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石棉肺是吸入石棉粉尘后肺部产生的纤维化改变.石棉则是一种具有纤维结构的硅酸盐.以往CT未应用于肺部疾病的诊断之前,石棉肺的诊断主要靠多年石棉接触史及X线平片.往往是X线平片发现了异常,肺内的毁损已相对较严重,漏诊率达56%,常常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由于CT在肺内疾病诊断的应用,特别是近几年来HRCT在肺内微细结构的分辨上的独特优势,使我们眼前一亮:是否HRCT在石棉肺影像诊断上具有优于X线平片的价值呢?虽然对于石棉肺HRCT的应用报道较多,但仅限于个别病例的报道,而将石棉肺的64排HRCT的影像表现与X线平片进行大样本对比的影像分析报导较少.本文就此问题加以讨论和粗浅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目的:复习分析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及辅以三维重建(3D成像)对外鼻骨折的诊断,并参照常规CT平扫、X线片,论述其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鼻外伤患者的鼻骨X线平片、常规CT扫描及HRCT扫描(其中15例行3D成像)图像分析,双盲法阅片,研讨HRCT扫描及辅以3D成像对外鼻骨折的诊断优势。结果:以HRCT扫描辅以3D成像综合分析作为外鼻骨折诊断金标准。对外鼻骨折的显示率,X线平片,常规CT平扫、HRCT扫描分别是:69.3%(34/49)、85.7%(42/49),95.9%(47/49)。其中X线平片对外鼻骨折的具体位置,骨折程度分析能力最低,常规CT平扫其次,HRCT扫描相对准确率最高。结论:HRCT扫描对外鼻骨折的显示具有相对优势,如必要时辅以3D成像则可作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3.
高分辨率CT诊断支气管扩张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支气管扩张的X线平片、CT和高分辨率CT表现进行对比分析,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取病理证实支扩22例,分别摄有胸正侧位片,常规CT扫描和HRCT扫描.结果显示X光平片漏诊率高(16/22),常规CT漏诊率亦较高,HRCT灵敏、特异性高.结论HRCT扫描诊断支扩较常规CT、胸平片优越.  相似文献   

4.
普通X线检查一直是诊断尘肺及其分期的主要方法。CT以其高密度分辨力能够提供比普通X线更为准确的信息,笔者通过对72例尘肺患者的CT与X线平片的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CT对尘肺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支气管扩张的X线平片、CT和HRCT表现做一对比分析。方法取病理证实支扩20例,分别摄有胸正侧位片,常规CT扫描和HRCT扫描。HRCT选薄层,大矩阵和高分辨率算法。结果显示X光平片漏诊率高(8/20),特异性低(3/20)。CT较平片显示肺"盲区"效果好,有粘液嵌塞者,常规CT像上有时不易与血管性病变鉴别,HRCT可显示部分含气的支气管腔存在。结论HRCT扫描诊断支扩特异性高,可与支气管造影相媲美,它不仅显示支扩范围、程度和部位,还能显示小叶中央性改变。常规CT较平片显示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支气管扩张的X线平片、CT和HRCT表现做一对比分析。方法取病理证实支扩20例,分别摄有胸正侧位片,常规CT扫描和HRCT扫描。HRCT选薄层,大矩阵和高分辨率算法。结果显示X光平片漏诊率高(8/20),特异性低(3/20)。CT较平片显示肺“盲区”效果好,有粘液嵌塞者,常规CT像上有时不易与血管性病变鉴别,HRCT可显示部分含气的支气管腔存在。结论HRCT扫描诊断支扩特异性高,可与支气管造影相媲美,它不仅显示支扩范围、程度和部位,还能显示小叶中央性改变。常规CT较平片显示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的临床、X线及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病理证实的PLCH患者的临床、X线和CT资料。2例患者均行胸部螺旋CT、高分辨CT(HRCT)扫描及X线胸部平片摄影,1例行头颅CT扫描。结果 2例患者CT及HRCT均为双中上肺野广泛分布的高密度小结节状影、纤维条索影及囊状和蜂窝状影。