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国家专利数据库中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复方配伍规律进行研究,为偏头痛的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方法 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建库至2022年5月1日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对筛选出的中药复方进行药物频次统计、性味归经统计、功效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 通过检索与筛选,共纳入符合标准的中药复方394首,涉及667味中药,药物总频次4737次。药物使用频次居前10位分别是川芎、白芷、天麻、甘草、当归、白芍、防风、细辛、菊花、柴胡。药物性味归经上,药性以温性为主,其次为平性、微寒等,药味以辛味为主,其次为甘味、苦味等,归经以肝经为主,其次为肺经、脾经、心经、胃经、肾经等。药物功效以祛风止痛、清热解毒、解表散寒、平抑肝阳、活血行气等使用频次较高。药物关联中高频药物组合有“川芎-白芷”“天麻-川芎”“当归-川芎”“细辛-川芎”“天麻-白芷”“细辛-白芷”等。药物聚类可将使用频次≥40次的27味高频中药聚类成6类。复杂网络分析筛选出治疗偏头痛的核心组方为:川芎、白芷、细辛、防风、天麻、当归、白...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聂惠民治疗月经后期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1999~2005年聂惠民治疗月经后期的病案,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及复杂系统熵聚类法等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以及关联规则,总结聂惠民治疗月经后期的用药规律及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37个处方进行分析,处方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有当归、柴胡、川芎、赤芍、熟地黄、生地黄、炒白芍、牡蛎、党参、龙骨等,药物四气以寒、温、平为主,五味以苦、甘、辛居多,主要归肝、脾、心、肾经,常用的药物组合有川芎、当归,当归、柴胡,赤芍、川芎,赤芍、当归,熟地黄、当归等。依据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蝉蜕、桑叶、桑白皮等5组核心组合及由此构成的5首新处方。结论:聂惠民尤善于从郁论治,解郁调经法为治疗月经后期的基本方法,灵活运用经方,常用经方合方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并整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自建库至2021年11月3日有关TON的文献,严格按纳入与排除标准抽取方剂,建立中医药治疗TON的处方数据库,并对高频药物及其性味归经进行频次统计,采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和R4.0.5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使用SPSS Statistics 26.0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116首方剂,涉及药物149味,其中使用频率>10%的药物有31味,包括当归、川芎、赤芍、桃仁、柴胡、丹参、红花等;药物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和清热药为主;药性以微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常用药物组合有川芎-当归、赤芍-川芎、赤芍-当归等;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归为4大类。结论 中医药治疗TON的药物配伍原则和治疗方法明确,多采用活血化瘀、益气补血、疏肝清热和通络明目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探析吕光荣教授治疗男性不育症的用药规律。方法 系统收集吕光荣教授在云南省中医医院名医门诊治疗男性不育症的处方,对处方中所涉及中药的频次、类别、性味及归经等进行规范化数据库管理并根据用药规律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总结吕光荣教授治疗男性不育症的用药经验。结果 共筛选纳入相关方剂27首,涉及不同中药70味,其中频次≥14的有11味,白术、甘草、当归、黄芪、柴胡频次位列前5;用药以补虚药为主,性味多温,归经多为脾经;根据用药规律设定“支持度个数”为20、“置信度”为0.95,得出高频药物组合14个,其中支持度较高的常用药对是:白术-当归、白术-甘草、黄芪-白术、白术-柴胡、甘草-当归。基于以上设定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置信度为1的组合为:当归->白术;柴胡->白术;柴胡->当归;甘草,当归->白术;白术,柴胡->当归。同时根据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治疗男性不育症的10首候选新处方。结论吕光荣教授基于“辨病而后再辨证论治”的中医诊疗体系治疗对男性不育症有独到见解,其主要基于“气血”论治,以调补脾胃、益气养血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周绍华教授治疗痰热证神经精神类疾病的组方规律及其学术思想。方法 收集周绍华教授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门诊医案141则,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0软件对整理出的数据进行病症诊断、方药、四气五味、归经及聚类分析。结果 共采集141则医案,以郁证、不寐最为多见。共涉及171味中药,常用药物15味,以祛痰类药为主;四气以温性药物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心、肺、脾、肝四经为主;常用药物组合51组,整理后的171味中药可分为5个聚类。结论 周绍华教授治疗神经科痰热证的处方具有独特用药规律,始终围绕着清热化痰,理气和血而展开,效果显著,可供临床诊疗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魏玮教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魏教授门诊就诊的IBS-D患者病例,使用Excel 2019、SPSS 20.0、SPSS Modeler 18.0软件分析处方药物的频次、性味归经、强关联药物和核心组方。结果 共收集处方237张,涉及中药91味,中药频次共计3 014次,使用最多的药物为补虚药、消食药。