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帕米膦酸二钠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合成二钠3-氨基-1-羟基-亚丙基-二膦酸盐(帕米膦酸二钠)。方法:有,无溶剂的两种合成路线,并对工艺进行改进,所得产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等分析确证结构。结果;两种路线均可合成目标化合物。路线A收率高于路线B。结论:溶剂的加入使本反应体系均一,有利于产物生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溶骨性癌转移引起骨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方法,共入组40例患者,试验组(n=20)用唑来膦酸二钠4 mg加入生理氯化钠溶液50 mL静脉注射给药15 min,对照组(n=20)用帕米膦酸二钠90 mg加入生理氯化钠溶液500mL静滴6 h,两组均单次给药后观察28 d.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溶骨性癌转移引起骨痛d14的有效率分别为90%和70%;d28的有效率分别为80%和70%.用药后止痛中位起效时间两组分别为8.5和7 d;止痛中位维持时间分别为21和18.5 d.以上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和55%,其中发热为10%和5%,低血钙为15%和10%;低血磷为20%和35%,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溶骨性癌转移引起骨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帕米膦酸二钠合成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孝仁  付鑫祥 《安徽医药》2008,12(9):778-779
目的合成-氨基-1-羟基-亚丙基-二膦酸二钠盐(帕米膦酸二钠)工艺改进。方法以β-丙氨酸为主要原料与三氯氧磷和亚磷酸反应的工艺为基础。(1)在反应体系中添加氯苯;(2)直接采用大量水洗纯化中间产品;(3)直接用氢氧化钠固体成钠盐。结果原文献收率29.7%,现提高到47.3%,工艺简化。结论经以上工艺改进产品收率大大提高,同时也改进了工艺。  相似文献   

4.
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国产帕米膦酸二钠对恶性肿瘤溶骨转移疼痛的止痛作用和不良反应,探索理想用药方法。方法33例患者接受APD治疗,分为单次给药组:APD60-120mg/次一次给药,分次给药:APD30mg/次,qd,连用3d。结果;对骨转移疼痛的总胶张显效率分别为75。8%和24.2%。单次和分次给药止痛有效率分别为75.0%,和76.2%,显效率分别为58.35和4.8%。  相似文献   

5.
姚冰 《青岛医药卫生》2006,38(4):319-319
为建立肌苷葡萄糖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对肌苷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到2倍(1mg/ml)进行了干扰试验。结果证明肌苷葡萄糖注射液建立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是可行的。现将实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磺胺嘧啶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稀释的方法排除SD-Na对细菌内毒素内毒素试验的干扰。确定其最大非抑制剂浓度及宜选用的鲎试剂灵敏度。结果SD-Na的细菌内毒素阴值为4EU,ml^-1,最大无抑制浓度为12.5mg·ml^-1宜选用小于或等于0.25EU.ml^-1灵敏度的鲎试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复方苦参注射液与帕米膦酸二钠联合使用于骨转移瘤疼痛治疗的疗效。方法将107例骨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54)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和帕米膦酸二钠联合治疗,对照组(n=53)单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2组患者的止痛疗效、不良反应及血清碱性磷酸酶等变化。结果 2组患者疼痛的缓解有效率(治疗组79.62%,对照组52.83%),血清碱性磷酸酶下降率(治疗组70.37%,对照组45.2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的制备处方及工艺。方法选择适宜赋形剂,进行处方筛选,对冻干工艺进行考察。结果以甘露醇为赋形剂,经过22 h的冻干过程,制得成形性好,质量可靠的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结论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处方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结果: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稀释4倍时,用鲎试剂检查细菌内毒素,无干扰因素影响。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细菌内毒素限值确定为1.0EU·mL^-1,可应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家兔法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  相似文献   

11.
吴露露  居红枫 《药品评价》2006,3(3):191-194
目的 研究盐酸氯丙嗪注射液对细菌内毒素检查实验的干扰情况,并建立其细菌内毒素检查的质量标准。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I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实验.应用两个生产厂家的鲎试剂对两个厂家的盐酸氯丙嗪注射液进行干扰试验研究。结果 盐酸氯丙嚷注射液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有干扰作用,但通过盐酸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缓冲液(pH7.2)稀释可消除干扰。结论 该制剂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凝胶法)代替兔热原检查法控制其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2.
刘云  相茂花  孟蕾蕾 《齐鲁药事》2010,29(6):347-348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IS和附录ⅪE进行试验及结果判定。结果清开灵注射液稀释16倍后,对市售标示灵敏度(λ)为0.25EU.mL-1的鲎试剂凝集无干扰作用,3个批号的供试品细菌内素素均符合规定。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控制热原。  相似文献   

13.
王振芳  袁卫 《齐鲁药事》2006,25(1):29-31
目的建立乙酰谷酰胺葡萄糖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方法依据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XI、E),对乙酰谷酰胺葡萄糖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进行试验。结果用标示灵敏度为0.25Eu.ml-1的鲎试剂检测三批乙酰谷酰胺葡萄糖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量均小于0.5EU.ml-1。结论用细菌内毒素法检查乙酰谷酰胺葡萄糖注射液的热原,无干扰,灵敏度符合规定,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4.
应用鲎试剂检测吡拉西坦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会兰  甘德珍 《中国药事》2006,20(9):552-553
建立吡拉西坦葡萄糖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干扰试验和结果判断.样品的最大无干扰浓度为16mg·ml-1,用浓度为6.4mg·ml-1的样品液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无干扰作用.本品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15.
长春西汀葡萄糖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长春西汀葡萄糖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参照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试验。结果样品原液对鲎试剂的凝聚反应有抑制作用,经2倍稀释可消除干扰因素,将细菌内毒素限值定为0.5 EU/mL,可用灵敏度为0.25 EU/mL的鲎试剂进行检查。结论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凝胶法)替代家兔热原检查法控制产品热原。  相似文献   

16.
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骅  武谷 《安徽医药》2011,15(2):247-249
目的建立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采用2个不同生产厂家的鲎试剂对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进行研究。结果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最小不干扰稀释倍数为1∶16,细菌内毒素限值为5 EU.ml-1。结论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控制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的质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试验确定三磷酸胞苷二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具体检测方法。方法选择不同生产厂家相应灵敏度的鲎试剂,进行干扰试验,研究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结果用灵敏度0.5EU/ml的鲎试剂,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没有出现干扰作用。结论三磷酸胞苷二钠注射液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18.
赵强 《北方药学》2011,8(5):10-11
目的:建立注射用谷氨酸诺氟沙星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注射用谷氨酸诺氟沙星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有抑制作用。通过试验,采用稀释的方法排除干扰。结果:实验表明当注射用谷氨酸诺氟沙星稀释成0.125mg/ml时,对鲎试剂的凝集反应无抑制作用。结论:利用稀释法检查注射用谷氨酸诺氟沙星中的内毒素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9.
高天勤 《齐鲁药事》2011,30(10):576-577
目的建立氨酚比林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根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进行试验。结果氨酚比林注射液稀释300倍以后,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3批样品细菌内毒素检查均符合规定。结论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可用于该产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