1例头颅CT示右枕骨局限性骨质破坏;胸部平片示双肺野透光度减低,双肺纹理模糊;另1例胸部平片示双肺纹理紊乱,右肺中野可见多个小囊状低密度区;纵隔影明显增宽。结论 PLCH的X线、CT及HR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是HRCT显示病变更加清晰,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对此病的诊断,确诊仍需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煤工尘肺的X射线与CT征象,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选择48例确诊为煤工尘肺患者,行常规胸部X线检查与CT扫描,分别观察X线和CT图像,得出各自主要征象。结果对于单纯煤工尘肺,CT片与X线胸片基本一致,对于复杂煤工尘肺,CT优于胸片,对于大阴影的检出率,CT比胸片高25%左右,空洞钙化明显优于胸片,对尘肺的合并症,CT较胸片可靠,与胸片比较,CT检查特别是HRCT能早期发现矽结节,选择性运用CT,对复杂煤工尘肺以及尘肺合并结核合并肺癌等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结论对比分析煤工尘肺及疑似煤工尘肺的X线与CT征象,以提高诊断准确率。胸部后前位高千伏X线摄片结合煤尘接触史一般能明确诊断,必要时可结合胸部CT扫描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9.
30例X线平片疑诊支气管炎行CT平扫后对感兴趣区加扫高分辨率CT(HRCT)的CT图像及HRCT图像。结果表明:HRCT在显示肺部细微结构方面明显优于常规CT,且对支气管扩张及支气管瘤的早、中期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常规X线检查与CT对肺隐蔽部位较小肺癌的诊断率,方法:对临床已证实的30例肺隐蔽部位肺癌病人,分别做X线平片,体层摄影和CT检查,评估常规X线与CT对病变的显示能力,结果:胸部平片检出病灶12例(40%),CT检出30例(100%),结论:平片与CT在诊断肺隐蔽部位肺癌时,尤其直径为2cm以下的小肺癌,CT明显占优势,对临床症状明显,平片检查阴性者,CT检查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尘肺观察对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尘肺观察对象行胸部多层螺旋CT高分辨率扫描(HRCT),并将扫查结果与传统高仟伏X线胸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HRCT检出p影46例、s影38例,p影主要分布在双侧中上肺野,其中45例以小叶中心性分布为主、1例以淋巴分布为主;s影主要分布在双侧中下肺野,其中33例表现为肺内不规则线状影伴肺纹理增多且走行僵直扭曲、4例表现为小叶中心性磨玻璃样结节、1例伴有"界面征";另有8例表现为单纯小叶中心性分支状阴影、12例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3例未发现异常。结论 HRCT较传统高仟伏X线胸片更能确切地显示尘肺观察对象的肺内影像学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尘肺在螺旋CT(SCT)及高分比率CT(HRCT)的表现,探讨两者的结合应用对提高尘肺诊断的价值。方法:已明确诊断尘肺患者25例全部行全肺SCT扫描,然后在主动脉弓顶、气管隆凸、气管分叉下3cm、右膈上2cm重点兴趣区行HRCT检查。观察和比较尘肺在SCT与HRCT的表现。结果:本组25例患者SCT与HRCT能很好显示尘肺结节、大阴影、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肺气肿及合并症;HRCT能清晰显示尘肺结节、肺小叶间隔增厚、各型肺气肿和大阴影等病变的特征。结论:SCT结合HRCT有利于尘肺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熊志安  蒲红 《四川医学》2011,32(9):1477-1478