药物使用频次前5位为太子参、肉豆蔻、补骨脂、炒谷芽、炒麦芽。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辛、苦、甘为主;归经以脾、胃经为主。关联频次≥100次的药物组合有14组,聚类分析获得核心药物组合4组。结论 魏教授治疗IBS-D多采用补虚药、消食药,治则以健脾温肾,和中益气,醒脾开胃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含龙骨处方用药规律。方法在收集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含龙骨处方的基础上,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构建数据库,使用该软件数据分析模块中嵌入的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龙骨处方中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与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含龙骨处方常用于治疗不寐、眩晕、胃痛等病证,高频次药物包括牡蛎、炒酸枣仁、首乌藤、丹参、赤芍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牡蛎,龙骨""牡蛎,炒酸枣仁""龙骨,炒酸枣仁"等,支持度≥35%、置信度≥0.98的关联规则包括"龙骨→牡蛎"、"茯苓,龙骨→牡蛎"、"牡蛎,茯苓→龙骨"、"龙骨,炒酸枣仁→牡蛎"等。结论颜正华教授含龙骨处方所用药物多具有镇静安神活血之效,组方法度清晰严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处方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姜红江教授治疗膝痹病的用药规律和学术思想特色,以期薪火传承。方法 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姜红江教授诊治的膝痹病医案,由专人对处方数据进行信息统计,在古今医案云平台建立“姜红江教授治膝经验”医案库,运用数据挖掘分析对医案的中药频次、性味归经、功效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关联分析、复杂网络分析、聚类分析分别得出中药配伍规律、核心组合和核心聚类群。结果 共收集到82首医案,包括中药68味。中药频次前3位为牛膝、焦栀子、川芎;药性以平、温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肺、肾、心、脾经为主,功效以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止痛为主;从中药配伍和关联规则得出中药组合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祛湿止痛为主;通过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核心方药组合为牛膝、焦栀子、当归、盐杜仲、黄芪、续断片、川芎、丝瓜络、炒没药、连翘;通过聚类分析得到4个核心聚类群。结论 姜红江教授治疗膝痹病以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止痛、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对临床用药和经验传承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骨折术后熏洗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收集2009—2015年期刊公开发表骨折术后运用中药熏洗治疗的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对筛选出的101首中药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归经、四气五味、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骨折术后中药熏洗治疗常用的药物以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补肝肾药、解表药等为主,治法主要是补益肝肾法、活血化瘀法、祛风除湿法。红花、伸筋草、透骨草、乳香、海桐皮、牛膝、当归、没药、威灵仙、防风、桂枝、川芎、五加皮、木瓜等是临床骨折术后熏洗治疗常用核心药物。结论:该研究结果对骨折术后中药熏洗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结合临床经验分析刘红旭教授治疗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并整理刘红旭教授2011年12月—2020年12月门诊医案,筛选出治疗AF的病案建立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对处方所涉及药物的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分布、组方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刘红旭教授治疗AF的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处方955首,中药223味,基于辨证论治分析得出,刘红旭教授治疗AF所用药物五味以甘、苦、辛为主;主要归肺、脾、肝、心经;常用的药物有黄芪、太子参、炙甘草、麦冬、五味子、当归、赤芍、牡丹皮、黄连、炒酸枣仁、柏子仁、远志、茯神、石菖蒲、生龙骨、煅牡蛎等;经典药物配伍组合有黄芪-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炙甘草-阿胶-火麻仁、黄连-牡丹皮-赤芍、茯神-远志-柏子仁-炒酸枣仁等;并演化出10首新处方。结论 刘红旭教授治疗AF常以益气养阴、清热凉血为常用治疗法则,随证兼顾活血通阳、安神养心等治法,常以“生脉散”“炙甘草汤”“调脉饮”“安神定志丸”等方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研究胡凯文教授治疗肺结节的用药经验与组方规律,传承胡凯文教授临床诊疗肺结节的经验。方法 收集并整理胡凯文教授2021年4月—2022年2月期间治疗肺结节的医案处方,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录入肺结节相关治疗方剂,对处方中药物的性味、归经、应用频次、药对组合等进行统计、关联规则分析与新方发现。结果 共收集胡凯文教授治疗肺结节医案51个,处方216则,中药133味,多为甘味,其次为辛味、苦味、酸味、涩味,末位为咸味;四气频次首位是温,其次为平、寒、热,末位为凉;归经则以脾经为主,其次为肝、肺、胃、心、肾经。使用单药频次最高的茯苓、生姜、黄芪、当归、半夏,高频对药为生姜-茯苓83次等;常用角药为生姜-竹茹-茯苓56次等。核心药物组合8组,新处方4组。