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症状多变,发热、干咳、呼吸困难是其主要症状。最近在COVID-19患者中发现有嗅觉和味觉障碍的临床表现,并推测口腔和鼻组织可能含有新型冠状病毒的宿主细胞。现报告1例仅有轻微发热和味觉、嗅觉缺失症状,而无典型呼吸道症状的COVID-19病例,可能为未来COVID-19的研究、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除了可表现为急性呼吸道症状以外,不少患者也可发生嗅觉障碍,甚至其可成为COVID-19患者唯一的临床表现。本文总结了COVID-19患者嗅觉障碍的流行病学特点、病理机制、筛查价值、治疗方案及预后等问题,以期对COVID-19的早期诊断、隔离防护、科学治疗及预后判断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宋鲁成教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经验。宋教授认为本病主要由于患者素体阳气偏虚,外有风寒之邪侵袭,肺系受邪,宣肃失司,邪气聚于鼻窍所致,运用附子、甘草为主药,以"温阳散寒"为基本方法,结合四诊辨证论治,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渗出性中耳炎主要以听觉减退和耳内胀闭为特征,属祖国医学“耳胀闭”,“风聋”,“邪闭”等范畴。本病常与肺的功能失调有关。祖国医学认为,手太阴肺之络会于耳中,鼻为肺之窍,耳与鼻比邻相居,捏鼻鼓气,其气贯耳。故肺气通于耳。若六淫外感伤肺,鼻窍不利,邪气沿络入耳或由鼻及耳,阻塞清窍,导致耳聋或胀闭等征。同时,肺为水之上源,主宣发肃降;若外邪侵肺,邪实壅肺,或肺脏虚损,均可导致肺气不利;宣发肃降失司以致水道不利,湿浊停聚。若湿浊之邪聚于耳窍,则清窍受蒙,产生耳聋或耳胀、邪闭之证。因此,对此类病机所致之渗出性中耳炎,宜从肺论治,即所谓“耳聋治肺”是也。临床上,根据病机不同,治各有法,然以个人多年来的体验,主要有四法,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周芳  蔡威  李旭成  张栋  周勇  张彩蝶 《中医学报》2020,35(7):1362-136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应归为肺系疫病中"湿毒疫"范畴。疫戾毒邪是COVID-19发病的主要原因,"湿邪"为发病的外在条件,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疫戾毒邪与六淫邪气挟杂形成湿毒邪气以致病,湿毒之邪致病初起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但尚无明显气血阴阳、寒热虚实之分。初期,湿毒困表,营卫失调,病位在表在卫气分;病至中后期,邪毒壅肺,肺失宣降,肾不纳气,湿毒困脾,脾失健运,病位在肺、脾、肾三脏。若遇素有伏邪,正气本虚,则易邪毒内陷,变生厥脱,并容易导致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蓄积,病入营血分。对于COVID-19的防治,始终强调早期中医药干预,防止病情向危重症转化。宣清和化方主要用于COVID-19医学观察期和临床治疗期中的轻型、普通型发热患者,临床疗效评价主要从患者体温降低、咳嗽症状缓解、乏力症状减轻、胃肠道症状改善、病程缩短等几个方面综合评价。全方采用"宣透达表法""清热解毒法""表里和解法""辟秽化浊法"四法联用,扶正与祛邪相结合,使表里双解,患者病程缩短、发热及胃肠道症状明显改善,可有效预防患者向重型及危重型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伴嗅觉障碍患者鼻内窥镜手术中嗅裂区的处理对嗅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39例伴嗅觉障碍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鼻腔分左鼻腔为实验组,右鼻腔为对照组,实验组开放嗅裂区,保留嗅裂区的所有嗅黏膜;对照组常规清除嗅裂区病变,不作其他处理.术前及术后4周用T&T嗅觉计定量检查法检查嗅觉功能变化.结果 主观嗅觉的观察,实验组嗅觉好转率为66.7%,对照组嗅觉好转率为4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中嗅裂的正确处理对于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伴嗅觉障碍患者嗅觉良好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医在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甲型H1N1流感(甲流)等新型突发传染病的防治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又给人类的健康及社会稳定带来新的威胁。