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家山汉简古医书出土30年来,国内学者对其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对张家山汉简《脉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释文考释以及与经脉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有关《引书》的研究集中于释文考释、导引术内容及古代养生学理论的相关问题。在相关研究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还有值得进一步推进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
张家山汉简《引书》(以下简称《引书》)是目前发现最早最完整的导引专著,全面阐发了中医导引的具体内容,堪称中医导引的临床教科书,记载了内科、外科、骨伤科、五官科等各科疾病,明确了疾病的名称,有助于探讨导引疗法的内涵.考释病名、阐明疾病的内涵是研究病症导引的首要任务,本文在以往文字学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中医医理,从疾病症状、...  相似文献   

3.
张家山汉简《引书》是我国至今发现最早的导引专著。对书中记载的两千多年前的健身球——木鞠、荡秋千治病,以及眼保健操等有趣味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张家山汉简《引书》是我国至今发现最早的导引专著。对书中记载的两千多年前的健身球——木鞠、荡秋千治病,以及眼保健操等有趣味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张家山汉简《引书》对导引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记载了44种疾病的导引疗法,涵盖了内科、外科、骨伤科、五官科、精神科等多个种类的疾病。对该书病症分类及所用导引法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后世导引的影响及对现代导引临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接上期)3 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 1983~1984年间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连续发掘了大量汉代竹简。其中有三类著作都是和医学有关即:《脉书》5种医籍,《引书》6种医籍和有关法医内容的汉简。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马王堆帛书《导引图》的一个字形和张家山汉简《引书》中四个字形进行了重新校释,认为《导引图》第23图“引膝痛”的“痛”当释为“痹”字;《引书》中简36原释为“■”和简37原释为“■”的字,当释为“■”字,是“瘫”的异体字;简77原释写为“将”的字当释写为“寻”字,义为“靠近”;简111的“利”当释写为“和”字;简102原释写为“■”的字,当改释为“跡”,是“迹”的异体字,义同“武”。  相似文献   

8.
张家山汉简《引书》全文多次出现"阴"字,其在文中不同处的含义不尽相同,可指身体阴面部位、五脏、前后二阴、阴邪外气等。以"阴"字为脉络,对《引书》中与"阴"相关的词语进行梳理,旨在厘清"阴"在原文不同位置和语境中的具体含义,探析其背后的中医医理。  相似文献   

9.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温病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讨论桂本《温病篇》之前,先从《伤寒论》为何不谈温病说起。温病学说,源远流长,早在秦汉之前就有了关于温病的记载,如马王堆出土医书中载有《导引图·引温病》,即有用医疗功法治疗温病之类时行热病的方法。在约与同时期的张家山汉简《脉书·病候》62号简上写有“头、身痛,汗不出,而渴,为温”的字句。此后在《内经》、《难经》等医书中更集中论述了一些有关温病以及疫疠病的篇章。按理仲景在论述外感热病的同时,对以前  相似文献   

10.
(接上期) 3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 1983~1984年间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连续发掘了大量汉代竹简.其中有三类著作都是和医学有关即:<脉书>5种医籍,<引书>6种医籍和有关法医内容的汉简.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简帛医书《脉动法》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长沙马王堆帛书缺损严重,《脉动法》(甲本)长期难以读通,故其内容至今白雪和寡。随着张家山汉简医著《脉书》的山土和《脉动法》(乙本)的发现,基本上补出了帛书的缺文。由此为研究《内经》以前的医学概况提供了珍贵的文物资料。不久以前,笔者通过《脉动法》与《内经》乃至后世医书的比较,发现了贯穿其间的共同线索,不仅可为补出简帛医书的有关缺文找出依据,也为研究我国古代早期医疗活动与疾病的联系,并最终破译《脉书》有所裨益。1不同文献对同一“察脉”方法的记载l.l《法》“相脉之道”与缺文。按照马继兴先生对《脉书》…  相似文献   