结论 胡凯文教授治疗肺结节重视五行生克规律的使用,培土生金、防木旺侮金、肺肾同治,重视疏肝健脾补肾,兼以治肺,同时化痰祛瘀,标本兼治,临床获效颇佳,临床诊疗时随病、证、症进行用药加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刘红旭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刘红旭教授2009年—2019年门诊医案,筛选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病案,应用Excel 2016、IBM SPSS statistics 15.0、IBM SPSS Modeler 18.0等软件进行筛选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对处方所涉及药物的用药频次、药味、药性、归经、功效及组方规律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刘红旭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处方713个,中药184味,经分析刘红旭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用药以平抑息风药(19.40%)、补益药(16.36%)和清热药(12.74%)为主。药性以寒性药物(39.84%)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主要归肝、肺、脾经,常用的药物有天麻、菊花、怀牛膝、钩藤、石决明、赭石、白术、鸡血藤、甘草、炒酸枣仁等;常用药对组合有"生龙骨-生牡蛎""菊花-枸杞子""当归-柴胡""陈皮-姜半夏"等;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和刘红旭教授临床经验归纳出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滋生青阳汤、半夏白术天麻汤4首核心处方及9类加减用药。结论刘红旭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以"三平一化"为主要治则,以平肝清热、平肝潜阳、平肝滋阴、化痰降浊为主要治法,根据寒热虚实不同处方不同。同时结合患者合并症状、证型施以益气生津、滋补肝肾、泄热通便、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利水渗湿、开窍醒神、宁心安神、行气解郁之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药内服治疗糖尿病足(DF)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重庆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建库以来的相关文献,外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SpringerLink和Pubmed文献为补充;人工检索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提取处方;统计分析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和系统可视化分析用药频次,筛选高频药物,并做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检索到4013篇文献,纳入279篇文献,319首处方,239味中药;高频药物依次是当归、黄芪、赤芍、川芎、丹参、甘草、红花等32味中药,多为补虚、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祛湿通络药;药物性味中温、平、寒、苦、甘、辛最多,多归为肝、脾、肺经;高频药物二项和三项关联规则中,支持度和置信度较高的是当归—红花、当归—川芎、当归—甘草、当归—赤芍和当归—川芎—黄芪;高频药物聚类分析提炼出5首新处方,由补阳还五汤、糖脉通、丹血蛭甲逍遥汤、当归四逆汤等经典处方加减而来。结论 中药内服治疗DF整体处方以活血化瘀、益阳生阴为主,辅以清热解毒、祛湿生津和通络止痛,高频药物聚类分析提炼出5首新处方,为DF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亦起到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分析娄锡恩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0年6月至2020年6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关联规则、频数分析法、改进的互信息法等分析处方药物的性味、归经及药物之间的联系。结果 挖掘出娄锡恩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处方共229首,涉及256味药、18类药物,药物四气中以温、平、寒性为主,药物五味中甘味占最高,药物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高频药物包括丹参、红花、地龙、天麻、炒僵蚕等30味药;药物分类频次前5味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平肝息风药;使用频次前5的药物组合为川芎-丹参、丹参-山药、山药-茯苓、红花-川芎、山茱萸-丹参;置信度最高的组合为红花,丹参→川芎组合;药物间关联度前3的组合为熟地黄-川芎、川芎-炙黄芪、丹参-红花。结论 娄锡恩教授在本病的治疗用药方面具有“补本虚,泻标实”“寒热同调,阴阳平和”“五味重甘,归经三脏”的特点。在补虚的基础上强调瘀血与内风病理因素,灵活运用丹参-红花等活血化瘀药对及天麻、地龙、炒僵蚕等平肝息风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庞宇舟教授临床论治类风湿关节炎(RA)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庞宇舟教授治疗RA的门诊处方用药记录,并对处方中的高频药物进行使用频次分析,药性、药味、归经和功效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有效方剂46首,涉及中药111味,使用频次≥15次的药物(高频药物)有甘草、桂枝、当归、白芍、附子、防风、威灵仙、白术、大枣、知母、茯苓、麻黄、生姜、川芎、牛膝、秦艽、乳香、细辛、独活、没药共20味。高频药物以补虚药、解表药居多,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辛、甘、苦为主,主要归脾、心、肺、肝经。针对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共挖掘出10组关联药物组合,其中甘草-桂枝、甘草-当归、甘草-白芍、桂枝-附子等药物组合的关联性较强。聚类分析共挖掘出5组药物组合:第一组为乳香、没药、当归,第二组为白术、麻黄、知母、附子、大枣、生姜、白芍、防风、桂枝,第三组为甘草,第四组为秦艽、独活、川芎、威灵仙、牛膝,第五组为茯苓、细辛。