结合SARS、甲流的防治经验和COVID-19现有病例资料及文献,该文从病因、五运六气、病证特点、辨证论治等方面,浅析3种疫病的异同。SARS病因属"热毒",病机可见"热毒、瘀血、气阴两伤",治疗以清热解毒祛邪为主;甲流属"寒疫",病机为风寒疫毒挟湿,治则以扶阳顾津、解表散寒、化饮祛湿为主;COVID-19属"湿毒",故病机为"湿、毒、虚、瘀、风",治疗以宣肺祛湿透邪为主。结合中医对既往传染性疾病的认识和防治经验,以及中国临床COVID-19治愈患者资料,为全国人民深入了解和应对COVID-19提供策略,以期完善COVID-19防治方案,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慢性单纯性鼻炎的病机是清阳不升 ,湿浊留滞鼻窍 ,用自拟升清渗湿汤配合其药液蒸气熏鼻治疗 ,共治疗 5 0例 ,结果 :治愈 2 8例 ,好转 19例 ,无效 3例 ,总有效率 94%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其传播速度快,变异株型多,对社会的危害性极大。证据表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除了能引起呼吸系统症状,对神经系统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COVID-19确诊患者不仅会出现常见的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如嗅觉减退、吉兰-巴利综合征等等,也可并发严重的脑血管病、脑炎、癫痫等危及生命的疾病。中医疗法已被纳入COVID-19的诊疗方案中,中医对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治疗也大有可为。从中医角度分析COVID-19神经系统症状,其基本病机为湿毒郁肺,再与肺脾不足、肺脑相系、五志过极相合,邪毒从而上入脑府,引起经脉不通、神窍闭阻而出现诸证。治疗上,已病者轻症应以“治肺为本,祛邪为要”,重症应当“苏神醒志,回阳救逆”;未病者预先予以“活血通络”之法,以防传变。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中医"寒湿疫"等范畴。《伤寒论》六经辨证反映病邪由太阳之初逐步深入到厥阴之末,与COVID-19由外感初期逐渐发展到多器官功能障碍过程相似,以六经传变的视角来阐释COVID-19演变的过程具有一定可行性。新冠肺炎初起在太阳,外感疫邪可由表及里传入少阳与阳明,病在三阳经时当以驱邪为主;若机体正虚或失治、误治,疫邪可迅速传入三阴经,变生它证,病在三阴经时当以扶正为主,佐以驱邪。新冠肺炎临床可以单经发病,亦可出现合病、并病、多种变证及兼证,治疗当整体兼顾。此外,六经辨证临床当遵循驱除邪气、顾护胃气、保留津液、权衡缓急等治则。望些许浅识能对中医诊治新冠肺炎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惠州市一起无症状感染者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为COVID-19疫情防控积累经验.方法 对该起疫情所有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鼻咽拭子、咽拭子、肛拭子和血液标本,对一般接触者采集咽试子标本,采用RT-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SARS...  相似文献   

12.
报道国家级名中医秦裕辉教授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验案2则。慢性鼻-鼻窦炎病机复杂,有虚实之分,实者多为肺经风热、胆腑郁热;虚者多因肺脾气虚,兼受风寒所致。久治不瘥,肺脾愈虚,气机逆乱,清阳不升,湿浊上干,湿聚为痰,壅塞鼻窍,郁而化火,后期往往发展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之证,治疗颇为棘手。秦裕辉教授认为治疗本病应散寒与清热并施,散寒以羌活、防风、辛夷、白芷类药物通窍止痛,清热用薄荷、广藿香、龙胆芳香化浊,清泄肺经、胆经郁火;同时还应健脾益气,扶正固本。秦裕辉教授通过辨证施治本病,疗效显著,可为该病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 V-2)感染引起的一种爆发性和高传染性肺炎。重型COVID-19主要临床表现除发热、咳嗽及乏力症状外,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凝血功能障碍、脓毒性休克等[1]。目前仍未发现经严格临床试验而得出有效结论的抗病毒药物,中西医结合治疗仍是治疗COVID-19的最常用方法。中医认为该病属于“疫”病范畴,为感受“疫戾”之邪所发[2],  相似文献   

14.