12.
老官山出土医简中361-628简,简的规格相同,其基本构成、体例皆与张家山《脉书》相同,应定为同一部书,名曰"老官山《脉书》";其中"十二脉"文本系采用张家山汉简《脉书》本《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合抄改编而成;两篇"别脉"则辑录了早期不同时期共计十二条脉的名称、循行、病候,其中有9条脉病候下还附有灸方,反映了"经脉"概念形成之前不同发展阶段"脉"的特征;"诊脉法"描述的是"决死生"和"知病之所在"两种不同的诊脉法。  相似文献   

13.
“相脉之道”考析“相脉之道”是我国先秦时代既有的经脉疾患的诊断方法,马王堆帛书《脉法》及张家山汉简《脉书》都有“相脉之道”的记述。两本虽各有残损,经互相校补,内容基本完整,原文如下:“相脉之道,左手走而案之,右手直踝而簟(通扌覃《说文》“扌覃,探也”...  相似文献   

14.
韩雨欣  杨必安 《河南中医》2022,42(1):109-114
古典针灸理论体系形成于先秦及两汉时期,秦汉时期的张家山汉简《脉书》、马王堆汉墓医书、《黄帝内经》都是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对研究后世针灸理论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古典针灸中蕴含三大理论体系,包括五行体系、卫气体系和阴阳体系.五行体系以五脏病为核心,脉色合参,或从经验效穴,或从经脉取穴为治;卫气体系以卫气循行、输布为核心,"...  相似文献   

15.
张家山汉简《脉书》中"疕如疏"之"疏",各家阐释有较大差异,学界无所适从。从与"疏"义密切相关的"疕"和"痂"入手,借助简帛资料用字特点以及疾病的特征等方面,运用出土与传世文献用例,阐明"疏"字当通"糈",义即"稻子"。  相似文献   

16.
成都出土的天回医简中,除包含一部较为完整的经脉文献《脉书·下经》外,另有一部残损严重的经脉文献,与《医马书》同置于一底箱内。本篇残存竹简中未发现自题篇名,考其文字内容,与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张家山汉简《脉书》,以及天回医简中的《脉书·下经》等均有所不同,而与《灵枢·经脉》的文句多有相类,故整理者拟名为《经脉》。通过对本篇与已出土经脉文献及《灵枢·经脉》的比较,展示秦汉时期中医经脉学说的源流衍变,并以此为例探讨中医经典理论的构建历程。  相似文献   

17.
《引书》推拿手法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84年出土的简书《引书》中发掘出几例治疗性被动式推拿手法,有治疗颈项强痛的仰卧位颈椎拔伸法、治疗痢疾的腰部踩踏法和腰部后伸扳法、治疗喉痹的颈部后伸扳法,以及治疗颞颌关节脱位的口内复位法等,对其机理和临床价值作了评述。认为上述作用于脊柱的手法是我国脊柱手法的最早记载,《引书》中的颞颌关节脱位口内复位法也是首次记载。导引并不仅仅是主动操作,导引如由他人操作,可称之为导引手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三国志》、《后汉书》、《庄子》、《导引图》等一系列古代文献的分析,可见无论是“熊颈鸱顾”,还是“熊经鸟申”、“鸱视狼顾”等,都是古代导引术中“导气”的方法,再加上“引輓腰体,动诸关节”等肢体活动,达到调整呼吸,和顺经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简帛医书中的踝部诊脉法,把马王堆医书《脉法》和张家山汉简《脉书》"相脉之道"段中"掸"释为"触",认为其所记述的踝部诊脉法是通过分别切按足踝手腕上五寸处及踝腕周匝各条经脉的搏动,根据其异于它脉的表现而确定病变的经脉.文章考察了踝部诊脉法的流传情况,发现在仁和寺唐抄本《太素·诊候一》中,其操作方法已由右手触诊变...  相似文献   

20.
李大卓 《光明中医》2008,23(11):1818-1819
《武威汉简》(以下简称(汉简))是迄今所发现较早的医药著作的原始文物,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汉早期的医药水平和真实情况,也是我们研究东汉早期汉代医药史最珍贵的资料和依据,综合全篇《汉简》,虽有残缺、脱漏,但其涉及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范围十分广泛,内寓临床医学、药物学、针灸学等,给吾等后辈以深刻启示,笔者从继承和弘扬出发,兹就《汉简》用药特点略析如下,以探微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