了挥发油的利用率和制剂的稳定性,且便于制剂制备和保存。  相似文献   

10.
枳实、枳壳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生长期枳实、枳壳挥发油成分差异,比较不同生长期枳实、枳壳挥发油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药典甲法提取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枳实、枳壳挥发油的组成;结合枳实、枳壳挥发油的成分差异,对二者挥发油的抑菌活性进行了初步比较研究。结果:枳壳挥发油的抑菌活性总体上较枳实挥发油强。结论:同一来源的枳实、枳壳因生长期不同,挥发油成分和抑菌活性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