结论 庞宇舟教授临床论治RA的原则为解毒补虚,并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及兼证加减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钟广玲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近5年钟广玲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病例的门诊处方,对纳入的处方中药的用药频数、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并对其高频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164首,使用中药达168味。用药频次居前10位的药物依次为牛膝、川芎、地龙、炙甘草、秦艽、当归、熟地黄、桃仁、香附、红花。所用药物的药性以温、平药为主,药味以苦、辛为主,主要归肝、肾、脾经。药物功效归类主要为补虚药、祛湿通络药、活血化瘀药。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得到10组药对,聚类分析得到6个核心药物组合。【结论】钟广玲教授采用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补虚扶正为主,从肝、肾、脾入手,滋养肝肾,调理脾胃;注重活血化瘀,同时辨证配伍祛湿通络、清热等祛邪之药,寓攻于补,攻补兼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和统计学分析,探讨国医大师梅国强治疗不寐的临证用药规律和学术思想。方法 收集梅国强教授2018年1月—2021年8月在湖北省中医院门诊部治疗的不寐患者病案资料,提取病案中的方药信息,运用古今医案云(V2.2.2)平台、Origin 2020软件与SPSS Modeler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共纳入患者106例,处方178首,其中使用频次≥40次的中药共23味,排在前10位的分别是法半夏、酸枣仁、川芎、茯苓、当归、枳实、郁金、黄芩、柴胡、陈皮。药性以温性最多,其次为寒、平、微寒;药味以辛味、苦味为主,其次为甘味、酸味、咸味等;药物归经以肝、脾、心、肺、肾、胃、胆经为主。高频药物聚类得到5个聚类方。复杂网络分析显示,核心药物为法半夏、酸枣仁、川芎、当归、茯苓、郁金、枳实、陈皮、炒栀子、石菖蒲、远志、煅牡蛎、煅龙骨、土鳖虫、苏木、黄连、黄芩、淡豆豉、泽泻、柴胡。结论 梅教授治疗不寐以调和枢机为主,常采取和解少阳、清热燥湿化痰、调和脾胃、交通心肾、养血除烦等治法,常用核心处方有温胆汤、小柴胡汤、酸枣仁汤、小陷胸汤、远志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栀子豉汤等,常用药对有柴胡-黄芩、石菖蒲-远志、当归-川芎、苏木-蛰虫、煅龙骨-煅牡蛎、墨旱莲-女贞子、五灵脂-蒲黄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并总结方文岩治疗乳腺癌用药及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方文岩主任治疗女性乳腺癌门诊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其治疗乳腺癌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结果 共纳入处方184首,涉及中药200味,对处方的用药频次、常用药对、性味归经等进行分析,其中,频次≥35的高频药物有32味,排名前5位中药为柴胡、半夏、牡蛎、黄芪、当归;设置支持度个数50,置信度0.97,频率≥50的药对109个,排名前3位高频药对为半夏-黄芩、半夏-甘草、半夏-当归,四气以寒为主,五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肝脾经居多,最终挖掘出核心组合16个,新处方8首。结论 方文岩治疗乳腺癌以扶正、疏肝健脾、通络为主,体现其"扶正祛邪通络"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谢作钢教授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谢教授门诊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处方320首,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相关用药数据库,对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进行统计,并运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方法对药物之间配伍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320首处方涉及112味药物,药物频次共5005次,平均每首处方用药15.6味。在高频中药的使用过程中,发现以补虚药和活血药为主,排名前5位分别为枸杞子、女贞子、当归、桃仁、白芍。在药物四气方面以“温”药和“寒”药为主,寒温并用。药味上以甘味和苦味为主。归经方面则以肝经为最,脾经、肾经次之。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物组合50个,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中药组合为“当归—白芍”。通过聚类分析,得到14个中药的核心组合,7个聚类方。结论:谢教授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从肝肾、气血、经络出发,以补肾强精,聚精养血为根本,并强调疏肝理气,活血通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施维群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经验及规律。[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施教授门诊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案,经规范化后建立数据资料表,使用Excel 2016软件进行药物频次及性味归经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使用SPSS 26.0软件对频次≥30的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以探索其核心用药。[结果] 药物频次最多的前10味是当归、甘草、麸炒白术、柴胡、炒白芍、白花蛇舌草、茯苓、水泽兰、砂仁、广金钱草,药性统计中以温性频次最高,平性、寒性次之;以归肝经药物频次最高,脾、胃、肾次之。关联规则共得出18对药对组合,而药物关联网络分析得出柴胡、甘草、麸炒白术、当归存在强关联。聚类分析共得出5个核心处方,其中含二至丸、四物汤、逍遥散等经典名方以及自拟方芪灵合剂等。[结论] 施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注重肝脾肾三脏的调护,以补肾健脾养肝、扶正解毒为主,在扶正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兼夹症状和湿、郁、瘀、虚等不同病机状态,灵活配伍药物以调和阴阳气血和脏腑气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