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估应用多层螺旋CT口服法对小肠疾病展开小肠造影检查的诊断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因疑似患有小肠疾病进入该院施行相应诊疗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掌握其常规指标的前提下,应用多层螺旋CT口服法对入选病例开展小肠造影的系统化检查,经回顾各项造影征象及医疗数据后,评估此法用于小肠疾病鉴别的效果情况.结果 78例都顺利接受16层螺旋式CT扫描,服用泛影葡胺后未见显著不适感.经手术后病理学证实及对比评估知:16层螺旋CT扫描所得结果 的定位正确率、定性正确率分别是84.62%、58.97%;胃肠内镜探查所得结果 的定位正确率、定性正确率分别是57.69%、75.64%.统计学处理可知,16层螺旋CT扫描的定位准确率高于胃肠内镜,定性正确率低于胃肠内镜探查,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口服法应用在小肠病变造影扫描操作中,能提升小肠疾病的定位正确率,且患者不适感少,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薄层(1.5mm)螺旋CT图像在肾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癌的病例,将其薄层CT图像和常规层厚CT图像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常规层厚CT图像组术前CT分期正确率为75.0%。薄层CT图像组术前CT分期正确率为90.6%。薄层图像对于肾癌分期及肾癌内组织性质的判断更加准确。结论:薄层CT图像能更加清楚地显示肾癌的组织、大小、范围及淋巴、肾筋膜囊及周围脏器受累情况,并且用于术前诊断及分期较常规图像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螺旋CT薄层扫描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复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并与常规X线图像、常规轴位CT图像所得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解剖结构复杂部位外伤性多发骨折病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X线摄片、常规轴位螺旋CT扫描及薄层轴位螺旋CT轴位扫描后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全部61例骨折受检者,三种方法均能对所有病例之多数骨折作出诊断,但其诊断准确性存在差异,常规X线平片为79.0%、常规轴位螺旋CT扫描为88.5%、薄层螺旋CT扫描图像后处理技术为98.6%(χ2=40.57,P<0.001)结论常规x线平片可对复杂解剖部位的绝大多数多发骨折作出正确诊断,但假阴性高.常规轴位螺旋CT扫描次之.薄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为三种方法中诊断准确性最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重建在脊柱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从2010年2月-2012年2月到本院就治的60例脊柱创伤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对螺旋CT图像进行多平面及三维重建,分析脊柱创伤的CT图像特点,并将螺旋CT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60例脊柱创伤患者的螺旋CT诊断显示,椎体变扁19例,附件合并椎体骨折16例,椎体前缘骨折10例,椎体后缘骨折8例,椎管狭窄4例.螺旋CT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学诊断结果完全相符,螺旋CT诊断正确率高达100.00%.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对于脊柱创伤的诊断正确率高,其能将脊柱创伤的位置、范围、形态、病变程度等清晰显现出来,降低脊柱创伤的误诊率及漏诊率.  相似文献   

5.
桂东川  王海玲 《农垦医学》2011,33(3):211-215
目的:探讨螺旋CT薄层扫描轴位图像结合图像后处理MPR、CPR软件来显示和分析胆总管低位梗阻的病变影像特征,旨在提高胆总管低位梗阻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收集我院近5来年收治或转上级医院确诊的43例完整患者资料,结合文献,对其CT表现及后处理图像进行分析。结果:术后临床病理随访结果43例均为低位梗阻。全部病例均行MPR和CPR后处理重建,图像成功率为100%;仔细观察轴位图像并结合后处理重建病变拟出影像诊断。结论:多排螺旋CT扫描速度快、扫描层厚更薄,采用轴位图像并结合MPR、CPR后处理图像,客观提出影像学诊断,为临床治疗特别是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CT薄层扫描技术在肺结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7月67例在我科接受CT检查、诊断为肺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对照组)和薄层螺旋CT扫描(观察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结节数目总数和扫描图像优良率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结节病变诊断中CT薄层扫描技术与常规剂量螺旋CT均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但CT薄层扫描技术辐射剂量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全面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对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肠梗阻的患者CT诊断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对图像进行整理、分析和重建。采用动态形式连续显示横断面图像,追踪患者肠管走行,确定梗阻位置,最后重建横断面图像以获取不同角度MPR图像。结果梗阻发生部位:小肠35例(58.3%),结肠25例(41.7%);梗阻发生原因:单纯性肠梗阻46例(76.7%),绞窄性肠梗阻14例(23.3%)。