目的对支气管扩张的X线平片、CT和高分辨CT(HRCT)征象做评价及对比。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支扩32例,分别摄有胸部正侧位片,常规CT扫描和HRCT扫描。分别评价其影像特点,并对照其显示范围、程度、部位。结果 32例中,胸正位片诊断22例,漏诊率为31%(10/32),显示病变程度与病理对照均有不同程度减低,22例中,有11例未能显示所有病变部位。32例中CT诊断29例,漏诊率为9.3%(3/32),29例中有4例未能显示所有病变部位,有6例未能显示粘液嵌塞。32例中HRCT诊断32例,并能显示所有病变部位,显示病变程度与病理对照均基本一致,常规CT可疑者HRCT清晰显示了支气管扩张的部位、类型和范围。结论常规CT较平片显示率明显增高。HRCT诊断支气管扩张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可作为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出血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对25例支扩合并咯血患者行常规胸部X线,CT及高速螺旋CT(HRCT)检查。结果:平片表现局限性或弥漫性片絮状淡薄阴影12例。短期再次摄片,病变吸收变化9例;1例进展增多。HRCT证实为支气管扩张症,其中柱状12例。静脉曲张型9例。囊状8例,诊断为支扩合并肺出血13例。结论:影像学,尤其是动态影销售量学观察对发现支扩合并肺出血很敏感,可以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随访提供极有价值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煤工尘肺大阴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对比分析确诊的尘肺大阴影病人的X线胸片与螺旋CT的影像表现并加以比较。结果 42例尘肺大阴影中CT检出直径10mm的融合结节和团块影42例,X线胸片检出40例,CT检出尘肺并发肺气肿38例,X线胸片检出24例,CT检出尘肺并发肺结核16例,X线胸片检出肺结核12例,CT检出尘肺并发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大或钙化4例,X线胸片检出2例。结论螺旋CT显示尘肺大阴影的影像学特征及并发症的检出优于X线片,对尘肺大阴影的正确,综合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副舟骨痛综合征的X线平片、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28例(32足)经过典型临床表现及X线平片、CT证实的副舟骨痛综合征均摄患足常规正斜位片,其中12例摄双足对比,20例CT冠状位平扫。结果:软组织改变表现局部软组织隆起、肿胀24足;副舟骨改变表现硬化、增生、毛糙19足,囊变9足,碎裂3足;舟骨面硬化、增生、毛糙13足,副舟骨与舟骨融合4足,副舟骨与舟骨间隙增宽3足,舟骨肥大2足。结论:X线平片结合典型临床表现对副舟骨痛综合征可作出正确诊断,CT有重要补充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分辨CT(HRCT)技术在尘肺早期肺间质改变的影像诊断及临床治疗应用价值。方法采用HRCT对我院收治150例有明确尘肺接触史的职业工人进行动态(3个月~2年不等)的影像学观察,采用常规及HRCT扫描,利用图像后处理重建技术,分析HRCT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HRCT可清晰显示所有病例的肺间质病变征象,提供更多的尘肺早期肺间质病变诊断信息。结论 HRCT是诊断尘肺早期肺间质病变可靠的影像依据,是评价尘肺微细病变有效的方法,对指导临床治疗及提高职业尘肺病人的远期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与PET/CT结合对周围型肺癌和结核球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周围型肺癌38例和结核球22例,均行PET/CT显像和HRCT检查,HRCT根据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判断良恶性,PET/CT用目测法结合半定量法判断良恶性,统计单纯PET/CT诊断和HRCT与PET/CT结合诊断结果。结果单纯PET/CT正确诊断肺癌36例和结核球14例。2例肺癌PET/CT显像为阴性,其中1例经HRCT和PET/CT联合诊断为恶性;8例结核球PET/CT显像为阳性,其中7例经HRCT和PET/CT联合确诊。单纯PET/CT诊断和联合诊断对周围型肺癌和结核球鉴别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4.74%、63.64%、83.33%和97.37%、95.45%、96.67%。结论HRCT与PET/CT结合能大大降低孤立性结核球诊断的假阳性率,明显提高周围型肺癌和结核球鉴别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