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性皮肤病。疱疹常在面部或身体的一侧发生,呈带状分布,并引起疼痛。除此以外,在带状疱疹发病的不同阶段,还会有不同的症状。如前驱期可有类似感冒的表现,疱疹消退后可出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以下简称PHN)。PHN是指急性带状疱疹皮炎消退一个月后,受累区出现的神经痛,是临床上一种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目前,PHN已成为困扰中老年人的顽固性疼痛之一,疼痛程度一般为中重度,疼痛性质多样,疼痛时间持续数月至数年不等,甚至可达数十年。许多患者因无法忍受长期的剧烈疼痛而出现明显的情绪和心理改变,严重影响患者和家庭的生活质量。因此,认识PHN并加强PHN的防治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调查带状疱疹流行病学因素,探讨影响后遗神经痛发生的各种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50例带状疱疹患者,设定年龄、性别、发病诱因、伴随发热、合并基础疾病、有无前驱痛、皮损的面积及临床类型、急性期疼痛程度、早期使用小剂量激素和初治时间等为相关因素,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将可能影响PHN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Spearman分析。结果 PHN组和未发生PHN组比较,在年龄、合并基础疾病、前驱痛、皮损面积、类型、急性期疼痛程度和初治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以上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等级分析,PHN的发生与年龄和初治时间呈负相关,其它因素呈正相关,置信度0.05时,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带状疱疹患者的年龄越大、合并有基础疾病、有前驱痛、皮损面积越大、程度越严重和急性期神经疼痛越重,发生PHN的风险越大;从出现皮疹到治疗间隔时间越短,发生PHN的风险就越小,说明及时诊治对预防PHN发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指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疼痛持续数个月以上的慢性神经痛综合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长期遭受疼痛的折磨,苦不堪言.2008年6月至2009年4月我们采用脊神经根射频热凝术治疗头枕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赵久敏  王琳琳  韦华  杨胜文 《现代预防医学》2015,(7):1183-1184,1189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发生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及减少PHN发生提供依据。方法用自制调查表连续调查HZ患者196例,入院后24 h内开始进行问卷调查、体查,并行相关检查治疗,定时评估皮疹情况,随访3个月,完善调查项目。结果无失访病例,PHN发生率20.9%(41/196),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HN发生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50岁,前驱痛、发疹间隔时间长、急性期疼痛程度重、皮疹持续时间长、皮损重、住院期间体温≥38.5℃、初治时间长、抗病毒疗程不足等有关。结论提示HZ患者,年龄≥50岁要注意预防PHN的发生;对于前驱痛时间长、最初至最后发疹相隔时间长、急性期疼痛程度重、皮疹持续时间长、皮损面积大、皮损类型较重、住院期间体温≥38.5℃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足量、足疗程的使用抗病毒药物,可降低PHN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相关因素及干预方法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疼痛病理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对临床各种治疗效果不佳。因此,探讨其好发因素及干预方法,对预防和减少PHN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方法对3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及152例未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疗康复过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HN发生的相关因素可能为患者年龄较大、发病时有严重的前驱痛、治疗时间不及时、早期未合并使用小剂量激素、皮损的严重程度、疗程过短、伴有原发疾病及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等。结论高龄、急性期有严重的前驱痛、治疗过晚、疗程过短、伴有其他原发病及伴有焦虑及相关症状的患者易并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积极控制原发疾病,早期综合治疗,适量使用激素,适当的心理干预均可能减少PHN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襄阳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1年1—12月在襄阳市3家三级医院住院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描述分析方法对PHN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对带状疱疹患者发生PHN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 175例带状疱疹患者,其中441例患者出现PHN,发生率为20.28%;其中轻度疼痛患者80例,占18.14%;中度疼痛患者288例,占65.31%;重度疼痛患者73例,占16.5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长(OR=1.040)、累及三叉神经(OR=2.078)、CD4+/CD8+比值异常(OR=2.680)、皮损面积≥5%(OR=1.735)、皮损处继发细菌感染(OR=1.987)、发病至首诊时间≥5 d(OR=2.124)、合并糖尿病(OR=1.520)、有焦虑情绪(OR=3.819)、有睡眠障碍(OR=1.528)是带状疱疹患者发生PHN的危险因素。结论 襄阳市带状疱疹患者的PHN发生率较高,年龄、累及三叉神经、CD4+/CD8+比值异常、皮损面积≥5%等是PHN发生的...  相似文献   

7.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急性具有高度传染性发疹性疾病,发病年龄2~10岁为最多.6个月以下婴儿及成人患病较少.近几年以来水痘发病与发病年龄有所变化,本院皮肤科门诊将近3年的416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8.
带状疱疹消退后六个月(或三个月),局部仍有持续性、剧烈烧灼痛,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 带状疱疹是由一种疱疹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神经炎,民间称“围腰套”或“流火”。其病程一般分潜伏期(皮肤灼痛)、疱疹期(皮肤出现水疱样疹)、结痂消退期(遗留皮损)各两周,如六周以后仍然疼痛不减甚至加剧,则有可能演变为PHN,这种情况多见于老年人。 PHN是带状疱疹的后遗症,也是一种难治的顽固性、慢性痛症,一旦发生常常会伴随终身,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危险因素及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1(GCH1)基因多态性。方法选择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2016年1月-2020年3月收治带状疱疹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PHN分为PHN组(n=31)和非PHN组(n=72)。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GCH1基因rs3783641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HN与应用激素史、初治时间、抑郁程度、焦虑程度存在关联(P<0.05),与年龄、皮损面积、性别、发病部位、治疗疗程无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应用激素史、抑郁程度较高、焦虑程度较高是带状疱疹发生PH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HN组患者与非PHN组患者GCH1基因rs3783641位点基因型分布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646,P=0.009);PHN组AT基因型频率低于非PHN组,TT基因型、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非PH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因型AA、AT、TT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3.18±1.09)分、(4.12±1.34)分、(5.75±1.62)分,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N与应用激素史、初治时间、抑郁程度、焦虑程度存在关联,GCH1基因多态性与PHN发生及疼痛程度存在关联,可作为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10.
水痘是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其病原体为带状疱疹病毒.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最多.任何年龄都可罹患本病,其中2~10岁少儿最为多见,3个月以内以小儿和成人很少发病.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小学等集体单位中造成流行.一次得病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极少有人第二次发病.值得指出的是,幼年得过水痘者,病毒潜伏在背根神经节,成年后易发生带状疱疹.  相似文献   