64排螺旋CT与临床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符,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 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MPR技术能清晰显示急性肠梗阻病灶部位,提高了确定病因及病灶范围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胆道梗阻诊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对36例超声诊断为胆道梗阻患者进行上腹部薄层平扫及多期薄层增强扫描,并用薄层增强的扫描原始数据行三维胆系重建,对胆道梗阻行定位及定性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多层螺旋CT薄层平扫+多期薄层增强扫描结合三维胆系重建定位诊断率100%,定性诊断率91.6%。结论:多层螺旋CT对胆道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率高,是诊断胆道梗阻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支气管肺隔离症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支气管肺隔离症患者的多层螺旋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图像及后处理技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支气管肺隔离症分为叶内型和叶外型,显示异常的供血动脉是本病诊断的关键.结论 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的重建后处理图像可以清楚显示病变异常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全貌,是本病诊断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泌尿系造影在泌尿系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4):100-10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泌尿系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2例因静脉尿路造影检查输尿管单侧显影不良或不显影而行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检查的泌尿系统病变患者,将其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石性病变28例(输尿管结石25例,单纯肾结石3例),非结石病变14例,多层螺旋CT机扫描图像采用多种后处理技术来三维重建显示尿路立体影像及病变与周围解剖结构关系,42例患者的病变均得到良好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的大范围扫描、薄层重建、扫描速度快、各向同性等特点以及丰富的图像后处理功能,适合泌尿系疾病的检查,特别是全尿路造影能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郑玉飞  朱丽丽  徐辉 《广西医学》2020,(15):1931-193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后处理技术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60例肠梗阻患者,术前均行CT全腹部平扫以及增强三期扫描,并采用多种后处理技术重建图像,分析肠梗阻病因及有无肠缺血。以临床治疗及手术情况为标准,评价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肠梗阻病因及评价肠缺血中的价值。结果 60例肠梗阻患者中,常规横断位图像及其联合后处理图像正确诊断肠梗阻病因各35例、55例,正确率分别为58.3%、91.7%。粘连性肠梗阻36例,CT正确诊断32例,3例肠壁黏膜慢性炎症及1例小肠憩室炎导致的粘连性肠梗阻术前未能正确诊断;肠道肿瘤导致肠梗阻15例,腹股沟疝导致的肠梗阻4例,腹股沟疝所致绞窄性肠梗阻1例,术前CT均正确诊断;阑尾炎及阑尾脓肿导致肠梗阻3例,CT正确诊断2例,1例阑尾脓肿导致肠梗阻误诊为结肠肿瘤导致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1例,CT正确诊断,曲面重建图像可清晰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小肠粪石导致肠梗阻1例,临床治疗前CT正确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多种后处理技术,对肠梗阻病因的诊断正确率较高,同时能评估有无肠缺血存在,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和分析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脊柱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螺旋CT扫描,并将原始扫描图像通过软组织算法和骨算法进行薄层重建,之后将薄层重建图像输入Syng0 3D工作站进行MPR、MIP、SSD、VR成像,依据成像结果对脊柱创伤进行诊断,分析螺旋CT三维重建的显示结果。结果 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清楚显示脊柱骨折部位、类型、稳定性、脱位情况及其三维关系。对内固定术后脊柱能清楚的显示内固定物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全面、清楚、立体、多方位显示脊柱骨折的全貌及病变,可以作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确定手术路径的可靠参考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运用与价值,分析其CT表现。方法利用多层螺旋CT机对50例肺栓塞病人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薄层轴位和动脉增强扫描,将增强扫描图像进行MPR(多层面重建)、MIP(最大密度投影)、VRT(容积重建)技术重组处理。比较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与多层螺旋CT薄层轴位显示栓塞数目的差异。从MPR、MIP、VRT技术优势,体现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栓塞诊断意义价值。