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程敏 《基层医学论坛》2022,(4):127-129,135
目的 探究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阿加曲班治疗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9月于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6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血小板、抗凝及溶栓药物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阿加曲班治疗,规范治疗7 d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临床的不良发应。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实验组(阿加曲班组56例)和对照组(阿司匹林组64例)。阿加曲班实验组和阿司匹林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14 d各自进行NIHSS评分。在两组间基础治疗不变的条件下,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评分差别及组间比较,同时对比治疗前后肝功能、血小板以及凝血功能(部分活化凝血时间aP TT)指标差别比较。结果阿加曲班实验组治疗前NIHSS评分:8.56±4.15,治疗后NIHSS评分:5.13±2.31。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8.43±2.19,治疗后NIHSS评分:6.95±3.01。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小板以及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加曲班联合脑保护剂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效果肯定,且治疗期间临床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62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检测对比两组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IL-6、TNF-α、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TNF-α、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高于对照组的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及氯吡格雷联合能改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在超出溶栓时间窗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超过溶栓时间窗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抗栓治疗,轻型卒中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21 d后改为阿司匹林继续治疗,非轻型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病人采用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2组病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观察组出院当天、出院1个月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入院当天、出院当天、出院1个月NIHSS评分逐渐降低(P<0.05);对照组入院当天、出院当天、出院1个月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当天、出院1个月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入院当天、出院当天及出院1个月mRS评分逐渐降低(P<0.05);对照组入院当天、出院当天及出院1个月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治疗超出溶栓时间窗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病人预后,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电针穴位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17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电针穴位刺激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生活质量、脑血流动力学及肢体功能.结果: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加曲班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的临床效果及对FIB、PT、APT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9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78例AIS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阿加曲班治疗,观察组接受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74%)较对照组(71.79%)高(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血小板聚集指数、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AIS患者接受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情况,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伴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临床特点以及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98例,进行CT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斑块性质、形态,根据患者发生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将其分为易损性斑块组152例,非易损性斑块组246例,对二组采集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和疾病史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二组比较,易损性斑块组患者年龄、血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纤维蛋白原水平偏高、吸烟所占比例明显升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纤维蛋白原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发生相关。高敏C反应蛋白对易损斑块的敏感性,特异性最高。结论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是缺血性脑卒中伴颈动脉易损性斑块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3):56-60
目的:分析阿加曲班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依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常规组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阿加曲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和炎症因子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指标NT-proBNP、NPY和S-100β水平,凝血功能指标FIB水平,炎症因子指标MMP-9、Lp-PLA2及Hcy,血管内皮功能指标ET水平降低均降低,凝血功能指标PT、TT和APTT均升高,NO和CGRP水平均升高(均P<0.05)。治疗组NT-proB-NP、NPY和S-100β水平,FIB水平,MMP-9、Lp-PLA2及Hcy,ET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T、TT和APTT水平,NO和CGRP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阿加曲班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可能的机制是改善凝血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缓解炎症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开窍醒脑颗粒对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取120只SD大鼠,适应性饲养1 w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华佗再造丸,0.72 g/kg)、开窍醒脑颗粒低(1.08 g/kg)、中(2.16 g/kg)、高(4.32 g/kg)剂量组。给药7d,末次给药后40 min向一侧的颈内动脉注入血栓栓子复制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术后24 h取脑组织,进行IL-1β、TNF-α、IL-6含量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开窍醒脑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脑组织中TNF-a和IL-1β含量明显降低,IL-6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开窍醒脑颗粒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有预防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阿加曲班与纤溶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168例发病48h内不符合静脉溶栓的AIS患者随机分为阿加曲班组和纤溶酶组。前者在常规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予以阿加曲班注射液静脉滴注共7d;后者在常规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给予纤溶酶静脉滴注共10d。评价患者治疗前、1周后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评分(NHISS)及3个月随访时改良Rankin(m RS)评分,了解神经功能改变情况及预后。同时行治疗前后的颅脑CT/MRI及血生化、凝血等检查排除不良事件发生(包括症状性颅内出血及其他脏器出血)。结果 阿加曲班组及纤溶酶组AIS患者治疗1周后较治疗前NHI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随访3个月后mRS均显著降低(P<0.05)。阿加曲班组治疗1周后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纤溶酶组(P<0.05)。2组治疗1周后复查颅脑CT及生化等相关化验指标提示均未出现不良事件(P>0.05)。