COVID-19是由SARS-CoV-2引起的以呼吸系统为主要感染靶标的传染病.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神经系统也可能是SARS-CoV-2感染的靶标之一,主要表现为嗅觉障碍,常伴有味觉丧失.本文旨在对SARS-CoV-2感染引起的嗅觉障碍相关研究加以综述,总结出COVID-19嗅觉障碍的原因、发病率、发病特点和目前的治疗情...  相似文献   

15.
<正>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气”,是指正气,“虚”,是指正气虚,这是众所周知的。问题是对于“虚”的理解,多数医家皆囿于正气亏少一个方面,实非全面。因为百病之生,有虚有实,“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精气夺”,即正气夺。若谓邪之所凑,皆正气不足,岂不是凡生病者,皆为虚证?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均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二者的发病原因至今仍不清楚且目前均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因此,了解COVID-19与SARS的流行病学及病理病原学特征对其预防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回顾文献,并结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现状,从病原学、三间分布和病理学等方面对COVID-19与SARS两种疾病进行了探讨。结果 显示,两种传染病在临床特征上存在很多相同点,但在疾病进程、严重程度和影像学上存在一定差异,COVID-19的传染比SARS更强,但其病死率低于SARS,并且两者的病理改变也有所不同。本文还通过对比SARS流行时的经验与教训,梳理了此次COVID-19疫情期间疾病防控存在的漏洞与不足,以及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从而为两种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肾癌发生本于命门虚衰、肾元不足致三焦气机不利,久则内生痰湿瘀血,为本虚标实之证。肾癌肺转移的病机为肺阴两虚,三焦阻滞致使痰饮之邪凝聚于肺金,发为肺积;肾主骨生髓,肾癌本为肾元亏损、肾阴阳两虚,藏于命门之肾精不足,不能充养骨骼,骨骼失养易被癌毒邪气侵袭发为骨枯;脑为髓海,肾虚髓海失养,痰瘀易上扰清窍,阻滞脑络血运,从而出现脑部转移;三焦主淋巴腺,三焦不畅痰瘀凝聚成核则表现为周身淋巴结肿大。临证治疗肾癌的转移当以温补命门、培元固本为根本之法,兼以疏利三焦气机、祛瘀化痰、解毒散结应对转移之症,同时强调补益脾胃,脾胃强健则化源不竭,以达到补后天充养先天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常孟然  林燕 《中医学报》2021,36(2):239-24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生是气候异常变化,正气不足,邪气内干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病机特点为:早期湿毒伏于膜原,为半表半里,常可夹三阳经病变。病位在肺,尚未传变,此时是正邪交争的关键,也是疾病发展的转折期。若疫毒邪气郁结较重,耗伤气津,趁虚入里,或因患者体质强盛化热,湿毒化热闭肺,正虚邪实进一步加重,故膜原直接关系到疾病的转归和预后。中医及早干预,辨证论治,抓住早期邪在膜原的关键时机,治以开达膜原,芳香避秽,再根据化寒化热,三阳经之兼证而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9.
逯晓琪  何永生 《中医学报》2019,34(2):263-265
阴阳者,万物对立统一之根本。肾性高血压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肾脏受损,精气内伤,脏腑阴阳失调,阴虚阳亢,虚阳上扰清窍。阴阳失衡为本病之根本,外邪、季节、昼夜等外界环境变化,脏腑阴损阳亢、气机不畅;因五脏生克相关,气血津液的变化以及风、火、痰、瘀等实邪均可使机体阴阳失衡、气血逆乱而致肾性高血压。治疗上,应以调整阴阳盛衰合以去邪为主。肾性高血压以肾损为先,多脏同时受累,兼以邪气扰乱气机,故应以调节发病之始脏——肾的阴阳平衡为要,滋肝肾之阴,潜肝之阳,祛除实邪,最终达到机体之阴平阳秘。  相似文献   

20.
郑沙盟教授从以下证型辨治鼻鼽:①肺气虚寒,卫表不固;②脾气虚弱,清阳不升;③肾阳亏虚,温煦失职;④肺经郁热,上犯鼻窍。相应采取以下治疗方法:①调理脾胃,补益肺气,祛寒固表;②益气健脾,化湿散寒,升阳通窍;③温补肾阳,固肾纳气,兼顾健脾益气,理气和中;④清宣肺气,通利鼻窍。并附临床验案佐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