11.
蔡峻  薄海艳 《社区卫生保健》2011,(3):198-198,20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疱疹消退、形成皮损3~6个月以后带状疱疹的区域内仍有持续顽固性疼痛超过1个月者。引发后遗神经痛的主要原因为神经线的外皮粗纤维被疱疹病毒大量吞食破坏的结果,残余的病毒不定期在作怪。  相似文献   

12.
谭文丽 《智慧健康》2023,(18):112-115
目的 分析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病人心理痛苦现状,并根据患者现状分析影响患者心理痛苦的因素。方法 选取某市三级甲等医院2021年6月-2022年9月疼痛康复科收治的91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HN将患者分为PHN患者及无PHN患者,采用本院自制量表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调查,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患者现状分析导致患者产生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研究共38例患者发生PHN,发生率为41.75%。PHN组与无PHN组心理痛苦平均得分分别为(6.24±2.98)分、(3.59±1.21)分,两组差异显著(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负面情绪、糖尿病、皮疹面积、急性期疼痛程度是PHN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负面情绪、皮疹面积、急性期疼痛程度是PHN患者心理痛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PHN患者心理痛苦的发生率较高,护理人员应对高龄、负性情绪高、皮疹面积大以及急性期疼痛程度高的患者给予更多的关注,帮助其解决相关情绪问题,减少心理痛苦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带状疱疹在发病早期,神经痛先于皮疹出现前,易误诊为其他疾病。笔者遇到16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最小者50岁,年龄最大者78岁。低热者7例,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者2例,局部皮肤刺痛、感觉过敏或烧灼感7例。发病至出疹时间平均为3天。误诊疾病:根据带状疱疹最初发病部位的不同,被误诊为三叉神经痛3例,肩周炎3列,急性阑尾炎2例,腰椎间盘脱出5例,肋间神经痛3例。  相似文献   

14.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神经干或神经根,引起相应皮肤区域内点片状疱疹,并伴有明显的神经痛的一种疾病,而且年龄越大疼痛越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据文献报道,50%-70%的患者在治疗后有持续后遗神经痛,持续8周的为55%,还有32%的患者可持续数月至数  相似文献   

15.
阿尔兹海默病是中年后痴呆的常见疾病.国外资料,有家族史占发病数的10%,发病年龄多在50~60岁,国内有家族发病极少见,早发年龄更罕见.最近我们观察1个家庭2代5人患病,发病年龄均在33岁左右,病程进展快,预后极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带状疱疹(HZ)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1]是困挠中老年人群的顽痛症之一,其疼痛程度之剧和疼痛时间之长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病人受疼痛折磨苦不堪言,有的病人因疼痛难忍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气.目前临床治疗HZ和PHN的方法众多,本文认为用区域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性疼痛疗效较好,尤其早期使用可防止HZ转变成PHN.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郑州地区≥50岁居民带状疱疹疫苗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4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郑州市5个社区或城镇,每个社区或城镇随机抽取6个居委或村,对抽中居委或村中年龄≥50岁的居民开展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疫苗相关知识、带状疱疹疫苗接种意愿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带状疱疹疫苗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疫苗接种意愿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带状疱疹疫苗接种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 014名调查对象中,年龄50~78岁,以50~59岁所占比例最大,占50.43%。男女性别比为1.41∶1。愿意接种带状疱疹疫苗1 268人,接种意愿率为42.07%。共1 309人知晓带状疱疹,比例为43.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402、0.776)、听说过带状疱疹疫苗(OR=3.367)、担心自己患带状疱疹(OR=6.265)及认为疫苗可预防带状疱疹(OR=4.272)是带状疱疹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 郑州地区≥50岁居民带状疱疹疫苗接种意愿较低,知晓带状疱疹相关知识比例较低,年龄、听说过带状疱疹疫苗、担心自己患带状疱疹及认为疫苗可预防带状疱疹是影响居民接种带状疱疹疫苗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数病例有受寒、风寒及疲劳等诱因。临床表现为额纹消失、流泪、眼睑闭合不全或者完全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嘴角歪向健侧,口角下垂流涎,言语不利,闭气鼓腮口角漏气等症状。我们采用理疗配合功能训练取得满意效果。一、材料与方法1.治疗对象:本组90例,男性50例,女性40例。年龄14~20岁36例,21~50岁30例,>50岁24例。面瘫右侧46例,左侧44例。病程最短者2d,最长4个月,未见有两侧同时发病。2.分组及治疗方法:随机将病人分为3组。①超短波组:24例。采用上海手术器械八厂生产的80型五…  相似文献   

19.
中西药合用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其发病与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因此带状疱疹好发于老年人,且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可高达50%~75%.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如何更好地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及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已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的严重后遗症,是一种难治性的慢性神经性疼痛综合征,因其机制复杂,其治疗仍是疼痛医学的一个挑战.本文综合近几年来国外的一些研究结果,介绍了PHN的药物治疗、周围神经刺激、神经阻滞疗法以及联合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