结论 AIS患者早期应用阿加曲班与纤溶酶均可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且2组均未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阿加曲班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配方颗粒对中等以上手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4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两组病例术前常规禁食,术后常规给予葡萄糖、电解质、抗生素5 d。施药组术前3 d每天口服黄芪桂枝五物汤的配方颗粒。两组病例在术前第3天及术后第1天、第7天凌晨空腹抽取2 mL EDTA抗凝的新鲜血备用。采用鼠抗人CD3+、CD4+、CD8+、CD1+9、NK+直标荧光抗体标记样本,B细胞lying solytion溶解红细胞后,BD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及CD1+9、NK+。结果:两组病例手术后第1天与手术前第3天检测指标比较,CD3+、CD4+、NK+、CD4+、/CD+8、明显下降(P0.05);CD1+9略有下降,CD8+略有升高,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中等以上手术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比较大,这与临床实际情况接近。手术后第7天,施药组与对照组同一检测指标比较,CD3+、CD+4/CD+8、NK+、CD1+9明显升高(P0.05)。手术后第7天与手术前第3天同一检测指标值的差值(差值1)比较,CD3+、CD4+/CD8+、NK+明显升高(P0.05,P0.01)。手术后第7天与手术后第1天同一检测指标值的差值(差值2)比较,CD3+、CD4+/CD8+、CD+4、CD+8、CD1+9明显升高(P0.05,P0.01),NK+明显降低(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配方颗粒可以有效地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静脉输注阿替普酶联合阿加曲班与单独静脉输注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进行荟萃分析。方法:检索包括PubMed、EMBASE、Scopus、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和CNKI在内的电子数据库中从2000年1月至2023年4月的相关研究。纳入静脉输注阿替普酶联合阿加曲班对比单独静脉输注阿替普酶的临床试验。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使用I2统计量评估研究间异质性。结果:本研究纳入了4项临床试验,其中包括3项随机对照研究及1项队列研究,共1 118名参与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独静脉输注阿替普酶相比,联合用药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并无积极作用(OR=0.96,95%CI:0.72~1.28,P=0.77,I2=0%),且未提高溶栓后的血管再通(RR=0.96,95%CI:0.84~1.10,P=0.58,I2=77%)。安全性上,联合用药相比单药治疗组在溶栓后脑实质血肿2型(OR=1.11,95%CI:0.47~2.61,P=0.81,I<...  相似文献   

14.
张丹霓 《当代医学》2021,27(29):6-8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联合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100例AI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加曲班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加曲班+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至我院就诊的86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各43例,其中常规组患者采取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02%与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周、2周实验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第1周和第2周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98%与9.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实践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东阳市横店医院收治的80例AIS患者作为AIS组,选取同期接受体检并确定至少有1种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8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PCT、IL-6及CRP水平。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将AIS组分为重度脑卒中组(n=23),中度脑卒中组(n=32)与轻度脑卒中组(n=25),比较3组的PCT、IL-6及CRP水平。结果 AIS组患者血清PCT、IL-6及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脑卒中组相比,中度脑卒中组及重度脑卒中组的血清PCT、IL-6及CRP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度脑卒中组相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配方颗粒与汤剂对气虚冻伤大鼠免疫系统的作用。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气虚冻伤模型组(模型组)、气虚冻伤模型组加黄芪桂枝五物汤传统汤剂组(传统汤剂组)、气虚冻伤模型组加黄芪桂枝五物汤配方颗粒剂组(配方颗粒剂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动物不造模不施加任何刺激,自然饲养。造模后第2天,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传统汤剂组、配方颗粒剂组给予相当于生药材量4.8 g·kg-1·d-1的黄芪桂枝五物汤灌胃。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气虚冻伤大鼠的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等指标。结果传统汤剂组、配方颗粒剂组IL-1α、IL-2、IL-6、TNF-β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配方颗粒剂组IL-1α、IL-2、IL-6的影响较传统汤剂组的影响较弱,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汤剂组与配方颗粒剂组均能调节气虚冻伤大鼠的免疫力,但配方颗粒在免疫调节方面的功效较弱。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8):11-14+18
目的 探讨银杏内酯联合丁苯酞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接诊的20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银杏内酯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5 d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红细胞压积(HCT)、总胆固醇水平(TC)、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近期、远期结局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用药80 d后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Rankin量表(mR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Barthel量表(BI)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IL-6、HCT、TC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s-CRP、IL-6、HCT、TC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BDNF水平均显著提高,与治疗前比较,NSE、GFAP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BDNF水平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NSE、GFA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银杏内酯联合丁苯酞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炎性细胞因子,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神经功能损伤,且其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和普通组。两组患者予以控制颅内压、控制血压血糖、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局部微循环等常规对症治疗,普通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qd口服,强化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qd121服,连用4周。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浆hs—CRP、IL-8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强化组下降的幅度较普通组更显著(P〈0.05);强化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普通组(X2=6.27,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肯定,通过改善血管内斑块的局部炎症反应,产生抗炎作用,从而达到改善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系统评价氯吡格雷与阿加曲班联合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以及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19年10月31日所有氯吡格雷联合阿加曲班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文献,对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7篇随机对照试验678例研究对象满足纳入标准。其中氯吡格雷联合阿加曲班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合并效应量OR=4.39(P<0.001),联合治疗组能够降低治疗2周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 变化均数差MD=-1.97(P<0.001),同时能够明显增加治疗2周后Barthel改变均数差(MD=7.85,P<0.001)。联合治疗组与单用氯吡格雷治疗组相比,出血不良反应并无明显增加(OR=0.72)。结论 氯吡格雷与阿加曲班联合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患者短期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显著改善,出血不良反应并无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