结果 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相比多层螺旋CT薄层轴位,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更能清楚准确显示栓子显示肺段动脉以上的栓塞,两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MPR、MIP、VRT在后处理技术中更能够清晰、立体显示血管走形、异常病变。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有直观、立体、准确的优点,有利于进一步显示病变细节的CT表现,能早期发现栓塞并可提高影像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在输尿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在输尿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为35例拟诊断为输尿管病变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检查及图像三维重建,CT扫描包括平扫、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扫描共4期.对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的CT扫描图像分别重建,层厚2 mm,层间距1 mm,进行图像重组肾动脉成像、肾静脉成像、尿路成像.[结果] 35例患者中,先天性输尿管疾病8例,输尿管结石11例,输尿管息肉2例,输尿管癌14例.所有患者均得到满意的肾动脉、肾静脉及尿路图像,图像诊断与其术后病理诊断及临床诊断符合.[结论] 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可以得到优质图像,成为输尿管病变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食管癌的螺旋CT表现及分期,探讨螺旋CT扫描后薄层重建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分析26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食管癌的螺旋CT表现,对比螺旋CT薄层重建前、后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率。结果:26例病例中Ⅰ期5例、Ⅱ期15例,均行手术治疗,6例CT检查有邻近脏器的侵犯、或远处转移,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治疗,螺旋CT薄层重建前、后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正确率提高。结论:螺旋CT检查对食管癌涉及的范围、局部侵犯的程度均能很好的显示,螺旋CT薄层重建能明显提高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对降低不必要的手术治疗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许相丰 《医学综述》2004,10(5):317-319
螺旋CT已普遍应用于小肠疾病检查,其作用逐渐被临床重视,由于螺旋CT扫描速度快、容积采集,能减少运动伪影、降低容积效应及进行薄层重建,对小肠病变的定位、定性和肿瘤分期有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肠道螺旋CT三维成像的方法和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0例胃肠道疾病患者的胃肠道螺旋CT检查的结果,对检查结果进行螺旋扫描,站后处理,CT域值设定和图像切割,由此得到胃肠道的仿真内窥镜、模拟管腔、气体铸型以及立体剖面等方面的三维图像,与临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临床病理资料相对比较完整的患者210例,得到的三维图像比较好地表明了胃肠道的解剖关系和对病灶的定位,其结果对大肠癌及胃癌的大体分型准确率高达94.3%和95.1%。对于息肉检出率:直径>6 mm的为100.0%;≤5 mm为66.7%。结论采用多种螺旋CT及三维成像方法,在表明胃肠道解剖和病变部位、肿瘤大体分型、息肉诊断等方面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螺旋CT在病情诊断方面的准确性,以及临床应用价值和优势。方法:选取头颅、肝脏、肺、腹部等部位的代表性疾病,分别随机抽取5例螺旋CT扫描图像,并对抽取图像的质量以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螺旋CT实现了短时间薄层大范围图像的采集,有很强的后期处理功能,图像具有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特点,对患者病情的准确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论:螺旋CT诊断精确度高,可以大幅度提高对病变部位的诊断准确率,提高临床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口服甘露醇多排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检查对小肠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9例2008年12月~2010年5月我院临床怀疑有小肠病变而行CT检查的患者,扫描前口服2.5%甘露醇混合液2000mL充盈小肠,静注山莨宕碱20mg后行扫描,先对小肠的扩张程度行评价;其次运用多平面重建技术获得冠状、矢状及斜面图像,结合横断面图像对各种小肠病变征象进行分析,并作出诊断;再对照最终诊断标准统计小肠CT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结果小肠扩张良好27例、扩张欠佳2例。小肠CT检查的敏感性96.1%,特异性83.3%、阳性预测值91.7%。结论口服甘露醇低张造影CT检查小肠病变敏感性较高,诊断价值较大,值得有条件的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低剂量薄层改进方法螺旋CT扫描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我院2008-2010年125例患者临床检查资料,按胸部CT 120 kV/150 mA/10 mm常规扫描组,和应用120 kV、80 mA、5mm改进方法扫描组进行图像结果比较.结果 应用改进薄层和层距等方法进行肺部低剂量的扫描,肺部的微小病变显示清晰,达到临床诊断的要求.结论 低剂量薄层改进方法螺旋CT扫描在降低了辐射剂量的同时达到较佳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