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与血液流变性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是临床医师十分关心的问题。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虽尚不清楚,但目前一致认为除了血管变化的因素外,血液流变性失调导致血液在微血管中的流动减慢起了重要作用。再者,成年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改变也可引起血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腔隙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0例Ⅱ型糖尿病患头颅MRI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0例Ⅱ型糖尿病合并肾脏、视网膜、周围神经等微血管病变患经MRI检查均发现有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存在。结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腔隙产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微血管和神经病变三大类,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特征性病变,主要累及肾脏和眼,而且视网膜与肾脏微血管病变有相似的基础和特征。2001~2006年,我科收治800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机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理基础,病理机制涉及内皮受损及一氧化氮合成减少、多元醇代谢异常、糖化反应的亢进、氧化应激、蛋白激酶C激活等多个方面,现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以提高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分子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江  徐云生  黄延芹 《山东医药》2005,45(14):67-68
糖尿病是一组全身性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慢性并发症几乎涉及到全身各器官组织。微血管病变作为糖尿病的特征性并发症,是多种器官损害的病理生理基础,其主要改变为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微血管屏障功能破坏及进行性闭塞,组织缺氧。早期糖尿病以相关组织中微血管血流量增加和由此引起的血压增高为特点。微血管内皮细胞压力增加,引起更多的细胞外基质蛋白产生,其作为一种损伤性反应,必然引起微血管硬化症。糖尿病微血管改变主要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心肌病变等。现将近几年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分子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520例符合条件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相关信息,根据有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分为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组和无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组,收集两组一般情况、相关血液学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HbA1c、TG、LDL-C、高血压病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相关指标,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HbA1c、TG、LDL-C、高血压病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模型中,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TG、LDL-C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老年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糖尿病病程(OR=1.063,95%CI 1.030~1.096,P=0.000),HbA1c(OR=1.086,95%CI 1.037~1.124,P=0.013),TG(OR=1.152,95%CI 1.046~1.267,P=0.005),LDL-C(OR=1.218,95%CI 1.024~1.610,P=0.028)风险增加相关。结论糖尿病病程、HbA1c、TG、LDL-C为老年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以预测其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基底膜成分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底膜成分主要包括IV型胶原、层粘连蛋白、纤维连结蛋白、蛋白多糖。在糖尿病这一病理状态下 ,基底膜成分的代谢发生了改变 ,本文综述了糖尿病时基底膜成分的改变与糖尿病性微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病理基础,也是糖尿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主要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及糖尿病心肌病变等。目前研究的热点主要涉及两方面,即糖基化终产物及其信号通路在糖尿病病变发生中的作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改变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本文就上述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介绍本研究室的相关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毒性、胰岛素不足、钙磷代谢紊乱及微血管病变等影响骨代谢,导致骨密度下降,0P的患病率增高。本文就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0P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的并发症主要是微血管病变,如脑部、肾脏、眼底视网膜的微血管病变等。视网膜的微血管病变是人体唯一可以通过医生的肉眼观察到的病变。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存在说明身体其他器官或脏器的微血管病变也存在。临床已证实眼内视网膜的微血管病变与肾脏微血管病变相符,即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肾脏微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基本一致。所以我们通过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6月间该院114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微血管病变分为A组(n=54,有微血管病变)、B组(n=60,无微血管病变)。随机选取同期5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C组。A组、B组分别在确诊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C组体检时检测,比较检测结果。并分析HbA1c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相关性。结果A组HbA1c水平、HbA1c阳性率高于B组、C组,且B组高于C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bA1c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存在明显HbA1c异常升高现象,且HbA1c阳性率高于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患者、健康人,HbA1c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呈正相关,临床可经检测HbA1c判断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糖尿病微血管病对骨密度及骨钙素的影响,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按其是否合并糖尿病微血管病(眼病、肾病、神经病变)分为两组,合并微血管病(1组)33例,不合并微血管病(2组)27例。用生化法测定两组的空腹血糖(FBG)、果糖胺(GSP)、血清总碱性磷酶(TALP)及血钙(Ca^2 ),RIA法测定骨钙素(BGP),DEXA法测定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按其身同、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两组BMI、GSP、FBG、TALP及Ca^2 均未见明显差异;1组血清BGP水平明显低于2组,有显著性差异;1组第2-4腰椎(L2-4)、股骨颈、Ward′s三角区及股骨大转子的BMD均低于2组,差异有显著性。认为糖尿病微血管变可能降低骨形成,加重骨质疏松,使腰椎和髋部BMD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陈玉 《内科》2008,3(1):117-118
糖尿病为全身系统性疾病,微血管病变是其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和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等。许多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异常在未出现微血管病变时已经存在,且血小板异常活化程度以有微血管病变者更为显著。血小板异常活化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始动因素。笔者就糖尿病血小板功能异常与微血管病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胰岛分泌功能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馒头餐-胰岛素释放试验对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微血管并发症56例,无微血管并发症59例,以及正常对照组25例进行血糖、胰岛素测定,计算血糖、胰岛素曲线面积、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并进行了比较。结果 糖尿病两组各时相血糖值及血糖面积均非常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各时相血糖值及血糖面积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均<0.001)。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且各时相胰岛素值及胰岛素面积均显著低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均<0.01),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胰岛素分泌指数显著低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01)。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微血管变与糖尿病病程呈显著正相关,与胰岛素分泌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存在严重的持续性高血糖。糖尿病病程的延长,严重的胰岛分泌功能障碍为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临床上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采用的筛查和诊断方法很多,但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别较大,导致其无法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SUDOSCAN作为一种新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检测技术,具有快速、简便、无创、定量、重复性好和准确性高的特点,其可通过测得的电化学传导率(ESC)计算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早期诊断和治疗评估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长激素在糖尿病及微血管病变中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生长激素在糖尿病及微血管病变中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8例健康对照者、30例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者和37例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者的血清GH及胰岛素(Ins)、血糖(BS)、HbA1c、TG、LDL、HDL、Lp(a)的水平。结果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空腹生长激素(FG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及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P<0.01)。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的FGH与正常对照组的FGH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餐后2h的生长激素(PGH)在三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FGH与HbA1c、空腹血糖(FBG)呈正相关(r=0.546,P<0.01;r=0.437,P<0.01),与UAER呈正相关(r=0.486,P<0.01);与LDL、Lp(a)呈正相关(r=0.379,P<0.05;r=0.430,P<0.01);FGH与病程无相关(r=0.22,P>0.05),与FINS无相关(r=-0.029,P>0.05)。结论GH水平的增高,加重糖代谢和脂代谢紊乱,参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最重要的病变之一,目前已占双眼失明和视力致残第一位。但在临床中,面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带来的危害.每个患者所采取的态度均不一样。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糖蛋白的变化与血脂、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抽空腹静脉血,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Ic)、血脂等含量。结果:糖尿病患者HbAIc和果糖胺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组HbAIc水平更高(P<0.05)。糖尿病患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乎均明显升高(P<0.01),空腹血糖与HbAIc、果糖胺水平呈正相关,HbAIc与果糖胺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者的HbAIc水平较之无微血管病变者升高更为显著,且与血糖水平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新动态     
非动脉瘤性SAH与1型糖尿病 芬兰的一项研究表明,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许应算作1型糖尿病的一个独特的微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线粒体氧化损伤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各型糖尿病均以慢性高血糖、进展性血管病变为特征。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病及各种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原因。与糖尿病相关的进展性动脉粥样硬化则会影响心、脑及四肢远端的血供,使糖尿病患者有更高的心肌梗死、脑卒中及肢端坏死的风险。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高血糖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有显著相关性,而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则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表现为高糖引起的血流异常、血管通透性增高,这反映了扩血管物质(如一氧化氮)活性降低,而缩血管物质(如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活性增高,使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因子[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增多。糖尿病早期大血管异常表现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选择性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